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东周-昭翦与东周恶

作者: 作者不详,相传为西汉刘向(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整理编订。刘向是汉代著名学者,曾校勘整理大量古籍。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西汉时期整理成书。

内容简要:《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策士言行的历史散文集,共33篇。书中主要记载了各国策士的游说、谋略和外交活动,展现了战国时期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智慧谋略。其语言生动,故事性强,是研究战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东周-昭翦与东周恶-原文

昭翦与东周恶,

或谓昭翦曰:“为公画阴计。”

昭翦曰:“何也?”

“西周甚憎东周,尝欲东周与楚恶,西周必令贼贼公,因宣言东周也,以西周之于王也。”

昭翦曰:“善。吾又恐东周之贼己,而以轻西周恶之于楚。”

遽和东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东周-昭翦与东周恶-译文

昭翦与东周关系不好,

有人对昭翦说:“我为您策划一个隐秘的计谋。”

昭翦问:“是什么计谋?”

“西周非常憎恨东周,曾经想让东周与楚国关系恶化,西周一定会派人暗杀您,然后宣称是东周干的,以此来挑拨西周与楚国的关系。”

昭翦说:“好。但我又担心东周会派人暗杀我,然后让西周与楚国的关系更加恶化。”

于是昭翦迅速与东周和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东周-昭翦与东周恶-注解

昭翦:战国时期的人物,具体身份不详,可能是某国的贵族或官员。

东周:指战国时期的东周国,位于今河南洛阳一带,是周王室的直接领地。

西周:指战国时期的西周国,位于今陕西西安一带,是周王室的另一支。

楚:指战国时期的楚国,位于今湖北、湖南一带,是当时的大国之一。

阴计:指暗中策划的计谋或策略。

贼:此处指暗杀或陷害。

宣言:公开声明或散布消息。

遽和:迅速和解或达成协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东周-昭翦与东周恶-评注

这段古文出自《战国策》,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复杂政治斗争。昭翦与东周的关系恶化,有人建议昭翦利用西周与东周之间的矛盾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昭翦在权衡利弊后,决定迅速与东周和解,以避免被西周利用,同时也防止东周对自己不利。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文字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尔虞我诈、合纵连横的政治策略。各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惜利用他国的矛盾,甚至采取暗杀等手段。这种复杂的政治环境,促使各国不断调整自己的外交策略,以求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文字简洁明了,对话形式生动,通过昭翦与谋士的对话,展现了昭翦的智慧和谋略。昭翦在听到谋士的建议后,迅速分析了形势,做出了明智的决策。这种通过对话展现人物性格和智慧的手法,是《战国策》的典型特色。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文字为我们了解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斗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它不仅展示了各国之间的复杂关系,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思想观念。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各国之间的互动。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对话,展现了战国时期复杂的政治斗争和人物的智慧谋略,具有重要的文化内涵、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东周-昭翦与东周恶》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372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