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作者不详,相传为西汉刘向(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整理编订。刘向是汉代著名学者,曾校勘整理大量古籍。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西汉时期整理成书。
内容简要:《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策士言行的历史散文集,共33篇。书中主要记载了各国策士的游说、谋略和外交活动,展现了战国时期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智慧谋略。其语言生动,故事性强,是研究战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东周-周相吕仓见客于周君-原文
周相吕仓见客于周君。
前相工师藉恐客之伤己也,因令人谓周君曰:
“客者,辩士也,然而所以不可者,好毁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东周-周相吕仓见客于周君-译文
周国的宰相吕仓引见了一位客人给周君。
前任宰相工师藉担心这位客人会伤害自己,于是派人去对周君说:
“这位客人虽然是个能言善辩的人,但他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喜欢诋毁别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东周-周相吕仓见客于周君-注解
周相吕仓:周朝的宰相吕仓,周相指的是周朝的宰相职位,吕仓是人名。
见客:接见客人,这里指吕仓接见某位客人。
周君:周朝的君主,即周王。
前相工师藉:前任宰相工师藉,工师藉是人名,曾任周朝宰相。
辩士:善于辩论的人,通常指有辩才的士人。
好毁人:喜欢诋毁他人,指某人习惯性地贬低或攻击他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东周-周相吕仓见客于周君-评注
这段古文出自《战国策》,记载了周朝宰相吕仓与前任宰相工师藉之间的一段政治斗争。工师藉因担心吕仓接见的客人可能会对自己不利,便通过他人向周君进言,称这位客人虽然善于辩论,但其品行不佳,喜欢诋毁他人。这段文字虽然简短,但生动地反映了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人际关系的微妙。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文字体现了战国时期士人阶层在政治斗争中的角色。辩士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凭借其辩才和智慧在各国之间游走,往往能够影响君主的决策。然而,辩士的品行也成为他人攻击的把柄,工师藉通过指出客人‘好毁人’的缺点,试图削弱其在周君心中的地位。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文字语言简洁,却蕴含丰富的信息。作者通过工师藉的言辞,巧妙地揭示了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工师藉并未直接攻击客人,而是通过暗示其品行不端来达到目的,这种间接的表达方式体现了战国时期士人善于运用语言艺术的特点。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文字为我们了解战国时期的政治生态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它展示了当时士人如何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运用智慧和语言艺术来维护自身利益,同时也反映了君主在决策时如何受到周围人的影响。这种历史背景对于我们理解战国时期的政治文化和士人阶层的生存策略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