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孔尚任(1648年-1718年),清代著名戏曲家。《桃花扇》是孔尚任的代表作之一,凭借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与优美的艺术表现,成为了清代最重要的戏曲之一。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7世纪)。
内容简要:《桃花扇》是孔尚任创作的京剧经典之一,书中融合了历史事件、爱情故事与道德讨论,讲述了明末清初的历史背景下,王朝更替、权力斗争与爱情命运的故事。通过鲜明的人物塑造和戏剧冲突,书中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政治和文化风貌。它不仅是京剧的经典剧目,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和戏剧的重要遗产。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桃花扇-第十三出-哭主-原文
甲申三月
(副净扮旗牌官上)
汉阳烟树隔江滨,影里青山画里人;可惜城西佳绝处,朝朝遮断马头尘。
在下宁南帅府一个旗牌官的便是,俺元帅收复武昌,功封侯爵。
昨日又奉新恩,加了太傅之衔;小爷左梦庚,亦挂总兵之印,特差巡按御史黄澍老爷到府宣旨。
今日九江督抚袁继咸老爷,又解粮三十船,亲来给发。
元帅大喜,命俺设宴黄鹤楼,请两位老爷饮酒看江。
(望介)
遥见晴川树底,芳草洲边,万姓欢歌,三军嬉笑,好一段太平景象也。
远远喝道之声,元帅将到,不免设起席来。
(台上挂黄鹤楼匾)
(副净设席安座介)
(杂扮军校旗仗鼓吹引导)
(小生扮左良玉戎装上)
[声声慢]
逐人春色,入眼晴光,连江芳草青青。
百尺楼高,吹笛落梅风景。
领着花间小乘,载行厨,带缓衣轻;
便笑咱将军好武,也爱儒生。
——咱家左良玉,今日设宴黄鹤楼,请袁、黄两公饮酒看江,只得早候。
(吩咐介)
大小军卒楼下伺候。
(众应下)
(作登楼介)
三春云物归胸次,万里风烟到眼中。
(望介)
你看浩浩洞庭,苍苍云梦,控西南之险,当江汉之冲;
俺左良玉镇此名邦,好不壮哉!
(坐呼介)
旗牌官何在?
(副净跪介)
有。
(小生)
酒席齐备不曾?
(副净)
齐备多时了。
(小生)
怎么两位老爷还不见到?
(副净)
连请数次,袁老爷正在江岸盘粮,黄老爷又往龙华寺拜客,大约傍晚才来。
(小生)
在此久候,岂不困倦。
叫左右速接柳相公上楼,闲谈拨闷。
(杂跪禀介)
柳相公现在楼下。
(小生)
快请。
(杂请介)
(丑扮柳敬亭上)
气吞云梦泽,声撼岳阳楼。
(见介)
(小生)
敬亭为何早来了。
(丑)
晚生知道元帅闷坐,特来奉陪的。
(小生)
这也奇了,你如何晓得。
(丑)
常言 “秀才会课,点灯告坐”。天生文官,再不能爽快的。
(小生笑介)
说的有理。
(指介)
你看天才午转,几时等到点灯也。
(丑)
若不嫌聒噪呵,把昨晚说的 “秦叔宝见姑娘”,再接上一回罢。
(小生)
极妙了。
(问介)
带有鼓板么?
(丑)
自古 “官不离印,货不离身”,老汉管着做甚的。
(取出鼓板介)
(小生)
叫左右泡开岕片,安下胡床。
咱要纱帽隐囊,清谈消遣哩。
(杂设床、泡茶,小生更衣坐,杂搥背搔痒介)
(丑旁坐敲鼓板说书介)
大江滚滚浪东流,淘尽兴亡古渡头;
屈指英雄无半个,从来遗恨是荆州。
按下新诗,还提旧话。
且说人生最难得的是乱离之后,骨肉重逢。
总是地北天南,时移物换,经几番凶荒战斗,怎免得梗泛萍漂。
可喜秦叔宝解到罗公帅府,枷锁连身,正在候审;
遇着嫡亲姑娘,卷帘下阶,抱头大哭。
当时换了新衣,设席款待,一个候死的囚徒,登时上了青天。
这叫做 “运去黄金减价,时来顽铁生光”。
(拍醒木介)
(小生掩泪介)
咱家也都经过了。
(丑)
再说那罗公问及叔宝的武艺,满心欢喜,特地要夸其本领,即日放炮传操。
下了教场,雄兵十万,雁翅排开。
罗公独坐当中,一呼百诺,掌着生杀之权。
秦叔宝站在旁边,点头赞叹,口里不言,心中暗道:大丈夫定当如此!
(拍醒木介)
(小生作骄态,笑介)
俺左良玉也不枉为人一世矣。
(丑)
那罗公眼看叔宝,高声问道:“秦琼,看你身材高大,可曾学些武艺么?”
叔宝慌忙跪下,应答如流:“小人会使双锏。”
罗公即命家人,将自己用的两条银锏,抬将下来。
那两条银锏,共重六十八斤,比叔宝所用铁锏,轻了一半。
叔宝是用过重锏的人,接在手中,如同无物。
跳下阶来,使尽身法,左轮右舞,恰似玉蟒缠身,银龙护体。
玉蟒缠身,万道毫光台下落;
银龙护体,一轮月影面前悬。
罗公在中军帐里,大声喝采道:“好呀!”
那十万雄兵,一齐答应。
(作喊介)
如同山崩雷响,十里皆闻。
(拍醒木介)
(小生照镜镊鬓介)
俺左良玉立功边塞,万夫不当,也是天下一个好健儿。
如今白发渐生,杀贼未尽,好不恨也。
(副净上)
禀元帅爷,两位老爷俱到楼了。
(丑暗下)
(小生换冠带、杂撤床排席介)
(外扮袁继咸,末扮黄澍,冠带喝道上)
(外)
长湖落日气苍茫,黄鹤楼高望故乡。
(末)
吹笛仙人称地主,临风把酒喜洋洋。
(小生迎揖介)
二位老先生俯临敝镇,曷胜光荣;
聊设杯酒,同看春江。
(外、末)
久钦威望,喜近节麾,高楼盛设,大快生平。
(安席坐,斟酒欲饮介)
(净扮塘报人急上)
忙将覆地翻天事,报与勤王救主人。
禀元帅爷,不好了,不好了!
(众惊起介)
有甚么紧急军情,这等喊叫?
(净急白介)
禀元帅爷:大伙流贼北犯,层层围住神京;
三天不见救援兵,暗把城门开禁。
放火焚烧宫阙,持刀杀害生灵。
(拍地介)
可怜圣主好崇祯,
(哭说介)
缢死煤山树顶。
(众惊问介)
有这等事,是那一日来?
(净喘介)
就是这、这、这三月十九日。
(众望北叩头,大哭介)
(小生起,搓手跳哭介)
我的圣上呀!我的崇祯主子呀!我的大行皇帝呀!
孤臣左良玉,远在边方,不能一旅勤王,罪该万死了。
[胜如花]
高皇帝在九京,不管亡家破鼎,
那知他圣子神孙,反不如飘蓬断梗。
十七年忧国如病,呼不应天灵祖灵,
调不来亲兵救兵;
白练无情,送君王一命。
伤心煞煤山私幸,
独殉了社稷苍生,
独殉了社稷苍生!
(众又大哭介)
(外摇手喊介)且莫举哀,还有大事相商。
(小生)有何大事?
(外)既失北京,江山无主,将军若不早建义旗,顷刻乱生,如何安抚。
(末)正是。
(指介)这江汉荆襄,亦是西南半壁,万一失守,恢复无及矣。
(小生)小弟滥握兵权,实难辞责,也须两公努力,共保边疆。
(外、末)敢不从事。
(小生)既然如此,大家换了白衣,对着大行皇帝在天之灵,恸哭拜盟一番。
(唤介)左右可曾备下縗衣么?
(副净)一时不能备及,暂借附近民家素衣三领,白布三条。
(小生)也罢,且穿戴起来。
(吩咐介)大小三军,亦各随拜。
(小生、外、末穿衣裹布介)
(领众齐拜,举哀介)我那先帝呀——
【前腔】
(合)宫车出,庙社倾,破碎中原费整。
养文臣帷幄无谋,豢武夫疆场不猛;
到今日山残水剩,对大江月明浪明,满楼头呼声哭声。
(又哭介)这恨怎平,有皇天作证:
从今后戮力奔命,报国仇早复神京,报国仇早复神京。
(小生)我等拜盟之后,义同兄弟;
临侯督师,仲霖监军,我左昆山操兵练马,死守边方。
倘有太子诸王,中兴定鼎,那时勤王北上,恢复中原,也不负今日一番义举。
(外、末)领教了。
(副净禀介)禀元帅,满城喧哗,似有变动之意,快请下楼,安抚民心。
(俱下楼介)
(小生)二位要向那里去?
(外)小弟还回九江。
(末)小弟要到襄阳。
(小生)这等且各分手,请了。
(别介)
(小生呼介)转来,若有国家要事,还望到此公议。
(外、末)但寄片纸,无不奔赴。请了。
(外、末下)
(小生)呵呀呀!不料今日天翻地覆,吓死俺也!
飞花送酒不曾擎,
片语传来满座惊。
黄鹤楼中人哭罢,
江昏月暗夜三更。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桃花扇-第十三出-哭主-译文
甲申三月,
(副净扮旗牌官上)汉阳的烟树隔着江滨,影子里的青山像是画中的人;可惜城西那绝美的景致,每天都被马蹄扬起的尘土遮断。我是宁南帅府的一个旗牌官,我的元帅收复了武昌,被封为侯爵。昨日又得到了新的恩典,被加封为太傅;我的小爷左梦庚,也挂上了总兵的印信,特地派巡按御史黄澍老爷到府中宣读圣旨。今天九江督抚袁继咸老爷,又解来了三十船粮食,亲自来发放。元帅非常高兴,命令我设宴在黄鹤楼,请两位老爷饮酒赏江景。(望介)远远地看到晴川树底,芳草洲边,百姓欢歌,三军嬉笑,真是一派太平景象。远远地传来喝道声,元帅即将到来,赶紧摆起宴席来。(台上挂上黄鹤楼匾)(副净摆席安座介)(杂扮军校旗仗鼓吹引导)(小生扮左良玉戎装上)
——咱家左良玉,今日设宴黄鹤楼,请袁、黄两位老爷饮酒赏江,只得早早等候。(吩咐介)大小军卒楼下等候。(众应下)(作登楼介)三春的云彩和景物都收入胸中,万里的风烟都映入眼中。(望介)你看那浩浩荡荡的洞庭湖,苍苍茫茫的云梦泽,控制着西南的险要,面对着江汉的冲要;我左良玉镇守这个名邦,多么雄壮啊!(坐呼介)旗牌官在哪里?(副净跪介)有。(小生)酒席准备好了吗?(副净)早就准备好了。(小生)怎么两位老爷还没到?(副净)已经请了多次,袁老爷正在江边盘点粮食,黄老爷又去龙华寺拜访客人,大约傍晚才能来。(小生)在这里久等,岂不困倦。叫左右快请柳相公上楼,闲谈解闷。(杂跪禀介)柳相公现在楼下。(小生)快请。(杂请介)(丑扮柳敬亭上)气吞云梦泽,声撼岳阳楼。(见介)(小生)敬亭为何早来了。(丑)晚生知道元帅闷坐,特地来陪伴的。(小生)这也奇怪了,你怎么知道的。(丑)常言‘秀才会课,点灯告坐’。天生文官,再不能爽快的。(小生笑介)说的有理。(指介)你看天才午转,几时等到点灯也。(丑)若不嫌吵闹的话,把昨晚说的‘秦叔宝见姑娘’,再讲上一回罢。(小生)极妙了。(问介)带有鼓板么?(丑)自古‘官不离印,货不离身’,老汉管着做甚的。(取出鼓板介)(小生)叫左右泡开岕片,安下胡床。咱要纱帽隐囊,清谈消遣哩。(杂设床、泡茶,小生换衣坐,杂揉背搔痒介)
(丑旁坐敲鼓板说书介)大江滚滚浪东流,淘尽兴亡古渡头;屈指英雄无半个,从来遗恨是荆州。按下新诗,还提旧话。且说人生最难得的是乱离之后,骨肉重逢。总是地北天南,时移物换,经几番凶荒战斗,怎免得梗泛萍漂。可喜秦叔宝解到罗公帅府,枷锁连身,正在候审;遇着嫡亲姑娘,卷帘下阶,抱头大哭。当时换了新衣,设席款待,一个候死的囚徒,登时上了青天。这叫做‘运去黄金减价,时来顽铁生光’。(拍醒木介)(小生掩泪介)咱家也都经过了。(丑)再说那罗公问及叔宝的武艺,满心欢喜,特地要夸其本领,即日放炮传操。下了教场,雄兵十万,雁翅排开。罗公独坐当中,一呼百诺,掌着生杀之权。秦叔宝站在旁边,点头赞叹,口里不言,心中暗道:大丈夫定当如此!(拍醒木介)(小生作骄态,笑介)俺左良玉也不枉为人一世矣。(丑)那罗公眼看叔宝,高声问道:‘秦琼,看你身材高大,可曾学些武艺么?’叔宝慌忙跪下,应答如流:‘小人会使双锏。’罗公即命家人,将自己用的两条银锏,抬将下来。那两条银锏,共重六十八斤,比叔宝所用铁锏,轻了一半。叔宝是用过重锏的人,接在手中,如同无物。跳下阶来,使尽身法,左轮右舞,恰似玉蟒缠身,银龙护体。玉蟒缠身,万道毫光台下落;银龙护体,一轮月影面前悬。罗公在中军帐里,大声喝采道:‘好呀!’那十万雄兵,一齐答应。(作喊介)如同山崩雷响,十里皆闻。(拍醒木介)
(小生照镜镊鬓介)俺左良玉立功边塞,万夫不当,也是天下一个好健儿。如今白发渐生,杀贼未尽,好不恨也。(副净上)禀元帅爷,两位老爷都到楼上了。(丑暗下)(小生换冠带、杂撤床排席介)(外扮袁继咸,末扮黄澍,冠带喝道上)(外)长湖落日气苍茫,黄鹤楼高望故乡。(末)吹笛仙人称地主,临风把酒喜洋洋。(小生迎揖介)二位老先生光临敝镇,不胜荣幸;略备薄酒,一同赏春江。(外、末)久闻威望,喜近节麾,高楼盛设,大快生平。(安席坐,斟酒欲饮介)
(净扮塘报人急上)忙将覆地翻天事,报与勤王救主人。禀元帅爷,不好了,不好了!(众惊起介)有什么紧急军情,这么喊叫?(净急白介)禀元帅爷:大伙流贼北犯,层层围住神京;三天不见救援兵,暗把城门开禁。放火焚烧宫阙,持刀杀害生灵。(拍地介)可怜圣主好崇祯,(哭说介)缢死煤山树顶。(众惊问介)有这等事,是那一日来?(净喘介)就是这、这、这三月十九日。(众望北叩头,大哭介)(小生起,搓手跳哭介)我的圣上呀!我的崇祯主子呀!我的大行皇帝呀!孤臣左良玉,远在边方,不能一旅勤王,罪该万死了。
(【胜如花】高皇帝在九京,不管亡家破鼎,那知他圣子神孙,反不如飘蓬断梗。十七年忧国如病,呼不应天灵祖灵,调不来亲兵救兵;白练无情,送君王一命。伤心煞煤山私幸,独殉了社稷苍生,独殉了社稷苍生!)
(众人又大哭起来)(外边的人摇着手喊道)不要悲伤,还有大事要商量。(小生)有什么大事?(外边的人)既然失去了北京,国家没有主人,将军如果不早点举起义旗,马上就会发生混乱,怎么安抚人心?(末将)正是如此。(指着前方)这江汉荆襄,也是西南半壁江山,万一失守,就无法恢复了。(小生)我虽然手握兵权,实在难以推辞责任,也需要两位共同努力,共同保卫边疆。(外、末将)我们愿意效劳。(小生)既然如此,大家都换上白衣,对着已故皇帝在天之灵,大哭拜盟一番。(呼唤)左右,衣服准备好了吗?(副净)一时来不及准备,暂时借用附近民家的三件素衣和三条白布。(小生)好吧,先穿上。(吩咐)大小三军,也都跟着拜。(小生、外、末将穿上衣服,裹上布)(大家一起拜,大哭起来)我那先帝呀——
【前腔】(众人合声)皇宫的车队走了,宗庙倒塌,中原破碎,修复需要花费很大力气。养文臣没有谋略,养武夫在战场上不勇猛;如今山崩水竭,面对大江明月和波涛,满楼都是呼喊和哭泣的声音。(又哭起来)这仇恨怎么平息,有皇天作证:从今以后,我们要共同努力,报仇雪恨,早日恢复神京,早日恢复神京。
(小生)我们拜盟之后,义同兄弟;临侯督师,仲霖监军,我左昆山操兵练马,死守边疆。如果有太子或诸王能够中兴国家,稳定江山,那时我们北上勤王,恢复中原,也不辜负今天的义举。(外、末将)我们明白了。(副净报告)报告元帅,城里很吵闹,好像有变动的迹象,请快下楼安抚民心。(一起下楼)(小生)二位要去哪里?(外)我还要回九江。(末)我要去襄阳。(小生)这样,我们先各自分开,再见。(告别)(小生呼唤)回来,如果有国家大事,还望到这里商议。(外、末将)只要有信件,我们一定会立刻前来。再见。(外、末将离开)(小生)哎呀呀!没想到今天天翻地覆,吓死我了!
飞花送酒不曾拿,一句话传来,满座都震惊。黄鹤楼中的人哭完了,江水昏暗,夜已经三更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桃花扇-第十三出-哭主-注解
甲申三月:甲申是农历的年份,这里指的是明末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即农历三月,中国传统农历的第三个月份。
副净扮旗牌官上:副净是戏曲中的角色行当,指扮演中年男子,旗牌官是古代官职,负责传达命令、处理文书等。
宁南帅府:宁南帅府是指宁南将军的官邸,宁南将军是明朝时期的地方军事长官。
武昌:武昌是湖北省武汉市的一个区,历史上是长江中游的重要城市。
侯爵:侯爵是古代中国的一种爵位,是封建社会中的贵族等级之一。
太傅:太傅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是皇帝的师傅,负责教育皇子。
左梦庚:左梦庚是小说或戏剧中的人物,这里指宁南帅府的将领。
总兵:总兵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军事官职,负责统率一定地区的军队。
巡按御史:巡按御史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巡视地方,监察官员。
黄澍:黄澍是小说或戏剧中的人物,这里指巡按御史。
九江督抚:九江督抚是指九江地区的总督和巡抚,负责地方行政和军事。
袁继咸:袁继咸是小说或戏剧中的人物,这里指九江督抚。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的一座古楼。
晴川树:晴川树是黄鹤楼附近的一处景点。
芳草洲:芳草洲是黄鹤楼附近的一处景点。
左良玉:左良玉是小说或戏剧中的人物,这里指宁南帅府的将领。
柳相公:柳相公是小说或戏剧中的人物,这里指柳敬亭。
柳敬亭:柳敬亭是明末清初的一位著名说书人。
秦叔宝:秦叔宝是《说唐》系列小说中的人物,这里指说书人提到的历史人物。
罗公:罗公是《说唐》系列小说中的人物,这里指罗成的父亲。
玉蟒缠身:玉蟒缠身是形容武艺高强的成语,比喻武艺如同玉蟒缠身一般灵活。
银龙护体:银龙护体是形容武艺高强的成语,比喻武艺如同银龙护体一般强大。
大行皇帝:已故的皇帝。
崇祯:崇祯是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检的年号。
煤山:煤山是位于北京的一座山,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而死。
社稷:社稷是古代中国对国家的代称,也指国家的基础和根本。
且莫举哀:表示不要悲伤,停止哭泣。
大事相商:表示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商议。
将军:古代对军队统帅的尊称。
义旗:指象征正义的旗帜,这里指建立抗敌的军队。
江山无主:指国家没有君主,政权空缺。
建义旗:建立抗敌的军队,表示反抗。
顷刻乱生:立刻就会发生混乱。
安抚:平息动荡,使人们安定。
江汉荆襄:指长江、汉江和荆襄地区,即现在的湖北一带。
西南半壁:指国家的西南部地区。
滥握兵权:滥用军事权力,这里指自己担任军队领导。
边疆:国家的边界地区。
縗衣:古代丧服,用粗麻布制成。
恸哭拜盟:悲伤地哭泣并宣誓结盟。
左右:古代对左右两侧人的泛称,这里指随从。
副净:古代戏曲角色,指副角中的干净角色。
素衣:白色的衣服,这里指丧服。
白布:白色的布料,这里指用来制作丧服的布料。
大小三军:指所有的军队。
大行皇帝在天之灵:对已故皇帝的敬称。
宫车出:指皇帝去世。
庙社倾:指国家失去根基。
破碎中原:指中原地区遭受破坏。
养文臣帷幄无谋:指培养的文臣没有谋略。
豢武夫疆场不猛:指培养的武将战场不勇猛。
山残水剩:指山河残破,水道剩下。
大江月明浪明:指大江上的月亮明亮,浪花翻滚。
满楼头呼声哭声:指到处都是呼喊和哭泣的声音。
皇天作证:指天作证,表示誓言的庄严。
戮力奔命:齐心协力地奔跑,这里指共同努力。
报国仇:报仇国家之仇。
神京:指国都,这里指北京。
中兴定鼎:指国家复兴,政权稳固。
勤王北上:指出兵支援中央政府。
恢复中原:指收复中原地区。
义同兄弟:结为兄弟,表示同心协力。
临侯督师:临时的侯爵担任军队的督帅。
仲霖监军:仲霖担任军队的监军。
昆山:指昆山县,这里指昆山地区的将领。
督师:军队的统帅。
监军:军队的监察官。
别介:告别。
转来:回来。
满座惊:在座的人都感到惊讶。
江昏月暗夜三更:江水昏暗,月亮昏暗,是深夜三更的时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桃花扇-第十三出-哭主-评注
此段古文描绘了一幅战乱时期的悲壮场景,通过人物对话和动作,展现了主人公在国难当头的忠诚与决心。
首句‘众又大哭介’和‘外摇手喊介’通过动作描写,迅速将读者带入悲痛的氛围中,同时也表现了主人公试图平息众人情绪的努力。
‘且莫举哀,还有大事相商’这句话中,主人公试图在悲痛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了他的冷静和担当。
‘既失北京,江山无主,将军若不早建义旗,顷刻乱生,如何安抚’这段话揭示了当时国家面临的危机,以及主人公作为将领的责任和紧迫感。
‘这江汉荆襄,亦是西南半壁,万一失守,恢复无及矣’表明了主人公对国家领土完整的重视,以及对未来局势的担忧。
‘小弟滥握兵权,实难辞责,也须两公努力,共保边疆’中的‘滥握兵权’体现了主人公谦虚的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同伴的信任和依赖。
‘既然如此,大家换了白衣,对着大行皇帝在天之灵,恸哭拜盟一番’中的‘恸哭拜盟’是对先帝的哀悼,也是对未来的承诺。
‘我那先帝呀——’这句话通过呼唤先帝,表达了主人公对先帝的敬仰和对国家未来的期望。
‘宫车出,庙社倾,破碎中原费整’通过排比句式,形象地描绘了战乱带来的破坏和国家的衰败。
‘养文臣帷幄无谋,豢武夫疆场不猛’这句话指出了当时国家政治和军事上的弊端,反映了主人公对国家现状的失望。
‘从今后戮力奔命,报国仇早复神京’表达了主人公的决心和信念,他愿意为国家付出一切。
‘我等拜盟之后,义同兄弟;临侯督师,仲霖监军,我左昆山操兵练马,死守边方’这段话展示了主人公对未来的规划和部署,以及对同伴的信任。
‘呵呀呀!不料今日天翻地覆,吓死俺也!’这句话表达了主人公在战乱中的无奈和忧虑,也反映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整段古文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主人公在国难当头的英勇和忠诚,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