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四百一十四-草木九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在《太平广记》的编纂过程中,结合了当时的历史、文化和传说,广泛收录了中国古代的神话和民间故事。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广记》是李昉主编的中华文化和历史中一部重要的文献,收录了从古至宋代的各种神话、民间故事、传说、历史事件等。书中内容广泛,既有历史人物的传记,也有民间流传的故事、奇闻异事以及道家、佛家思想的结合。它为后代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民间故事和历史传闻的重要工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四百一十四-草木九-原文

香药茶芜香三名香五名香沉香龙脑香安息香一木五香诃黎勒白豆蔻

穙齐香无石子紫馡阿魏荜拨胡椒阿勃参山薯麻黄荆三棱

服饵

服松脂饵松蕊赐茯苓服茯苓服菖蒲服桂饵柠实服五味子食术

服桃胶服地黄服远志服天门冬饮菊潭水饮甘菊谷水食黄精

香药

茶芜香

燕昭王时,有波弋之国,贡茶芜香。若焚着衣,弥月不绝。所遇地,土石皆香。经朽木腐草皆荣秀。用薰枯骨,则肌肉再生。(出《独异志》)

三名香

汉雍仲子进南海香物,拜为涪阳尉,时人谓之香尉。日南郡有香市,商人交易诸香处。南海郡有村香户,日南郡有千亩香林,名香出其中。香州在朱崖郡,洲中出诸异香,往往不知其名。千年松香闻十里,亦谓之三香也。

五名香

聚窟洲在西海中。申未(“未”原作“来”,据明抄本、陈校本改),洲上有大树。与枫木相似,而叶香,闻数百里。名此为返魂树。叩其树,树亦能自声。声如牛吼,闻之者皆心振神骇。伐其根心,于玉釜中煮取汁,更火煎之,如黑饴,可令丸。名曰惊精香,或名之为振灵丸,或名之为返生香,或名之为人鸟精香,或名为却死香。一种五名。斯灵物也,香气闻数百里,死尸在地,闻气乃活。(《十洲记》)

沉香

唐太宗问高州首领冯盎云:“卿宅去沉香远近?”对曰:“宅左右即出香树,然其生者无香,唯朽者始香矣。”(出《国史异纂》)

龙脑香

龙脑香树,出婆利国。婆利呼为个不婆律。亦出波斯国。树高八九丈,大可六七围。叶圆而背白,无花实。其树有肥有瘦,瘦者出婆律膏。香在木心,中断其树,劈取之,膏于树端流出,斫树作坎而承之。入药用,别有法。(出《酉阳杂俎》)

安息香

安息香树,出波斯国。波斯呼为辟邪。树长三大,皮色黄黑。叶有四角,经寒不凋。二月开花,黄色,心微碧。不结实。刻其叶而其胶如饴,名安息香。六七月坚凝,乃取之。烧之通神明,辟众恶。(出《酉阳杂俎》)

一木五香

一木五香:根旍檀,节沉,花鸡舌,叶藿,胶薰陆。(出《酉阳杂俎》)

诃黎勒

高仙芝伐大食,得诃黎勒,长五六寸。初置抹肚中,便觉腹痛,因快痢十余行。初谓诃黎勒为祟,因欲弃之。以问大食长老,长老云,此物人带,一切病消,痢者出恶物耳。仙芝甚宝惜之。天宝末被诛,遂失所在。(出《广异记》)

白豆蔻

白豆蔻,出加古罗国,呼为多骨。形如芭蕉。叶似杜若,长八九尺,冬夏不凋。花浅黄色。子作朵,如蒲萄。其子初出,微青,熟则变白。七月采。(出《酉阳杂俎》)

穙齐香

穙齐香,出波斯国,佛林呼为顶勃梨咃。长一丈,围一尺许。皮青色,薄而极光净。叶似阿魏,每三叶生于条端。无花实。西域人常八月伐之。致腊月,更抽新条,极滋茂,若不剪除,枯死。七月断其枝,有黄汁,其状如蜜。微有香气。入缶,疗百病。(出《酉阳杂俎》)

无石子

无石子,出波斯国。波斯呼为摩贼。树长六七丈,围八九尺。叶如桃叶而长。三月开花,白色,花心微红。子圆如弹丸,初青,熟乃黄白。虫食成孔者正熟。皮无孔者,入药用。其树一年生无石子,一年生跋屡子。大如指,长三寸,上有壳。中仁如栗黄,可啖。(出《酉阳杂俎》)

紫馡

紫馡树,出真腊国。真腊呼为勒佉。亦出波斯国。树长一丈,枝条郁茂。叶似桔,经冬不凋。三月开花,白色,不结子。天大雾露及雨,沾其树枝条,即出紫馡。波斯国使乌海及沙利深,所说并同。真腊国使折冲都尉沙(“沙”原作“涉”,据明抄本改)门陀沙尼拔陀,言蚁运土于树作窠,蚁壤得雨露凝结,而成紫馡。昆仑国者善,波斯国者次之。(出《酉阳杂俎》)

阿魏

阿魏,出伽阇那国,即北天竺也。伽阇那呼为形虞。亦出波斯国。波斯呼为阿虞截。树长八九丈,皮青黄。三月生叶,形似鼠耳。无花实。断其枝,汁出如饴,久乃坚凝。佛林国僧变,所说同。摩伽陀国僧提婆,言取其汁和米豆屑,合成阿魏。(出《酉阳杂俎》)

荜拨

荜拨,出摩伽陀国,呼为荜拨梨。佛林国呼为阿梨诃咃。苗长三四尺,茎细如箸,叶似蕺叶,子似桑椹。八月采。(出《酉阳杂俎》)

胡椒

胡椒,出摩伽陀国,呼为昧履支。其苗蔓生,茎极柔弱。叶长寸半,有细条,与叶齐。条上结子,两两相对。其叶晨开暮合,合则裹其子于叶中。子形似汉椒,至芳辣。六月采。今作胡盘肉食,皆用之。(出《酉阳杂俎》)

阿勃参

阿勃参,出佛林国。长一丈余。皮色青白。叶细,两两相对。花似蔓菁,正黄。子似胡椒,赤色。斫其枝,汁如油,以涂癣疥,无不瘳。其油极贵,价重于金。(出《酉阳杂俎》)

山薯

熙穆县里多山薯。《本草》云,南山之阴曰署预,消热下气,补五脏。(出《南越志》)

麻黄

麻黄,茎端开花。花小而黄,簇生。子如覆盆,可食。至冬枯死,如草,及春却青。(出《酉阳杂俎》)

荆三棱

唐河东裴同父,患腹痛数年,不可忍。嘱其子曰:“吾死后,必出吾病。”子从之。出得一物,大如鹿条脯。悬之久干。有客窃之,其坚如骨,削之,文彩焕发。遂以为刀把子,佩之。在路放马,抽刀子割三棱草,坐其上,把尽消成水。客怪之,回以问同。同泣,具言之。后病状同者,服三棱草汁多验。(出《朝野佥载》)

服饵

服松脂

上党有赵瞿者,病癞历年,众治之不愈。垂死,或云,不如及活流弃之,否则后子孙转相注易。其家乃为赍粮而送之,置山穴中,瞿居穴中。自怨不幸。昼夜悲叹,涕泣经日。有仙人行过穴口而哀之,具问讯焉。瞿知其异人,乃叩头自陈,乞哀于仙人。以囊药赐之,教其服法。瞿服之百许日,愈疮,颜色丰悦,肌肤玉泽。仙人又过视之,瞿谢受更生活之恩,乞丐其方。仙人告之云,此是松脂耳,此山中更多此物,汝炼之服,可以长生不死。瞿乃归。家人初谓之鬼也,甚惊愕。遂具言状。后服松脂不撤,身体转轻,气力百倍,登高越险,终日不倦。年百七十岁,齿不堕,发不白。夜卧,忽见屋间有光,大如镜者。以问左右,皆云不见。久而渐大,一室尽明,如昼日。又夜见面上有婇女二人,长二三寸,面目皆具,但为小耳。游戏其口鼻之间。如是且一年。此女稍长如大人,在侧。又常闻琴瑟之音,欣然独笑。在人间二百许年,色如少童。乃抱犊入山去。必地仙也。其间闻瞿服松脂如此,于是竞服。其多力者,乃车运驴负,誓积之盈室。服之远者,不过一月,未觉有大益,辄止。有志者难得如是也。(出《抱朴子》)

饵松蕊

《遁甲经》云:“沙土之福,云阳之墟,可以隐居。”云阳氏,古之仙人。《方记》曰:“南岳百里有福地,松高一千尺,围即数寻,而蕊甘,仙人可饵。”相传服食炼行之人,采此松膏而服,不苦涩。与诸处松别。(出《十道记》)

赐茯苓

沈约谢始安王赐茯苓。一枝重一十二斤八两。有表。(出《酉阳杂俎》)

服茯苓

任子季,服茯苓十八年,仙人玉女往从之。能隐能彰,不复食谷,炙瘢皆灭,面体玉光。(出《抱朴子》)

服菖蒲

韩众,服菖蒲十三年,身生毛。日视书万言,皆诵之。冬袒不寒。又菖蒲须生得石上,一寸九节已上,紫花者尤善。(出《抱朴子》)

服桂

赵他子,服桂二十一年,毛生,日行五百里,力举千斤。(出《抱朴子》)

饵柠实(柠与楮同)

柠木实之赤者,饵之一年,老者还少,令人彻食见鬼。昔道士梁顷,年七十,乃服之,转更少。年至百四十岁,能夜书,走及奔马。入青龙山去。(出《抱朴子》)

服五味子

移门子,食服五味子六十年,色如玉女,入水不沾,入火不灼。(出《抱朴子》)

食术

南阳文氏说,其先祖汉末大乱,逃壶山中,饥困欲死,有一人教之食术,云遂不饥。十年乃来还乡里,颜色更少,气力胜故。自说在山中时,身轻欲跳,登高履险,历日不倦,行冰雪中,了不知寒。常见一高岩上,有数人对博戏者,有读书者,俯而视之,文氏因闻其相问。言:“此子可呼上否?”其一人答:“未可也。”林子明服术十一年,耳长五寸,身轻如飞,能超逾渊谷二丈许。(出《抱朴子》)

服桃胶

桃胶,以桑木灰渍,服之,百病愈。久久身有光,在晦夜之地,如月出也。多服之,则可以断谷矣。(出《抱朴子》)

服地黄

楚子,服地黄八年,夜视有光,手上车弩。(出《抱朴子》)

服远志

陵阳子仲,服远志二十年,有子二十七人。开书所视不忘。(出《抱朴子》)

服天门冬

杜子微,服天门冬八十年,妾有子百四十人。日行三百里。(出《抱朴子》)

饮菊潭水

荆州菊潭,其源旁,芳菊被涯澳,其滋液极甘。深谷中有三十余家,不得穿井,仰饮此水。上寿二三百,中寿百余,其七十八十,犹以为夭。菊能轻身益气,令人久寿,有征。(出《十洲记》)

饮甘菊谷水

南阳郦县山中,有甘谷水。所以甘者,谷上左右皆生甘菊,菊花堕其中,历世弥久,故水味为变。其临此谷中居民皆不穿井,悉饮甘谷水。饮者无不考寿,高者百四五十岁,下者不失八九十,无夭年人。得此菊力也。故司空王畅、太尉刘宽、太傅表隗,皆为南阳太守,每到官,常使郦县月送甘谷水四十斛,以为饮食。此诸公多患风痹及眩冒,皆得愈。但不能大得其益。如甘谷上居民,小生便饮食此水者耳。又菊花与薏花相似,直以甘苦别之耳。菊甘而薏苦。谚言所谓“苦如薏”也。今所在有贡菊,但为少耳。率多生于水侧也。缑氏山与郦县最多。仙方所谓“白精、更生、周盈”,皆一菊,而根茎花实异名。其说甚美。而近来服之者略无效,正由不得真菊也。夫甘菊谷水,南方气味,亦未足言,而其上居民以延年,况得服好药,安得无益乎?(出《抱朴子》)

食黄精

临川有士人,虐遇其所使婢。

婢不堪其毒,乃逃入山中。

久之粮尽,饥甚。

坐水边,见野草枝叶可爱,即拔取,濯水中,连根食之,甚美。

自是恒食,久之遂不饥,而更轻健。

夜息大树下,闻草中兽走,以为虎而惧,因念得上树梢乃佳也。

正尔念之,而身已在树梢矣。

及晓,又念当下平地,又歘然而下。

自是意有所之,身即飘然而去。

或自一峰之一峰顶,若飞鸟焉。

数岁,其家人伐薪见之,以告其主,使捕之。

不得。

一日,遇其在绝壁下,即以细绳三面围之。

俄腾上山顶,其主益骇异,必欲致之。

或曰:‘此婢也,安有仙骨?不过得灵药饵之尔。试以盛馔,多其五味,令甚香美,值其往来之路,观其食之否?’

如其言,果来就食。

食讫,不复能远去,遂为所擒,具述其故。

问其所食草之形,即黄精也。

复使之,遂不能得。

其婢数年亦卒。

(出《稽神录》)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四百一十四-草木九-译文

香药茶芜香三名香五名香沉香龙脑香安息香一木五香诃黎勒白豆蔻

穙齐香无石子紫馡阿魏荜拨胡椒阿勃参山薯麻黄荆三棱

服饵

服松脂饵松蕊赐茯苓服茯苓服菖蒲服桂饵柠实服五味子食术

服桃胶服地黄服远志服天门冬饮菊潭水饮甘菊谷水食黄精

香药茶芜香

燕昭王时,有波弋之国,贡茶芜香。若焚着衣,弥月不绝。所遇地,土石皆香。经朽木腐草皆荣秀。用薰枯骨,则肌肉再生。(出《独异志》)

三名香

汉雍仲子进南海香物,拜为涪阳尉,时人谓之香尉。日南郡有香市,商人交易诸香处。南海郡有村香户,日南郡有千亩香林,名香出其中。香州在朱崖郡,洲中出诸异香,往往不知其名。千年松香闻十里,亦谓之三香也。

五名香

聚窟洲在西海中。申未(“未”原作“来”,据明抄本、陈校本改),洲上有大树。与枫木相似,而叶香,闻数百里。名此为返魂树。叩其树,树亦能自声。声如牛吼,闻之者皆心振神骇。伐其根心,于玉釜中煮取汁,更火煎之,如黑饴,可令丸。名曰惊精香,或名之为振灵丸,或名之为返生香,或名之为人鸟精香,或名为却死香。一种五名。斯灵物也,香气闻数百里,死尸在地,闻气乃活。(《十洲记》)

沉香

唐太宗问高州首领冯盎云:“卿宅去沉香远近?”对曰:“宅左右即出香树,然其生者无香,唯朽者始香矣。”(出《国史异纂》)

龙脑香

龙脑香树,出婆利国。婆利呼为个不婆律。亦出波斯国。树高八九丈,大可六七围。叶圆而背白,无花实。其树有肥有瘦,瘦者出婆律膏。香在木心,中断其树,劈取之,膏于树端流出,斫树作坎而承之。入药用,别有法。(出《酉阳杂俎》)

安息香

安息香树,出波斯国。波斯呼为辟邪。树长三大,皮色黄黑。叶有四角,经寒不凋。二月开花,黄色,心微碧。不结实。刻其叶而其胶如饴,名安息香。六七月坚凝,乃取之。烧之通神明,辟众恶。(出《酉阳杂俎》)

一木五香

一木五香:根旍檀,节沉,花鸡舌,叶藿,胶薰陆。(出《酉阳杂俎》)

诃黎勒

高仙芝伐大食,得诃黎勒,长五六寸。初置抹肚中,便觉腹痛,因快痢十余行。初谓诃黎勒为祟,因欲弃之。以问大食长老,长老云,此物人带,一切病消,痢者出恶物耳。仙芝甚宝惜之。天宝末被诛,遂失所在。(出《广异记》)

白豆蔻

白豆蔻,出加古罗国,呼为多骨。形如芭蕉。叶似杜若,长八九尺,冬夏不凋。花浅黄色。子作朵,如蒲萄。其子初出,微青,熟则变白。七月采。(出《酉阳杂俎》)

穙齐香

穙齐香,出波斯国,佛林呼为顶勃梨咃。长一丈,围一尺许。皮青色,薄而极光净。叶似阿魏,每三叶生于条端。无花实。西域人常八月伐之。致腊月,更抽新条,极滋茂,若不剪除,枯死。七月断其枝,有黄汁,其状如蜜。微有香气。入缶,疗百病。(出《酉阳杂俎》)

无石子

无石子,出波斯国。波斯呼为摩贼。树长六七丈,围八九尺。叶如桃叶而长。三月开花,白色,花心微红。子圆如弹丸,初青,熟乃黄白。虫食成孔者正熟。皮无孔者,入药用。其树一年生无石子,一年生跋屡子。大如指,长三寸,上有壳。中仁如栗黄,可啖。(出《酉阳杂俎》)

紫馡

紫馡树,出真腊国。真腊呼为勒佉。亦出波斯国。树长一丈,枝条郁茂。叶似桔,经冬不凋。三月开花,白色,不结子。天大雾露及雨,沾其树枝条,即出紫馡。波斯国使乌海及沙利深,所说并同。真腊国使折冲都尉沙(“沙”原作“涉”,据明抄本改)门陀沙尼拔陀,言蚁运土于树作窠,蚁壤得雨露凝结,而成紫馡。昆仑国者善,波斯国者次之。(出《酉阳杂俎》)

阿魏

阿魏,出伽阇那国,即北天竺也。伽阇那呼为形虞。亦出波斯国。波斯呼为阿虞截。树长八九丈,皮青黄。三月生叶,形似鼠耳。无花实。断其枝,汁出如饴,久乃坚凝。佛林国僧变,所说同。摩伽陀国僧提婆,言取其汁和米豆屑,合成阿魏。(出《酉阳杂俎》)

荜拨

荜拨,出摩伽陀国,呼为荜拨梨。佛林国呼为阿梨诃咃。苗长三四尺,茎细如箸,叶似蕺叶,子似桑椹。八月采。(出《酉阳杂俎》)

胡椒

胡椒,出摩伽陀国,呼为昧履支。其苗蔓生,茎极柔弱。叶长寸半,有细条,与叶齐。条上结子,两两相对。其叶晨开暮合,合则裹其子于叶中。子形似汉椒,至芳辣。六月采。今作胡盘肉食,皆用之。(出《酉阳杂俎》)

阿勃参

阿勃参,出佛林国。长一丈余。皮色青白。叶细,两两相对。花似蔓菁,正黄。子似胡椒,赤色。斫其枝,汁如油,以涂癣疥,无不瘳。其油极贵,价重于金。(出《酉阳杂俎》)

山薯

熙穆县里多山薯。《本草》云,南山之阴曰署预,消热下气,补五脏。(出《南越志》)

麻黄

麻黄,茎端开花。花小而黄,簇生。子如覆盆,可食。至冬枯死,如草,及春却青。(出《酉阳杂俎》)

荆三棱

唐河东裴同父,患腹痛数年,不可忍。嘱其子曰:“吾死后,必出吾病。”子从之。出得一物,大如鹿条脯。悬之久干。有客窃之,其坚如骨,削之,文彩焕发。遂以为刀把子,佩之。在路放马,抽刀子割三棱草,坐其上,把尽消成水。客怪之,回以问同。同泣,具言之。后病状同者,服三棱草汁多验。(出《朝野佥载》)

服用松脂:有人服用松脂。

上党有个人叫赵瞿,患有恶疮多年,经过众人治疗都没有痊愈。他快要死了,有人说,不如趁活着的时候放弃治疗,否则后代的子孙会互相传染。赵瞿的家人才给他准备食物并送他到一个山洞中,赵瞿就住在洞里。他自己怨恨自己的不幸,日夜悲叹,哭泣了整整一天。有一个仙人经过洞口,听见了他的哭声,便询问了他的情况。赵瞿知道这个人是仙人,于是跪下请求仙人帮助。仙人给了他一个药囊,并教他如何服用。赵瞿服用了一百多天后,疮口愈合,脸色变得红润,肌肤变得像玉石一样光滑。仙人又来看他,赵瞿感谢仙人给了他重生的机会,并请求仙人传授他这个方法。仙人告诉他,这是松脂,这座山上有更多的松脂,他炼制并服用后可以长生不老。赵瞿于是回家。家人最初以为他是鬼,非常惊恐。后来详细地描述了情况。后来赵瞿一直服用松脂,身体变得轻盈,气力增加百倍,能够登高越险,整天都不感到疲倦。他活了一百七十岁,牙齿没有掉,头发没有变白。晚上睡觉时,他忽然看到屋子里有光,像镜子一样大。他问身边的人,都说看不见。过了很久,光渐渐变大,整个房间都亮了起来,就像白天一样。他又在夜里看到有两个小女子在他脸上,大约二三寸高,面貌齐全,只是耳朵很小。她们在他的口鼻之间玩耍。这样过了一年多。这两个女子渐渐长大,像成年人一样,站在他旁边。他还常常听到琴瑟的声音,开心地独自笑。他在人间生活了两百多年,看起来像小孩子一样。然后他抱着小牛进了山。他一定是个地仙。在这期间,他听说赵瞿服用松脂后效果如此,于是大家都开始服用。那些有力气的人,用车子和驴子运来松脂,发誓要积累满屋子。服用时间较长的人,不过一个月,没有感觉到有什么大好处,就停止了。有志向的人难得如此。

《遁甲经》说:“沙土之福,云阳之墟,可以隐居。”云阳氏,是古代的仙人。《方记》说:“南岳百里有福地,松树高达一千尺,树围数寻,松蕊甜美,仙人可以食用。”相传服用这种松脂的人,采集松脂后服用,不会感到苦涩。与其他地方的松树不同。

沈约感谢始安王赐予他茯苓。一根茯苓重十二斤八两。有上表。

任子季,服用茯苓十八年,仙人和玉女都来跟随他。他既能隐居又能显身,不再吃谷物,身上的疤痕都消失了,面容和身体都像玉石一样发光。

韩众,服用菖蒲十三年,身上长出了毛发。每天能看一万字的书,都能背诵。冬天赤身裸体也不感到寒冷。又因为菖蒲必须生长在石头上,一寸九节以上的,开紫花的更好。

赵他子,服用桂木二十一年,身上长出了毛发,每天能行走五百里,能举起千斤重的东西。

柠木的红色果实,服用一年后,老年人会变得年轻,能看见鬼。从前有一个道士梁顷,七十岁时服用它,变得年轻了。到了一百四十岁,能夜间书写,能跑得像奔马一样快。他进入了青龙山。

移门子,服用五味子六十年,看起来像玉女一样,下水不沾湿,入火不烧伤。

南阳文氏说,他的祖先在汉末大乱时逃到了壶山,饥饿得快要死了,有一个人教他服用术,说从此不再饥饿。十年后他回到家乡,脸色比以前更年轻,气力比以前更强。他自己说在山中时,身体轻盈得想要跳跃,能够登高越险,整天都不感到疲倦,在冰雪中行走,完全不知道寒冷。他常见到一座高岩上,有几个人在玩棋类游戏,有读书的人,低头看着他,文氏因此听到了他们之间的对话。有人说:“这个孩子可以叫上来吗?”其中一个人回答:“还不行。”林子明服用术十一年后,耳朵长到五寸,身体轻盈如飞,能够跳过两丈多深的山谷。

桃胶,用桑木灰浸泡后服用,可以治愈百病。长期服用,身体会发出光芒,在黑暗的地方,就像月亮升起一样。多服用,就可以断绝谷物。

楚子,服用地黄八年,夜间能看见光芒,手上能举起车弩。

陵阳子仲,服用远志二十年,有二十七个孩子。看书后不会忘记。

杜子微,服用天门冬八十年,他的妾有百四十个孩子。每天能行走三百里。

荆州菊潭的水,其源头旁边,菊花遍布河岸,其水非常甜美。深谷中有三十多户人家,不能打井,只能喝这里的水。最长寿的能活到二三百岁,中寿的能活到一百多岁,七八十岁的人还以为自己是年轻人。菊花能使人身体轻盈,增加气力,使人长寿,这是有证据的。

南阳郦县山中有甘谷水。之所以甘甜,是因为山谷的上方和两侧都长满了甘菊,菊花掉入水中,经过长时间,所以水变得甜美。住在山谷中的居民都不打井,都喝甘谷水。喝这水的人都能长寿,寿命高的能活到一百四五十岁,低的也不低于八九十岁,没有夭折的人。这是因为菊花的功效。所以司空王畅、太尉刘宽、太傅表隗,都做过南阳太守,每次到任,都会让郦县每月送四十斛甘谷水,作为饮料。这些官员大多患有风湿病和头晕,都得到了治愈。但他们不能像甘谷居民那样得到大的好处。甘谷的居民从小就开始喝这种水。

食黄精:黄精是一种可以食用的植物,古代有服用黄精以求长寿的记载。

临川有一个读书人,对待他家的女仆非常虐待。女仆忍受不了这种虐待,于是逃进了山中。时间久了,粮食吃完了,饥饿难耐。她坐在水边,看到野草的枝叶很可爱,就拔下来,在水中洗净,连根一起吃,味道很好。从此以后,她一直吃这种草,时间久了就不饿了,身体反而更加轻盈健康。

晚上她在树下休息,听到草丛中有野兽跑动的声音,以为是老虎,很害怕,于是想到爬到树梢上应该会安全一些。她刚这么想着,身体就已经在树梢上了。等到天亮,她又想着要下到平地,就突然从树上跳下来。

从此以后,她想去哪里,身体就能飘然离开。有时她从一座山峰的顶峰飞到另一座山峰的顶峰,就像飞鸟一样。几年后,她的家人在砍柴时看到了她,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她的主人,让他去抓她。但是没有抓到。

有一天,他们在悬崖下遇到了她,就用细绳在三个方向围住了她。她很快爬上了山顶,她的主人更加惊讶和害怕,一定要抓住她。有人说:“这个女仆并没有仙骨,她只是吃了灵药。我们可以试试用丰盛的食物,多放一些调料,做得非常香美,放在她经常经过的路上,看看她是否会吃。”按照这个方法,她果然来吃东西了。吃完后,她不能再走远,就被抓住了,她详细地讲述了事情的经过。

问她吃的草是什么样子,她说那是黄精。再派人去找,就没有找到。这个女仆几年后也去世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四百一十四-草木九-注解

香药:指香料,古代用于烹饪、宗教仪式、医疗等用途的植物或树脂。

茶芜香:一种香料,据《独异志》记载,燃烧后香气能持续一个月,能使土地和植物都变得香气四溢。

三名香:指聚窟洲上的返魂树,其香气能闻数百里,有多种名称。

五名香:指聚窟洲上的返魂树,具有多种名称,能够使死尸复活。

沉香:一种香料,生长在朽木中,具有独特的香气。

龙脑香:一种香料,出自婆利国和波斯国,树心有香膏。

安息香:一种香料,出自波斯国,树皮割开后流出胶状物,具有香气。

一木五香:指一种树木,其根、节、花、叶、胶都有香气。

诃黎勒:一种香料,具有药用价值,能治疗疾病。

白豆蔻:一种香料,出自加古罗国,具有独特的香气。

穙齐香:一种香料,出自波斯国,具有药用价值。

无石子:一种香料,出自波斯国,具有药用价值。

紫馡:一种香料,出自真腊国和波斯国,树上有紫色的香胶。

阿魏:一种香料,出自伽阇那国和波斯国,具有药用价值。

荜拨:一种香料,出自摩伽陀国,具有药用价值。

胡椒:一种香料,出自摩伽陀国,具有药用价值。

阿勃参:一种香料,出自佛林国,具有药用价值。

山薯:一种植物,具有药用价值,能消热下气。

麻黄:一种植物,具有药用价值,茎端开花,子可食。

荆三棱:一种植物,具有药用价值,能治疗腹痛。

服饵:服饵指的是服用药物或食物以养生或治疗疾病。在古代,服饵常与道教修炼、长生不老的思想相结合。

服松脂:松脂是从松树中提取的树脂,古代认为其具有药用价值,可以服用以养生延年。

上党:上党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长治市。

赵瞿:赵瞿是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因服用松脂而获得长寿。

癞:癞,指皮肤上的疾病,如麻风病。

仙人:仙人,指传说中的长生不老、具有超自然能力的人。

松脂:松脂,一种从松树中提取的树脂,古代认为其具有药用价值。

长生不死:长生不死,指永远不死,是古代道家追求的一种理想状态。

茯苓:茯苓,一种中药材,被认为具有益肾、利水、宁心的功效。

菖蒲:菖蒲,一种水生植物,古代认为其具有药用价值,可以服用以养生。

桂:桂,指桂树,其树皮和果实可以入药。

柠实:柠实,指柠树的果实,古代认为其具有药用价值。

五味子:五味子,一种中药材,被认为具有收敛、生津、止汗的功效。

术:术,一种中药材,具有温中、散寒、止痛的功效。

桃胶:桃胶,桃树的树胶,古代认为其具有药用价值。

地黄:地黄,一种中药材,具有滋阴、养血、生津的功效。

远志:远志,一种中药材,具有安神、益智、祛痰的功效。

天门冬:天门冬,一种中药材,具有滋阴、润肺、生津的功效。

菊潭水:菊潭水,指含有菊花的潭水,被认为具有养生延年的功效。

甘菊谷水:甘菊谷水,指含有甘菊的谷水,被认为具有养生延年的功效。

黄精:黄精,一种中药材,具有滋补强壮的作用。

临川:临川,古地名,位于今江西省抚州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

士人:士人,指古代有文化、有修养的读书人,相当于现代的学者或知识分子。

虐遇:虐遇,指虐待、对待不好。

婢:婢,古代女仆,指被主人雇佣的女仆。

逃入山中:逃入山中,指逃跑并躲藏到山林之中。

粮尽:粮尽,指粮食吃完了。

饥甚:饥甚,指非常饥饿。

濯:濯,清洗。

食之:食之,指吃下去。

恒食:恒食,指经常吃。

轻健:轻健,指身体轻盈、健康。

夜息:夜息,指晚上休息。

兽走:兽走,指野兽跑动。

虎:虎,一种大型猛兽,象征勇猛和威严。

树梢:树梢,指树的顶端。

意有所之:意有所之,指有某种想法或目的。

飘然而去:飘然而去,指轻盈地离开。

一峰之一峰顶:一峰之一峰顶,指一座山峰的顶端。

若飞鸟焉:若飞鸟焉,像飞鸟一样。

伐薪:伐薪,指砍伐木材。

灵药:灵药,指有神奇疗效的药物。

盛馔:盛馔,指丰盛的美食。

五味:五味,指酸、甜、苦、辣、咸,是古代对食物味道的分类。

值其往来之路:值其往来之路,指在她来回的路上。

食讫:食讫,指吃完。

致之:致之,指使其到来。

卒:卒,指死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四百一十四-草木九-评注

临川有士人,虐遇其所使婢。

此句开篇即点明故事背景,临川地区有一位士人,对待他所使唤的婢女十分虐待。‘虐遇’一词,用词精准,生动地描绘了士人对婢女的残忍态度,为后续故事的发展埋下伏笔。

婢不堪其毒,乃逃入山中。

‘不堪其毒’四字,将婢女所受的虐待之深,以及她逃入山中以求生存的决心,表达得淋漓尽致。‘逃入山中’则是对婢女行动的描写,也为她之后的奇遇埋下伏笔。

久之粮尽,饥甚。

‘久之’一词,表示时间的流逝,暗示了婢女在山中生活的艰辛。‘粮尽’和‘饥甚’则进一步强调了她的困境,为下文她发现野草的情节做了铺垫。

坐水边,见野草枝叶可爱,即拔取,濯水中,连根食之,甚美。

此句描写了婢女在饥饿中偶然发现野草的情景。‘坐水边’表现了她的无助,‘见野草枝叶可爱’则展现了她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对美的追求。‘连根食之’和‘甚美’则是对野草美味的描述,为婢女后续的身体状况转变埋下伏笔。

自是恒食,久之遂不饥,而更轻健。

‘自是恒食’表明婢女从此开始以野草为食,‘久之’再次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不饥’和‘更轻健’则描绘了她的身体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暗示了野草的特殊功效。

夜息大树下,闻草中兽走,以为虎而惧,因念得上树梢乃佳也。

此句描写了婢女在夜晚休息时遇到惊吓的情景。‘夜息大树下’表现了她的孤独,‘闻草中兽走’和‘以为虎而惧’则展现了她的恐惧。‘上树梢乃佳也’则是对她应对恐惧的心理活动的描写。

正尔念之,而身已在树梢矣。

‘正尔念之’表明婢女在恐惧中产生了幻觉,‘而身已在树梢矣’则是对这一幻觉的描绘,体现了她的心理状态与现实的界限模糊。

及晓,又念当下平地,又歘然而下。

此句描写了婢女在幻觉中再次改变位置,‘及晓’表明时间的推移,‘又念当下平地’则是对她心理活动的描写,‘歘然而下’则是对她行动的描述。

自是意有所之,身即飘然而去。

‘自是意有所之’表明婢女开始能够控制自己的身体,‘身即飘然而去’则是对她这一能力的描绘,为后续她成为仙人埋下伏笔。

或自一峰之一峰顶,若飞鸟焉。

‘或自一峰之一峰顶’描绘了婢女在不同山峰间自由穿梭的情景,‘若飞鸟焉’则是对她飞行能力的比喻,进一步强调了她的仙人身份。

数岁,其家人伐薪见之,以告其主,使捕之。

此句描写了婢女家人发现她的情景,‘数岁’表明她已经离开家人多年,‘以告其主,使捕之’则是对她家人的反应的描述,为后续她被擒的情节做了铺垫。

不得。

‘不得’表明婢女家人无法捕捉到她,体现了她的神秘和仙人身份。

一日,遇其在绝壁下,即以细绳三面围之。

此句描写了婢女被家人发现并围捕的情景,‘绝壁下’表现了她的困境,‘以细绳三面围之’则是对她家人的行动的描述。

俄腾上山顶,其主益骇异,必欲致之。

‘俄腾上山顶’表明婢女成功逃脱,‘其主益骇异’则是对她家人的反应的描述,‘必欲致之’则表现了他们对她捉拿的决心。

或曰:‘此婢也,安有仙骨?不过得灵药饵之尔。试以盛馔,多其五味,令甚香美,值其往来之路,观其食之否?’

此句描写了家人对婢女身份的猜测,并提出了诱捕她的计划。‘此婢也,安有仙骨?’表现了他们对婢女身份的怀疑,‘试以盛馔’则是对他们计划的描述。

如其言,果来就食。

‘如其言’表明家人的计划成功,‘果来就食’则是对婢女行动的描述。

食讫,不复能远去,遂为所擒。

‘食讫’表明婢女在吃完食物后失去了行动能力,‘不复能远去’和‘遂为所擒’则是对她被擒的情景的描述。

具述其故。

‘具述其故’表明婢女被擒后,向家人讲述了她的经历。

问其所食草之形,即黄精也。

此句描写了家人对婢女所食之草的询问,‘即黄精也’则是对草的名称的确认。

复使之,遂不能得。

‘复使之’表明家人再次尝试捕捉婢女,‘遂不能得’则是对他们失败的描述。

其婢数年亦卒。

‘其婢数年亦卒’表明婢女最终在数年后去世,为这个故事画上了句号。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四百一十四-草木九》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608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