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燕二-客谓燕王

作者: 作者不详,相传为西汉刘向(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整理编订。刘向是汉代著名学者,曾校勘整理大量古籍。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西汉时期整理成书。

内容简要:《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策士言行的历史散文集,共33篇。书中主要记载了各国策士的游说、谋略和外交活动,展现了战国时期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智慧谋略。其语言生动,故事性强,是研究战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燕二-客谓燕王-原文

客谓燕王曰:“齐南破楚,西屈秦,用韩、魏之兵,燕、赵之众,犹鞭策也。使齐北面伐燕,即虽五燕不能当。王何不阴出使,散游士,顿齐兵,弊其众,使世世无患。”

燕王曰:“假寡人五年,寡人得其志矣。”

苏子曰:“请假王十年。”

燕王说,奉苏子车五十乘南使于齐。

谓齐王曰:“齐南破楚,西屈秦,用韩、魏之兵,燕、赵之众,犹鞭策也 。臣闻当世之举王,必诛暴正乱,举无道,攻不义。今宋王射天笞地,铸诸侯之象,使侍屏匽,展其臂,弹其鼻,此天下之无道不义,而王不伐,王名终不成。且夫宋,中国膏腴之地,邻民之所处也。与其得百里于燕,不如得十里于宋。伐之,名则义,实则利,王何为弗为?”

齐王曰:“善。”

遂与兵伐宋,三复宋,宋遂举。

燕王闻之,绝交于齐,率天下之兵以伐齐,大战一,小战再,顿齐国,成其名。

故曰:因其强而强之,乃可折也;因其广而广之,乃可缺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燕二-客谓燕王-译文

有客人对燕王说:“齐国南面打败了楚国,西面屈服了秦国,利用韩国、魏国的军队,燕国、赵国的民众,就像用鞭子驱赶一样。如果齐国北面来攻打燕国,即使有五个燕国也难以抵挡。大王何不暗中派出使者,分散游说之士,拖垮齐国的军队,削弱他们的力量,使燕国世世代代没有祸患。”

燕王说:“给我五年时间,我就能实现这个愿望。”

苏子说:“请给大王十年时间。”

燕王很高兴,派苏子带着五十辆车南下去齐国。

苏子对齐王说:“齐国南面打败了楚国,西面屈服了秦国,利用韩国、魏国的军队,燕国、赵国的民众,就像用鞭子驱赶一样。我听说当今的霸主,一定要诛杀暴君,平定乱世,讨伐无道,攻打不义。现在宋王射天打地,铸造诸侯的雕像,让它们站在屏风后面,伸展手臂,弹它们的鼻子,这是天下无道不义的行为,而大王不去讨伐,大王的名声终究不会成就。况且宋国是中国富饶之地,邻近百姓居住的地方。与其得到燕国的百里之地,不如得到宋国的十里之地。讨伐宋国,名义上是正义的,实际上是有利的,大王为什么不这样做呢?”

齐王说:“好。”

于是齐王派兵攻打宋国,三次攻打宋国,宋国终于被攻下。

燕王听说后,与齐国断绝了外交关系,率领天下的军队来攻打齐国,大战一次,小战两次,拖垮了齐国,成就了自己的名声。

所以说:利用对方的强大来增强自己,才能打败对方;利用对方的广阔来扩大自己,才能削弱对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燕二-客谓燕王-注解

鞭策:比喻驱使、指挥。这里指齐国能够轻易地驱使韩、魏、燕、赵等国的军队。

阴出使:秘密派遣使者。阴,指隐秘、暗中。

散游士:分散游说之士,指派遣使者四处游说,以分化敌国的力量。

顿齐兵:使齐国的军队疲惫。顿,指使疲惫、困顿。

弊其众:使齐国的民众疲惫不堪。弊,指疲惫、困乏。

假寡人五年:借给我五年时间。假,指借、给予。寡人,古代君王的自称。

苏子:指苏秦,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擅长游说各国。

奉苏子车五十乘:派遣苏秦带着五十辆车的随从。奉,指派遣、护送。

射天笞地:比喻宋王的行为极端无道,射天指亵渎天神,笞地指虐待百姓。

铸诸侯之象:铸造诸侯的雕像,指宋王对诸侯的侮辱。

侍屏匽:指宋王让诸侯的雕像侍立在屏风后面,匽指屏风。

展其臂,弹其鼻:比喻宋王对诸侯的侮辱行为,展臂指伸展手臂,弹鼻指弹击鼻子。

中国膏腴之地:指宋国地处中原,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三复宋:三次攻打宋国。复,指再次、多次。

举:攻占、征服。

绝交于齐:与齐国断绝外交关系。

因其强而强之,乃可折也:利用对方的强大来增强自己,才能最终击败对方。

因其广而广之,乃可缺也:利用对方的广阔来扩展自己,才能最终削弱对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燕二-客谓燕王-评注

这段古文出自《战国策》,讲述了燕国与齐国之间的外交与军事斗争。燕王在苏秦的建议下,派遣使者游说齐国,利用齐国的强大来削弱宋国,最终达到削弱齐国的目的。这段文字不仅展现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复杂关系,还体现了纵横家的外交策略和军事智慧。

首先,从文化背景来看,战国时期是一个诸侯争霸的时代,各国之间的外交与军事斗争异常激烈。纵横家如苏秦、张仪等人,凭借其出色的游说能力,能够在各国之间纵横捭阖,影响各国的决策。这段文字中的苏秦,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他通过游说齐国,成功地将齐国的注意力转移到宋国,从而为燕国争取了时间和机会。

其次,从历史意义来看,这段文字反映了战国时期的外交策略和军事智慧。燕王通过派遣使者游说齐国,成功地利用了齐国的强大来削弱宋国,最终达到了削弱齐国的目的。这种策略不仅体现了燕王的智慧,也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复杂关系。通过这种方式,燕国不仅避免了与齐国的直接冲突,还成功地削弱了齐国的力量。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文字语言简练,逻辑清晰,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各国之间的外交斗争。苏秦的游说技巧和燕王的决策过程,都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得淋漓尽致。特别是苏秦对齐王的游说,不仅逻辑严密,而且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展现了纵横家的智慧和辩才。

最后,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文字不仅记录了战国时期的一段历史,还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外交和军事策略。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了解到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纵横家在外交斗争中的重要作用。这对于我们研究战国时期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还展现了战国时期的外交策略和军事智慧。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各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外交和军事策略。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燕二-客谓燕王》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394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