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杨继洲(1522年—1620年),明代著名医学家,精通针灸,曾任太医院医官。他总结前人经验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编撰了《针灸大成》。
年代:成书于明代万历年间(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
内容简要:《针灸大成》是针灸学的集大成之作,共10卷,系统总结了针灸理论、穴位定位、针刺手法及临床治疗经验。书中详细介绍了经络学说、针灸禁忌及常见病症的治疗方法,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影响深远,被誉为针灸学的经典著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八-鼻口门-原文
鼻有息肉:迎香。
衄血:风府风池合谷三间二间后溪前谷委中申脉昆仑厉兑上星隐白。
鼽衄:风府二间迎香。
鼻塞:上星临泣百会前谷厉兑合谷迎香。
鼻流清涕:人中上星风府。
脑泻,鼻中臭涕出:曲差上星。
鼻衄:上星(灸二七壮)绝骨顖会又一法:灸项后发际两筋间宛宛中。
久病流涕不禁:百会(灸)。
口干:尺泽曲泽大陵二间少商商阳。
咽干:太渊鱼际。
消渴:水沟承浆金津玉液曲池劳宫太冲行间商丘然谷隐白(百日以上者,切不可灸)。
唇干有涎:下廉。
舌干涎出:复溜。
唇干饮不下:三间少商。
唇动如虫行:水沟。
唇肿:迎香。
口喎眼喎:颊车水沟列缺太渊合谷二间地仓丝竹空。
口噤:颊车支沟外关列缺内庭厉兑。
失音不语:间使支沟灵道鱼际合谷阴谷复溜然谷。
舌缓:太渊合谷冲阳内庭昆仑三阴交风府。
舌强:哑门少商鱼际二间中冲阴谷然谷。
舌黄:鱼际。
齿寒:少海。
齿痛:商阳。
齿龋恶风:合谷厉兑。
齿龋:少海小海阳谷液门二间内庭厉兑。
龈痛:角孙小海。
舌齿腐:承浆劳宫(各一壮)。
牙疼:曲池少海阳谷阳溪二间液门颊车内庭吕细(在内踝骨尖上,灸二七壮)。
上牙疼:人中太渊吕细灸臂上起肉中,五壮。
下牙疼:龙玄(在侧腕交叉脉)承浆合谷腕上五寸,两筋中间,灸五壮。
不能嚼物:角孙。
牙疳蚀烂,生疮:承浆(壮如小筋头大,灸七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八-鼻口门-译文
鼻子里有息肉:可以按摩迎香穴。
流鼻血:可以按摩风府、风池、合谷、三间、二间、后溪、前谷、委中、申脉、昆仑、厉兑、上星、隐白等穴位。
鼻塞和流鼻血:可以按摩风府、二间、迎香等穴位。
鼻塞:可以按摩上星、临泣、百会、前谷、厉兑、合谷、迎香等穴位。
鼻子流清鼻涕:可以按摩人中、上星、风府等穴位。
脑泻,鼻子流出臭鼻涕:可以按摩曲差、上星等穴位。
流鼻血:可以灸上星穴(灸二七壮),或者灸绝骨、顖会穴,还有一种方法是灸项后发际两筋间的宛宛中穴。
长期患病流鼻涕不止:可以灸百会穴。
口干:可以按摩尺泽、曲泽、大陵、二间、少商、商阳等穴位。
咽喉干燥:可以按摩太渊、鱼际等穴位。
消渴症:可以按摩水沟、承浆、金津、玉液、曲池、劳宫、太冲、行间、商丘、然谷、隐白等穴位(患病超过一百天的,千万不要灸)。
嘴唇干燥且有口水:可以按摩下廉穴。
舌头干燥且流口水:可以按摩复溜穴。
嘴唇干燥且无法喝水:可以按摩三间、少商等穴位。
嘴唇像虫子爬一样动:可以按摩水沟穴。
嘴唇肿胀:可以按摩迎香穴。
口眼歪斜:可以按摩颊车、水沟、列缺、太渊、合谷、二间、地仓、丝竹空等穴位。
口紧闭无法张开:可以按摩颊车、支沟、外关、列缺、内庭、厉兑等穴位。
失音无法说话:可以按摩间使、支沟、灵道、鱼际、合谷、阴谷、复溜、然谷等穴位。
舌头松弛无力:可以按摩太渊、合谷、冲阳、内庭、昆仑、三阴交、风府等穴位。
舌头僵硬:可以按摩哑门、少商、鱼际、二间、中冲、阴谷、然谷等穴位。
舌头发黄:可以按摩鱼际穴。
牙齿发冷:可以按摩少海穴。
牙齿疼痛:可以按摩商阳穴。
龋齿且怕风:可以按摩合谷、厉兑等穴位。
龋齿:可以按摩少海、小海、阳谷、液门、二间、内庭、厉兑等穴位。
牙龈疼痛:可以按摩角孙、小海等穴位。
舌头和牙齿腐烂:可以灸承浆、劳宫穴(各灸一壮)。
牙疼:可以按摩曲池、少海、阳谷、阳溪、二间、液门、颊车、内庭、吕细(在内踝骨尖上,灸二七壮)等穴位。
上牙疼:可以按摩人中、太渊、吕细穴,并在手臂上的肉中灸五壮。
下牙疼:可以按摩龙玄(在侧腕交叉脉)、承浆、合谷穴,并在腕上五寸两筋中间灸五壮。
无法咀嚼食物:可以按摩角孙穴。
牙疳蚀烂,生疮:可以灸承浆穴(灸七壮,壮如小筋头大)。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八-鼻口门-注解
迎香:迎香穴,位于鼻翼两侧,是治疗鼻部疾病的重要穴位。
风府:风府穴,位于后颈部,是治疗头痛、鼻塞等疾病的重要穴位。
风池:风池穴,位于颈部两侧,是治疗头痛、鼻塞、感冒等疾病的重要穴位。
合谷:合谷穴,位于手背,是治疗头痛、牙痛、鼻塞等疾病的重要穴位。
三间:三间穴,位于手背,是治疗唇干饮不下等疾病的重要穴位。
二间:二间穴,位于手背,是治疗头痛、牙痛等疾病的重要穴位。
后溪:后溪穴,位于手背,是治疗头痛、牙痛等疾病的重要穴位。
前谷:前谷穴,位于手背,是治疗头痛、牙痛等疾病的重要穴位。
委中:委中穴,位于小腿后侧,是治疗头痛、鼻塞等疾病的重要穴位。
申脉:申脉穴,位于足背,是治疗头痛、鼻塞等疾病的重要穴位。
昆仑:昆仑穴,位于足跟,是治疗头痛、鼻塞等疾病的重要穴位。
厉兑:厉兑穴,位于足背,是治疗头痛、鼻塞等疾病的重要穴位。
上星:上星穴,位于头部,是治疗头痛、鼻塞等疾病的重要穴位。
隐白:隐白穴,位于足趾,是治疗头痛、鼻塞等疾病的重要穴位。
人中:人中穴,位于鼻下,是治疗头痛、鼻塞等疾病的重要穴位。
曲差:曲差穴,位于头部,是治疗头痛、鼻塞等疾病的重要穴位。
绝骨:绝骨穴,位于足背,是治疗头痛、鼻塞等疾病的重要穴位。
顖会:顖会穴,位于头部,是治疗头痛、鼻塞等疾病的重要穴位。
百会:百会穴,位于头顶,是治疗头痛、鼻塞等疾病的重要穴位。
尺泽:尺泽穴,位于肘部,是治疗口干等疾病的重要穴位。
曲泽:曲泽穴,位于肘部,是治疗口干等疾病的重要穴位。
大陵:大陵穴,位于手腕,是治疗口干等疾病的重要穴位。
少商:少商穴,位于手指,是治疗口干等疾病的重要穴位。
商阳:商阳穴,位于手指,是治疗口干等疾病的重要穴位。
太渊:太渊穴,位于手腕,是治疗咽干等疾病的重要穴位。
鱼际:鱼际穴,位于手掌,是治疗咽干等疾病的重要穴位。
水沟:水沟穴,位于面部,是治疗消渴等疾病的重要穴位。
承浆:承浆穴,位于下唇,是治疗牙疳蚀烂等疾病的重要穴位。
金津:金津穴,位于舌下,是治疗消渴等疾病的重要穴位。
玉液:玉液穴,位于舌下,是治疗消渴等疾病的重要穴位。
曲池:曲池穴,位于肘部,是治疗消渴等疾病的重要穴位。
劳宫:劳宫穴,位于手掌,是治疗消渴等疾病的重要穴位。
太冲:太冲穴,位于足背,是治疗消渴等疾病的重要穴位。
行间:行间穴,位于足背,是治疗消渴等疾病的重要穴位。
商丘:商丘穴,位于足背,是治疗消渴等疾病的重要穴位。
然谷:然谷穴,位于足背,是治疗消渴等疾病的重要穴位。
下廉:下廉穴,位于足背,是治疗唇干有涎等疾病的重要穴位。
复溜:复溜穴,位于足背,是治疗舌干涎出等疾病的重要穴位。
颊车:颊车穴,位于面部,是治疗口喎眼喎等疾病的重要穴位。
列缺:列缺穴,位于手腕,是治疗口喎眼喎等疾病的重要穴位。
地仓:地仓穴,位于面部,是治疗口喎眼喎等疾病的重要穴位。
丝竹空:丝竹空穴,位于面部,是治疗口喎眼喎等疾病的重要穴位。
支沟:支沟穴,位于手腕,是治疗口噤等疾病的重要穴位。
外关:外关穴,位于手腕,是治疗口噤等疾病的重要穴位。
内庭:内庭穴,位于足背,是治疗口噤等疾病的重要穴位。
间使:间使穴,位于手腕,是治疗失音不语等疾病的重要穴位。
灵道:灵道穴,位于手腕,是治疗失音不语等疾病的重要穴位。
阴谷:阴谷穴,位于足背,是治疗失音不语等疾病的重要穴位。
冲阳:冲阳穴,位于足背,是治疗舌缓等疾病的重要穴位。
三阴交:三阴交穴,位于小腿,是治疗舌缓等疾病的重要穴位。
哑门:哑门穴,位于颈部,是治疗舌强等疾病的重要穴位。
中冲:中冲穴,位于手指,是治疗舌强等疾病的重要穴位。
少海:少海穴,位于肘部,是治疗齿寒等疾病的重要穴位。
小海:小海穴,位于肘部,是治疗齿龋等疾病的重要穴位。
阳谷:阳谷穴,位于手腕,是治疗齿龋等疾病的重要穴位。
液门:液门穴,位于手腕,是治疗齿龋等疾病的重要穴位。
角孙:角孙穴,位于头部,是治疗龈痛等疾病的重要穴位。
阳溪:阳溪穴,位于手腕,是治疗牙疼等疾病的重要穴位。
吕细:吕细穴,位于足踝,是治疗牙疼等疾病的重要穴位。
龙玄:龙玄穴,位于手腕,是治疗下牙疼等疾病的重要穴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八-鼻口门-评注
本文是一篇关于中医针灸治疗的文献,详细列举了各种鼻部、口腔、牙齿等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法。通过对不同穴位的刺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些穴位大多位于头部、面部、手部、足部等部位,反映了中医针灸治疗的整体观念和局部治疗相结合的特点。
文中提到的穴位如迎香、风府、合谷等,都是中医针灸治疗中常用的重要穴位。这些穴位不仅在治疗鼻部疾病中起到重要作用,还在治疗头痛、牙痛、口干、咽干等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体现了中医针灸治疗的广泛适应性和多功能性。
本文还详细描述了不同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法,如鼻衄、鼻塞、鼻流清涕、脑泻、口干、咽干、消渴、唇干、舌干、齿痛、牙疼等。这些治疗方法不仅包括穴位的选择,还包括灸法的使用,如灸二七壮、灸五壮等。这反映了中医针灸治疗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此外,本文还提到了一些特殊的治疗方法,如灸项后发际两筋间宛宛中、灸臂上起肉中等。这些方法体现了中医针灸治疗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总的来说,本文是一篇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实用价值的中医针灸治疗文献。它不仅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治疗经验,还为中医针灸治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对这些穴位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可以更好地发挥中医针灸治疗的优势,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