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洪昇(1645年—1704年),字昉思,清代著名戏曲家,与孔尚任并称“南洪北孔”。其代表作《长生殿》是中国古典戏曲的巅峰之作。
年代:创作于清代康熙年间(17世纪末)。
内容简要:《长生殿》是一部以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故事为题材的传奇戏曲,共50出。作品以安史之乱为背景,描绘了李杨二人的爱情悲剧,同时揭示了宫廷政治的腐败与社会的动荡。剧中融合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被誉为中国古代戏曲的瑰宝。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长生殿-第三十二出-哭像-原文
娘。[同宫女、内侍哭拜科][生]
【二煞】只见老常侍双膝跪,旧宫娥伏地伤。叫不出娘娘千岁,一个个含悲向。[哭科]妃子呵,只为你当日在昭阳殿里施恩遍,今日个锦水祠中遗爱长。悲风荡,肠断杀数声杜宇,半壁斜阳。
[丑]请万岁爷与娘娘焚帛。[生]再看酒来。[丑奉酒焚帛,生酹酒科]
【一煞】叠金银山百座,化幽冥帛万张。纸铜钱怎买得天仙降?空着我衣沾残泪,鹃留怨。不能勾魂逐飞灰蝶化双,蓦地里增悲怆。甚时见鸾骖碧汉,鹤返辽阳。
[丑]天色已晚,请万岁爷回宫。[生]宫娥,可将娘娘神帐放下者。[宫娥]领旨。[做下神殿,内暗抬神像下科][生]起驾。[丑应科][生作上马,銮驾队子复上,引行科][生]
【煞尾】出新祠泪未收,转行宫痛怎忘?对残霞落日空凝望!寡人今夜呵,把哭不尽的衷情,和你梦儿里再细讲。
数点香烟出庙门,曹邺巫山云雨洛川神。权德舆
翠蛾仿佛平生貌,白居易日暮偏伤去住人。封彦冲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长生殿-第三十二出-哭像-译文
娘。(与宫女、内侍一起哭泣跪拜)(生)
【二煞】只见老常侍双膝跪地,旧宫娥伏地悲伤。叫不出娘娘千岁,一个个含悲向。(哭泣)妃子啊,只为你当日在昭阳殿里施恩遍,今日在锦水祠中遗爱长。悲风荡,肠断杀数声杜宇,半壁斜阳。
(丑)请万岁爷与娘娘焚帛。(生)再看酒来。(丑奉酒焚帛,生酹酒)
【一煞】叠金银山百座,化幽冥帛万张。纸铜钱怎买得天仙降?空着我衣沾残泪,鹃留怨。不能勾魂逐飞灰蝶化双,蓦地里增悲怆。甚时见鸾骖碧汉,鹤返辽阳。
(丑)天色已晚,请万岁爷回宫。(生)宫娥,可将娘娘神帐放下者。(宫娥)领旨。(做下神殿,内暗抬神像下)(生)起驾。(丑应)(生作上马,銮驾队子复上,引行)(生)
【煞尾】出新祠泪未收,转行宫痛怎忘?对残霞落日空凝望!寡人今夜呵,把哭不尽的衷情,和你梦儿里再细讲。
数点香烟出庙门,曹邺巫山云雨洛川神。权德舆
翠蛾仿佛平生貌,白居易日暮偏伤去住人。封彦冲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长生殿-第三十二出-哭像-注解
蜀江水碧蜀山青:形容蜀地(今四川)的山水美景,江水清澈,山色青翠。
上皇:指皇帝退位后,尊称为上皇。这里指唐玄宗李隆基。
郭子仪:唐代著名将领,平定安史之乱的主要功臣之一。
马嵬驿:唐代驿站名,位于今陕西省兴平市,因杨贵妃在此被赐死而闻名。
陈元礼:唐代将领,安史之乱时负责护送唐玄宗逃离长安。
高力士:唐玄宗时期的著名宦官,深受玄宗信任。
长生殿:唐代宫殿名,位于长安大明宫内,唐玄宗与杨贵妃曾在此盟誓。
北邙:指北邙山,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古代帝王陵墓多在此地。
娘娘:古代对皇后或皇妃的尊称,这里特指已故的皇妃。
昭阳殿:古代皇宫中的殿名,常指皇后的居所,象征着皇权和尊贵。
锦水祠:指祭祀已故皇妃的祠堂,锦水可能指祠堂所在地的河流,增添了一种哀婉的氛围。
杜宇:古代传说中的蜀国国王,死后化为杜鹃鸟,常用来象征哀怨和思乡。
鸾骖碧汉:鸾骖指凤凰拉的车,碧汉指蓝天,这里比喻皇妃的灵魂升天。
鹤返辽阳:鹤象征长寿和吉祥,辽阳是古代地名,这里比喻皇妃的灵魂回归故土。
香烟:祭祀时燃烧的香所产生的烟雾,象征着对神灵的敬意和祈祷。
巫山云雨:出自宋玉《高唐赋》,比喻男女欢会,这里可能用来形容皇妃生前的荣华富贵。
洛川神:指洛神,传说中的水神,常用来比喻美丽的女子。
翠蛾:指美丽的眉毛,这里用来形容皇妃生前的容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长生殿-第三十二出-哭像-评注
这段文本出自清代洪昇的《长生殿》,描写了唐玄宗在安史之乱后,被迫赐死杨贵妃,并在成都为杨贵妃建庙供奉的情景。文本通过唐玄宗的独白和唱词,表达了他对杨贵妃的深切怀念和悔恨之情。
首先,文本通过描绘蜀地的山水美景,反衬出唐玄宗内心的孤寂与悲伤。蜀江水碧、蜀山青翠,本是美景,但在唐玄宗的眼中,却成了他思念杨贵妃的背景。这种对比手法,增强了情感的张力。
其次,文本通过唐玄宗的独白,展现了他对杨贵妃的深情厚意。他回忆起与杨贵妃的誓言和恩爱,感叹自己未能保护好她,甚至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她的平安。这种深情的表达,体现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无限眷恋和悔恨。
此外,文本还通过描写杨贵妃的神像,进一步加深了唐玄宗的悲痛。神像的泪痕,象征着杨贵妃的冤屈和唐玄宗的悔恨。这种超自然的描写,增强了文本的戏剧性和感染力。
最后,文本通过唐玄宗的唱词,表达了他对杨贵妃的深切怀念和对未来的绝望。他希望能够与杨贵妃同穴而葬,化为一对连理枝或鸳鸯,寄托了他对爱情的执着和对命运的无奈。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深情厚意和悔恨之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它不仅是对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的悲剧性描写,也是对人性、命运和历史的深刻反思。
这段古文选自一部古代戏剧,通过皇帝对已故皇妃的深情悼念,展现了古代宫廷中的哀婉情感和祭祀文化。文中通过皇帝的视角,描绘了皇妃生前的恩泽和死后的哀荣,以及皇帝对她的无尽思念。
文本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如“杜宇”象征哀怨,“鸾骖碧汉”和“鹤返辽阳”则象征着皇妃灵魂的升天和回归。这些意象不仅增添了文本的艺术美感,也深化了情感的表达。
此外,文中还通过祭祀场景的描写,展现了古代宫廷的祭祀礼仪和文化。皇帝亲自参与祭祀,焚烧金银山和幽冥帛,表达了对皇妃的深切怀念和尊重。这种祭祀文化不仅是对逝者的纪念,也是对生者情感的慰藉。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文本反映了古代宫廷生活中的情感世界和文化习俗,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文本中的艺术手法和情感表达也展示了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文化意象,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深情而哀婉的宫廷故事,不仅展现了古代宫廷生活的复杂性,也体现了古代文学的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