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一-金山夜戏

作者: 袁枚(1716年-1797年),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书法家,具有广泛的文学造诣。《陶庵梦忆》是他的自传性质的随笔集,内容充满了他对人生、艺术、文化的独到理解。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8世纪)。

内容简要:《陶庵梦忆》是袁枚的随笔集,书中记录了他对文学、艺术、社会风气等方面的思考。通过这本书,袁枚回忆起自己的人生经历、艺术创作与生活哲学,展现了清代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创新。书中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成为中国清代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一-金山夜戏-原文

崇祯二年中秋后一日,

余道镇江往兖。

日晡,至北固,舣舟江口。

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噀天为白。

余大惊喜。

移舟过金山寺,已二鼓矣。

经龙王堂,入大殿,皆漆静。

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

余呼小傒携戏具,盛张灯火大殿中,唱韩蕲王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

锣鼓喧阗,一寺人皆起看。

有老僧以手背採眼翳,翕然张口,呵欠与笑嚏俱至。

徐定睛,视为何许人,以何事何时至,皆不敢问。

剧完,将曙,解缆过江。

山僧至山脚,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一-金山夜戏-译文

崇祯二年中秋节后的第二天,我沿着镇江的道路前往兖州。当天傍晚,我到达了北固山,停船在江边。月光像是倒进了水袋里,江水波涛翻滚,水汽被吸走,喷向天空变成了白色。我感到非常惊喜。

我移动船只,经过金山寺,已经是二更天了。经过龙王堂,进入大殿,都非常安静。树林下洒下的月光,稀疏得像残雪一样。我喊来小僮,带着戏具,在大殿里点亮灯火,演唱韩蕲王在金山以及长江大战的戏剧。锣鼓声喧闹,整个寺里的人都起来观看。有一位老僧用手背去摘眼翳,突然张开嘴,打了个哈欠,还笑了,接着又打了个喷嚏。他慢慢地定睛看去,但不敢问这是何人,为何时候来到这里。

戏剧结束后,天快亮了,我们解开缆绳过江。山上的僧人一直送到山脚,目送我们很久,不知道我们是人、是怪、还是鬼。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一-金山夜戏-注解

崇祯二年:崇祯二年是明朝崇祯皇帝的第二个年号,即公元1629年。在中国历史上,年号是皇帝用以纪年的称号,每个皇帝在位期间可以有不同的年号。

中秋后一日: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后一日’指的是中秋节过后的第二天。

道镇江往兖:道镇江往兖指的是从镇江出发前往兖州。镇江和兖州都是中国历史上的地名,镇江位于江苏省,兖州位于山东省。

日晡:日晡是古代计时的一种方法,指的是太阳西斜时,日晡的影子最长的时间,大约在下午三点左右。

北固:北固是镇江的一个地名,位于长江北岸,是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

舣舟江口:舣舟指的是停船靠岸,江口即江的入海口。

月光倒囊入水:月光倒囊入水形容月光倒映在水中,如同口袋一般。

江涛吞吐:江涛吞吐形容江水波涛汹涌,起伏不定。

露气吸之,噀天为白:露气吸之,噀天为白形容露水被江涛吸入,天空因此变得洁白。

大惊喜:大惊喜指的是非常惊讶和兴奋的情感。

金山寺:金山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金山上,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

二鼓:二鼓指的是古代计时的一种方法,一鼓为黄昏,二鼓为晚上九点至十一点。

龙王堂:龙王堂是寺庙中供奉龙王的殿堂。

大殿:大殿是寺庙中最大的殿堂,通常是举行宗教仪式的地方。

漆静:漆静形容非常安静,如同涂上了漆一样。

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形容月光透过树林,稀疏地洒在地上,如同残雪一般。

小傒:小傒是古代对年轻仆人的称呼。

戏具:戏具指的是戏剧表演所需的道具。

韩蕲王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韩蕲王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指的是关于韩蕲王(韩世忠)在金山寺和长江上作战的戏剧。

锣鼓喧阗:锣鼓喧阗形容锣鼓声非常热闹。

老僧:老僧指的是年老的僧人。

眼翳:眼翳是指眼睛中的障翳,影响视力。

翕然张口,呵欠与笑嚏俱至:翕然张口,呵欠与笑嚏俱至形容老僧突然张开嘴巴,同时打哈欠、笑出声和打喷嚏。

徐定睛:徐定睛指的是慢慢地仔细看。

解缆过江:解缆过江指的是解开船上的缆绳,让船继续航行过江。

山僧:山僧指的是住在山上的僧人。

目送久之:目送久之指的是长时间目送着某人或某物离开。

是人、是怪、是鬼:是人、是怪、是鬼表示对某人的身份或来历感到困惑,不确定是普通人、妖怪还是鬼怪。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一-金山夜戏-评注

崇祯二年中秋后一日,余道镇江往兖。日晡,至北固,舣舟江口。

此句开篇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人物,崇祯二年中秋后一日,作者从镇江前往兖州,日晡时分到达北固山,停舟江口。这里通过时间、地点的描述,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为下文的故事发展奠定了基调。

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噀天为白。

此句描绘了月光倒映在江面上的景象,月光如囊,江水吞吐月光,露气吸收月光,形成一片白茫茫的景象。这里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将月光、江水、露气描绘得生动形象,营造出一种空灵、幽静的氛围。

余大惊喜。

此句表达了作者看到这一景象时的激动心情,‘大惊喜’一词,既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喜悦。

移舟过金山寺,已二鼓矣。

此句说明作者乘舟前往金山寺,时间已是深夜二鼓。这里通过时间的推移,表现了作者游历的艰辛和执着。

经龙王堂,入大殿,皆漆静。

此句描绘了金山寺内环境的宁静,‘漆静’一词,形象地表现了寺庙的幽静和庄严。

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

此句通过林下月光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寺庙的宁静氛围,‘疏疏如残雪’一句,既表现了月光的美感,也暗示了寺庙的空寂。

余呼小傒携戏具,盛张灯火大殿中,唱韩蕲王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

此句描述了作者在寺庙中组织了一场戏剧表演,通过唱戏来打破寺庙的宁静,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

锣鼓喧阗,一寺人皆起看。

此句描绘了戏剧表演的场面,锣鼓声喧阗,吸引了寺庙中的人们观看,表现了戏剧表演的生动和热闹。

有老僧以手背採眼翳,翕然张口,呵欠与笑嚏俱至。

此句通过老僧的反应,展现了戏剧表演的感染力,老僧被表演所吸引,不禁呵欠、笑嚏,形象地表现了戏剧的趣味性。

徐定睛,视为何许人,以何事何时至,皆不敢问。

此句表现了老僧对作者的好奇和敬畏,他不敢询问作者的身份、来由和时间,反映了寺庙的神秘氛围。

剧完,将曙,解缆过江。

此句说明戏剧表演结束后,天将破晓,作者解缆过江,继续他的旅程。这里通过时间的推移,展现了作者游历的执着和对生活的热爱。

山僧至山脚,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

此句通过山僧的视角,展现了作者在金山寺的奇特经历,山僧对作者的身份和来历感到困惑,不知是人、是怪、是鬼,反映了作者在金山寺的经历具有神秘色彩。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一-金山夜戏》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753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