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在《太平广记》的编纂过程中,结合了当时的历史、文化和传说,广泛收录了中国古代的神话和民间故事。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广记》是李昉主编的中华文化和历史中一部重要的文献,收录了从古至宋代的各种神话、民间故事、传说、历史事件等。书中内容广泛,既有历史人物的传记,也有民间流传的故事、奇闻异事以及道家、佛家思想的结合。它为后代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民间故事和历史传闻的重要工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二百二十八-博戏-原文
弈棋羊玄保王积薪一行韦延祐日本王子
弹棋汉成帝魏文帝藏钩桓玄高映石旻
杂戏弈棋
羊玄保
宋文帝善奕棋,常与太平羊玄保棋。玄保戏赌得宣城太守,当敕除以为虚受。(出《谈薮》)
王积薪
玄宗南狩,百司奔赴行在,翰林善棋者王积薪从焉。蜀道隘狭。每行旅止息,道中之邮亭人舍,多为尊官有力之所先。积薪栖无所入,因沿溪深远,寓宿于山中孤姥之家。但有妇姑,皆阖户,止给水火。才暝,妇姑皆阖户而休。积薪栖于檐下,夜阑不寝。忽闻堂内姑谓妇曰:良宵无以适兴,与子围棋一赌可乎?妇曰:诺。积薪私心奇之:堂内素无灯烛,又妇姑各在东西室。积薪乃附耳门扉。俄闻妇曰:起东五南九置子矣。姑应曰:东五南十置子矣。姑又曰:起西八南十二置子矣。姑又应曰:西九南十置子矣。每置一子,皆良久思唯。夜将尽四更,积薪一一密记,其下止三十六。忽闻姑曰:子已败矣,吾止胜九枰耳。妇亦甘焉。积薪迟明,具衣冠请问。孤姥曰:尔可率己之意而按局置子焉。积薪即出囊中局,尽平生之秘妙而布子。未及十数,孤姥顾谓妇曰:是子可教以常势耳。妇乃指示攻守杀夺救应防拒之法,其意甚略。积薪即更求其说,孤老笑曰:止此亦无敌于人间矣。积薪虔谢而别。行十数步,再诣,则失向来之室闾矣。自是积薪之艺,绝无其伦。即布所记妇姑对敌之势,罄竭心力,较其九枰之胜,终不得也。因名邓艾开蜀势,至今棋图有焉,而世人终莫得而解矣。(出《集异记》)
一行
一行本不解奕棋,因会燕公宅,观王积薪棋一局,遂与之敌。笑谓燕公曰:此但争先耳。若念贫道四句乘除语,则人人为国手。晋罗什与人棋,拾敌死子,空处如龙凤形。或言王积薪对玄宗棋,局毕,悉持出。(出《酉阳杂俎》)
韦延祐
韦延祐围棋,与李士秀敌手。士秀惜其名,不肯先。宁输延祐筹,终饶两路。延祐本应明经学,道过大梁。其护戎知其善棋。表进之。遂因言江淮足棋人,就中弈棋明经者多解。(出《嘉话录》)
日本王子
大中中,日本国王子来朝,献宝器音乐。上设百戏珍馔以礼焉。王子善围棋,上敕待诏顾(顾原作颜,据明抄本改。)师言对手。王子出楸玉棋局,冷暖玉棋子。云:本国之东三万里,有集真岛,岛上有凝霞台,台上有手谭池,池中出玉子。不由制度,自然黑白分明。冬温夏冷,故谓之冷暖玉。更产如楸玉,状类楸木。琢之为棋局,光洁可鉴。及师言与之敌手,至三十三下,胜负未决。师言惧辱君命,而汗手凝思,方敢落指。即谓之镇神头,乃是解两征势也。王子瞪目缩臂,已伏不胜。回话鸿胪曰:待诏第几手耶。鸿胪诡对曰:第三手也。师言实称国手。王子曰:愿见第一。曰:王子胜第三,方得见第二,胜第二,得见第一。今欲见第一,其可得乎?王子掩局而吁曰:小国之第一,不如大国之第三。信矣!今好事者,尚有顾师言三十三下镇神头图。(出《杜阳编》)
弹棋
汉成帝
汉成帝好蹙鞠,群臣以蹙鞠劳体,非尊者所宜。帝曰:朕好之,可择似而不劳者奏之。刘向奏弹棋以献,上悦。赐之青羔裘紫丝屡,服以朝觐。(出《小说》)
魏文帝
弹棋,魏宫内用装棋戏也。文帝为之特妙,用手巾角拂之,无不中者。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客著葛巾低头拂棋,妙殆逾于帝。(出《世说》)
又文帝尝云:予于他戏弄之事,少所喜,唯弹棋略尽其妙。少时尝为之赋。昔京师妙工有二焉,合卿侯东方世安、张公子,常恨不得与之对也。今弹棋用棋二十四色,色别贵贱。又魏戏法。先立一棋与局中,余者间白黑圆绕之,十八筹成都。(出《世说》)
藏钩
旧言藏钩起于鉤弋,盖依辛氏《三秦记》云:汉武鉤弋夫人手拳,时人效之,目为藏钩也。殷敬顺《敬训》曰:彄与抠同,众人分曹,手藏物,探取之。又令藏钩,乘一人,则来往于两朋,谓之誐鸱。《风土记》曰:藏钩之戏,分二曹以较胜负。若人偶则敌对;若奇,则使一人为游附。或属上曹,或属下曹,为飞鸟。又令为此戏,必于正月。据《风土记》,在腊祭后也。庾阐《藏钩赋》云:予以腊后,命中外以行钩为戏矣。(出《酉阳杂俎》)
桓玄
殷仲堪与桓玄共藏钩,一朋百筹。桓朋欲不胜,唯余虎探在。顾恺之为殷仲堪参军,属病疾在廨。桓遣信,请顾起病,令射取虎探。即来,坐定。语顾云:君可取钩。顾答云:赏百匹布,顾即取得钩。桓朋遂胜。(出《渚宫故事》)
殷仲堪和桓玄一块儿玩藏钩游戏,一组为一百个筹码。桓玄眼看要输了,对方只剩下武探一个人没有被猜了。当时,顾恺之在殷仲堪手下任参军,因身体不舒服在官衙中休息。桓玄派人捎信告诉他,请他带病出来,猜虎探哪只手中藏着钩。顾恺之来到后,刚坐好,桓玄说:你可以猜猜虎探哪只手里藏着钩顾恺之说:赏我一百疋布,我就猜。顾恺之当即猜中取得了钩。于是,桓玄这组取得了胜利。
高映
旧说,藏彄令人生离,或言占语有征也。举人高映,善意彄。殷成式常于荆州藏钩,每曹五十余人,十中其九。同曹钩亦知其处,当时疑有他术。访之,映言但意举止辞色,若察因视盗也。(出《酉阳杂俎》)
石旻
山人石旻尤妙打彄。
与张又新兄弟善。
暇夜会客,因试其意彄,注之必中。
张遂置钩于巾襞中,旻良久笑曰:尽张空拳。
有顷眼钩,在张君幞头左翅中,其妙如此。
旻后居扬州,段成式因识之。
曾祈其术,石谓成式可先画人首数十,遣胡越异貌,辩其相当授。
疑其见始,竟不及画。
(出《酉阳杂俎》)
杂戏
武帝时,郭舍人善投壶。
以竹为矢,不用棘也。
古之投壶,取中而不求还,故实小豆于中,恶其矢跃而出也。
郭舍人则激矢令还,一矢百余反,谓之为骁。
言如博之羿棋,于辈中为骁杰也。
每为武帝投壶,辄赐金帛。
(出《西京杂记》)
小戏中,于为局一枰,各布五子,角迟速。
名蹙融。
段成式读座右方,为之蹙戎。
(出《酉阳杂俎》)
贞元中,董叔儒进博局并经一卷,颇有新意,不行于时。
洛阳令崔师本又好为古文樗捕。
其法:三分其子三百六十,限以二关,人执六马,其骰五枚。
分上为黑,下为白。
黑者刻二为犊,白者刻二为雉。
掷之,全黑乃为卢,其彩十六;二雉三黑为雉,其彩十四;二犊三白为犊,其彩十;全白为白,其彩八;四者贵彩也。
开为十二;塞为十一;塔为五;秃为四;枭为二;撅为三。
(二六者杂采也。)
贵彩得连掷,得打马,得过关,余彩则否。
新加进六两彩。
(出《国史补》)
贞元中,有杜劝好长行。
皆有佳名,各记有轻妙。
夏中用者为冷子,取其似蕉葛之轻健而名之。
(出《嘉话录》)
今之博戏,有长行最盛。
其具有局有子,子黑黄各十五,掷采之骰有二。
其法生于握槊,变于双六。
天后尝梦双六不胜,狄梁公言宫中无子是也。
后人新意,长行出焉。
又有小双六、围透、大点、小点、游谈、凤翼之名,然无如长行也。
临险易者,喻时事焉。
适变通者,方易象焉。
王公大人,颇或耽玩,至于废庆吊,忘寝食。
及博徒用之,于是强各争胜,谓之撩零。
假借分画,谓之囊家。
囊家什一而取,谓之乞头。
有通宵而战者,有破产而输者。
其工者近有谭镐、崔师本首出。
围棋次于长行,其工者近有韦延祐、杨芃首出。
如弹棋之戏甚古,法虽设,鲜有为之。
其工者近有吉达。
高越首出焉。
(出《国史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二百二十八-博戏-译文
下棋的羊玄保和王积薪以及一行韦延祐和日本王子,弹棋的汉成帝和魏文帝,藏钩的桓玄和高映石旻。
羊玄保:宋文帝擅长下棋,经常和太平羊玄保下棋。羊玄保开玩笑赌得宣城太守,结果被皇帝下旨免去这个职位。(出自《谈薮》)
王积薪:唐玄宗南巡时,王积薪作为翰林院的围棋高手跟随。蜀道狭窄,每次行旅停留时,路边的邮亭和人家多为显贵和有力者所占用。王积薪无处可住,沿着溪流深入山中,在一座老妇人家里借宿。只有老妇人和她的儿媳,都关着门,只提供水和火。天黑后,老妇人和儿媳都关上门休息。王积薪在屋檐下,晚上无法入睡。忽然听到屋内老妇人对儿媳说:这么好的夜晚没有什么消遣,我们来下一局棋如何?儿媳说:好。王积薪暗自觉得奇怪:屋内一向没有灯烛,老妇人和儿媳又分别在东西屋。王积薪就贴近门扉听。不久听到儿媳说:起东五南九放子了。老妇回应说:东五南十放子了。老妇又说:起西八南十二放子了。老妇又回应说:西九南十放子了。每次放子,都要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夜将尽,四更时,王积薪一一记下,总数只有三十六子。忽然听到老妇说:你输了,我只赢了你九子。儿媳也同意了。王积薪等到天亮,穿上衣服帽子询问。老妇说: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思摆好棋局。王积薪就拿出棋局,尽自己平生所学布置棋子。不到十几步,老妇回头对儿媳说:这些棋子只能教给你常规的走法。儿媳就指示了攻守、杀夺、救应、防拒的方法,但意思非常简单。王积薪又请求她详细解说,老妇笑着说他已经学到了无敌于天下的本领。王积薪虔诚地感谢后离开。走了十几步,再回去,却已经找不到原来的屋子了。从那以后,王积薪的棋艺达到了无人能及的水平。他按照自己记住的妇姑对弈的棋势,竭尽全力去比较,最终也没有赢得九子。因此,他命名为邓艾开蜀势,至今棋谱中仍有此势,但世人始终无法解开。(出自《集异记》)
一行:一行原本不懂下棋,因为去燕公家,观看了王积薪下的一局棋,于是和他对弈。一行笑着对燕公说:这不过是谁先走一步的问题。如果你能记住我说的四句加减乘除的话,那么人人都可以成为国手。晋代罗什与人下棋,捡起对手的残子,空处摆出龙凤形状。有人说王积薪对唐玄宗下棋,棋局结束后,所有的棋子都被收了起来。(出自《酉阳杂俎》)
韦延祐:韦延祐擅长下棋,和李士秀是棋友。李士秀珍惜他的名声,不肯先走。宁愿输给韦延祐,也不愿意先走。韦延祐本来应该精通经学,路过大梁时,他的护卫知道他擅长下棋。就上表推荐他。于是因为谈论江淮地区擅长下棋的人,其中下棋精通经学的很多。(出自《嘉话录》)
日本王子:大中年间,日本国的王子来朝见,献上宝器和音乐。皇帝设宴款待,表演各种百戏和美食。王子擅长下棋,皇帝命令顾师言与他对弈。王子拿出楸木棋盘和冷暖玉棋子。说:我国东边三万里,有一个集真岛,岛上有一个凝霞台,台上有手谈池,池中出产的玉子,不用人工制作,自然黑白分明。冬天温暖,夏天凉爽,所以称为冷暖玉。还产有像楸木一样的玉,形状类似楸木。雕刻成棋盘,光洁可鉴。当顾师言与他对弈到第三十三步时,胜负未决。顾师言担心辱没君命,紧张地思考,才敢落子。他称之为镇神头,实际上是解开两征势的方法。王子瞪大眼睛,缩回手臂,已经认输。他对鸿胪说:待诏的第几手啊?鸿胪假装回答:第三手。顾师言实际上是称他为国手。王子说:我想见第一手。鸿胪说:王子胜过第三手,才能见到第二手,胜过第二手,才能见到第一手。现在想见第一手,可能吗?王子放下棋盘,叹息说:小国的第一手,不如大国的第三手。这是真的!现在好事者,还有顾师言三十三下镇神头的棋谱。(出自《杜阳编》)
弹棋:汉成帝喜欢蹴鞠,群臣认为蹴鞠劳神伤体,不适合尊贵的人。皇帝说:我喜欢这个,可以找一个不累的来代替。刘向献上弹棋作为礼物,皇帝很高兴,赐给他青色的羊羔皮裘和紫色的丝鞋,穿着去朝见。(出自《小说》)
魏文帝:弹棋是魏宫内用的棋戏。魏文帝下得特别出色,用手巾角拂棋,没有不中的。有客人自称能,魏文帝让他试一试。客人戴上葛巾低头拂棋,技艺几乎超过魏文帝。(出自《世说》)
又文帝曾说过:我在其他游戏方面很少感兴趣,只有弹棋稍微有些乐趣。小时候曾经为它写过赋。过去京城有两个棋艺高超的人,合侯东方世安、张公子,我常常希望能和他们对弈。现在弹棋用棋子二十四色,颜色代表贵贱。还有魏国的棋戏法。先在棋盘上放一个棋子,其余的黑白棋子围绕它摆放,一共十八筹成都。(出自《世说》)
藏钩:旧时说藏钩起源于钩弋,据辛氏《三秦记》记载:汉武帝的钩弋夫人手拳,当时的人效仿,称之为藏钩。殷敬顺《敬训》说:钩与钩同,众人分两队,手藏物品,探取之。又令藏钩,乘一人,则来往于两朋,称之为鸱鸮。《风土记》说:藏钩之戏,分两队比较胜负。如果人数偶数,则两队对抗;如果奇数,则让一人为游附,属于上队或下队,为飞鸟。又令为此戏,必在正月。据《风土记》,在腊祭之后。庾阐《藏钩赋》说:我在腊祭之后,命令中外进行藏钩游戏。(出自《酉阳杂俎》)
桓玄:殷仲堪和桓玄一起玩藏钩游戏,一组一百个筹码。桓玄眼看要输了,对方只剩下武探一个人没有被猜中。当时,顾恺之在殷仲堪手下任参军,因病在官府中休息。桓玄派人请顾恺之带病出来,猜虎探哪只手中藏着钩。顾恺之来到后,坐下。桓玄说:你可以猜一猜虎探哪只手里藏着钩。顾恺之说:如果你赏我一百匹布,我就猜。顾恺之立即猜中了钩。于是,桓玄这一组取得了胜利。(出自《渚宫故事》)
高映:旧时说藏钩让人生离,有人说占卜有征兆。举人高映,喜欢玩藏钩。殷成式经常在荆州玩藏钩,每次有五十多人参加,十次中有九次猜中。同队的钩子也知道在哪里,当时怀疑有其他方法。询问高映,高映说只是注意对方的举止、言辞和神色,就像观察小偷一样。(出自《酉阳杂俎》)
石旻:关于石旻的记载未提供,无法翻译。
山中的石旻特别擅长打彄(一种古代的投掷游戏)。他与张又新兄弟关系很好。闲暇的夜晚,石旻邀请客人,便尝试他们的投彄技艺,注目投掷,必定命中。张又新于是将钩子藏在头巾的褶皱中,石旻经过一段时间后笑着说:‘你只是空手而来。’不久,钩子出现在张又新的头巾左边角上,他的技艺竟然如此奇妙。石旻后来居住在扬州,段成式因此结识了他。段成式曾经向他请教这种技艺,石旻告诉段成式可以先画几十个人头,然后画出不同地区的人脸,辨别出他们是否匹配,然后传授给他。段成式怀疑石旻已经看到了他的画,最终没有画出来。(出自《酉阳杂俎》)
在武帝时期,郭舍人擅长投壶。他用竹子做箭,而不是用荆棘。古代的投壶游戏,只要求箭投中而不要求箭返回,所以在壶中放小豆子,以防箭弹跳出来。郭舍人却能让箭返回,一箭可以来回一百多次,这被称为骁。说起来就像博戏中的羿棋,在同辈中算是杰出的人物。每次为武帝投壶,都会得到赏赐的金帛。(出自《西京杂记》)
在小戏中,有人制作了一个棋盘,各放五颗棋子,比赛谁先完成。这被称为蹙融。段成式读座右铭,为之感到蹙动。(出自《酉阳杂俎》)
贞元年间,董叔儒进献了博局和一卷经书,其中有很多新意,但当时并未流行。洛阳令崔师本又喜欢玩古代的樗蒲(一种棋类游戏)。他的方法是:将三百六十颗棋子分成三份,用两个关卡来限制,每人执六枚棋子,投掷五枚骰子。骰子上面刻的是黑色,下面刻的是白色。黑色刻的是牛,白色刻的是鸡。投掷后,全黑的是卢,彩头是十六;两个鸡和三个黑的是雉,彩头是十四;两个牛和三个白的是牛,彩头是十;全白的是白,彩头是八;这四种是贵彩。开是十二;塞是十一;塔是五;秃是四;枭是二;撅是三。(二六是杂彩。)贵彩可以连续投掷,可以打马,可以过关,其余的彩头则不行。新增加的进六两彩。(出自《国史补》)
贞元年间,有个人叫杜劝,喜欢玩长行(一种棋类游戏)。每种棋都有独特的名字,各具特色。夏天用的称为冷子,因为它像芭蕉和葛一样轻便而得名。(出自《嘉话录》)
现在的博戏中,长行最受欢迎。它有棋盘和棋子,棋子有黑白各十五枚,投掷的骰子有两枚。它的玩法源自握槊,后来演变出双六。天后武则天曾经梦见双六不胜,狄仁杰说宫中没有子是也。后人有了新想法,长行就出现了。还有小双六、围透、大点、小点、游谈、凤翼等名字,但都没有长行流行。下棋时遇到险境容易,就像时事一样。变化灵活,就像易象一样。王公大人中,有些人非常喜欢玩,以至于忘记了庆贺和吊丧,忘记了睡觉和吃饭。及至赌徒们用这种游戏,于是大家争相取胜,称之为撩零。借分画子,称之为囊家。囊家取走十分之一,称之为乞头。有通宵达旦战斗的,有破产输光的。其中高手有谭镐、崔师本。围棋次之,高手有韦延祐、杨芃。像弹棋这样的游戏虽然很古老,但法则虽然设定,却很少有人玩。高手有吉达和高越。(出自《国史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二百二十八-博戏-注解
弈棋:指下围棋,围棋是一种古老的两人棋类游戏,起源于中国,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羊玄保:宋文帝时期的围棋高手,与宋文帝有棋友之谊。
王积薪:唐代著名的围棋国手,有“棋圣”之称,因与唐玄宗李隆基下棋而闻名。
韦延祐:唐代著名的围棋手。
日本王子:指古代日本派往中国的使者,有时也会带来日本的文化和艺术。
弹棋:古代的一种棋类游戏,与围棋类似,但棋盘和棋子有所不同。
汉成帝:西汉时期的皇帝,对弹棋有特别的喜好。
魏文帝:三国时期魏国的皇帝,也是一位围棋爱好者。
藏钩:古代的一种游戏,两人或多人分作两队,通过猜拳等方式猜测对方手中是否藏有钩。
桓玄:东晋时期的政治家,也是一位围棋爱好者。
高映:唐代围棋高手,擅长藏钩。
石旻:此处石旻未提供具体信息,无法进行注解。
山人石旻:指唐代的一位山人,即隐士石旻,以擅长打彄(一种古代投掷游戏)而闻名。
打彄:彄是一种古代的投掷游戏,类似于现代的飞镖,投掷者需用箭矢投中靶子。
巾襞:古代男子头巾的折叠部分,这里指头巾。
眼钩:指投掷游戏中的钩状靶子。
幞头:古代男子的一种头巾。
扬州:中国江苏省的一个历史城市,古称广陵。
段成式:唐代文学家,与石旻相识。
胡越:古代对北方和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博局:古代的一种棋类游戏,类似于现代的五子棋。
经:古代的书籍,这里指关于博局的书籍。
樗捕:古代的一种棋类游戏,类似于现代的国际象棋。
子:棋类游戏中的棋子。
马:指棋类游戏中的马形棋子。
骰:古代的投掷工具,类似于现代的骰子。
卢:古代博戏中的术语,指骰子投出全黑的组合。
雉:古代博戏中的术语,指骰子投出两个雉形棋子的组合。
犊:古代博戏中的术语,指骰子投出两个犊形棋子的组合。
开:古代博戏中的术语,指骰子投出特定组合的情况。
塞:古代博戏中的术语,指骰子投出特定组合的情况。
塔:古代博戏中的术语,指骰子投出特定组合的情况。
秃:古代博戏中的术语,指骰子投出特定组合的情况。
枭:古代博戏中的术语,指骰子投出特定组合的情况。
撅:古代博戏中的术语,指骰子投出特定组合的情况。
二六:古代博戏中的术语,指骰子投出特定组合的情况。
长行:古代的一种棋类游戏,类似于现代的国际象棋。
握槊:古代的一种投掷游戏。
双六:古代的一种博戏,类似于现代的麻将。
天后:指唐朝的女皇帝武则天。
狄梁公:指唐代政治家狄仁杰,封为梁国公。
撩零:古代博戏中的术语,指激烈竞争的游戏状态。
囊家:古代博戏中的术语,指一种赌博方式。
乞头:古代博戏中的术语,指赌博中的一种抽头方式。
谭镐:唐代著名的围棋手。
崔师本:唐代著名的围棋手。
杨芃:唐代著名的围棋手。
吉达:唐代著名的围棋手。
高越:唐代著名的围棋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二百二十八-博戏-评注
山人石旻尤妙打彄。与张又新兄弟善。暇夜会客,因试其意彄,注之必中。
此句描绘了石旻的技艺高超,他不仅与张又新兄弟关系融洽,而且在闲暇之夜,会客时展示了自己的打彄技艺,注目之处必中,展现了其技艺的精湛和准确性。
张遂置钩于巾襞中,旻良久笑曰:尽张空拳。
这句话中,张又新巧妙地将钩藏于巾襞之中,而石旻却能够准确找到,这表现出石旻的洞察力和对细节的把握,以及他在游戏中的智慧和机智。
有顷眼钩,在张君幞头左翅中,其妙如此。
此句进一步强调了石旻的技艺之妙,他能够在瞬间找到隐藏的钩子,这种瞬间洞察和迅速反应的能力,不仅是对技艺的考验,也是对心理素质的考验。
旻后居扬州,段成式因识之。曾祈其术,石谓成式可先画人首数十,遣胡越异貌,辩其相当授。
石旻后来居住在扬州,段成式因此结识了他。段成式曾向石旻请教技艺,石旻建议他先画数十个人首,描绘不同地域的人物特征,以辨别相似之处。这体现了石旻对技艺的独到见解,以及对培养他人技艺的用心。
疑其见始,竟不及画。
此句表达了段成式对石旻技艺的敬佩,但也暗示了他对石旻技艺的深不可测感到疑惑,以至于未能完成石旻所建议的画作。
武帝时,郭舍人善投壶。以竹为矢,不用棘也。
这句话描述了武帝时期郭舍人擅长投壶的技艺,他使用竹箭而非棘箭,这反映了古人对投壶技艺的讲究和对材料的选择。
古之投壶,取中而不求还,故实小豆于中,恶其矢跃而出也。
此句解释了古代投壶的规则,即投壶的目的是将箭投入壶中,而不要求箭返回,因此壶中会放置小豆,以防止箭跃出。
郭舍人则激矢令还,一矢百余反,谓之为骁。
郭舍人创新地将箭投出后,使其返回,这种技艺被称作“骁”,显示了他在投壶技艺上的独到之处。
每为武帝投壶,辄赐金帛。
这句话说明了郭舍人因为其高超的投壶技艺,每次投壶都能得到武帝的赏赐,这不仅是对他技艺的认可,也是对他身份地位的体现。
小戏中,于为局一枰,各布五子,角迟速。名蹙融。
此句描述了一种古代的小型棋类游戏,参与者在一枰棋盘上各布五子,比拼速度,这种游戏被称为“蹙融”,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智力游戏的喜爱。
段成式读座右方,为之蹙戎。
段成式阅读座右铭,以此为依据进行蹙戎游戏,这表明古代文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喜欢通过游戏来陶冶情操。
贞元中,董叔儒进博局并经一卷,颇有新意,不行于时。
这句话提到了贞元年间,董叔儒提出了新的博局规则和经卷,虽然具有新意,但并未在当时流行,反映了古代游戏规则的演变和人们对新游戏的接受程度。
洛阳令崔师本又好为古文樗捕。其法:三分其子三百六十,限以二关,人执六马,其骰五枚。
此句介绍了崔师本所喜爱的古文樗捕游戏,其规则复杂,需要玩家具备较高的策略和技巧。
掷之,全黑乃为卢,其彩十六;二雉三黑为雉,其彩十四;二犊三白为犊,其彩十;全白为白,其彩八;四者贵彩也。
这句话详细描述了博局游戏中的掷骰规则和相应的得分,反映了古代博局游戏的复杂性和趣味性。
开为十二;塞为十一;塔为五;秃为四;枭为二;撅为三。(二六者杂采也。)贵彩得连掷,得打马,得过关,余彩则否。
此句进一步解释了博局游戏中的得分规则和彩头,以及不同彩头的价值。
新加进六两彩。
这句话提到了博局游戏中新增的彩头,显示了游戏规则的不断发展和变化。
贞元中,有杜劝好长行。皆有佳名,各记有轻妙。
此句描述了贞元年间,杜劝喜欢玩长行游戏,这种游戏有着优美的名字和轻快的风格。
夏中用者为冷子,取其似蕉葛之轻健而名之。
这句话解释了长行游戏中夏天的特殊玩法,以及这种玩法的命名由来。
今之博戏,有长行最盛。其具有局有子,子黑黄各十五,掷采之骰有二。
此句说明了长行游戏在当时的流行程度,以及游戏的基本规则和用具。
其法生于握槊,变于双六。
这句话解释了长行游戏的起源和发展,它源自握槊游戏,后来又结合了双六游戏的规则。
天后尝梦双六不胜,狄梁公言宫中无子是也。
此句提到了天后(武则天)的一个梦境,以及狄梁公对此的解释,这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梦境和预言的重视。
后人新意,长行出焉。
这句话强调了长行游戏是后人创新的结果,体现了古代人们对游戏的不断探索和创造。
又有小双六、围透、大点、小点、游谈、凤翼之名,然无如长行也。
此句列举了当时流行的其他博戏,但认为长行游戏最为出色。
临险易者,喻时事焉。适变通者,方易象焉。
这句话说明了长行游戏中的策略和变化,以及它如何反映出时事和变化的道理。
王公大人,颇或耽玩,至于废庆吊,忘寝食。
此句描述了长行游戏在当时社会中的流行程度,以及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甚至有人因此忽视了庆祝和吊唁等重要的社交活动。
及博徒用之,于是强各争胜,谓之撩零。
这句话说明了博徒们对长行游戏的热爱,以及他们在游戏中争胜的激烈程度。
假借分画,谓之囊家。
此句解释了博徒们在游戏中的一种策略,即通过假借和分画来增加自己的胜算。
囊家什一而取,谓之乞头。
这句话进一步描述了博徒们在游戏中的策略,以及他们如何通过乞头来获取利益。
有通宵而战者,有破产而输者。
此句描绘了博徒们在长行游戏中的极端行为,有的通宵达旦地战斗,有的甚至破产。
其工者近有谭镐、崔师本首出。
这句话提到了当时长行游戏的高手,如谭镐和崔师本,他们的出现标志着长行游戏技艺的高峰。
围棋次于长行,其工者近有韦延祐、杨芃首出。
此句将围棋与长行游戏进行了比较,并提到了围棋的高手,如韦延祐和杨芃。
如弹棋之戏甚古,法虽设,鲜有为之。
这句话说明了弹棋游戏虽然历史悠久,但当时已经很少有人玩了。
其工者近有吉达。高越首出焉。
此句提到了弹棋游戏中的高手,如吉达和高越,他们的出现可能是为了重振弹棋游戏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