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上智部-文彦博

作者: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以编撰通俗文学著称,代表作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

年代:编撰于明代晚期(17世纪初)。

内容简要:《智囊》是一部汇集历代智慧故事和谋略的笔记体著作,分为上、中、下三卷,收录了从先秦到明代的数百个智谋故事。书中通过生动的事例展现了古人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智慧与策略,被誉为“谋略宝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上智部-文彦博-原文

文潞公知成都,尝于大雪会客,夜久不罢。

从卒有谇语,共拆井亭烧以御寒。

军校白之,座客股栗。

公徐曰:“天实寒,可拆与之。”[边批,落得做人情。]

神色自若,饮宴如故。

卒气沮,无以为变。

明日乃究问先拆者,杖而遣之。

[冯述评]

气犹火也,挑之则发,去其薪则自熄,可以弭乱,可以息争。

苏轼通判密郡,有盗发而未获。

安抚使遣三班使臣领悍卒数十人入境捕之,卒凶暴恣行,以禁物诬民,强入其家争斗。

至杀人,畏罪惊散。

民诉于轼,轼投其书不视,曰:“必不至此。”

悍卒闻之,颇用自安。

轼徐使人招出戮之。

遇事须有此镇定力量,然识不到,则力不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上智部-文彦博-译文

文潞公在成都任职时,曾在大雪天宴请宾客,宴会持续到深夜仍未结束。

随从的士兵有些怨言,便一起拆了井亭烧火取暖。

军校将此事报告给文潞公,座上的宾客都感到害怕。

文潞公缓缓说道:“天气确实很冷,可以拆了井亭给他们取暖。”[边批:这样正好做个顺水人情。]

他神色自若,继续饮酒作乐。

士兵们因此感到沮丧,无法再闹事。

第二天,文潞公追究了最先拆井亭的人,并杖责后将其遣送走。

[冯述评]

怒气就像火一样,挑动它就会爆发,去掉柴火它就会自然熄灭,这样可以平息混乱,也可以平息争端。

苏轼在密州担任通判时,有盗贼作案但未被抓获。

安抚使派遣三班使臣带领几十名凶悍的士兵入境抓捕盗贼,这些士兵凶暴横行,用违禁物品诬陷百姓,强行闯入民宅争斗。

甚至杀人,后来因害怕罪行而惊慌逃散。

百姓向苏轼投诉,苏轼将投诉信丢在一旁不看,说:“事情一定不会到这种地步。”

凶悍的士兵听到后,感到安心。

苏轼随后派人将他们招来并处决。

遇到事情需要有这种镇定的力量,但如果见识不够,力量也会不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上智部-文彦博-注解

文潞公:指北宋时期的文彦博,字潞公,是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古时为蜀地的重要城市。

井亭:古代供人休息的亭子,常建于井旁,供人取水时休息。

军校:古代军队中的低级军官。

股栗:形容因恐惧而身体发抖。

杖:古代的一种刑罚,用棍棒打人。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密郡:今山东省密县一带。

安抚使:古代官职,负责地方的安抚和治安。

三班使臣:古代官职,负责地方治安和捕盗。

悍卒:指凶暴的士兵。

禁物:指违禁物品,如武器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上智部-文彦博-评注

本文通过两个历史故事,展现了文彦博和苏轼在处理突发事件时的镇定与智慧。文彦博在大雪中会客,面对士兵拆井亭烧火御寒的行为,他不仅没有责备,反而表示理解,这种宽容的态度使得士兵们感到羞愧,从而平息了可能的骚乱。苏轼在密郡任职时,面对悍卒的暴行,他通过冷静的态度和巧妙的策略,成功地平息了民愤,并最终将罪犯绳之以法。

这两个故事都体现了古代官员在处理突发事件时的智慧和镇定。文彦博的宽容和理解,不仅平息了士兵的不满,也维护了社会的稳定。苏轼的冷静和策略,不仅平息了民愤,也维护了法律的尊严。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古代官员的智慧和能力,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治理理念和价值观。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两个故事都强调了‘以柔克刚’的智慧。文彦博和苏轼在面对突发事件时,都没有采取强硬的手段,而是通过理解和宽容,成功地平息了事态。这种智慧不仅体现了古代官员的治理能力,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为贵’思想。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两个故事都采用了简洁明了的叙述方式,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和行为。文彦博的宽容和理解,苏轼的冷静和策略,都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种叙述方式不仅增强了故事的可读性,也使得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两个故事都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治理理念和价值观。文彦博和苏轼在处理突发事件时的智慧和镇定,不仅体现了古代官员的治理能力,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和谐与稳定的追求。这些故事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对于现代社会的治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上智部-文彦博》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62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