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捷智部-孙权

作者: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以编撰通俗文学著称,代表作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

年代:编撰于明代晚期(17世纪初)。

内容简要:《智囊》是一部汇集历代智慧故事和谋略的笔记体著作,分为上、中、下三卷,收录了从先秦到明代的数百个智谋故事。书中通过生动的事例展现了古人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智慧与策略,被誉为“谋略宝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捷智部-孙权-原文

孙权濡须之战,孙权与曹操相持月余。

权尝乘大船来观公军,公军弓弩乱发,箭着船旁,船偏重,权乃令回船,更一面以受箭,箭均船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捷智部-孙权-译文

在濡须之战中,孙权与曹操对峙了一个多月。

孙权曾经乘坐大船来观察曹操的军队,曹操的军队乱箭齐发,箭射中了船的侧面,导致船体倾斜,孙权于是命令船只调转方向,让另一面接受箭矢,最终箭矢均匀地分布在船的两侧,使船恢复了平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捷智部-孙权-注解

孙权: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字仲谋,是孙坚的长子,孙策的弟弟。他在位期间,吴国国力强盛,与魏、蜀两国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濡须之战:三国时期吴国与魏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公元213年。濡须是吴国的重要军事据点,位于今安徽省无为县境内。

曹操:三国时期魏国的奠基人,字孟德,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在位期间,魏国国力强盛,与吴、蜀两国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弓弩:古代的一种远程武器,由弓和弩组成,可以发射箭矢。弓弩在古代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战术价值。

箭:古代的一种远程武器,由箭杆和箭头组成,可以发射出去攻击敌人。箭在古代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战术价值。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捷智部-孙权-评注

濡须之战是三国时期吴国与魏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公元213年。这场战役的背景是孙权为了巩固吴国的疆土,决定在濡须建立军事据点,以抵御曹操的进攻。曹操为了夺取濡须,派遣大军进攻,孙权则亲自率领军队进行防御。

在这场战役中,孙权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冷静的指挥能力。他乘大船来观公军,公军弓弩乱发,箭着船旁,船偏重,权乃令回船,更一面以受箭,箭均船平。这一情节生动地描绘了孙权在战场上的机智和果断。他通过调整船的方向,使得箭矢均匀地分布在船的两侧,从而保持了船的平衡,避免了船因一侧过重而倾覆的危险。

这一情节不仅展示了孙权的军事才能,也反映了古代战争中战术的灵活运用。在古代战争中,船只不仅是运输工具,也是重要的战斗平台。孙权通过调整船的方向,巧妙地利用了船只的特性,使得箭矢的分布更加均匀,从而提高了船只的稳定性和战斗力。

此外,这一情节还反映了古代战争中将领的智慧和勇气。孙权在战场上不仅能够冷静地分析形势,还能够果断地做出决策,这体现了他在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同时,他也展现出了无畏的勇气,敢于亲自乘船观敌,这在古代战争中是非常罕见的。

总的来说,濡须之战是三国时期一场重要的战役,孙权在这场战役中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冷静的指挥能力。这一情节不仅生动地描绘了孙权的机智和果断,也反映了古代战争中战术的灵活运用和将领的智慧和勇气。这一历史事件对于研究三国时期的军事史和人物传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捷智部-孙权》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78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