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唐代著名诗人,以豪放、奔放的个性和诗才闻名。李白的诗歌以描写自然景色、人生哲理及社会风云著称,深受后人喜爱。《太白阴经》则是李白对于道家修炼和阴阳学说的总结性作品。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8世纪)。
内容简要:《太白阴经》是李白在道家思想影响下的哲学与修炼作品,书中结合道家修行理论,探讨了天人合一、阴阳五行、长生不老等道家学说。李白通过这本书讲述了道家对于宇宙与人生命运的理解,并提倡修炼以求长生。在书中,他以丰富的诗词和道理展示了自己对人生、宇宙和自然的理解,并提出了理想的生活方式,书中含有大量对道家哲学的引述与思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预备-人粮马料篇-原文
经曰:一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人日支米二升,一月六斗,一年七石二斗。
一军一日支米二百五十石,一月七千五百石,一年九万石。
以六分支粟,一人日支粟三升三合三勺三抄三圭三粒,一月一石,一年一十二石。
一军一年二十万八千石,每小月人支粟九斗六升六合六勺六抄六圭六粒,其大麦八分、小麦六分、荞麦四分、大荳八分、小荳七分、宛荳七分、麻七分、黍七分,并依分折米。
盐,一人日支半合,一月一升五合,一年一斗八升。
一军一日六石二斗五升,一月一百八十七石五斗,一年二千二百五十石。
马料,一人二匹,一军二万五千匹。朔方、河西,一人二匹。范阳、河东、陇右、安西、北庭,则二人三匹。平卢、剑南,则一人一匹。
计马二万五千匹为一军,计二百五十匹为一队,分为十坊,一坊秣马五十队。
十月一日起料,四月一日停料。
一马日支粟一斗,一月三百,六个月一十八石。
计一军马一日支粟一千二百五十石,一月三万七千五百石,六个月二十二万五千石。
马盐,一马日支盐三合,一月九升,六个月五斗四升。
一军马支盐三十七石五斗,一月一千一百二十五石,六个月六千七百五十石。
茭草,一马一日支茭草二围,一月六十围,六个月三百六十围。
计一军马六个月九十围。
油药,其油药取逃亡兵士残粮衣赐兽医,人於马押官都头中差取.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预备-人粮马料篇-译文
经书上说:一支军队有一万二千五百人,每人每天供应两升米,一个月六斗,一年七石二斗。一支军队每天供应二百五十石米,一个月七千五百石,一年九万石。
按照六分之一的比例供应粟米,每人每天供应三升三合三勺三抄三圭三粒,一个月一石,一年十二石。一支军队一年供应二十万八千石粟米,每月每人供应九斗六升六合六勺六抄六圭六粒,其中大麦占八分、小麦占六分、荞麦占四分、大豆占八分、小豆占七分、宛豆占七分、麻占七分、黍占七分,都按照比例折算成米。
盐,每人每天供应半合,一个月一升五合,一年一斗八升。一支军队每天供应六石二斗五升,一个月一百八十七石五斗,一年二千二百五十石。
马料,每人供应两匹马,一支军队有两万五千匹马。在朔方、河西地区,每人供应两匹马。在范阳、河东、陇右、安西、北庭地区,每人供应两匹马三匹。在平卢、剑南地区,每人供应一匹马。计算起来,两万五千匹马组成一支军队,每队有二百五十匹马,分为十个马厩,每个马厩饲养五十队马。从十月初一开始供应饲料,到四月初一停止供应。
每匹马每天供应一斗粟米,一个月三百斗,六个月一千八百石。计算起来,一支军队的马每天供应一千二百五十石粟米,一个月三万七千五百石,六个月二十二万五千石。
马盐,每匹马每天供应三合盐,一个月九升,六个月五斗四升。一支军队的马每天供应三十七石五斗盐,一个月一千一百二十五石,六个月六千七百五十石。
草料,每匹马每天供应两围草料,一个月六十围,六个月三百六十围。一支军队的马六个月总共供应九百六十围草料。
油药,油药是从逃亡士兵的剩余粮食和赏赐中提取的,由兽医在马匹押送官都头中分配取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预备-人粮马料篇-注解
一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一军指的是古代军队的一个编制单位,通常由一定数量的人组成。这里指的是一个军由12500人组成。
人日支米二升:人日支米指的是每人每天分配的粮食量,二升是一个容量单位,古代容量单位,一升约为0.5公斤。
一月六斗,一年七石二斗:一月六斗和一年七石二斗是按月和年计算的粮食总量,斗是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
六分支粟:分粟是指分配给士兵的粮食,这里的六分表示按六等分分配。
一人日支粟三升三合三勺三抄三圭三粒:这是对分配给每个士兵的粮食量的详细描述,包括升、合、勺、抄、圭、粒等古代容量单位。
一月一石,一年一十二石:一月一石和一年一十二石是按月和年计算的粮食总量。
每小月人支粟九斗六升六合六勺六抄六圭六粒:小月指的是农历的月份,这里描述的是小月期间每人分配的粮食量。
其大麦八分、小麦六分、荞麦四分、大荳八分、小荳七分、宛荳七分、麻七分、黍七分,并依分折米:这是对粮食种类的描述,并说明了各种粮食的分配比例。
盐,一人日支半合:盐的分配量,半合是古代容量单位。
一马日支粟一斗,一月三百,六个月一十八石:这是对马匹粮食分配的描述,斗是容量单位。
马盐,一马日支盐三合:这是对马匹盐分配的描述,合是古代容量单位。
茭草,一马一日支茭草二围:茭草是古代用来喂马的草料,围是古代长度单位。
油药,其油药取逃亡兵士残粮衣赐兽医,人於马押官都头中差取:油药可能是指某种药物或油类物质,这里描述的是其来源和分配方式。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预备-人粮马料篇-评注
这段古文详细描述了古代军队的粮食、马料、盐等物资的供应情况,反映了古代军事后勤管理的细致和科学性。
首先,文中提到‘一军一万二千五百人’,这是对军队规模的精确描述,体现了古代对军队编制的重视。
接着,文中详细列出了人日支米、一月六斗、一年七石二斗的供应量,以及一军一日支米二百五十石、一月七千五百石、一年九万石的总量,这种按日、月、年计算的供应方式,显示了古代后勤计算的精确性。
在粮食种类上,文中提到了六分支粟,以及大麦、小麦、荞麦、大荳、小荳、宛荳、麻、黍等不同种类,并依分折米,这反映了古代对粮食种类的丰富和多样化。
关于盐的供应,文中提到一人日支半合,一月一升五合,一年一斗八升,以及一军一日六石二斗五升,一月一百八十七石五斗,一年二千二百五十石,这种计算方式同样体现了后勤管理的精细。
马料的供应则是另一项重要内容,文中详细描述了不同地区马匹的供应数量和马料的计算方法,如朔方、河西地区一人二匹,而范阳、河东、陇右、安西、北庭地区则每人三匹,平卢、剑南地区则每人一匹,这种地区差异化的供应体现了古代对地理环境和军事需求的考虑。
在马料的计算上,文中还提到了‘一马日支粟一斗,一月三百,六个月一十八石’,以及‘一马日支盐三合,一月九升,六个月五斗四升’,这些细节描述了马料的精确供应。
最后,文中提到了‘茭草’和‘油药’的供应,这反映了古代军队后勤的全面性,不仅包括粮食和马料,还包括草料和医药等。
总体而言,这段古文通过对古代军队后勤供应的详细描述,展现了古代军事后勤管理的严密性和科学性,为我们了解古代军事制度提供了宝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