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秦三-天下之士合从相聚于赵

作者: 作者不详,相传为西汉刘向(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整理编订。刘向是汉代著名学者,曾校勘整理大量古籍。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西汉时期整理成书。

内容简要:《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策士言行的历史散文集,共33篇。书中主要记载了各国策士的游说、谋略和外交活动,展现了战国时期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智慧谋略。其语言生动,故事性强,是研究战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秦三-天下之士合从相聚于赵-原文

天下之士,合从相聚于赵,而欲攻秦。

秦相应侯曰:“王勿忧也,请令废之。秦于天下之士非有怨也,相聚而攻秦者,以己欲富贵耳。

王见大王之狗,卧者卧,起者起,行者行,止者止,毋相与斗者;投之一骨,轻起相牙者,何则?有争意也。”

于是唐睢载音乐,予之五十金,居武安,高会相与饮,谓:“邯郸人谁来取者?”

于是其谋者固未可得予也,其可得与者,与之昆弟矣。

“公与秦计功者,不问金之所之,金尽者功多矣。今令人复载五十金随公。”

唐睢行,行至武安,散不能三千金,天下之士,大相与斗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秦三-天下之士合从相聚于赵-译文

天下的士人,联合起来聚集在赵国,想要攻打秦国。

秦国的相国应侯说:“大王不必担忧,请让我来化解这件事。秦国与天下的士人并没有仇恨,他们联合起来攻打秦国,只是因为他们自己想要富贵罢了。

大王您看,您的狗,躺着的躺着,站起来的站起来,走路的走路,停下的停下,它们不会互相争斗;但如果扔给它们一块骨头,它们就会立刻互相撕咬,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们有争夺的意图。”

于是唐睢带着音乐,给了他们五十金,住在武安,举行盛大的宴会一起喝酒,问道:“邯郸的人谁来拿这些金子?”

于是那些谋划的人本来无法得到金子,而那些能够得到金子的人,就成了他们的兄弟。

“您与秦国计算功劳时,不要问金子的去向,金子花得越多,功劳就越大。现在我再让人带五十金跟随您。”

唐睢出发,到了武安,散发的金子不到三千,天下的士人就开始互相争斗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秦三-天下之士合从相聚于赵-注解

合从:指战国时期各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的策略,即合纵。

秦相应侯:指秦国的相国应侯,即范雎,他是秦昭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

唐睢: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擅长外交和谋略。

武安:地名,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附近,战国时期是赵国的重要城市。

昆弟:指兄弟,这里比喻关系亲密的朋友。

金:古代货币单位,这里指金钱。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秦三-天下之士合从相聚于赵-评注

这段古文出自《战国策》,讲述了战国时期各国士人联合起来对抗秦国的故事。秦国相国应侯通过巧妙的策略,成功地瓦解了各国的联合。应侯的比喻非常生动,他将各国的士人比作狗,指出他们之所以联合起来攻击秦国,并非因为对秦国有深仇大恨,而是为了追求个人的富贵。这一比喻揭示了战国时期士人的功利心态,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局势。

应侯的策略是通过金钱和享乐来分化各国的士人。他派遣唐睢携带音乐和金钱前往武安,举办盛大的宴会,以此吸引各国的士人。唐睢的行为成功地引发了士人之间的争斗,使得原本团结一致的合纵联盟瓦解。这一策略不仅显示了应侯的智慧,也揭示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利益纠葛。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文字反映了战国时期士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士人们追求富贵,容易被金钱和享乐所诱惑,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道德困境。同时,应侯的策略也体现了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和复杂性。通过金钱和享乐来分化敌人,是一种典型的权谋手段,显示了战国时期政治家的智慧和谋略。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文字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简洁的语言,使得故事情节更加引人入胜。应侯的比喻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富有哲理,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唐睢的行为则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展现了战国时期士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活动。整个故事情节紧凑,语言简练,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文字不仅记录了战国时期的一段重要历史事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了解到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士人在政治斗争中的角色和作用。这段文字为我们研究战国时期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秦三-天下之士合从相聚于赵》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399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