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孔尚任(1648年-1718年),清代著名戏曲家。《桃花扇》是孔尚任的代表作之一,凭借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与优美的艺术表现,成为了清代最重要的戏曲之一。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7世纪)。
内容简要:《桃花扇》是孔尚任创作的京剧经典之一,书中融合了历史事件、爱情故事与道德讨论,讲述了明末清初的历史背景下,王朝更替、权力斗争与爱情命运的故事。通过鲜明的人物塑造和戏剧冲突,书中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政治和文化风貌。它不仅是京剧的经典剧目,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和戏剧的重要遗产。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桃花扇-第二十出-移防-原文
甲申六月
【锦上花】(副净扮高杰领众执械上)策马欲何之?策马欲何之?江锁坚城,弩射雄师。且收兵,且收兵,占住这扬州市。
俺高杰领兵渡江,要抢苏、杭,不料巡抚郑瑄,操舟架炮,堵住江口,没奈何又回扬州;但不知黄、刘三镇,此时何往。
(杂扮报卒上)报上将军,黄、刘三镇会齐人马,南来迎敌,前哨已到高邮了。
(副净)阿呀!不好了!南下不得,北上又不能,好叫俺进退两难。
(想介)罢,罢!还到史阁部辕门,央他的老体面,替俺解救罢。
(行介)
【前腔】速去乞恩慈,速去乞恩慈,空忝羞颜,答对何辞。这才是,这才是,自作孽,天教死。
(内喊介)(副净领众走下)
【捣练子】(外扮史可法从人上)局已变,势难支,踌蹰中夜少眠时。
(生上)自叹经纶空满纸。
(外向生介)世兄,你看高杰不辞而去,三镇又不遵军法;俺本标人马,为数无几,怎能守得住江北。眼看大事已去,奈何,奈何!
(生)闻得巡抚郑瑄,堵住江口,高杰不能南下,又回扬州来了。
(外)那三镇如何?
(生)三镇知他退回,会齐人马,又来迎敌,前哨已到高邮了。
(外愁介)目前局势更难处矣。
【玉抱肚】三百年事,是何人掀翻到此;只手儿怎擎青天,却莱兵总仗虚词。
(合)烟尘满眼野横尸,只倚扬州兵一枝。
(丑扮中军官传鼓介)(杂问介)门外击鼓,有何军情?
(丑)将军高杰,领兵到辕,求见元帅。
(外)他果然来了。传他进来,看他有何话说。
(外升帐,开门,左右排列介)(副净急跑上介)小将高杰,擅离汛地,罪该万死。求元帅开恩饶恕!
(外)你原是一介乱民,朝廷许你投诚,加封侯爵,不曾薄待了你。为何一言不合,竟自反去;及至渡江不得,又投辕门。忽而作反,忽而投诚,把个作反投诚,当做儿戏,岂不可恨!本该军法从事,姑念你悔罪之速,暂且饶恕。
(副净叩头起介)(外问介)你还有何说?
(副净又跪介)前日擅离汛地,只为不肯服礼。今三镇知俺回来,又要交战,小将虽强,独力怎支,还望元帅解救。
(向生央介)侯先生替俺美言一句。
(生)你不肯服礼,叫元帅如何处断?
(外)正是,事到今日,本帅也不能偏护了。
【前腔】争论坐次,动干戈不知进止。他三家鼎足称雄,你孤军危命如丝。
(合前)
(副净)元帅不肯解救,小将宁可碎首辕门,断不拜他下风。
(生)你那黄金坝上威风那里去了?
(副净)那时他没带人马,俺用全军混战,因而取胜。今日三家卷土齐来,小将不得不临事而惧矣。
(生)小生倒有个妙计,只怕你不肯依从。
(副净)除了服礼,都依都依。
(生)目今流贼南下,将渡黄河,许定国不能阻当,连夜告急。元帅正要发兵防河,你何不奉命前往,坐镇开、洛;既解目前之围,又立将来之功。他三镇知你远去,也不能兴无名之师了。将军以为何如?
(副净低头思介)待我商量。
(内呐喊介)(外)城外杀声震天,是何处兵马?
(丑报介)黄、刘三镇,领兵到城,要与高将军厮杀哩。
(副净惧介)这怎么处,只得听元帅调遣了。
(外)既然肯去,速传军令,晓谕三镇。
(拔令箭丢地介)(丑拾令箭跪介)(外)高杰无礼,本当军法从事,但时值用人之际,又念迎驾之功,暂且饶恕,罚往开、洛防河,将功赎罪,今日已离扬州。三镇各释小嫌,共图大事,速速回汛,听候调遣。
(丑)得令。
(下)(外指高杰介)高将军,高将军,只怕你的性气,到处不能相安哩。
【前腔】黄河难恃,劝将军谋终虑始。那许定国也不是个安静的。须提防酒前茶后,软刀枪怎斗雄雌。
(合前)
(向生介)防河一事,乃国家要着,我看高将军勇多谋少,倘有疏虞,罪坐老夫。仔细想来,河南原是贵乡,吾兄日图归计,路阻难行,何不随营前往;既遂还乡之愿,又好监军防河,且为桑梓造福,岂非一举而三得乎。
(生)多谢美意,就此辞过元帅,收拾行装,即刻起程便了。
(副净)一同告辞罢。
(拜别介)(外向生介)参谋此去,便如老夫亲身防河一般;只恐势局叵测,须要十分小心,老夫专听好音也。正是:人事无常争胜负,天心有定管兴亡。
(下)(吹打掩门)(生、副净出介)(副净)侯先生,你听杀声未息,只怕他们前面截杀。
(生)无妨也,他们知你移防,怒气已消,自然散去的。况且三镇之兵,俱走东路,我们点齐人马,直出北门,从天长、六合,竟奔河南,有何阻当。
(众兵旗仗伺候介)(副净)就此起程。
(行介)
【朝元令】(生)乡园系思,久断平安字;乌栖一枝,郁郁难居此。
(副净)统着全师,烟城柳驿行参差;莫逞旧雄姿,函关偷度时。
(合)扬州倒指,看不见平山萧寺,平山萧寺。
(副净)落日林梢照大旗,
(生)从军北去慰乡思;
(副净)黄河曲里防秋将,
(生)好似英雄末路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桃花扇-第二十出-移防-译文
甲申六月
锦上花(副净扮演高杰带领众人手持兵器上)策马想要去哪里?策马想要去哪里?江边坚固的城池,弩箭射向雄壮的军队。暂且收兵,暂且收兵,占据这扬州市。
我高杰领兵渡江,想要攻占苏、杭,不料巡抚郑瑄,驾船架炮,堵住了江口,没有办法,又回到了扬州;但不知道黄、刘三镇,此时去了哪里。(杂扮报卒上)报告将军,黄、刘三镇会合人马,南下迎敌,先锋已经到了高邮了。(副净)哎呀!不好了!南下不行,北上又不能,真是让我进退两难。(思考状)罢了,罢了!还是回到史阁部的辕门,请求他的面子,帮我解救吧。(行动状)
前腔(副净)迅速去请求恩典,迅速去请求恩典,空有羞愧的面容,回答有什么话可说。这才是,这才是,自己作孽,天意注定要死。
(内喊声)(副净带领众人走下)
捣练子(外扮演史可法从人上)局势已经改变,难以支撑,夜深人静时难以入睡。(生上)自己感叹空有满纸的经纶。
(外对生说)世兄,你看高杰不辞而别,三镇又不遵守军法;我原本的部队,人数不多,怎么能守住江北。眼看大事已经去,怎么办,怎么办!(生)听说巡抚郑瑄,堵住了江口,高杰不能南下,又回到了扬州。(外)那三镇怎么样?(生)三镇知道他退回,会合人马,又来迎敌,先锋已经到了高邮了。(外忧愁状)目前的局势更加难以处理了。
玉抱肚(丑扮演中军官击鼓状)(杂问状)门外击鼓,有什么军情?(丑)将军高杰,领兵到辕门,求见元帅。(外)他果然来了。传他进来,看他有什么话说。(外升帐,开门,左右排列状)(副净急忙跑上状)小将高杰,擅自离开阵地,罪该万死。请求元帅开恩饶恕!(外)你原本是一介乱民,朝廷允许你投诚,封你为侯爵,不曾薄待了你。为何一言不合,就自反叛;等到渡江不成,又投奔辕门。一会儿作反,一会儿投诚,把作反投诚当作儿戏,岂不可恨!本应按军法从事,但考虑到你悔罪迅速,暂且饶恕。(副净磕头起身状)(外问状)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副净再次跪下状)前些日子擅自离开阵地,只是因为不愿意服礼。现在三镇知道我回来了,又要交战,我虽然强大,但独木难支,还望元帅解救。(向生恳求状)侯先生为我美言一句。(生)你不愿意服礼,元帅如何处理?(外)正是,事到如今,我也不能偏袒你了。
前腔(副净)争论座次,动干戈不知进退。他们三家鼎足而立称雄,你孤军奋战,命悬一线。(合前)
(副净)元帅不肯解救,我宁可头破血流在辕门,也不愿意向他低头。(生)你那黄金坝上的威风哪里去了?(副净)那时候他没有带兵马,我用全军混战,因此取胜。现在三家卷土重来,我不得不临事而惧了。(生)小生倒有个好计,只怕你不肯依从。(副净)除了服礼,其他都依从。(生)如今流贼南下,将要渡过黄河,许定国不能阻挡,连夜告急。元帅正要发兵防河,你为何不奉命前往,坐镇开、洛;既解了眼前的围困,又立了将来的功绩。他们三镇知道你远去,也不能发动无名的军队了。将军认为怎么样?(副净低头思考状)待我商量。(内呐喊声)(外)城外杀声震天,是哪里的兵马?(丑报告状)黄、刘三镇,领兵到城,要与高将军交战哩。(副净害怕状)这怎么办,只能听元帅调遣了。(外)既然肯去,迅速传达军令,通知三镇。(拔令箭丢地状)(丑拾起令箭跪下状)(外)高杰无礼,本应按军法从事,但现在是用人之际,又考虑到你迎驾有功,暂且饶恕,罚你去开、洛防河,将功赎罪,今日已经离开扬州。三镇各自放下小怨,共同图谋大事,迅速回各自的防区,听从调遣。(丑)得令。(下)(外指高杰状)高将军,高将军,只怕你的性子,到处都不能相安。
前腔(副净)黄河难以依靠,劝将军谋定而后动。那个许定国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必须提防酒前茶后的软刀暗箭,怎么能够斗得过英雄?(合前)
(向生状)防河一事,是国家的大事,我看高将军勇猛有余,谋略不足,若有闪失,罪责在我。仔细想来,河南原本是你的家乡,兄长日思夜想回家,路途阻隔难以通行,为何不随军前往;既实现了还乡的愿望,又可以监军防河,还能为家乡造福,这不是一举三得吗?(生)多谢好意,就此告别元帅,收拾行装,立刻起程。(副净)一起告辞吧。(拜别状)(外对生状)参谋此去,就如同我亲自防河一般;只怕形势难以预测,你必须十分小心,我会专听好消息的。正是:人事无常争胜负,天意有定管兴亡。(下)(吹打声掩盖门声)(生、副净出门状)(副净)侯先生,你听杀声未停,只怕他们会在前面截杀。(生)没关系,他们知道你移防,怒气已经消散,自然会散去的。而且三镇的军队,都走东路,我们点齐人马,直接出北门,从天长、六合,直奔河南,有什么阻挡。(众兵旗仗伺候状)(副净)就此起程。(行动状)
朝元令(生)家乡的思念,已经很久没有收到平安的消息;乌鸦栖息在一枝树上,郁郁不得居于此。结伴还乡,白云如飞,实现了三年的归乡愿望。(副净)统领全军,在烟雾弥漫的城池和柳树驿站中行进;不要炫耀过去的英勇,函谷关偷渡时。(合)扬州倒指,看不见平山萧寺,平山萧寺。
(副净)落日林梢照着大旗,(生)从军北去慰乡思;(副净)黄河曲里防秋将,(生)好似英雄末路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桃花扇-第二十出-移防-注解
甲申六月:甲申年六月,指的是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六月,这一年是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明朝灭亡,清军入关的年份。
锦上花:戏曲中的角色名,指扮演高杰的副净角。
副净:戏曲中的行当,指男性角色,通常扮演性格刚烈、豪爽的人物。
高杰:明朝末年的一位将领,此处指戏曲中的角色。
江锁坚城,弩射雄师:比喻江防坚固,箭弩射程远,形容敌军强大。
巡抚郑瑄:郑瑄是明朝末年的官员,此处指戏曲中的角色。
操舟架炮,堵住江口:指郑瑄指挥军队用船和炮火封锁江口。
黄、刘三镇:指黄得功、刘泽清、刘良佐三位将领,此处指戏曲中的角色。
高邮:地名,位于江苏省,此处指高杰军队到达的地方。
史阁部:史可法曾任兵部尚书,此处指史可法的官职。
辕门:古代官府或军队的大门。
经纶:指治理国家的政治才能。
军法:军队中的法律。
开、洛:地名,指河南省的开封和洛阳。
流贼:指流动作战的叛乱军队。
黄河:中国第二长河,流经河南省。
平山萧寺:指位于江苏省扬州市的平山寺,此处指扬州。
大旗:军旗,此处指军队的旗帜。
桑梓:比喻故乡,此处指高杰的家乡河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桃花扇-第二十出-移防-评注
甲申六月,这一句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具体时间,即明末崇祯年间的甲申年六月,这个时间节点对于历史背景的交代非常关键,为后文的故事发展奠定了历史背景。
【锦上花】这一曲调,以副净扮高杰领众执械上,展现了高杰的勇猛与无奈。‘策马欲何之?’反复咏叹,凸显了高杰在军事上的进退两难,既有南下的野心,又受限于巡抚郑瑄的阻拦,体现了战争时期的无奈与悲壮。
‘江锁坚城,弩射雄师。’两句描绘了高杰面临的敌强我弱的形势,江锁坚城意味着扬州城池的坚固,弩射雄师则暗示了敌军的强大。
‘且收兵,且收兵,占住这扬州市。’高杰最终选择退守扬州,这一决策虽然无奈,但也体现了他的谨慎与智慧。
‘俺高杰领兵渡江,要抢苏、杭,不料巡抚郑瑄,操舟架炮,堵住江口,没奈何又回扬州;但不知黄、刘三镇,此时何往。’这段独白揭示了高杰的内心挣扎,一方面是对战场的失望,另一方面是对部下的担忧。
‘报上将军,黄、刘三镇会齐人马,南来迎敌,前哨已到高邮了。’报卒的出现,为剧情发展增添了紧张感,也揭示了高杰面临的严峻形势。
‘阿呀!不好了!南下不得,北上又不能,好叫俺进退两难。’高杰的无奈与焦虑在这一句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罢,罢!还到史阁部辕门,央他的老体面,替俺解救罢。’高杰决定寻求史可法的帮助,这一决定体现了他的识时务。
‘速去乞恩慈,速去乞恩慈,空忝羞颜,答对何辞。’高杰在向史可法求助时,既表达了迫切的心情,又体现了他的谦卑。
‘局已变,势难支,踌蹰中夜少眠时。’史可法面对战局的变化,忧虑重重,这一句反映了他的忧国忧民之心。
‘自叹经纶空满纸。’史可法感叹自己的才能无法施展,这一句体现了他的无奈与悲哀。
‘世兄,你看高杰不辞而去,三镇又不遵军法;俺本标人马,为数无几,怎能守得住江北。眼看大事已去,奈何,奈何!’史可法对高杰的离去感到惋惜,同时也对当前的战局感到担忧。
‘闻得巡抚郑瑄,堵住江口,高杰不能南下,又回扬州来了。’生向史可法汇报了高杰的情况,这一句揭示了高杰的困境。
‘那三镇如何?’‘三镇知他退回,会齐人马,又来迎敌,前哨已到高邮了。’生继续汇报了三镇的情况,这一段对话展现了战局的紧张。
‘目前局势更难处矣。’史可法对当前的局势感到担忧,这一句体现了他的忧国忧民之心。
‘三百年事,是何人掀翻到此;只手儿怎擎青天,却莱兵总仗虚词。’这一句反映了史可法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战争根源的追问。
‘烟尘满眼野横尸,只倚扬州兵一枝。’这一句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同时也表达了对扬州士兵的敬意。
‘小将高杰,擅离汛地,罪该万死。求元帅开恩饶恕!’高杰向史可法认错,并请求宽恕,这一句体现了他的忠诚与谦卑。
‘你原是一介乱民,朝廷许你投诚,加封侯爵,不曾薄待了你。为何一言不合,竟自反去;及至渡江不得,又投辕门。忽而作反,忽而投诚,把个作反投诚,当做儿戏,岂不可恨!本该军法从事,姑念你悔罪之速,暂且饶恕。’史可法对高杰的行为进行了批评,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宽恕。
‘争论坐次,动干戈不知进止。他三家鼎足称雄,你孤军危命如丝。’史可法对高杰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黄河难恃,劝将军谋终虑始。那许定国也不是个安静的。须提防酒前茶后,软刀枪怎斗雄雌。’史可法对高杰提出了警告,提醒他要注意敌人的动向。
‘人事无常争胜负,天心有定管兴亡。’这一句反映了史可法对战争和人生的深刻认识,体现了他的哲学思考。
‘乡园系思,久断平安字;乌栖一枝,郁郁难居此。’这一句表达了生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结伴还乡,白云如驶,遂了三年归志。’这一句揭示了生的最终目标,即回归家乡。
‘统着全师,烟城柳驿行参差;莫逞旧雄姿,函关偷度时。’这一句描绘了生带领军队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他的决心。
‘扬州倒指,看不见平山萧寺,平山萧寺。’这一句表达了生对扬州的留恋之情,同时也暗示了战争的残酷。
‘落日林梢照大旗,从军北去慰乡思;黄河曲里防秋将,好似英雄末路时。’这一句描绘了生从军北去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他的决心和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