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八-妇人门

作者: 杨继洲(1522年—1620年),明代著名医学家,精通针灸,曾任太医院医官。他总结前人经验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编撰了《针灸大成》。

年代:成书于明代万历年间(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

内容简要:《针灸大成》是针灸学的集大成之作,共10卷,系统总结了针灸理论、穴位定位、针刺手法及临床治疗经验。书中详细介绍了经络学说、针灸禁忌及常见病症的治疗方法,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影响深远,被誉为针灸学的经典著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八-妇人门-原文

月脉不调:气海中极带脉(一壮)肾俞三阴交。

月事不利:足临泣三阴交中极。

过时不止:隐白。

下经若冷,来无定时:关元。

女人漏下不止:太冲三阴交。

血崩:气海大敦阴谷太冲然谷三阴交中极。

瘕聚:关元。

赤白带下:带脉关元气海三阴交白环俞间使(三十壮)

小腹坚:带脉。

绝子:商丘中极。

因产恶露不止:气海关元。

产后诸病:期门。

乳痈:下廉三里侠溪鱼际委中足临泣少泽。

乳肿痛:足临泣。

难产:合谷(补)三阴交(泻)太冲。

横生死胎:太冲合谷三阴交。

横生手先出:右足小趾尖(灸三壮立产,炷如小麦大)。

子上逼心,气闷欲绝:巨阙合谷(补)三阴交(泻)如子手掬母心,生下男左女右手心,有针痕可验,不然,在人中或脑后有针痕。

产后血晕不识人:支沟三里三阴交。

坠胎后,手足如冰,厥逆:肩井(五分,若觉闷乱,急补三里)。

胎衣不下:中极肩井。

阴挺出:曲泉照海大敦。

无乳:膻中(灸)少泽(补)此二穴神效。

血块:曲泉复溜三里气海丹田三阴交。

妇人经事正行,与男子交,日渐羸瘦,寒热往来,精血相竞:百劳肾俞风门中极气海三阴交若以前症,作虚劳治者,非也。

女子月事不来,面黄干呕,妊娠不成:曲池支沟三里三阴交。

经水过多:通里行间三阴交。

欲断产:灸右足内踝上一寸,合谷。

又一法:灸脐下二寸三分,三壮,肩井。

一切冷惫:灸关元。

不时漏下:三阴交。

月水不调,因结成块:针间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八-妇人门-译文

月经不调:在气海、中极、带脉(灸一壮)、肾俞、三阴交进行针灸。

月经不顺利:在足临泣、三阴交、中极进行针灸。

月经超过时间不止:在隐白进行针灸。

下腹部感觉冷,月经来潮时间不定:在关元进行针灸。

女性月经漏下不止:在太冲、三阴交进行针灸。

血崩:在气海、大敦、阴谷、太冲、然谷、三阴交、中极进行针灸。

瘕聚:在关元进行针灸。

赤白带下:在带脉、关元、气海、三阴交、白环俞、间使(灸三十壮)进行针灸。

小腹坚硬:在带脉进行针灸。

不孕:在商丘、中极进行针灸。

因生产后恶露不止:在气海、关元进行针灸。

产后各种病症:在期门进行针灸。

乳腺炎:在下廉、三里、侠溪、鱼际、委中、足临泣、少泽进行针灸。

乳房肿痛:在足临泣进行针灸。

难产:在合谷(补法)、三阴交(泻法)、太冲进行针灸。

横生死胎:在太冲、合谷、三阴交进行针灸。

横生手先出:在右足小趾尖(灸三壮,炷如小麦大)进行针灸,立即生产。

胎儿压迫心脏,气闷欲绝:在巨阙、合谷(补法)、三阴交(泻法)进行针灸,如胎儿手抓住母亲心脏,生下男左女右手心,有针痕可验证,否则在人中或脑后有针痕。

产后血晕不识人:在支沟、三里、三阴交进行针灸。

坠胎后,手足如冰,厥逆:在肩井(五分,若觉闷乱,急补三里)进行针灸。

胎衣不下:在中极、肩井进行针灸。

子宫脱垂:在曲泉、照海、大敦进行针灸。

无乳:在膻中(灸)、少泽(补)进行针灸,这两个穴位效果显著。

血块:在曲泉、复溜、三里、气海、丹田、三阴交进行针灸。

女性月经期间与男子交合,日渐消瘦,寒热交替,精血相争:在百劳、肾俞、风门、中极、气海、三阴交进行针灸,如果以前症状,当作虚劳治疗,是错误的。

女性月经不来,面色发黄,干呕,妊娠不成:在曲池、支沟、三里、三阴交进行针灸。

月经量过多:在通里、行间、三阴交进行针灸。

想要断产:在右足内踝上一寸,合谷进行灸法。

另一种方法:在脐下二寸三分,灸三壮,肩井进行针灸。

一切冷惫:在关元进行灸法。

不时漏下:在三阴交进行针灸。

月经不调,因结成块:在间使进行针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八-妇人门-注解

月脉不调:指女性月经周期不规律,可能与气血失调有关。

气海:位于腹部,是中医中重要的穴位之一,常用于调节气血。

中极:位于腹部,是调节女性生殖系统的重要穴位。

带脉:环绕腰部的经脉,与女性的生殖健康密切相关。

肾俞:位于腰部,是调节肾脏功能的重要穴位。

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是调节女性生殖系统的重要穴位。

足临泣:位于足部,常用于调节月经不调等症状。

隐白:位于足部,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等症状。

关元:位于腹部,是调节生殖系统的重要穴位。

太冲:位于足部,常用于调节月经不调等症状。

大敦:位于足部,常用于调节月经不调等症状。

阴谷:位于膝部,常用于调节月经不调等症状。

然谷:位于足部,常用于调节月经不调等症状。

白环俞:位于腰部,常用于调节女性生殖系统。

间使:位于手臂,常用于调节月经不调等症状。

商丘:位于足部,常用于调节月经不调等症状。

期门:位于胸部,常用于调节产后症状。

下廉:位于腹部,常用于调节乳腺疾病。

三里:位于小腿,常用于调节乳腺疾病。

侠溪:位于足部,常用于调节乳腺疾病。

鱼际:位于手部,常用于调节乳腺疾病。

委中:位于膝部,常用于调节乳腺疾病。

少泽:位于手部,常用于调节乳腺疾病。

合谷:位于手部,常用于调节难产等症状。

巨阙:位于胸部,常用于调节产后症状。

支沟:位于手臂,常用于调节产后症状。

肩井:位于肩部,常用于调节产后症状。

曲泉:位于膝部,常用于调节女性生殖系统。

照海:位于足部,常用于调节女性生殖系统。

膻中:位于胸部,常用于调节乳腺疾病。

复溜:位于小腿,常用于调节女性生殖系统。

丹田:位于腹部,是调节气血的重要穴位。

百劳:位于背部,常用于调节女性生殖系统。

风门:位于背部,常用于调节女性生殖系统。

曲池:位于手臂,常用于调节女性生殖系统。

通里:位于手臂,常用于调节月经不调等症状。

行间:位于足部,常用于调节月经不调等症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八-妇人门-评注

这段文本详细描述了古代中医对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通过针灸和艾灸来调节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这些穴位的选择和治疗方法反映了古代中医对女性健康的深刻理解和丰富经验。

文本中提到的穴位如气海、中极、带脉、肾俞、三阴交等,都是中医中常用的重要穴位,尤其在调节女性生殖系统方面具有显著效果。这些穴位的选择不仅基于中医的经络理论,还结合了临床实践的经验,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原则。

此外,文本中还提到了一些具体的病症及其对应的治疗方法,如月脉不调、月事不利、血崩、瘕聚、赤白带下等。这些病症的描述和治疗方法的选择,反映了古代中医对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细致观察和精准治疗。

文本中的治疗方法不仅包括针灸,还涉及艾灸,如‘灸三壮立产,炷如小麦大’等描述,显示了古代中医在治疗女性疾病时的多样化和灵活性。这些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不仅基于中医的理论,还结合了实际的治疗效果,体现了中医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不仅展示了古代中医在女性生殖系统疾病治疗方面的丰富经验和深厚理论,还反映了中医在临床实践中的细致观察和精准治疗。这些内容对于现代中医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八-妇人门》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337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