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胆智部-哥舒翰李光弼

作者: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以编撰通俗文学著称,代表作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

年代:编撰于明代晚期(17世纪初)。

内容简要:《智囊》是一部汇集历代智慧故事和谋略的笔记体著作,分为上、中、下三卷,收录了从先秦到明代的数百个智谋故事。书中通过生动的事例展现了古人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智慧与策略,被誉为“谋略宝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胆智部-哥舒翰李光弼-原文

唐哥舒翰为安西节度使,差都兵马使张擢上都奏事,逗留不返,纳贿交结杨国忠。

翰适入朝,擢惧,求国忠除擢御史大夫兼剑南西川节度使。

敕下,就第谒翰,翰命部下摔于庭,数其罪,杖杀之,然后奏闻。

帝下诏褒奖,仍赐擢尸,更令翰决尸一百。(边批:圣主。)

太原节度王承业,军政不修,诏御史崔众交兵于河东。

众侮易承业,或裹甲持枪突入承业厅事,玩谑之。

李光弼闻之,素不平,至是交众兵于光弼,众以麾下来,光弼出迎,旌旗相接而不避。

光弼怒其无礼,又不即交兵,令收系之。

顷中使至,除众御史中丞,怀其敕,问众所在。

光弼曰:“众有罪,系之矣。”

中使以敕示光弼,光弼曰:“今只斩侍御史;若宣制命,即斩中丞;若拜宰相,亦斩宰相。”

中使惧,遂寝之而还。

翼日,以兵仗围众至碑堂下,斩之。威震三军,命其亲属吊之。

〔评〕或问擢与众诚有罪,然已除西川节度使及御史中丞矣,其如王命何?

盖军事尚速,当用兵之际而逗留不返、拥兵不交,皆死法也。

二人之除命必皆夤缘得之,而非出天子之意者,故二将得伸其权,而无人议其后耳。

然在今日,莫可问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胆智部-哥舒翰李光弼-译文

唐朝的哥舒翰担任安西节度使时,派遣都兵马使张擢去京城奏报事务,但张擢滞留不归,并且贿赂结交杨国忠。

哥舒翰正好入朝,张擢害怕,请求杨国忠任命他为御史大夫兼剑南西川节度使。

任命书下达后,张擢去哥舒翰的府邸拜访,哥舒翰命令部下将他摔在庭院中,列举他的罪行,用杖打死,然后才向皇帝报告。

皇帝下诏褒奖哥舒翰,并将张擢的尸体赐给他,还命令哥舒翰对尸体再执行一百杖。(边批:圣主。)

太原节度使王承业,军政不修,皇帝下诏让御史崔众去河东交接军队。

崔众侮辱轻视王承业,甚至穿着铠甲持枪闯入王承业的办公大厅,戏弄他。

李光弼听说后,一直对此不满,这时崔众将军队交给李光弼,崔众带着部下到来,李光弼出迎,但崔众的旌旗与李光弼的旌旗相接而不避让。

李光弼对他的无礼感到愤怒,又因为他没有立即交接军队,便下令将他拘捕。

不久,皇帝的使者到来,任命崔众为御史中丞,使者怀揣着任命书,询问崔众在哪里。

李光弼说:“崔众有罪,已经被拘捕了。”

使者将任命书给李光弼看,李光弼说:“现在只斩侍御史;如果宣布任命,就斩中丞;如果任命宰相,也斩宰相。”

使者害怕,于是作罢并返回。

第二天,李光弼用兵仗将崔众围到碑堂下,斩首。此举威震三军,命令崔众的亲属来吊唁。

〔评〕有人问,张擢和崔众确实有罪,但他们已经被任命为西川节度使和御史中丞了,这怎么对待皇帝的命令呢?

因为军事行动讲究迅速,在用兵之际滞留不归、拥兵不交,都是死罪。

这两个人的任命必定是通过关系得来的,而不是出自皇帝的意愿,所以两位将领能够行使他们的权力,而没有人敢在事后议论。

但在今天,已经无法追究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胆智部-哥舒翰李光弼-注解

哥舒翰:唐朝著名将领,曾任安西节度使,以勇猛善战著称。

安西节度使:唐朝在西域设立的重要军事职位,负责边疆防御和军事指挥。

张擢:唐朝将领,曾任都兵马使,因逗留不返和纳贿被哥舒翰杖杀。

杨国忠:唐朝宰相,唐玄宗时期的权臣,以贪腐和专权闻名。

御史大夫:唐朝高级监察官员,负责监察百官和弹劾不法行为。

剑南西川节度使:唐朝在四川地区设立的军事职位,负责该地区的军事和行政事务。

王承业:唐朝将领,曾任太原节度使,因军政不修被崔众侮辱。

崔众:唐朝御史,因侮辱王承业被李光弼斩首。

李光弼:唐朝著名将领,以严明军纪和勇猛善战著称。

御史中丞:唐朝高级监察官员,负责监察百官和弹劾不法行为。

中使:皇帝派出的使者,负责传达皇帝的旨意和命令。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胆智部-哥舒翰李光弼-评注

本文通过两个历史事件,展现了唐朝军事将领在特殊时期的权威和决断力。哥舒翰和李光弼作为唐朝的著名将领,分别在处理张擢和崔众的问题上展现了他们的果断和威严。哥舒翰在发现张擢逗留不返、纳贿交结杨国忠后,果断将其杖杀,并得到皇帝的褒奖。李光弼则在崔众侮辱王承业、不交兵权的情况下,将其斩首,威震三军。这两个事件反映了唐朝军事将领在战争时期的特殊地位和权力,他们不仅负责军事指挥,还拥有对下属的生死大权。

从文化内涵来看,本文体现了唐朝军事文化的特点,即强调军纪严明、将领权威和快速决断。在战争时期,将领的权威和决断力是确保军队战斗力的关键。哥舒翰和李光弼的行为虽然看似残酷,但在当时的军事环境下,却是维护军纪和军队稳定的必要手段。这种军事文化在唐朝的边疆防御和对外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艺术特色来看,本文通过简洁明了的叙述,生动地描绘了两位将领的形象。哥舒翰的果断和李光弼的威严在文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读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行事风格。同时,文中对张擢和崔众的描写也颇具讽刺意味,他们的行为不仅违反了军纪,还试图通过贿赂和权力斗争来逃避惩罚,最终却落得悲惨的下场。这种对比手法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和教育意义。

从历史价值来看,本文反映了唐朝中期军事和政治的复杂关系。哥舒翰和李光弼的行为虽然得到了皇帝的认可,但也暴露出当时军队内部的腐败和权力斗争。张擢和崔众的悲剧不仅是个人行为的结果,更是当时政治环境和社会风气的反映。通过这两个事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唐朝中期的军事和政治状况,以及将领在维护国家稳定和边疆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胆智部-哥舒翰李光弼》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98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