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以编撰通俗文学著称,代表作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
年代:编撰于明代晚期(17世纪初)。
内容简要:《智囊》是一部汇集历代智慧故事和谋略的笔记体著作,分为上、中、下三卷,收录了从先秦到明代的数百个智谋故事。书中通过生动的事例展现了古人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智慧与策略,被誉为“谋略宝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捷智部-汉高祖-原文
楚、汉久相持未决,项羽谓汉王曰:“天下汹汹,徒以我两人。愿与王挑战决雌雄,毋徒罢天下父子为也。”
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
项王乃与汉王相与临广武间而语,汉王数羽罪十,项王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
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于汉。
汉王出行军,病甚,因驰入成皋。
〔评〕小白不僵而僵,汉王伤而不伤。一时之计,俱造百世之业!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捷智部-汉高祖-译文
楚汉两军长期对峙,未能决出胜负。项羽对汉王刘邦说:“天下动荡不安,都是因为我们两人。我愿意与大王一决胜负,不要让天下的百姓再受苦了。”
汉王笑着回答说:“我宁愿用智慧来决胜负,而不是用武力。”
项羽于是与汉王在广武山前对话,汉王列举了项羽的十大罪状,项羽大怒,暗中用弩箭射中了汉王。汉王胸部受伤,却摸着脚说:“敌人射中了我的脚趾。”
汉王因伤卧床,张良勉强起身去慰劳军队,以稳定军心,不让楚军趁机取得优势。
汉王带病出征,病情加重,于是迅速返回成皋。
〔评论〕小白(指汉王)看似没有倒下却倒下了,汉王受伤却表现得没有受伤。一时的计谋,却成就了百世的伟业!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捷智部-汉高祖-注解
楚、汉久相持未决:指楚汉战争时期,楚军和汉军长期对峙,胜负未分。
项羽:秦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楚汉战争中的楚军统帅,号称西楚霸王。
汉王:指刘邦,秦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楚汉战争中的汉军统帅,后建立汉朝,成为汉高祖。
广武:地名,位于今河南省荥阳市,楚汉战争时期的重要战场。
张良:汉初著名谋士,刘邦的重要谋臣,被誉为“汉初三杰”之一。
成皋:地名,位于今河南省荥阳市,楚汉战争时期的重要战略要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捷智部-汉高祖-评注
这段古文描绘了楚汉战争时期,项羽与刘邦之间的一段历史对话和事件。项羽提出与刘邦单挑决胜负,以避免天下百姓受苦,而刘邦则以“斗智不斗力”回应,展现了刘邦的智慧和策略。项羽的提议虽然体现了他的勇武和直率,但也暴露了他对战争本质的误解,即战争不仅仅是个人勇武的较量,更是智慧和策略的比拼。
刘邦在受伤后,巧妙地掩饰了自己的伤势,以稳定军心,防止楚军乘胜追击。这一举动不仅体现了刘邦的机智和冷静,也反映了他对士兵的关心和对战争全局的把握。张良的及时出现和行动,进一步巩固了汉军的士气,显示了刘邦团队的高效协作和战略眼光。
这段文字通过对比项羽和刘邦的行为,突出了刘邦的领导才能和战略智慧。项羽的直率和勇武虽然令人敬佩,但在复杂的战争环境中,刘邦的智慧和策略显然更为重要。刘邦的“斗智不斗力”不仅是对项羽的回应,也是对整个战争策略的总结,体现了他在战争中的主导地位。
此外,这段文字还通过刘邦的受伤和张良的行动,展现了汉军内部的团结和高效。刘邦的机智和张良的忠诚,共同构成了汉军胜利的重要因素。这种团队协作和战略眼光,不仅是汉军胜利的关键,也是刘邦最终建立汉朝的基础。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生动地描绘了楚汉战争中的关键人物和事件,展现了刘邦的智慧和策略,以及汉军内部的团结和高效。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汉军胜利的基础,也为刘邦最终建立汉朝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