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杂智部-猾吏奸官

作者: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以编撰通俗文学著称,代表作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

年代:编撰于明代晚期(17世纪初)。

内容简要:《智囊》是一部汇集历代智慧故事和谋略的笔记体著作,分为上、中、下三卷,收录了从先秦到明代的数百个智谋故事。书中通过生动的事例展现了古人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智慧与策略,被誉为“谋略宝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杂智部-猾吏奸官-原文

包孝肃尹京日,有民犯法当杖脊。

吏受赇,与约曰:“今见尹必付我责状,汝第呼号自辩,我与汝分此罪。”

既而包引囚问毕,果付吏责状,囚如吏教,分辩不已,吏大声呵之曰:“但受杖出去,何用多言?”

包谓其市权,捽吏于庭,杖之七十,特宽囚罪以抑吏势,不知为所卖也。

有县令监视用印。暗数已多一颗,检不得,严讯吏,亦不承。

令乃好谓曰:“我明知汝盗印,今不汝罪矣,第为我言藏处。”

此令素不食言者,于是吏叩头谢罪曰:“实有之,即折置印匣内,俟后开印时方取出耳。”

又闻某按院疑一吏书途中受贿,亲自简查,无迹而止。

盖按院止搜其通身行李,而串铃与马鞭,大帽明置案前,贿即在内,不及察也。

吏之奸弊,何所不至哉!

〔评〕“包铁面”尚尔,况他人乎!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杂智部-猾吏奸官-译文

包拯在京城任职时,有一个百姓犯了法,应该受到杖刑。

一个官吏接受了贿赂,与这个百姓约定说:“今天见到包拯,他一定会让我负责记录你的罪状,你只管大声喊冤为自己辩解,我会和你分担这个罪责。”

不久,包拯审问完囚犯后,果然让这个官吏负责记录罪状,囚犯按照官吏的指示,不停地为自己辩解,官吏大声呵斥他说:“你只管接受杖刑出去,何必多说?”

包拯认为这个官吏在滥用职权,于是把他揪到庭前,杖打了七十下,特意宽恕了囚犯的罪行以压制官吏的势力,却不知道被这个官吏欺骗了。

有一个县令在监督使用印章时,暗中发现印章多了一颗,但找不到,于是严厉审讯官吏,官吏也不承认。

县令于是和善地对他说:“我明明知道你偷了印章,现在不追究你的罪责了,只要你告诉我藏在哪里。”

这个县令一向说话算话,于是官吏叩头谢罪说:“确实有这事,我把印章折起来藏在印匣里,等以后开印时再取出来。”

又听说某位按察使怀疑一个官吏在途中受贿,亲自检查,但没有发现任何痕迹,只好作罢。

原来按察使只搜查了官吏的随身行李,而串铃和马鞭、大帽子都明摆在案前,贿赂就藏在里面,按察使没有察觉到。

官吏的奸诈舞弊,真是无所不至啊!

〔评论〕连“包铁面”包拯都这样,何况其他人呢!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杂智部-猾吏奸官-注解

包孝肃:指包拯,北宋著名清官,以廉洁公正著称,被后人尊称为“包青天”。

尹京:指担任京城(开封)的行政长官,即开封府尹。

杖脊:古代的一种刑罚,用杖击打犯人的背部。

赇:贿赂,指用财物收买官员以谋取私利。

市权:指官吏滥用职权,以权谋私。

捽:抓住,揪住。

印匣:存放官印的盒子,古代官员用印时需从印匣中取出。

按院:指按察使,古代负责监察地方官员的官职。

串铃:古代官员出行时挂在马鞍上的铃铛,用于警示行人。

马鞭:古代骑马时使用的鞭子,象征官员的权威。

大帽:古代官员戴的帽子,象征身份和地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杂智部-猾吏奸官-评注

这段古文通过三个小故事,生动地展现了古代官吏的奸诈与清官的智慧。首先,包拯作为历史上著名的清官,以其铁面无私的形象深入人心。然而,文中却揭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便是包拯这样的清官,也会被狡猾的吏员所蒙蔽。故事中,吏员通过贿赂和巧妙的言辞,成功地将责任推给了犯人,而包拯虽然察觉到了吏员的市权行为,却未能识破其更深层的诡计。这一情节不仅反映了古代官场的复杂性,也揭示了清官在面对狡猾吏员时的无奈。

第二个故事则展现了县令的智慧。县令通过温和的态度和巧妙的心理战术,成功地从吏员口中套出了真相。这一情节不仅体现了县令的聪明才智,也反映了古代官员在处理案件时的灵活手段。县令通过不追究吏员的责任,换取其坦白,既达到了目的,又避免了更大的冲突,显示了其高超的处事技巧。

第三个故事则揭示了吏员的狡猾和按察使的疏忽。按察使虽然亲自检查了吏员的行李,却忽略了最显眼的物品——串铃和马鞭,而这些物品恰恰是藏匿贿赂的地方。这一情节不仅讽刺了按察使的粗心大意,也揭示了吏员在贪腐行为中的无所不用其极。

总体而言,这段古文通过三个小故事,生动地展现了古代官场的复杂性和吏员的奸诈。它不仅揭示了清官在面对狡猾吏员时的无奈,也展现了官员在处理案件时的智慧和技巧。同时,这段古文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廉洁公正的追求,以及对贪腐行为的深刻批判。通过对这些故事的描写,作者不仅表达了对清官的敬仰,也对吏员的奸诈行为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杂智部-猾吏奸官》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96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