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捷智部-宋太宗

作者: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以编撰通俗文学著称,代表作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

年代:编撰于明代晚期(17世纪初)。

内容简要:《智囊》是一部汇集历代智慧故事和谋略的笔记体著作,分为上、中、下三卷,收录了从先秦到明代的数百个智谋故事。书中通过生动的事例展现了古人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智慧与策略,被誉为“谋略宝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捷智部-宋太宗-原文

太宗以北兵渡淮,时无一苇之楫。

有人于囊中取干猪脬十余,内气其中,环著腰间,泅水而南。

径夺舟以济。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捷智部-宋太宗-译文

太宗带领北方的军队渡过淮河,当时没有一片芦苇做成的船桨。

有个人从袋子里取出十几个干猪膀胱,往里面充气,然后绑在腰间,游泳向南。

直接夺取船只来渡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捷智部-宋太宗-注解

太宗:指宋太宗赵光义,宋朝的第二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北兵:指北方的军队,这里特指宋太宗的军队。

淮:指淮河,中国东部的一条重要河流,历史上多次成为南北政权的分界线。

一苇之楫:比喻极小的船只或极少的资源。’一苇’指一根芦苇,’楫’指船桨。

干猪脬:指晒干的猪膀胱,古代常用作浮具或容器。

泅水:指游泳或涉水。

径夺舟:直接夺取船只。’径’指直接,’夺’指夺取。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捷智部-宋太宗-评注

这段古文描述了宋太宗赵光义在军事行动中的机智与果断。面对淮河这一天然屏障,且缺乏渡河工具的情况下,太宗及其军队展现了极高的应变能力。通过使用干猪脬作为浮具,士兵们能够泅水渡河,最终成功夺取敌船,完成了渡河任务。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文字体现了古代中国军事策略中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利用身边可得的物品(如干猪脬)来解决实际问题,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艺术特色方面,这段文字简洁明了,通过具体的动作描写(如’取干猪脬’、’内气其中’、’泅水而南’等),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场景,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想象出士兵们渡河的情景。

历史价值上,这段记载不仅展示了宋太宗的军事才能,也反映了当时军事技术和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通过这样的历史细节,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中国的军事策略和社会状况。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是研究古代中国军事史和社会史的重要资料。它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捷智部-宋太宗》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79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