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孔尚任(1648年-1718年),清代著名戏曲家。《桃花扇》是孔尚任的代表作之一,凭借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与优美的艺术表现,成为了清代最重要的戏曲之一。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7世纪)。
内容简要:《桃花扇》是孔尚任创作的京剧经典之一,书中融合了历史事件、爱情故事与道德讨论,讲述了明末清初的历史背景下,王朝更替、权力斗争与爱情命运的故事。通过鲜明的人物塑造和戏剧冲突,书中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政治和文化风貌。它不仅是京剧的经典剧目,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和戏剧的重要遗产。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桃花扇-加二十一出-孤吟-原文
康熙甲子八月
【天下乐】(副末毡巾道袍,扮老赞礼上)雨洗秋街不动尘,青山红树满城新;谁家剩有闲金粉,撒与歌楼照镜人?
老客无家恋,名园杯自劝,朝朝贺太平,看演《桃花扇》。
(内问)老相公又往太平园,看演《桃花扇》么?
(答)正是。
(内问)昨日看完上本,演的何如?
(答)演的快意,演的伤心,无端笑哈哈,不觉泪纷纷。
司马迁作史笔,东方朔上场人。
只怕世事含糊八九件,人情遮盖两三分。
(行唱介)
【甘州歌】流光箭紧,正柳林蝉噪,荷沼香喷。
轻衫凉笠,行到水边人困;西窗乍惊连夜雨,北里重消一枕魂。
梧桐院,砧杵村,青苔虫语不堪闻。
闲携杖,漫出门,宫槐满路叶纷纷。
【前腔】鸡皮瘦损,看饱经霜雪,丝鬓如银。
伤秋扶病,偏带旅愁客闷;欢场那知还剩我,老境翻嫌多此身。
儿孙累,名利奔,一般流水付行云。
诸侯怒,丞相嗔,无边衰草对斜曛。
[前腔换头]望春不见春,想汉宫图画,风飘灰烬。
棋枰客散,黑白胜负难分;南朝古寺王谢坟,江上残山花柳阵。
人不见,烟已昏,击筑弹铗与谁论。
黄尘变,红日滚,一篇诗话易沉沦。
[前腔换头]难寻吴宫旧舞茵,问开元遗事,白头人尽。
云亭词客,阁笔几度酸辛;声传皓齿曲未终,泪滴红盘蜡已寸。
袍笏样,墨粉痕,一番妆点一番新。
文章假,功业诨,逢场只合酒沾唇。
[余文]老不羞,偏风韵,偷将拄杖拨红裙。
那管他扇底桃花解笑人。
当年真是戏,今日戏如真;两度旁观者,天留冷眼人。
那马士英又早登场,列位请看。
(拱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桃花扇-加二十一出-孤吟-译文
康熙甲子年八月
【天下乐】(副末戴着毡巾,穿着道袍,装扮成老者,赞礼上场)雨洗过的秋街没有尘土,青山红树让整个城市焕然一新;哪家的女子还有多余的脂粉,洒在歌楼上照亮那些照镜的人?
老客没有家,只能自己劝自己喝酒,天天庆祝太平,看演《桃花扇》。(内人问)老先生又去太平园看《桃花扇》了吗?(回答)正是。(内人问)昨天看完上本,演得怎么样?(回答)演得让人痛快,也让人伤心,不由得笑哈哈,却又不知不觉泪流满面。司马迁写史书,东方朔上台表演。只怕世事中含糊不清的有八九件事,人情中遮掩的有两三分。
(边走边唱)
【甘州歌】时光如箭般飞逝,正是柳林蝉鸣,荷塘香气扑鼻。穿着轻便的衣服,戴着凉帽,走到水边人感到疲倦;西窗下突然惊觉夜雨,北里又让人一觉醒来,魂魄消散。梧桐院里,砧杵声声,青苔上虫鸣声声,难以忍受。我闲着无事,拿着拐杖出门,宫槐树上叶子纷纷落下。
【前腔】皮肤因衰老而瘦削,头发如银丝般白。伤感秋天,带着病痛,还带着旅途的忧愁和客居的烦闷;欢场上的热闹并不知道还有我这样的老人,老境之中反而觉得多余了自己。儿孙的牵绊,名利的追逐,都像流水一样归于云散。诸侯愤怒,丞相不满,无边无际的衰草对着斜阳。
【前腔换头】盼望春天却不见春,想起汉宫的图画,风一吹灰烬飞扬。棋局上客人散去,黑白棋子胜负难分;南朝的古寺和王谢的坟墓,江上的残山和花柳阵。人已经不见,烟雾已经模糊,击筑弹铗,与谁谈论。黄尘变,红日滚,一篇诗话容易沉沦。
【前腔换头】难以找到吴宫旧时的舞毯,询问开元年间的事情,白头人已经不在。云亭的词客,几次提笔都感到酸辛;歌声传遍,牙齿洁白,曲子还未结束,泪水已经滴在红盘上,蜡烛已经烧得所剩无几。衣袍和官帽,墨粉的痕迹,一番打扮一番新。文章虚假,功业虚妄,逢场作戏,只适合用酒来浇愁。
【余文】老了也不觉得害羞,偏要风度翩翩,用拐杖拨弄红裙。哪管它扇下的桃花是否解笑人。
当年真是戏,今日戏如真;两度旁观者,上天留下冷眼的人。
那马士英又登场了,各位请看。(鞠躬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桃花扇-加二十一出-孤吟-注解
康熙甲子:康熙甲子是康熙皇帝在位期间的年号,甲子是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组合,表示康熙皇帝在位的第一年,即公元1662年。
天下乐:《天下乐》是古代戏曲剧种之一,此处可能指某一部戏曲作品。
副末:副末是古代戏曲中的角色,通常担任戏班中的领导者和组织者。
毡巾道袍:毡巾和道袍是古代文人的服饰,此处指扮成老赞礼的演员所穿戴的服装。
赞礼:赞礼是指在古代仪式中负责赞颂和引导的人。
歌楼:歌楼是古代供人娱乐的场所,通常有歌女表演。
老客:老客指的是年纪较大的旅人,此处可能指戏曲中的角色。
名园:名园指的是著名的园林,此处可能指戏曲中的场景。
《桃花扇》:《桃花扇》是清代文学家孔尚任所作的戏曲作品,讲述了明末清初的故事。
司马迁:司马迁是西汉时期的史学家,著有《史记》,此处可能用来比喻戏曲的作者。
东方朔:东方朔是西汉时期的文学家,以幽默风趣著称,此处可能用来比喻戏曲中的角色。
流光箭紧:流光箭紧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如同箭矢一般迅速。
柳林蝉噪:柳林蝉噪形容夏天柳树丛中蝉鸣的声音。
荷沼香喷:荷沼香喷形容荷花池中荷花盛开时的香气。
砧杵:砧杵是捣衣石和棒槌,此处可能指捣衣的声音。
宫槐:宫槐是指皇宫中的槐树,此处可能指皇宫或者权贵的居所。
鸡皮瘦损:鸡皮瘦损形容人因年老而皮肤松弛,皱纹增多。
丝鬓如银:丝鬓如银形容老年人的头发变得像银一样白。
欢场:欢场指的是娱乐场所,此处可能指戏曲中的场景。
诸侯怒,丞相嗔:诸侯怒,丞相嗔形容朝廷中的政治斗争和权谋争斗。
南朝古寺王谢坟:南朝古寺王谢坟指的是南朝时期的古寺和王谢家族的坟墓,此处可能指历史遗迹或者往事的回忆。
江上残山花柳阵:江上残山花柳阵形容江边的残山和花柳,此处可能指景色或者往事的回忆。
击筑弹铗:击筑弹铗是指古代的一种乐器和剑,此处可能指文人雅士的行为或者某种文化象征。
黄尘变,红日滚:黄尘变,红日滚形容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化。
云亭词客:云亭词客是指隐居的文人,此处可能指戏曲中的角色或者某种文化象征。
袍笏样,墨粉痕:袍笏样,墨粉痕形容文人的服饰和文墨痕迹,此处可能指文人形象或者文化象征。
文章假,功业诨:文章假,功业诨形容文人的文章和功业都是虚假的,此处可能指对文人的讽刺或者批评。
马士英:马士英是明代末年的官员,此处可能指戏曲中的角色或者某种文化象征。
拱下:拱下是古代戏曲中的动作,表示行礼或者退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桃花扇-加二十一出-孤吟-评注
康熙甲子八月,开篇以‘天下乐’为题,副末扮老赞礼上,以雨洗秋街、青山红树满城新为背景,描绘出一幅宁静祥和的秋日景象。此句‘雨洗秋街不动尘’运用了‘雨洗’这一意象,不仅洗净了尘埃,也洗净了世间的纷扰,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青山红树满城新’则用色彩鲜明的对比,展现出秋天的生机与活力,为整首词奠定了基调。
‘谁家剩有闲金粉,撒与歌楼照镜人?’此句以‘闲金粉’比喻歌楼中的美人之颜,‘照镜人’则指那些欣赏美人美貌的观众。此句巧妙地将歌楼与世态炎凉相结合,暗示了世人对美的追求与欣赏,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华与浮华。
‘老客无家恋,名园杯自劝,朝朝贺太平,看演《桃花扇》’此句通过‘老客’这一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漂泊无依生活的感慨。‘名园杯自劝’则描绘了作者在名园中独自饮酒的情景,‘朝朝贺太平’则是对当时社会表面的太平景象的讽刺。‘看演《桃花扇》’则暗示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思考。
‘演的快意,演的伤心,无端笑哈哈,不觉泪纷纷’此句通过对比‘快意’与‘伤心’,‘笑哈哈’与‘泪纷纷’,表现了作者在观看《桃花扇》时的复杂情感,既为剧中人物的命运感到悲伤,又为人生的无常感到无奈。
‘司马迁作史笔,东方朔上场人’此句以司马迁和东方朔为例,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与现实的关注。‘只怕世事含糊八九件,人情遮盖两三分’则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揭示了世事无常、人情冷暖的真相。
‘流光箭紧,正柳林蝉噪,荷沼香喷’此句以‘流光箭紧’比喻时光飞逝,‘柳林蝉噪’与‘荷沼香喷’则描绘了夏日的景象,为整首词营造出一种清新的氛围。
‘鸡皮瘦损,看饱经霜雪,丝鬓如银’此句以‘鸡皮瘦损’形容人老,‘饱经霜雪’与‘丝鬓如银’则描绘了岁月在人体上的痕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望春不见春,想汉宫图画,风飘灰烬’此句以‘望春不见春’比喻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却难以实现,‘汉宫图画’与‘风飘灰烬’则是对历史沧桑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
‘难寻吴宫旧舞茵,问开元遗事,白头人尽’此句以‘吴宫旧舞茵’与‘开元遗事’为例,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白头人尽’则是对岁月流逝的无奈。
‘老不羞,偏风韵,偷将拄杖拨红裙’此句以‘老不羞’形容人老却依然保持风韵,‘偷将拄杖拨红裙’则是对老年人的调侃,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豁达。
‘当年真是戏,今日戏如真;两度旁观者,天留冷眼人’此句以‘当年’与‘今日’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变迁的感慨,‘两度旁观者’则是对人生的超然态度。
‘那马士英又早登场,列位请看’此句以马士英为例,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讽刺,同时也为整首词画上了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