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以编撰通俗文学著称,代表作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
年代:编撰于明代晚期(17世纪初)。
内容简要:《智囊》是一部汇集历代智慧故事和谋略的笔记体著作,分为上、中、下三卷,收录了从先秦到明代的数百个智谋故事。书中通过生动的事例展现了古人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智慧与策略,被誉为“谋略宝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上智部-吕端-原文
仁宗时,大内灾,宫室略尽。
比晓,朝者尽至;日晏,宫门不启,不得闻上起居。
两府请入对,不报。
久之,上御拱宸门楼,有司赞谒,百官尽拜楼下。
吕文靖[冯注:端]独立不动,上使人问其意,对曰:“宫庭有变,群臣愿一望天颜。”
上为举帘俯槛见之,乃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上智部-吕端-译文
在宋仁宗时期,皇宫内发生了火灾,宫殿几乎全部被烧毁。
天刚亮时,上朝的官员们都到了;但到了日上三竿,宫门仍然没有打开,大家无法得知皇帝的情况。
两府的官员请求入宫面见皇帝,但没有得到回应。
过了很久,皇帝登上拱宸门楼,官员们按照礼仪参拜,百官都在楼下跪拜。
吕文靖(冯注:即吕端)独自站立不动,皇帝派人询问他的意图,他回答说:“宫廷发生了变故,群臣希望能见一见皇帝的面容。”
皇帝于是掀起帘子,俯身靠在栏杆上让大家看见他,吕文靖这才参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上智部-吕端-注解
仁宗:宋仁宗赵祯,北宋第四位皇帝,以其仁政著称,在位期间国家相对安定,文化繁荣。
大内:指皇宫,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拱宸门:北宋皇宫的南门,是皇帝举行重要仪式和接见群臣的地方。
吕文靖:即吕端,北宋著名政治家,曾任宰相,以忠诚和智慧著称。
天颜:指皇帝的面容,古代臣子对皇帝的尊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上智部-吕端-评注
这段古文描绘了北宋仁宗时期皇宫发生火灾后的一个场景,通过吕端的独立不动和请求一望天颜的行为,展现了古代臣子对皇帝的忠诚和礼仪之重。
首先,文中提到的‘大内灾,宫室略尽’反映了当时皇宫遭受的重大灾难,这不仅是对皇宫建筑的破坏,更是对国家象征的打击。这种灾难在古代被视为不祥之兆,往往会引起朝野的广泛关注和不安。
其次,吕端的行为体现了古代臣子的忠诚和礼仪。在宫门不启,百官不得闻上起居的情况下,吕端独立不动,请求一望天颜,这不仅是对皇帝的尊重,也是对朝廷礼仪的维护。这种行为在古代被视为臣子的本分和美德。
再者,文中提到的‘上御拱宸门楼,有司赞谒,百官尽拜楼下’描绘了皇帝在灾难后的应对措施,通过御门楼接见群臣,展现了皇帝的威严和应对危机的能力。这种场景在古代是皇帝展示权威和安抚民心的常见方式。
最后,吕端的请求得到了皇帝的回应,‘上为举帘俯槛见之,乃拜’,这不仅是对吕端忠诚的认可,也是对朝廷礼仪的尊重。这种互动体现了古代君臣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礼仪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描绘皇宫火灾后的场景和吕端的行为,展现了古代臣子的忠诚和礼仪之重,同时也反映了皇帝在危机中的应对能力和对臣子的尊重。这种描写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具有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