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兵智部-张浚

作者: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以编撰通俗文学著称,代表作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

年代:编撰于明代晚期(17世纪初)。

内容简要:《智囊》是一部汇集历代智慧故事和谋略的笔记体著作,分为上、中、下三卷,收录了从先秦到明代的数百个智谋故事。书中通过生动的事例展现了古人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智慧与策略,被誉为“谋略宝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兵智部-张浚-原文

绍兴中,虏趋京,所过城邑,欲立取之。

会天大寒,城池皆冻。

虏籍冰梯城,不攻而入。

张魏公在大名,闻之,先弛濠鱼之禁,人争出取鱼,冰不得合,

虏至城下,睥睨久之,叹息而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兵智部-张浚-译文

在绍兴年间,敌军向京城进发,沿途经过的城镇,都想要立即攻占。

恰逢天气极其寒冷,城池的护城河都结冰了。

敌军利用冰作为梯子登上城墙,没有经过战斗就进入了城内。

张魏公在大名府,听说这件事后,首先解除了禁止在护城河捕鱼的禁令,人们争相出来捕鱼,导致冰层无法重新冻结,

敌军到达城下,观察了很久,最终叹息着离开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兵智部-张浚-注解

绍兴:南宋时期的年号,指公元1131年至1162年。

虏:古代对北方游牧民族的蔑称,此处指金兵。

京:指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城池:城墙和护城河,泛指城市防御设施。

冰梯:利用结冰的护城河作为梯子攀爬城墙。

张魏公:指张浚,南宋名将,封魏国公。

大名:地名,今河北大名县,南宋时为军事重镇。

弛濠鱼之禁:解除禁止在护城河捕鱼的禁令。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兵智部-张浚-评注

这段文字出自南宋时期的史料,记载了金兵南侵时的一次军事行动。绍兴年间,金兵南下,企图迅速攻占南宋的城池。然而,天寒地冻,护城河结冰,金兵利用冰面作为梯子,轻松攀上城墙,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便攻入城中。这一情节生动地描绘了金兵在寒冷天气下的军事优势,同时也反映了南宋在防御上的脆弱。

然而,张浚的机智应对成为了这段历史中的亮点。作为南宋的名将,张浚在大名府听闻金兵利用冰面攻城后,立即下令解除护城河捕鱼的禁令。这一举措看似简单,实则深谋远虑。护城河中的鱼群在冰下活动,会不断破坏冰面的完整性,使得冰层无法完全冻结。金兵到达城下时,发现冰面无法支撑他们的进攻,只得叹息离去。张浚的这一策略,不仅巧妙地化解了危机,还展现了南宋将领在逆境中的智慧与应变能力。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文字反映了南宋时期南北对峙的紧张局势,以及南宋在面对强大外敌时的无奈与挣扎。金兵的强大与南宋的脆弱形成了鲜明对比,而张浚的机智则成为了南宋在困境中的一线希望。这种以小博大的智慧,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以柔克刚”思想的体现。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文字简洁明快,叙事流畅,通过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历史画面。金兵的嚣张与张浚的机智形成了强烈的戏剧冲突,使得故事充满了张力。同时,文中对天气、环境的描写也极为传神,寒冷的气候不仅为金兵的进攻提供了条件,也为张浚的反击埋下了伏笔。这种环环相扣的叙事手法,展现了古代史家高超的写作技巧。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记载不仅是对南宋时期一次具体军事事件的记录,更是对南宋与金国之间长期对峙的缩影。它揭示了南宋在军事上的劣势,同时也展现了南宋将领在逆境中的智慧与勇气。这种历史经验对后世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提醒人们在面对强大敌人时,不仅要依靠武力,更要善于运用智慧与策略。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兵智部-张浚》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69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