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杨叟

作者: 唐传奇是指唐代的一种文学体裁,结合了历史、浪漫、神话与现实元素,着重描述唐代的宫廷、民间以及爱情故事。许多唐代著名文学家如白居易、元稹等人也创作了传奇作品。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8世纪)。

内容简要:《唐传奇》是唐代流行的文学形式之一,内容通常包括了爱情、历史、神话和奇异故事。它以诗歌、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为基础,展现了唐代丰富多彩的社会面貌,既有现实题材的描述,又充满了浪漫的情感和虚构的奇幻成分。唐传奇为后世的小说创作奠定了基础,影响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杨叟-原文

乾元初,会稽民有杨叟者,家以资产丰赡,闻于郡中。

一日,叟将死,卧而呻吟,且仅数月。

史有子曰宗素,以孝行称于里人。

迨其父病,罄其产以求医术。

后得陈生者,究其脉曰:‘是翁之病,心也。盖以财产既多,其心为利所运,故心神已离去其身,非食生人心,不可以补之。而天下生人之心,焉可致耶?如是则非吾之所知也。’

宗素既闻之,以为生心故莫可得之,独修浮图氏法妤,庶可以间其疾。

即召僧转经,命工图铸其像。

已而,自赍食,诣郡中佛寺饭僧。

一日,因挈食去,误入一山迳中,见山下有石龛,龛有胡僧,貌甚老,而枯瘠,衣褐毛缕成袈裟,踞于磐石上。

宗素以为异人,即礼而问曰:‘师何人也,独处穷谷,以人迹不到之地为家,又无侍者,不惧山野之兽有害于师乎?不然,是得释氏之术者耶?’

僧曰:‘吾本是袁氏,祖世居巴山,其后子孙,或在弋阳,散游诸山谷中,尽能绍修祖业,为林泉逸士,极得吟啸之趣。人有好为诗者,多称其善吟啸,于是稍闻于天下。有孙氏,亦族也,则多游豪贵之门,亦以善谈谑,故又以之游于市肆间,每一戏,能使人获其利焉。独吾好浮图氏,脱尘俗,栖心岩谷中不动,而在此且有年矣。常慕育利王割截体身,及委身投崖以饲饿虎,故吾啖橡栗,饮流泉,恨未有虎狼噬吾,吾亦甘受之。’

宗素因告曰:‘师真至人,能舍其身而不顾,将以饲山兽,可谓仁勇俱极矣。虽然,弟子父有疾已数月,进而不瘳,某夙夜忧迫,计无所出。有医者云,是心之病也,非食生人之心,固不可得而愈矣。今师能弃身于豺虎,以救其馁,岂若舍命于人,以惠其生乎?愿师详之。’

僧曰:‘诚如是,果吾之志也。檀越为父而求吾。吾岂有不可之意。且吾以身委于野兽,曷若惠入之生乎?然今日尚未食,愿致一饱而后死也。’

宗素且喜且谢,即以所挈食致于前。

僧食之立尽,而又曰:‘吾既食矣,当礼四方之圣,然后奉教也。’

于是整其衣,出龛而礼,礼东方已毕,忽跃而腾上一高树。

宗素以为神通变化,殆不可测。

俄召宗素,厉声而问曰:‘檀越向者所求何也?’

宗素曰:‘愿得生人心,以疗父疾。’

僧曰:‘檀越所愿者,吾已许焉,今欲先说《金刚经》之奥义,且欲闻乎?’

宗素曰:‘某素尚浮图氏,今日获遇吾师,安敢不听乎?’

僧曰:‘《金刚经》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檀越若要取吾心,亦不可得矣!’

言已,忽跳跃大呼,化为一猿而去。

宗素惊异,惶骇而归。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杨叟-译文

在乾元初年,会稽郡有一位姓杨的老人,因为家境富裕而闻名于郡中。有一天,老人将要去世,他躺在床上呻吟,这样的情况持续了数月。老人的儿子名叫宗素,以孝顺的行为在乡里人中受到称赞。等到父亲病重,他倾尽家产去寻求医术。后来找到了一个名叫陈生的医生,陈生仔细诊断了老人的脉象后说:“这位老人的病是心脏的问题。因为他财产很多,心被利益所驱使,所以心神已经离开了他的身体,不是吃活人的心脏就无法补养。而天下活人的心脏,怎么可能得到呢?这样的事情不是我所知道的。”

宗素听后,认为活人的心脏无法得到,便决定只修习佛教的佛法,希望能借此缓解父亲的病痛。于是他召唤僧侣来念经,并命令工匠铸造佛像。之后,他自己带着食物,前往郡中的佛寺供养僧人。

有一天,他带着食物出门,不小心走进了一条山间小路,看到山下有一个石龛,龛里有位胡僧,看起来非常苍老,身体瘦弱,穿着用褐色的毛皮制成的袈裟,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宗素认为他是位异人,于是行礼并问道:“师傅是何人,独自住在偏僻的山谷中,把人迹罕至的地方当作家,又没有仆人,难道不怕山中的野兽对师傅造成伤害吗?如果不是这样,那师傅应该是得到了佛教的奥秘吧?”

僧人说:“我本姓袁,祖辈世居巴山,后代子孙有的住在弋阳,有的散居在各个山谷中,都继承了祖业,成为隐居山林的人士,非常享受吟咏歌唱的乐趣。有人喜欢作诗,常常称赞我擅长吟咏,因此我在天下稍微有些名气。有一个姓孙的家族,也和我们同宗,他们常常出入富贵人家,也以善于谈笑而闻名,因此也常在市井之间游走,每次嬉戏都能让人从中获利。只有我喜好佛教,脱离尘世,心系山岩山谷,不动如山,在这里已经很多年了。我常常羡慕育利王割舍身体喂虎的故事,以及投身悬崖喂饿虎的壮举,所以我吃橡实,喝山泉,只恨没有虎狼来吞噬我,我愿意接受这样的命运。”

宗素于是告诉他说:“师傅真是位高尚的人,能够舍弃自己的身体而不顾,愿意喂给山中的野兽,可以说是仁义和勇敢都达到了极致。尽管如此,弟子父亲已经病了几个月,病情没有好转,我日夜忧虑,想不出办法。有医生说,这是心脏的病,不是吃活人的心脏就无法治愈。现在师傅愿意把自己献给野兽,以解它们的饥饿,难道不比把生命献给人类,以惠及它们更好吗?希望师傅能仔细考虑。”

僧人说:“如果真是这样,那正是我的愿望。施主为了父亲而向我求助,我怎么会不同意呢?而且我把自己托付给野兽,难道不比施惠于人类更好吗?然而今天我还没吃饭,希望先吃饱了再死。”

宗素又高兴又感激,立刻把带来的食物放在僧人面前。僧人吃完后,又说:“我已经吃饱了,现在应该去朝拜四方圣贤,然后再接受教诲。”

于是他整理了一下衣服,走出石龛,朝拜了东方,突然跳上一棵高树。宗素以为他施展了神通变化,难以揣测。过了一会儿,僧人召唤宗素,严厉地问道:“施主刚才请求的是什么?”

宗素说:“希望能得到活人的心脏,来治疗父亲的病。”

僧人说:“施主所求,我已经答应了,现在想先讲解《金刚经》的深奥意义,你愿意听吗?”

宗素说:“我向来信仰佛教,今天有幸遇到师傅,怎么敢不听呢?”

僧人说:“《金刚经》中说:过去的心不可得,现在的心不可得,未来的心不可得。施主如果想得到我的心,也是不可能的!”

说完,他突然跳跃着大声呼喊,化作一只猿猴离开了。宗素惊讶不已,惊慌失措地回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杨叟-注解

乾元初:乾元,指天地的初始状态,乾元初即指天地初开之时。这里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朝代或时期,但原文未明确指出。

会稽:会稽,古地名,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古代为越国之地,后成为郡、州、路等行政区划。

杨叟:杨叟,指姓杨的老人。

资产:资产,指财产、财富。

郡中:郡中,指郡城之中。

呻吟:呻吟,指因痛苦或不适而发出声音。

史有子:史有子,指某位史姓的儿子的名字。

孝行:孝行,指孝顺父母的行为。

里人:里人,指同乡的人。

迨:迨,等到。

罄其产:罄其产,指用尽他的全部财产。

医术:医术,指医学技术或治疗方法。

陈生:陈生,指姓陈的年轻人。

究其脉:究其脉,指仔细观察他的脉搏。

心神:心神,指人的精神、意识。

浮图氏:浮图氏,指佛教。

修浮图氏法:修浮图氏法,指修行佛教。

转经:转经,指念诵佛经。

图铸:图铸,指雕刻。

像:像,指佛像。

佛寺:佛寺,指佛教寺院。

山迳:山迳,指山间的小路。

石龛:石龛,指在山石中开凿的供奉佛像或神像的洞穴。

胡僧:胡僧,指来自西域的僧人。

貌甚老:貌甚老,指外貌看起来很老。

衣褐毛缕成袈裟:衣褐毛缕成袈裟,指穿着用褐色毛线编织成的袈裟。

磐石:磐石,指坚硬的石头。

异人:异人,指与众不同的人。

礼:礼,指行礼。

袁氏:袁氏,指姓袁的家族。

巴山:巴山,指位于今四川省的一座山。

弋阳:弋阳,古地名,位于今江西省上饶市。

绍修:绍修,指继承和发扬。

林泉逸士:林泉逸士,指隐居山林、享受自然之趣的人。

吟啸:吟啸,指吟咏和吹奏乐器。

孙氏:孙氏,指姓孙的家族。

谈谑:谈谑,指谈论和开玩笑。

市肆间:市肆间,指市场上。

馁:馁,指饥饿。

育利王:育利王,指佛教故事中的人物,此处可能是指传说中的英雄。

委身投崖以饲饿虎:委身投崖以饲饿虎,指投身崖下喂饱饿虎的行为,表示极大的牺牲精神。

橡栗:橡栗,指橡树的果实。

流泉:流泉,指流动的泉水。

檀越:檀越,梵文Bhikshu的音译,指施主,即布施者。

神通变化:神通变化,指佛教中所述的神异能力。

《金刚经》:《金刚经》,佛教经典之一,全称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奥义:奥义,指深奥的义理。

猿:猿,指猴子,此处可能是指僧人变化成猴子离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杨叟-评注

乾元初,会稽民有杨叟者,家以资产丰赡,闻于郡中。

此句开篇点明时代背景和人物身份,乾元初为唐肃宗李亨的年号,会稽为古代地名,杨叟作为主人公,家境富裕,名声远扬。这里通过描绘杨叟的财富和声望,为后续故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日,叟将死,卧而呻吟,且仅数月。

此句通过描写杨叟临终前的痛苦,展现了他对生命的留恋,同时也暗示了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史有子曰宗素,以孝行称于里人。

此句介绍杨叟的儿子宗素,他以其孝行著称,为后续宗素为父求医的情节埋下伏笔。

迨其父病,罄其产以求医术。

此句描述宗素为父求医的决心,不惜耗尽家产,体现了孝道的传统美德。

后得陈生者,究其脉曰:‘是翁之病,心也。盖以财产既多,其心为利所运,故心神已离去其身,非食生人心,不可以补之。而天下生人之心,焉可致耶?如是则非吾之所知也。’

陈生的诊断揭示了杨叟之病源于内心的贪欲,强调心神与身体的分离,为宗素寻求生人心治疗的决定提供了依据。

宗素既闻之,以为生心故莫可得之,独修浮图氏法妤,庶可以间其疾。

宗素在无法得到生人心的绝望中,选择了修习佛教,希望通过佛法来缓解父亲的病痛。

即召僧转经,命工图铸其像。已而,自赍食,诣郡中佛寺饭僧。

宗素通过请僧人转经、铸佛像以及自己前往佛寺饭僧,展现了他在寻求救治父亲过程中的虔诚与执着。

一日,因挈食去,误入一山迳中,见山下有石龛,龛有胡僧,貌甚老,而枯瘠,衣褐毛缕成袈裟,踞于磐石上。

此句通过描绘胡僧的形象,突出了他的超然与孤独,为后续宗素与胡僧的相遇埋下伏笔。

宗素以为异人,即礼而问曰:‘师何人也,独处穷谷,以人迹不到之地为家,又无侍者,不惧山野之兽有害于师乎?不然,是得释氏之术者耶?’

宗素对胡僧的神秘感以及他的生活方式表示好奇,同时也暗示了胡僧的特殊身份。

僧曰:‘吾本是袁氏,祖世居巴山,其后子孙,或在弋阳,散游诸山谷中,尽能绍修祖业,为林泉逸士,极得吟啸之趣。

胡僧自述自己的身世,强调了自己与自然的亲近,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人有好为诗者,多称其善吟啸,于是稍闻于天下。有孙氏,亦族也,则多游豪贵之门,亦以善谈谑,故又以之游于市肆间,每一戏,能使人获其利焉。

胡僧进一步介绍自己的家族,以及他在世俗中的经历,表现了他对世俗生活的淡泊。

独吾好浮图氏,脱尘俗,栖心岩谷中不动,而在此且有年矣。

胡僧表达了自己对佛教的热爱,以及对尘世的超脱,体现了佛教的修行精神。

常慕育利王割截体身,及委身投崖以饲饿虎,故吾啖橡栗,饮流泉,恨未有虎狼噬吾,吾亦甘受之。

胡僧通过讲述育利王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舍身饲虎的向往,以及对生命的豁达态度。

宗素因告曰:‘师真至人,能舍其身而不顾,将以饲山兽,可谓仁勇俱极矣。虽然,弟子父有疾已数月,进而不瘳,某夙夜忧迫,计无所出。有医者云,是心之病也,非食生人之心,固不可得而愈矣。今师能弃身于豺虎,以救其馁,岂若舍命于人,以惠其生乎?愿师详之。’

宗素对胡僧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同时表达了自己为父亲求医的迫切心情,以及愿意为父亲舍命的决心。

僧曰:‘诚如是,果吾之志也。檀越为父而求吾。吾岂有不可之意。且吾以身委于野兽,曷若惠入之生乎?然今日尚未食,愿致一饱而后死也。’

胡僧对宗素的请求表示赞同,同时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尊重,以及愿意在满足基本需求后放弃生命的决心。

宗素且喜且谢,即以所挈食致于前。

宗素对胡僧的回应感到喜悦,并立即将食物呈上。

僧食之立尽,而又曰:‘吾既食矣,当礼四方之圣,然后奉教也。’

胡僧在吃完食物后,表示要向四方圣贤致敬,并传授佛法。

于是整其衣,出龛而礼,礼东方已毕,忽跃而腾上一高树。

胡僧的行为充满了神秘色彩,他突然跃上高树,为后续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宗素以为神通变化,殆不可测。

宗素对胡僧的神通感到惊讶,认为他具有超凡的能力。

俄召宗素,厉声而问曰:‘檀越向者所求何也?’

胡僧再次与宗素交流,询问他的请求。

宗素曰:‘愿得生人心,以疗父疾。’

宗素再次表达了自己为父亲求医的愿望。

僧曰:‘檀越所愿者,吾已许焉,今欲先说《金刚经》之奥义,且欲闻乎?’

胡僧表示已经答应了宗素的请求,并提出要先讲解《金刚经》的深奥义理。

宗素曰:‘某素尚浮图氏,今日获遇吾师,安敢不听乎?’

宗素表示自己一直信奉佛教,对胡僧的讲解表示愿意聆听。

僧曰:‘《金刚经》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檀越若要取吾心,亦不可得矣!’

胡僧引用《金刚经》中的教义,指出过去、现在、未来的心都是不可得的,暗示了生命的无常和心灵的解脱。

言已,忽跳跃大呼,化为一猿而去。

胡僧突然化作一只猿猴离去,留下了宗素一人,为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

宗素惊异,惶骇而归。

宗素对胡僧的突然离去感到惊恐,带着疑惑和恐惧回到了家中。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杨叟》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731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