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作者不详,相传为西汉刘向(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整理编订。刘向是汉代著名学者,曾校勘整理大量古籍。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西汉时期整理成书。
内容简要:《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策士言行的历史散文集,共33篇。书中主要记载了各国策士的游说、谋略和外交活动,展现了战国时期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智慧谋略。其语言生动,故事性强,是研究战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楚二-魏相翟强死-原文
魏相翟强死。
为甘茂谓楚王曰:“魏之几相者,公子劲也。
劲也相魏,魏、秦之交必劳。
秦、魏之交完, 则楚轻矣。
故王不如与齐约,相甘茂于魏。
齐王好高人以名。
今为其行人请魏之相,齐必喜。
魏氏不听,交恶于齐。
齐、魏之交恶,必争事楚。
魏氏听,甘茂与樗里疾,贸首之雠也;
而魏、秦之交必恶,又交重楚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楚二-魏相翟强死-译文
魏国的宰相翟强去世了。
有人为甘茂对楚王说:“魏国可能接任宰相的人选是公子劲。
如果公子劲成为魏国的宰相,魏国和秦国的关系将会变得紧张。
如果秦国和魏国的关系保持良好,那么楚国的重要性就会降低。
因此,大王不如与齐国达成协议,让甘茂在魏国担任宰相。
齐王喜欢有名望的人。
现在如果为齐国的使者请求魏国的宰相职位,齐国一定会高兴。
如果魏国不同意,就会与齐国关系恶化。
如果齐国和魏国的关系恶化,他们必定会争相讨好楚国。
如果魏国同意,甘茂与樗里疾是死敌;
那么魏国和秦国的关系必定会恶化,同时也会更加重视与楚国的关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楚二-魏相翟强死-注解
魏相翟强:魏国的宰相翟强,翟强是魏国的重要政治人物,其死亡对魏国政局有重大影响。
甘茂:战国时期秦国的著名将领和政治家,曾为秦国的重要谋士。
楚王:楚国的君主,战国时期楚国是重要的诸侯国之一。
公子劲:魏国的公子,可能是魏国王室成员,有潜力成为魏国的宰相。
樗里疾:秦国的著名将领,与甘茂有深仇大恨。
贸首之雠:指甘茂与樗里疾之间的深仇大恨,贸首意为交换头颅,象征极深的仇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楚二-魏相翟强死-评注
这段古文出自《战国策》,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复杂政治关系和外交策略。文中通过甘茂的视角,分析了魏国宰相翟强死后,魏国可能的政治变动及其对各国关系的影响。
首先,文中提到公子劲可能成为魏国的宰相,这将导致魏国与秦国的关系变得紧张。这种分析体现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相互制衡的外交策略。各国通过支持或反对某个人物的上位,来影响他国的内外政策,从而达到自身的外交目的。
其次,文中建议楚王与齐国结盟,支持甘茂成为魏国的宰相。这一策略的目的是通过齐国的力量来影响魏国的政治,从而削弱魏国与秦国的关系,增强楚国在各国中的地位。这种策略体现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复杂的外交博弈和联盟关系。
最后,文中提到甘茂与樗里疾之间的深仇大恨,这不仅是个人恩怨,更是秦国与魏国之间矛盾的象征。通过支持甘茂,楚国可以进一步加剧魏国与秦国之间的矛盾,从而在各国之间的博弈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具体的政治事件和人物关系,生动地展现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复杂外交策略和政治斗争。它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为我们理解战国时期的政治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