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沈约(441年-513年),南朝梁代历史学家、文学家。《宋书》是他对南朝宋的历史进行编撰的结果。
年代:成书于南朝(约6世纪)。
内容简要:《宋书》是沈约编撰的一部南朝宋历史著作,书中详细记载了宋朝的建立、发展以及历代帝王的政绩、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这部史书,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南朝宋的社会风貌及其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宋书-列传-卷九十八-原文
氐胡
略阳清水氐杨氏,秦、汉以来,世居陇右,为豪族。
汉献帝建安中,有杨腾者, 为部落大帅。
腾子驹,勇健多计略,始徙仇池。
仇池地方百顷,因以百顷为号,四 面斗绝,高平地方二十余里,羊肠蟠道,三十六回。
山上丰水泉,煮土成盐。
驹后有 名千万者,魏拜为百顷氐王。
千万子孙名飞龙,渐强盛,晋武假征西将军,还居 略阳。
无子,养外甥令狐氏子为子,名戊搜。
晋惠帝元康六年,避齐万年之乱,率 部落四千家,还保百顷,自号辅国将军、右贤王。
关中人士奔流者多依之,戊搜延 纳抚接,欲去者则卫护资遣之。
愍帝以为骠骑将军、左贤王。
时南阳王保在上邽, 又以戊搜子难敌为征南将军。
建兴五年,戊搜卒,难敌袭位。
与坚头分部曲,难敌 号左贤王,屯下辩,坚头号右贤王,屯河池。
元帝太兴四年,刘曜伐难敌,与坚头 俱奔晋寿,臣于李雄,曜退,复还仇池。
成帝咸和九年,难敌卒,子毅立,自号使持节、龙骧将军、左贤王、下辩公。
以坚头子盘为使持节、冠军将军、右贤王、河池公。
咸康元年,遣使称蕃于晋,以 毅为征南,盘征东将军。
三年,毅族兄初袭杀毅,并有其众,自立为仇池公,臣于 石虎。
后遣使称蕃于穆帝。
永和三年,以初为使持节、征南将军、雍州刺史、平羌 校尉、仇池公。
初子国为镇东将军、武都太守。
十年,改封初天水公。
十一年,毅 小弟宋奴使姑子梁式王因侍直手刃杀初,子国率左右诛式王及宋奴,复自立。
征西 将军桓温表国为镇北将军、秦州刺史、平羌校尉,国子安为振威将军、武都太守。
十二年,国从父杨俊复杀国自立,安奔苻生,俊遣使归顺。
升平三年,以俊为平西将军、平羌校尉、仇池公。
四年,俊卒,子世立,复以 为冠军将军、平羌校尉、武都太守、仇池公,海西公太和三年,迁征西将军、秦州 刺史,以世弟统为宁东将军、武都太守。
五年,世卒,统废世子纂自立。
纂一名德, 聚党杀统,遣使诣简文帝自陈,复以纂为平羌校尉、秦州刺史、仇池公。
咸安元年, 苻坚遣杨安、苻雅等讨纂克之,徙其民于关中,空百顷之地。
纂后为杨安所杀。
宋奴之死也,二子佛奴、佛狗奔逃关中,苻坚以佛奴为右将军,佛狗为抚夷护 军。
后以女妻佛奴子定,以定为尚书、领军将军。
孝武帝太元八年,苻坚败于淮南, 关中扰乱,定尽力奉坚。
坚死,乃将家奔陇右,徙治历城,城在西县界,去仇池百 二十里。
置仓储于百顷。
招合夷、晋,得千余家,自号龙骧将军、平羌校尉、仇池 公,称蕃于晋孝武帝,孝武帝即以其自号假之。
求割天水之西县、武都之上禄为仇 池郡,见许。
十五年,又以定为辅国将军、秦州刺史,定已自署征西将军。
又进持 节、都督陇右诸军事、辅国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校尉、刺史如故。
其年,进平 天水略阳郡,遂有秦州之地,自号陇西王。
至十九年,攻陇西虏乞佛乾归,定军败 见杀。
无子,佛狗子盛先为监国,守仇池,袭位,自号使持节、征西将军、秦州刺 史、平羌校尉、仇池公。
谥定为武王。
分诸四山氐、羌为二十部护军,各为镇戍, 不置郡县。
安帝隆安三年,遣使称蕃,奉献方物。
安帝以盛为辅国将军、平羌校尉、仇池 公。
元兴三年,桓玄辅晋,进盛平北将军、凉州刺史、西戎校尉。
义熙元年。姚兴 伐盛,盛惧,遣子难当为质。
兴遣将王敏攻城,因梁州别驾吕莹,求救于盛,盛遣 军次浕口,敏退。
以盛为都督陇右诸军事、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时益州刺史毛璩讨桓玄所置梁州刺史桓希,败走,汉中空虚,盛遣兄子平南将军抚守汉中。
三年,又假盛使持节、北秦州刺史。
盛又遣将苻宁行梁州刺史代抚。
九年,梁州刺史索邈镇南城,宁乃还。
高祖践阼,进盛车骑大将军,加侍中。
永初三年,改封武都王,以长子玄为武都王世子,加号前将军,难当为冠军将军,抚为安南将军。
盛嗣位三十年,太祖元嘉二年六月卒,时年六十二,私谥曰惠文王。
玄字黄眉,自号使持节、都督陇右诸军事、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平羌 校尉、秦州刺史、武都王。
虽为蕃臣,犹奉义熙之号。
善待士,为流、旧所怀。
安 南将军抚有文武智略,玄不能容,三年,因其子杀人,并诛之。
明帝即以玄为使持 节、征西将军、平羌校尉、北秦州刺史、武都王。
乃改义熙之号,奉元嘉正朔。
初, 盛谓玄曰:“吾年已老,当为晋臣,汝善事宋帝。”故玄奉焉。
追赠盛骠骑大将军, 余如故。
六年六月,玄卒,私谥曰孝昭王。
弟难当废玄子保宗,一名羌奴而自立,号使持节、都督雍凉诸军事、秦州刺史、 平羌校尉、武都王。
太祖以为冠军将军、秦州刺史、武都王。
九年,进号征西将军, 加持节、都督、校尉之号。
难当拜保宗为镇南将军,镇宕昌;以次子顺为镇东将军、 秦州刺史,守上邽。
保宗谋袭难当,事泄,收系之。
先是,四方流民有许穆之、郝 恢之二人投难当,并改姓为司马。
穆之自云名飞龙,恢之自云名康之。
云是晋室近 戚,康之寻为人所杀。
十年,难当以益州刺史刘道济失蜀土人情,以兵力资飞龙, 使入蜀为寇,道济击斩之。
时梁州刺史甄法护刑法不理,太祖遣刺史萧思话代任。
难当因思话未至,法护将军下,举兵袭梁州,破白马,获晋昌太守张范。
法护遣参军鲁安期、沈法慧等拒之,并各奔退。
难当又遣建忠将军赵进攻葭萌,获晋寿太守 范延郎。
其年十一月,法护委镇奔洋川,难当遂有汉中之地。
以氐苻粟持为梁州刺史,又以其凶悍,杀之,以司马赵温代为梁州。
十年正月,思话使司马萧承之先驱 进讨,所向克捷,遂平梁州,事在《思话传》。
四月,难当遣使奉表谢罪,曰:
臣闻生成之德,含气同系,而荣悴殊涂,遭遇异兆,至于恩降自然,诚无答谢。
夫以狂圣道隔,犹存克念之诚,况君亲莫二,不期自感者哉!
每思自竭,奉遵光训, 丹诚未谅,大谤已臻。
梁州刺史甄法护诬臣遣司马飞龙扰乱西蜀,诸所谮引,言非 一事,长涂万里,无路自明,风尘之声,日有滋甚。
与其逆生,宁就清灭,文武同 愤,制不自由。
遣参军姚道贤赍书诣梁州刺史萧思话,寻续又遣诣台归罪。
道贤至 西城,为守兵所杀,行李蔽拥,日月莫照。
法护恇扰,望风奔逃,臣即回军,秋毫 无犯,权留少守,以俟会通。
其后数旬,官军寻至,守兵单弱,惧不自免,续遣轻 兵,共相迎接。
值秦流民,怀土及本,行将既旋,不容禁制,由臣约防无素,以致 斯阙。
臣本历代守蕃,世荷殊宠,王化始基,顺天委命,要名期义,不在今日,岂可 假托妖妄,毁败成功,如此之形,灼然易见,仰恃圣明,必垂鉴察。
但臣微心不达, 迹违忠顺,至乃声闻朝庭,劳烦师旅,负辱之深,罪当诛责。
远隔遐荒,告谢无地, 谨遣兼长史齐亮听命有司,并奉送所授第十一符策,伏待天旨。
太祖以其边裔,下诏曰:
杨难当表如此,悔谢前愆,可特恕宥,并特还章节。
十二年,难当释保宗,遣镇童亭。
保宗奔,索虏主拓跋焘以为都督陇西诸军事、征 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平羌校尉、南秦王,遣袭上邽。
难当子顺失守,退,以为雍州刺史,守下辩。
十三年三月,难当自立为大秦王,号年曰建义,立妻为王后, 世子为太子,置百官,具拟天朝;然犹奉朝庭,贡献不绝。
十七年,其国大旱,多 灾异,降大秦王复为武都王。
十八年十月,倾国南寇,规有蜀土,虑汉中军出,遣建忠将军苻冲出东洛以防 之。
梁州刺史刘道真击斩冲。
十一月,难当克葭萌,获晋寿太守申坦,遂围涪城。
巴西太守刘道银婴城固守,难当攻之十余日,不克,乃还。
十九年正月,太祖遣龙 骧将军裴方明、太子左积弩将军刘康祖、后军参军梁坦甲士三千人,又发荆、雍二 州兵讨难当,受刘道真节度。
五月,方明等至汉中,长驱而进。
道真到武兴,攻伪 建忠将军苻隆,克之。
安西参军韦俊、建武将军姜道盛别向下辩,道真又遣司马夏侯穆季西取白水,难当子雍州刺史顺、建忠将军杨亮拒之,并望风奔走。
闰月,方 明至兰皋,难当镇北将军苻义德、建节将军苻弘祖万余人列阵拒战,方明击破之, 斩弘祖,杀二千余人,义德遁去。
天水任愈之率部曲归顺。
难当世子抚军大将军和 据修城,方明又遣军率愈之攻和,大破之。
于是难当将妻子奔索虏,死于虏中。
安西参军鲁尚期追难当出寒峡,生禽建节将军杨保炽、安昌侯杨虎头。
初,难当遣第二子虎为镇南将军、益州刺史,守阴平。
闻父走,逃还,至下辩。
方明使子肃之要 之,生禽虎,传送京师,斩于建康市。
仇池平。
以辅国司马胡崇之为龙骧将军、秦州刺史、平羌校尉,守仇池。
索虏拓跋焘遣安西大将军吐奚弼、平北将军拓跋齐等二万人邀崇之。
二十年二月,崇之 至浊水,去仇池八十里,遇齐等,战败没,余众奔还汉中。
三月,前镇东司马苻达、征西从事中郎任朏等举义,立保宗弟文德为主。
拓跋 齐闻兵起遁走,达追击斩齐,因据白崖,分平诸戍。
文德自号使持节、都督秦河凉 三州诸军事、征西大将军、秦河凉三州牧、平羌校尉、仇池公,遣露板驰告朝廷。
太祖诏曰:‘近者校尉仇池公表虏纵逸,寇窃仇池,将士挫伤,民萌涂炭,眷言西 顾,矜慨在怀。’
杨文德世笃忠顺,诚感家国,纠率义徒,奄殄凶丑,锋旗所向,歼溃无遗,氛昆澄清,蕃境宁一,念功惟事,良有欣嘉。
便可遣使慰劳,宣示朝旨,并敕梁州刺史申坦随宜应援。
又诏曰:‘显录勋效,盖惟国典,施赏务速,无或 逾时。’
杨文德志气果到,文武兼全,乘机潜奋,殊功仍集,告捷归诚,献俘万里,朝无暂土,树难自肃,休烈昭著,朕甚嘉焉。
杨氏世祖西劳,方忠累叶,宜绍先绪,膺受宠荣。
可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北秦雍二州诸军事、征西大将军、平羌校尉、北秦州刺史,封武都王。
任朏祖父岐,伯父祚,父综,并仕杨氏,为谘议从事中郎。
朏有志干,文德以为左司马。
文德既受朝命,进戍茄芦城。
二十五年,为索虏所攻,奔于汉中。
时世祖镇襄阳,执文德归之于京师,以失守,免官,削爵土。
二十七年,王师北讨,起文德为辅国将军,率军自汉中西入,摇动汧、陇。
文德宗人杨高率阴平、平武群氐,据唐鲁桥以拒文德,文德水陆俱攻,大破之,众并奔散。
高遁走奔羌,文德追之至黎仰岭,高单身投羌仇阿弱家,追斩之,阴平、平武悉平。
又遣文德伐啖提氐,不克,梁州刺史刘秀之执送荆州,使文德从祖兄头戍茄芦。
荆州刺史南郡王义宣反,文德不同见杀,世祖追赠征虏将军、秦州刺史。
孝建二年,以保宗子元和为征虏将军,以头为辅国将军。
元和继杨氏正统,群氐欲相宗推,年小才弱,不能绥御所部,头母妻子弟并为索虏所执,头至诚奉顺,无所顾怀。
朝廷既不正元和号位,部落未有定主,雍州刺史王玄谟上表曰:‘被敕令臣遣使与杨元和、杨头相闻,并致信饷。’
即遣中军行参军吕智宗赍书并信等,亦自遣使随智宗。
及头语智宗,顷破家为国,母妻子弟并坠没虏中,不顾孝道,陈力边捍,竭忠尽诚,未为朝廷所识。
若以元和承统,宜授王爵;若以其年小未堪大任,则应别有所委。
顷来公私纷纭,华、戎交构,皆此之由。
臣伏寻头元嘉以来,实有忠诚于国,弃亲遗爱,诚在可嘉。
氐、羌负远,又与虏咫尺,急之则反,缓之则怨。
观头使人言语,不敢便望仇池公,所希政在西秦州假节而已。
如臣愚见,蕃捍汉川,使无虑患,头实有力,四千户荒州,殆不足吝。
元和小弱,若未可专委。
复数年之后,必堪嗣业,用之不难。
若才用不称,则应归头。
若茄芦不守,汉川亦无立理。
上不许。
其后立元和为武都王,治白水,不能自立,复走奔索虏。
元和从弟僧嗣,复自立,还戍茄芦,以为宁朔将军、仇池太守。
太宗泰始二年,诏曰:‘僧嗣远守西疆,世笃忠款,宜加旌显,以甄义概。’
可冠军将军、北秦州刺史、武都王,太守如故。
三年,加持节、都督北秦雍二州诸军事,进号征西将军、校尉,刺史如故。
僧嗣卒,从弟文度复自立。
泰豫元年,以为龙骧将军、略阳太守,封武都王,又改龙骧为宁朔将军。
后废帝元徽四年,加督北秦州诸军事、平羌校尉、北秦州刺史、将军如故。
文度遣弟龙骧将军文弘伐仇池,破戍兵于兰皋。
顺帝升明元年,诏曰:‘茂赏有章,实昭国度,畴庸斯炳,载宣史册。’
督北秦州诸军事、宁朔将军、平羌校尉、北秦州刺史、武都王文度门乘辉宠,世荣边邑,忠果既亮,才劲兼彰。
龙骧将军杨文弘肃协成规,躬提桴鼓,申棱百顷,席卷兰皋,功烈之美,并足嘉叹,宜膺爵授,以酬勋绪。
文度可使持节、都督北秦雍二州诸军事、征西将军,刺史、校尉悉如故。
文弘辅国将军、略阳太守。
其年,虏破茄芦,文度见杀,追赠本官,加散骑常侍。
以文弘督北秦州诸军事、平羌校尉、北秦州刺史,袭封武都王,将军如故。
退治武兴。
大且渠蒙逊,张掖临松卢水胡人也。
匈奴有左且渠、右且渠之官,蒙逊之先为此职,羌之酋豪曰大,故且渠以位为氏,而以大冠之。
世居卢水为酋豪。
蒙逊高祖晖仲归,曾祖遮,皆雄健有勇名。
祖祁复延,封狄地王。
父法弘袭爵,苻氏以为中田护军。
蒙逊代父领部曲,有勇略,多计数,为诸胡所推服。
吕光自王于凉州,使蒙逊自领营人配箱直,又以蒙逊叔父罗仇为西平太守。
安帝隆安三年春,吕光遣子镇东将军纂率罗仇伐桴罕虏乞佛乾归,为乾归所败,光委罪罗仇,杀之。
四月,蒙逊求还葬罗仇,因聚万余人叛光,杀临松护军,屯金山。
五月,光挥纂击破蒙逊,蒙逊将六七人,逃山中,家户悉亡散。
时蒙逊兄男成将兵西守晋昌,闻蒙逊反,引军还,杀酒泉太守叠滕,推建康太守段业为主。
业自号龙骧大将军、凉州牧、建康公,以男成为辅国将军。
男成及晋昌太守王德围张掖,克之,业因据张掖。
蒙逊率部曲投业,业以蒙逊为镇西将军、临池太守,王德为酒泉太守。
寻又以蒙逊领张掖太守。
三年四月,业使蒙逊将万人攻光弟子纯于西郡,经旬不克,乃引水灌城,窘急乞降,执之以归。
时王德叛业,自称河州刺史。业使蒙逊西讨,德焚城,将部曲走投晋昌太守唐瑶;蒙逊追德至沙头,大破之,虏其妻子部落而还。
转西安太守,将军如故。
四年五月,蒙逊与男成谋杀业,男成不许,蒙逊反谮男成于业,业杀男成。
蒙逊乃谓其部曲曰:‘段公无道,枉杀辅国。吾为辅国报仇。’遂举兵攻张掖,杀段业,自称车骑大将军,建号永安元年。
是月,敦煌太守李皓亦起兵,自号冠军大将军、西胡校尉、沙州刺史,太守如故。称庚子元年,与蒙逊相抗。
其冬,皓遣唐瑶及鹰扬将军宋繇攻酒泉,获太守大且渠益生,蒙逊从叔也。
吕光死,子纂立。元年,为从弟隆所篡。
姚兴攻凉州,隆称臣请降,蒙逊亦遣使诣兴,兴以为镇西将军、沙州刺史、西海侯。
二年二月,蒙逊与西平虏秃发傉檀共攻凉州,为隆所破。
十月,傉檀复攻隆。
三年三月,隆以蒙逊;傉檀交逼,遣弟超诣姚兴求迎。
七月,兴遣将齐难迎隆,隆说难伐蒙逊,蒙逊惧,遣弟为质,献宝货于难,乃止,以武卫将军王尚行凉州刺史而还。
义熙元年正月,李皓改称大将军、大都督、凉州牧、护羌校尉、凉公;五月,移据酒泉。
姚兴假傉檀凉州刺史,代王尚屯姑臧。
二年九月,蒙逊袭李皓,至安弥,去城六十里,皓乃觉。
引军出战,大败,退还,闭城自守,蒙逊亦归。
六年,蒙逊攻破傉檀,傉檀走屯乐都。
武威人焦朗入姑臧,自号骠骑大将军,臣于李皓。
八年,蒙逊攻焦朗,杀之。
据姑臧,自号大都督、大将军、河西王,改称玄始元年,立子正德为世子。
十三年五月,李皓死,子歆立。
六月,歆伐蒙逊,至建康,蒙逊拒之,歆退走,追到西支涧,蒙逊大败,死者四千余人,乃收余众,增筑建康城,置兵戍而还。
十四年,蒙逊遣使诣晋,奉表称蕃,以蒙逊为凉州刺史。
高祖践阼,以歆为使持节、都督高昌敦煌晋昌酒泉西海玉门堪泉七郡诸军事、护羌校尉、征西大将军、酒泉公。
永初元年七月,蒙逊东略浩衅,李歆乘虚攻张掖;蒙逊回军西归,歆退走,追至临泽,斩歆兄弟三人,进攻酒泉,克之。
歆弟敦煌太守恂据郡,自称大将军。
十月,蒙逊遣世子正德攻恂,不下。
三年正月,蒙逊自往筑长堤引水灌城,数十日,又不下。
三月,恂武卫将军宋丞、广武将军弘举城降,恂自杀,李氏由是遂亡。
于是鄯善王比龙入朝,西域三十六国皆称臣贡献。
高祖以蒙逊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凉州诸军事、镇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凉州刺史、张掖公。
十二月,晋昌太守唐契反,复遣正德攻契。
景平元年三月,克之,契奔伊吾。
八月,芮芮来抄,蒙逊遣正德距之,正德轻骑进战,军败见杀。
乃以次子兴国为世子。
是岁,进蒙逊侍中、都督凉秦河沙四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领护匈奴中郎将、西夷校尉、凉州牧,河西王,开府、持节如故。
太祖元嘉元年,桴罕虏乞佛炽盘出貂渠谷攻河西白草岭,临松郡皆没,执蒙逊从弟成都、从子日蹄、颇罗等而去。
三年,改骠骑为车骑。
世子与国遣使奉表,请《周易》及子集诸书,太祖并赐之,合四百七十五卷。
蒙逊又就司徒王弘求《搜神记》,弘写与之。
六年,蒙逊征桴罕,时乞佛炽盘死矣,子茂蔓大破蒙逊,生禽兴国,杀三千杀人。
蒙逊赎兴国,遂谷三十万斛,竟不遣。
蒙逊乃立兴国母弟菩提为世子,朝廷未知也。
七年,以兴国为冠军将军、河西王世子。
其年夏四月,西虏赫连定为索虏拓跋焘所破,奔上邽。
十一月,茂蔓闻定败,将家户及兴国东征,欲移居上邽。
八年正月至南安,定率众御茂蔓,大破之,杀茂蔓,执兴国而还。
四月,定避拓跋焘,欲渡河西击蒙逊。
五月,率部曲至治城峡口,渡河,济未半,为吐谷浑慕璝所邀,见获,兴国被创数日死。
九年,以菩提为冠军将军、河西王世子。
十年四月,蒙逊卒,时年六十六。
私谥曰武宣王。
菩提年幼,蒙逊第三子茂虔时为酒泉太守,众议推茂虔为主,袭蒙逊位号。
十一年,茂虔上表曰:‘臣闻功以济物为高,非竹帛无以述德,名以当实为美,非谥号无以休终。’
先臣蒙逊西复凉城,泽憺昆裔,芟夷群暴,清洒区夏。
暨运钟有道,备大宋之宗臣,爵班九服,享惟永之丕祚,功名昭著,克固贞节。
考终由正,而请名之路无阶,懿迹虽弘,而述叙之美有缺。
臣子痛感,咸用不安。
谨案谥法,克定祸乱曰武,善闻周达曰宣。
先臣廓清河外,勋光天府,标榜称迹,实兼斯义。
辄上谥为武宣王。
若允天听,垂之史笔,则幽显荷荣,始终无恨。
诏曰:‘使持节、侍中、都督秦河沙凉四州诸军事、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领护匈奴中郎将、西夷校尉、凉州牧河西王蒙逊,才兼文武,勋济西服,爰自万里,款诚夙著,方仗忠果,翼宣远略,奄至薨陨,凄悼于怀。’
便遣使吊祭,并加显谥。
嗣子茂虔,纂戎前轨,乃心弥彰,宜蒙宠授,绍兹蕃业。
可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凉秦河沙四州诸军事、征西大将军、领护匈奴中郎将、西夷校尉、凉州刺史、河西王。
河西人赵匪攵善历算。
十四年,茂虔奉表献方物,并献《周生子》十三卷,《时务论》十二卷,《三国总略》二十卷,《俗问》十一卷,《十三州志》十卷,《文检》六卷,《四科传》四卷,《敦煌实录》十卷,《凉书》十卷,《汉皇德传》 二十五卷,《亡典》七卷,《魏驳》九卷,《谢艾集》八卷,《古今字》二卷,《乘丘先生》三卷,《周髀》一卷,《皇帝王历三合纪》一卷,《赵匪攵传》并 《甲寅元历》一卷,《孔子赞》一卷,合一百五十四卷。
茂虔又求晋、赵《起居注》 诸杂书数十件,太祖赐之。
十六年闰八月,拓跋焘攻凉州,茂虔兄子万年为虏内应,茂虔见执。
茂虔弟安 弥县侯无讳先为征西将军、沙州刺史、都督建康以西诸军事、酒泉太守,第六弟武 兴县侯仪德为征东将军、秦州刺史、都督丹岭以西诸军事、张掖太守。
焘既获茂虔, 遣军击仪德,弃城奔无讳。
于是无讳、仪德拥家户西就从弟敦煌太守唐兒。
焘使将 守武威、酒泉、张掖而还。
十七年正月,无讳使唐兒守敦煌,自与仪德伐酒泉,三月,克之。
攻张掖、临松,得四万余户,还据酒泉。
十八年五月,唐兒反,无讳留从弟天周守酒泉,复与仪德讨唐兒。
唐兒将万余 人出战,大败,执唐兒杀之,复据敦煌。
七月,拓跋焘遣军围酒泉。
十月,城中饥, 万余口皆饿死,天周杀妻以食战士;食尽,城乃陷,执天周至平城,杀之。
于时虏 兵甚盛,无讳众饥,惧不自立,欲引众西行。
十一月,遣弟安周五千人伐鄯善,坚守不下。
十九年四月,无讳自率万余家弃敦煌,西就安周,未至而鄯善王比龙将四 千余家走,因据鄯善。
初,唐契自晋昌奔伊吾,是年攻高昌,高昌城主阙爽告急。
八月,无讳留从子丰周守鄯善,自将家户赴之。
未至,而芮芮遣军救高昌,杀唐契,部曲奔无讳。
九月,无讳遣将卫崿夜袭高昌,爽奔芮芮,无讳复据高昌。
遣常侍氾俊奉表使京师,献方物。
太祖诏曰:“往年狡虏纵逸,侵害凉土,西 河王茂虔遂至不守,沦陷寇逆,累世著诚,以为矜悼。次弟无讳克绍遗业,保据方 隅,外结邻国,内辑民庶,系心阙庭,践修贡职,宜加朝命,以褒笃勋。可持节、 散骑常侍、都督凉河沙三州诸军事、征西大将军、领护匈奴中郎将、西夷校尉、凉 州刺史、河西王。”
无讳卒,弟安周立。
二十一年,诏曰:“故征西大将军、河西王无讳弟安周, 才略沈到,世笃忠疑,统承遗业,民众归怀。虽亡士丧师,孤立异所,而能招率残 寡,攘寇自今,宜加荣授,垂轨先烈。可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凉河沙三州诸军 事、领西域戊己校尉、凉州刺史、河西王。”
世祖大明三年,安周奉献方物。
史臣曰:氐藉世业之资,胡因倔起之众,结根百顷,跨有河西,虽戎夷猾夏, 自擅荒服,而财力雄富,颇尚礼文。
杨氏兵精地险,境接华汉,伺隙边关,首鼠疆 场,遂西入白马,东出黄金,乘晋焘之捷,构围涪之衅,规吞黑水,志倾井络,纪、 郢之势方危,樊、邓之心屡骇。
天子听朝不怡,有怀辛、李之将,而齐之宣皇,率 偏旅数百,定命先驱,推锋直指,势逾风电,云彻席卷,致届南城,逐北追奔,全 胜万里,敌人皆裹骨舆尸,越至险而自窜,其余皆膏身山野,委骸川泽。
既而裴、 刘二将,藉其威声,故使浊水靡旗,兰皋失险,氐族转徙奔亡,遗烬不灭者若线, 梁土获乂,以迄于今。
由此而言,功烈可谓盛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宋书-列传-卷九十八-译文
氐族人,略阳清水氐杨氏,从秦朝、汉朝以来,世代居住在陇右地区,是当地的豪族。
汉献帝建安年间,有个叫杨腾的人,是部落的大首领。他的儿子杨驹,勇猛强壮,智谋过人,开始迁移到仇池。
仇池地方大约有一百顷,因此以百顷为名。四周地势险峻,中间地势平坦,面积超过二十里,道路曲折,回环三十六转。山上水源丰富,可以煮土成盐。杨驹后来有个叫杨千万的人,被魏国封为百顷氐王。杨千万的子孙杨飞龙,逐渐强盛起来,晋武帝授予他征西将军的职位,返回略阳居住。
他没有儿子,就收养了外甥令狐氏的儿子为继承人,取名杨戊搜。晋惠帝元康六年,为了躲避齐万年之乱,杨戊搜率领部落四千家返回百顷,自称辅国将军、右贤王。关中逃难的人很多都投靠了他,杨戊搜对他们接纳抚慰,愿意离开的人则保护并资助他们。愍帝封他为骠骑将军、左贤王。当时南阳王司马保在上邽,又任命杨戊搜的儿子杨难敌为征南将军。
建兴五年,杨戊搜去世,杨难敌继位。他与坚头分部,杨难敌称左贤王,驻扎在下辩,坚头称右贤王,驻扎在河池。元帝太兴四年,刘曜攻打杨难敌,杨难敌与坚头一起逃到晋寿,归顺了李雄,刘曜退兵后,他们又回到仇池。
成帝咸和九年,杨难敌去世,他的儿子杨毅继位,自称使持节、龙骧将军、左贤王、下辩公。以坚头的儿子杨盘为使持节、冠军将军、右贤王、河池公。咸康元年,派使者向晋朝称臣,晋朝封杨毅为征南将军,杨盘为征东将军。
三年,杨毅的族兄杨初杀死了杨毅,并吞并了他的部众,自立为仇池公,归顺了石虎。后来又派使者向晋穆帝称臣。永和三年,晋朝封杨初为使持节、征南将军、雍州刺史、平羌校尉、仇池公。杨初的儿子杨国为镇东将军、武都太守。
十年,改封杨初为天水公。十一年,杨毅的小弟杨宋奴让姑父梁式王趁他侍奉时亲手杀死了杨初,杨国率领手下杀了梁式王和杨宋奴,再次自立。征西将军桓温上表推荐杨国为镇北将军、秦州刺史、平羌校尉,杨国的儿子杨安为振威将军、武都太守。
十二年,杨国的堂兄杨俊再次杀死了杨国自立,杨安逃到苻生那里,杨俊派使者归顺。
升平三年,以杨俊为平西将军、平羌校尉、仇池公。四年,杨俊去世,他的儿子杨世继位,再次被任命为冠军将军、平羌校尉、武都太守、仇池公,海西公太和三年,升任征西将军、秦州刺史,以杨世的弟弟杨统为宁东将军、武都太守。
五年,杨世去世,杨统废黜了杨世之子杨纂自立。杨纂,字德,聚集党羽杀死了杨统,派人向简文帝自陈,简文帝再次任命杨纂为平羌校尉、秦州刺史、仇池公。
咸安元年,苻坚派杨安、苻雅等人征讨杨纂并将其击败,将他的百姓迁往关中,使得百顷之地荒废。杨纂后来被杨安所杀。
宋奴死后,他的两个儿子佛奴、佛狗逃到关中,苻坚任命佛奴为右将军,佛狗为抚夷护军。后来将女儿嫁给佛奴的儿子杨定,杨定被任命为尚书、领军将军。
孝武帝太元八年,苻坚在淮南战败,关中地区混乱,杨定尽力侍奉苻坚。苻坚死后,杨定带着家人逃到陇右,迁都历城,历城位于西县境内,距离仇池一百二十里。在百顷地区建立仓库。
杨定招集了夷族和晋人,得到了一千多家,自称龙骧将军、平羌校尉、仇池公,向晋孝武帝称臣,孝武帝即以其自号封之。杨定请求将天水之西县、武都之上禄划为仇池郡,得到了许可。
十五年,又任命杨定为辅国将军、秦州刺史,杨定已自称征西将军。又晋升为持节、都督陇右诸军事、辅国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校尉、刺史职务依旧。
那一年,又晋升为平天水略阳郡,于是拥有了秦州之地,自称陇西王。到十九年,攻打陇西的乞伏乾归,杨定军队战败被杀。没有儿子,佛狗的儿子杨盛先代为监国,守卫仇池,继位,自称使持节、征西将军、秦州刺史、平羌校尉、仇池公。追赠杨定为武王。将四山氐、羌族分为二十部护军,各自镇守,不设郡县。
安帝隆安三年,派使者称臣,进贡特产。安帝封杨盛为辅国将军、平羌校尉、仇池公。元兴三年,桓玄辅佐晋朝,晋升杨盛为平北将军、凉州刺史、西戎校尉。
义熙元年,姚兴攻打杨盛,杨盛害怕,派儿子杨难当做人质。姚兴派将领王敏攻打城池,通过梁州别驾吕莹向杨盛求救,杨盛派军队驻扎在浕口,王敏撤退。
杨盛被任命为都督陇右诸军事、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当时益州刺史毛璩讨伐由桓玄设置的梁州刺史桓希,战败逃跑,汉中空虚,杨盛派他的侄子平南将军杨抚守卫汉中。
三年,又任命杨盛为使持节、北秦州刺史。杨盛又派将领苻宁代替杨抚担任梁州刺史。九年,梁州刺史索邈镇守南城,苻宁才返回。
高祖即位,晋升杨盛为车骑大将军,加授侍中。永初三年,改封为武都王,以长子杨玄为武都王世子,加授前将军,杨难当为冠军将军,杨抚为安南将军。
杨盛继位三十年,宋太祖元嘉二年六月去世,时年六十二岁,私谥为惠文王。
杨玄,字黄眉,自号使持节、都督陇右诸军事、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平羌校尉、秦州刺史、武都王。虽然他是藩臣,但仍然尊奉义熙的年号。他善待士人,被流亡者和旧部所怀念。安南将军杨抚有文武才略,杨玄不能容忍他,三年,因为他的儿子杀人,一并诛杀了他。
明帝即位,任命杨玄为使持节、征西将军、平羌校尉、北秦州刺史、武都王。于是改奉义熙的年号,尊奉元嘉的正朔。起初,杨盛对杨玄说:‘我已经年老,应当成为晋朝的臣子,你好好侍奉宋帝吧。’因此杨玄尊奉宋帝。
追赠杨盛为骠骑大将军,其余如故。六年六月,杨玄去世,私谥为孝昭王。
弟弟杨保宗难以继承父亲的事业,杨难当自立为使持节、都督雍凉诸军事、秦州刺史、平羌校尉、武都王。太祖封他为冠军将军、秦州刺史、武都王。九年,晋升为征西将军,并加封使持节、都督、校尉的称号。杨难当封杨保宗为镇南将军,镇守宕昌;其次子杨顺为镇东将军、秦州刺史,守卫上邽。杨保宗密谋夺取杨难当的权力,事情泄露,被杨难当逮捕。
在此之前,有两位流民许穆之和郝恢之投靠杨难当,都改姓为司马。许穆自称名飞龙,郝恢自称名康之。他们声称是晋室的近亲,但郝恢不久后被杀。十年,杨难当因为益州刺史刘道济失去了蜀地的人心,于是资助飞龙,让他入蜀为敌,刘道济将其击杀。当时梁州刺史甄法护不理刑法,太祖派遣刺史萧思话接替他的职位。杨难当趁萧思话未到任,袭击梁州,攻破白马,俘获晋昌太守张范。甄法护派遣参军鲁安期、沈法慧等人抵抗,但他们都败退。杨难当又派遣建忠将军赵进攻葭萌,俘获晋寿太守范延郎。当年十一月,甄法护弃城逃往洋川,杨难当于是占领了汉中。他任命氐苻粟持为梁州刺史,但因为其凶悍,将其杀死,以司马赵温代替他成为梁州刺史。十年正月,萧思话派遣司马萧承之先行进攻,所向披靡,最终平定了梁州,此事记载在《萧思话传》中。
四月,杨难当派遣使者上表谢罪,说:“我听说生成之德,含气同系,而荣枯殊途,遭遇各异,至于恩惠降临,实在无法回答。以狂妄之态,圣道隔绝,尚且存有克念之诚,何况君亲无二,不期自感者哉!我常常思考自我竭尽,遵循光明的教诲,丹诚未得认可,大诽谤已经降临。梁州刺史甄法护诬陷我派遣司马飞龙扰乱西蜀,种种诬陷,言辞不一,长途跋涉万里,无路自明,风尘之声,日益滋长。与其逆来顺受,不如清灭,文武同愤,无法自主。派遣参军姚道贤携带书信前往梁州刺史萧思话处,不久后又派遣他前往朝廷归罪。姚道贤到达西城,被守兵杀害,行李被掠夺,日月无光。甄法护恐惧,望风而逃,我立即回军,秋毫无犯,权且留下少量守军,等待会通。此后数旬,官军到来,守军势单力薄,担心无法自保,于是继续派遣轻兵,共同迎接。正遇到秦地流民,怀念故土,行将返回,不容禁制,因为我的防范不周,导致这一缺陷。”
我本来世代守卫边疆,世代受到特殊宠爱,王化开始,顺应天命,追求名分和道义,不在今日,岂可假托妖妄,毁败成功,如此情形,一目了然,仰赖圣明,必会鉴察。只是我微薄之心不得通达,行迹违背忠顺,以至于声名传至朝廷,劳烦军队,背负的耻辱之深,罪当诛责。远隔边陲,告谢无地,谨遣兼长史齐亮听命于有司,并奉送所授第十一符策,等待天旨。
太祖因为他属于边陲民族,下诏说:“杨难当上表如此,悔过前非,可以特别宽恕,并特赐还章服。”十二年,杨难当释放杨保宗,派他镇守童亭。杨保宗逃跑,索虏主拓跋焘封他为都督陇西诸军事、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平羌校尉、南秦王,派他袭击上邽。杨难当之子杨顺失守,退却,被封为雍州刺史,守卫下辩。十三年三月,杨难当自立为大秦王,定年号为建义,立妻子为王后,世子为太子,设置百官,模仿朝廷;然而仍然奉朝廷之命,贡献不断。十七年,他的国家大旱,灾害频发,降为大秦王复为武都王。
十八年十月,倾国南侵,意图占有蜀地,担心汉中军队出击,派遣建忠将军苻冲出东洛防御。梁州刺史刘道真击斩苻冲。十一月,杨难当攻克葭萌,俘获晋寿太守申坦,于是围攻涪城。巴西太守刘道银坚守城池,杨难当攻打了十多天,未能攻克,于是返回。十九年正月,太祖派遣龙骧将军裴方明、太子左积弩将军刘康祖、后军参军梁坦率领三千甲士,又从荆、雍二州调集军队讨伐杨难当,接受刘道真的指挥。五月,裴方明等人到达汉中,长驱直入。
刘道真到达武兴,攻打伪建忠将军苻隆,攻克。安西参军韦俊、建武将军姜道盛分头向下辩进攻,刘道真又派遣司马夏侯穆季西取白水,杨难当之子雍州刺史杨顺、建忠将军杨亮抵抗,都望风而逃。闰月,裴方明到达兰皋,杨难当的镇北将军苻义德、建节将军苻弘祖率万余人列阵抵抗,裴方明击溃他们,斩杀苻弘祖,杀死两千余人,苻义德逃走。天水任愈之率领部下归顺。杨难当世子抚军大将军杨和据守修城,裴方明又派遣军队攻打杨和,大败杨和。于是杨难当带着妻子逃往索虏,死在敌人手中。安西参军鲁尚期追击杨难出寒峡,生擒建节将军杨保炽、安昌侯杨虎头。最初,杨难当派遣次子杨虎为镇南将军、益州刺史,守卫阴平。听说父亲逃跑,杨虎逃回,到达下辩。裴方明派遣儿子裴肃之拦截,生擒杨虎,将他送到京城,在建康市斩首。
仇池平定。任命辅国司马胡崇之为龙骧将军、秦州刺史、平羌校尉,守卫仇池。索虏拓跋焘派遣安西大将军吐奚弼、平北将军拓跋齐等二万人拦截胡崇之。二十年二月,胡崇之到达浊水,距离仇池八十里,遇到拓跋齐等人,战败被俘,其余部众逃回汉中。
三月,前镇东司马苻达、征西从事中郎任朏等人起义,拥立保宗的弟弟文德为主。拓跋齐听说军队起事就逃跑了,苻达追击并斩杀了拓跋齐,于是占据了白崖,分平各个戍地。
文德自封为使持节、都督秦河凉三州诸军事、征西大将军、秦河凉三州牧、平羌校尉、仇池公,派人快速上报朝廷。太祖下诏说:‘最近校尉仇池公上报敌军放纵,侵犯仇池,将士受伤,百姓生活困苦,我西望忧虑,心中感慨。杨文德世代忠诚,确实感动了国家,纠集义士,消灭了凶恶之徒,旗帜所向,无遗余力,氛气消散,边疆安宁,想到他的功绩,非常高兴。可以派人慰劳他,传达朝廷的旨意,并命令梁州刺史申坦随时支援。’
又下诏说:‘显赫记录功勋,这是国家的典章,实施奖赏要迅速,不要拖延。杨文德志气坚定,文武双全,抓住机会暗中奋发,立下大功,报捷归顺,献俘千里,朝廷没有片刻安宁,树立功勋,自能威严。杨氏世祖在西边劳苦,忠诚连续几代,应该继承先祖的遗业,接受荣耀。可以任命他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北秦雍二州诸军事、征西大将军、平羌校尉、北秦州刺史,封为武都王。’任朏的祖父任岐,伯父任祚,父亲任综,都在杨氏任职,担任谘议从事中郎。任朏有抱负,文德任命他为左司马。
文德接受朝廷任命后,前往茄芦城驻防。二十五年,被索虏攻打,逃往汉中。当时世祖镇守襄阳,将文德抓回京师,因为失守,被免官,剥夺爵位和土地。
二十七年,朝廷北伐,起用文德为辅国将军,率领军队从汉中向西进军,震动汧、陇地区。文德的宗族杨高率领阴平、平武的氐族,占据唐鲁桥抵抗文德,文德水陆并进攻击,大败杨高,众人溃散。
杨高逃往羌族,文德追击到黎仰岭,杨高单身投靠羌族仇阿弱家,文德追杀了他,阴平、平武全部平定。又派文德攻打啖提氐族,未能成功,梁州刺史刘秀之将他抓送至荆州,让文德的从祖兄头戍守茄芦。
荆州刺史南郡王义宣反叛,文德不同意被杀,世祖追赠他为征虏将军、秦州刺史。
孝建二年,任命保宗的儿子元和为征虏将军,任命头为辅国将军。元和继承杨氏正统,群氐想拥立他为首领,但他年纪小,能力弱,不能安抚部下,他的母亲、妻子、弟弟都被索虏俘虏,他忠诚顺从,无所顾忌。
朝廷没有正式确立元和的地位,部落没有确定的首领,雍州刺史王玄谟上表说:‘接到命令让我派人通知杨元和、杨头,并送信给他们。立即派遣中军行参军吕智宗带着信件和信物,也派人随智宗一同前往。当头告诉智宗时,他最近为了国家破家,母亲、妻子、弟弟都被敌人俘虏,他不顾孝道,尽力边防,忠诚至诚,但未被朝廷认可。如果元和继承正统,应该授予王爵;如果因为他年纪小不能承担重任,应该有其他的安排。最近以来,公私纷争,汉人和羌人互相构陷,都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回顾头自元嘉以来,确实对国家忠诚,放弃亲情,值得嘉奖。氐、羌人远离,又与敌人相邻,迫近就反叛,宽松就怨恨。观察头的使者言论,不敢直接期望成为仇池公,只希望在西秦州担任假节而已。我认为,保卫汉川,使没有忧虑,头确实有力量,四千户荒州,几乎不足以吝惜。元和年纪小,能力弱,如果还不能专门委托。再过几年,一定能继承事业,使用他不难。如果才能不称职,就应该归还头。如果茄芦不守,汉川也就没有立足之地了。’
朝廷没有同意。后来立元和为武都王,治理白水,不能自立,又逃往索虏。
元和的堂弟僧嗣再次自立,返回茄芦驻防,任命为宁朔将军、仇池太守。太宗泰始二年,下诏说:‘僧嗣远守西疆,世代忠诚,应该加以表彰,以彰显义气。可以任命为冠军将军、北秦州刺史、武都王,太守职位照旧。’三年,加封使持节、都督北秦雍二州诸军事,进封号征西将军、校尉,刺史职位照旧。
僧嗣去世后,堂弟文度再次自立。泰豫元年,任命为龙骧将军、略阳太守,封为武都王,又将龙骧将军改为宁朔将军。
后废帝元徽四年,加封督北秦州诸军事、平羌校尉、北秦州刺史、将军职位照旧。文度派弟弟龙骧将军文弘攻打仇池,在兰皋击败守军。
顺帝升明元年,下诏说:‘丰厚的奖赏有明确的制度,确实彰显了国度,功勋显著,载入史册。督北秦州诸军事、宁朔将军、平羌校尉、北秦州刺史、武都王文度家族显赫,世代荣耀边陲,忠诚果敢,才能显著。龙骧将军杨文弘严肃执行计划,亲自擂鼓,扩大战果,席卷兰皋,功绩显著,值得赞叹,应该授予爵位,以奖励他的功绩。’同年,敌人攻破茄芦,文度被杀,追赠原职,加封散骑常侍。任命文弘为督北秦州诸军事、平羌校尉、北秦州刺史,继承封号武都王,将军职位照旧。退守武兴。
大且渠蒙逊,是张掖临松卢水胡人。匈奴有左且渠、右且渠的官职,蒙逊的祖先担任这个职位,羌族首领称‘大’,所以且渠以官位为姓,以大为首。世代居住在卢水,成为首领。
蒙逊接替父亲领导部落,勇敢有谋略,被各胡族推崇。吕光在凉州自立为王,让蒙逊自己带领营兵,又让蒙逊的叔父罗仇担任西平太守。安帝隆安三年春天,吕光派遣儿子镇东将军吕纂率领罗仇攻打桴罕的敌人乞佛乾归,被乾归打败,吕光将责任推给罗仇,杀了他。
四月,蒙逊请求安葬罗仇,趁机聚集一万多人叛变吕光,杀死临松护军,驻扎在金山。五月,吕光派遣吕纂击败蒙逊,蒙逊带着六七个人逃入山中,家眷全部离散。
当时蒙逊的哥哥男成率领军队在西边守卫晋昌,听说蒙逊叛变,带领军队返回,杀死酒泉太守叠滕,推举建康太守段业为主。段业自封为龙骧大将军、凉州牧、建康公,任命男成为辅国将军。男成和晋昌太守王德围攻张掖,攻克后,段业占据了张掖。
蒙逊带领自己的部下投靠段业,段业任命蒙逊为镇西将军、临池太守,王德为酒泉太守。不久又让蒙逊担任张掖太守。
三年四月,李业派蒙逊率领一万人攻打西郡的光弟子纯,经过十多天未能攻克,于是引水灌城,城内困急,请求投降,被俘后带回去。
当时王德背叛了李业,自称河州刺史。李业派蒙逊西征,王德焚毁城池,带领部下投奔晋昌太守唐瑶;蒙逊追击王德到沙头,大败他,俘虏了他的妻子、部落后返回。后来被任命为西安太守,将军职位保持不变。
四年五月,蒙逊和男成谋杀李业,男成不同意,蒙逊在李业面前诬陷男成,李业杀了男成。蒙逊于是对他的部下说:‘段公无道,无辜杀害了辅国。我为辅国报仇。’于是起兵攻打张掖,杀了李业,自称车骑大将军,建立永安元年。
这个月,敦煌太守李皓也起兵,自称冠军大将军、西胡校尉、沙州刺史,太守职位保持不变。称庚子元年,与蒙逊对抗。那年冬天,李皓派遣唐瑶和鹰扬将军宋繇攻打酒泉,俘虏了太守大且渠益生,他是蒙逊的叔叔。
吕光去世后,他的儿子吕纂继位。元年,被堂弟吕隆篡位。姚兴攻打凉州,吕隆称臣请求投降,蒙逊也派人去见姚兴,姚兴任命他为镇西将军、沙州刺史、西海侯。
二年二月,蒙逊和西平的秃发傉檀共同攻打凉州,被吕隆打败。十月,傉檀再次攻打吕隆。三年三月,吕隆因为蒙逊和傉檀的威胁,派他的弟弟吕超去姚兴那里请求救援。
七月,姚兴派将领齐难迎接吕隆,吕隆劝说齐难攻打蒙逊,蒙逊害怕,派他的弟弟作为人质,向齐难献上宝物,于是停止了战争,让武卫将军王尚代理凉州刺史后返回。
义熙元年正月,李皓改称大将军、大都督、凉州牧、护羌校尉、凉公;五月,迁往酒泉。姚兴任命傉檀为凉州刺史,代替王尚驻守姑臧。
二年九月,蒙逊袭击李皓,到达安弥,离城六十里,李皓才察觉。他带领军队出战,大败,退回城中自守,蒙逊也返回。六年,蒙逊攻破傉檀,傉檀逃到乐都。
武威人焦朗进入姑臧,自称骠骑大将军,向李皓臣服。八年,蒙逊攻打焦朗,杀了他。占据姑臧,自称大都督、大将军、河西王,改称玄始元年,立儿子李正德为世子。
十三年五月,李皓去世,他的儿子李歆继位。六月,李歆攻打蒙逊,到达建康,蒙逊抵抗,李歆撤退,追到西支涧,蒙逊大败,死伤四千余人,于是收集剩余的部队,加固建康城,派兵守卫后返回。
十四年,蒙逊派使者去晋朝,上表称臣,晋朝任命蒙逊为凉州刺史。高祖即位后,任命李歆为使持节、都督高昌敦煌晋昌酒泉西海玉门堪泉七郡诸军事、护羌校尉、征西大将军、酒泉公。
永初元年七月,蒙逊向东扩张,李歆趁机攻打张掖;蒙逊回军西归,李歆撤退,追到临泽,斩杀了李歆兄弟三人,进攻酒泉,攻克了它。李歆的弟弟敦煌太守李恂据守郡城,自称大将军。
十月,蒙逊派世子李正德攻打李恂,未能攻克。三年正月,蒙逊亲自前往修筑长堤引水灌城,几十天后,仍未攻克。三月,李恂的武卫将军宋丞、广武将军李弘出城投降,李恂自杀,李氏因此灭亡。
于是鄯善王比龙入朝,西域三十六国都称臣进贡。高祖任命蒙逊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凉州诸军事、镇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凉州刺史、张掖公。
十二月,晋昌太守唐契反叛,再次派李正德攻打唐契。景平元年三月,攻克了唐契,唐契逃到伊吾。八月,芮芮来袭击,蒙逊派李正德抵抗,李正德轻骑进战,军队战败,李正德被杀。
于是立次子李兴国为世子。这一年,晋升蒙逊为侍中、都督凉秦河沙四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领护匈奴中郎将、西夷校尉、凉州牧,河西王,开府、持节如故。
太祖元嘉元年,桴罕的乞佛炽盘从貂渠谷出兵攻打河西的白草岭,临松郡全部陷落,俘虏了蒙逊的堂弟成都、侄子日蹄、颇罗等人。
三年,改骠骑为车骑。世子李兴国派使者上表,请求《周易》及子集诸书,太祖一并赐予他,共有四百七十五卷。蒙逊又向司徒王弘请求《搜神记》,王弘抄写后给了他。
六年,蒙逊征讨桴罕,当时乞佛炽盘已经去世,他的儿子乞佛茂蔓大败蒙逊,活捉了李兴国,杀死三千人。
蒙逊赎回李兴国,给了三十万斛粮食,最终没有派遣。蒙逊于是立李兴国的弟弟李菩提为世子,朝廷不知道这件事。
七年,任命李兴国为冠军将军、河西王世子。那年夏天四月,西虏赫连定被索虏拓跋焘打败,逃到上邽。十一月,乞佛茂蔓听说赫连定战败,带领家眷和李兴国东征,想要迁居上邽。
八年正月至南安,赫连定率领部队抵抗乞佛茂蔓,大败他,杀了乞佛茂蔓,俘虏了李兴国后返回。四月,赫连定为了避免拓跋焘,想要渡过河西攻打蒙逊。
五月,赫连定率领部队到达治城峡口,渡河,渡到一半时,被吐谷浑的慕璝拦截,被俘获,李兴国受伤数日后死去。
九年,任命李菩提为冠军将军、河西王世子。十年四月,蒙逊去世,时年六十六岁。私下谥号为武宣王。李菩提年纪幼小,蒙逊的第三个儿子李茂虔当时担任酒泉太守,众人推举李茂虔为主,继承蒙逊的位号。
十一年,李茂虔上表说:‘我听说功绩以济世为高,没有竹帛无法记载德行,名声以符合实际为美,没有谥号无法使终其一生得到安宁。先父蒙逊西征恢复凉城,恩泽及于子孙,铲除了众多暴政,清洗了区域内的混乱。到了有道德的时代,成为大宋的宗臣,爵位位列九服,享有永久的福祉,功名显赫,坚守忠诚。去世时合乎正道,但请求谥号的道路没有阶梯,美德虽然宏大,但描述的美誉有所欠缺。作为臣子的我深感悲痛,都感到不安。根据谥法,平定祸乱称为武,善闻周达称为宣。先父廓清河外,功勋照耀天府,标榜称迹,实际上兼有这两种意义。我擅自上奏谥号为武宣王。如果天意允许,记载在史书中,那么无论在世还是去世的人都会感到荣耀,终身无遗憾。’诏书说:‘使持节、侍中、都督秦河沙凉四州诸军事、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领护匈奴中郎将、西夷校尉、凉州牧河西王蒙逊,才兼文武,功勋遍布西方,自从万里之外,忠诚之心早已显现,忠诚果敢,辅佐宣扬远略,突然去世,令人悲痛。立即派遣使者吊唁祭祀,并给予显赫的谥号。继任者李茂虔,继承先前的战功,忠心更加明显,应该受到宠爱,继承这个藩国的产业。可以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凉秦河沙四州诸军事、征西大将军、领护匈奴中郎将、西夷校尉、凉州刺史、河西王。’
河西人赵匪攵擅长历算。十四年,茂虔进表献上各种物品,并献上《周生子》十三卷,《时务论》十二卷,《三国总略》二十卷,《俗问》十一卷,《十三州志》十卷,《文检》六卷,《四科传》四卷,《敦煌实录》十卷,《凉书》十卷,《汉皇德传》二十五卷,《亡典》七卷,《魏驳》九卷,《谢艾集》八卷,《古今字》二卷,《乘丘先生》三卷,《周髀》一卷,《皇帝王历三合纪》一卷,《赵匪攵传》和《甲寅元历》一卷,《孔子赞》一卷,共计一百五十四卷。茂虔还请求晋、赵的《起居注》等杂书数十件,太祖都赐给了他。
十六年闰八月,拓跋焘攻打凉州,茂虔的侄子万年作为内应,茂虔被俘。茂虔的弟弟安弥县侯无讳原先担任征西将军、沙州刺史、都督建康以西诸军事、酒泉太守,第六弟武兴县侯仪德担任征东将军、秦州刺史、都督丹岭以西诸军事、张掖太守。焘攻下茂虔后,派军攻打仪德,仪德弃城逃到无讳那里。于是无讳、仪德带着家人和部众向西投奔他们的堂弟敦煌太守唐儿。焘派遣武威、酒泉、张掖的将领返回。十七年正月,无讳派唐儿守敦煌,自己与仪德攻打酒泉,三月,攻克酒泉。接着攻打张掖、临松,得到四万余户,返回占据酒泉。
十八年五月,唐儿反叛,无讳留下堂弟天周守酒泉,再次与仪德讨伐唐儿。唐儿带领一万多人出战,大败,被俘杀掉,再次占据敦煌。七月,拓跋焘派军围攻酒泉。十月,城中饥荒,一万多人都饿死,天周杀了自己的妻子来给战士们吃;食物吃完后,城池才被攻陷,天周被俘到平城,被杀。当时敌军兵力强大,无讳的军队饥饿,担心不能自立,想要带领军队向西行进。十一月,派弟弟安周五千人攻打鄯善,坚守不降。
十九年四月,无讳亲自率领一万多家放弃敦煌,向西投奔安周,还没到鄯善,鄯善王比龙带领四千多家逃跑,因此占据了鄯善。最初,唐契从晋昌逃到伊吾,这一年攻打高昌,高昌城主阙爽求救。八月,无讳留下堂侄丰周守鄯善,自己带领家人前往高昌。还没到,而芮芮派军救援高昌,杀了唐契,他的部下投奔了无讳。九月,无讳派将领卫崿夜袭高昌,阙爽逃到芮芮,无讳再次占据高昌。
无讳派常侍氾俊进表使京师,献上各种物品。太祖下诏说:‘往年狡猾的敌人放纵肆虐,侵害凉州,西河王茂虔最终不能守城,沦陷于敌手,他累世忠诚,令人感到哀悼。次弟无讳能够继承遗业,保据一方,对外结交邻国,对内安抚百姓,心系朝廷,履行贡职,应当给予朝廷任命,以表彰他的功勋。可以任命他为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凉河沙三州诸军事、征西大将军、领护匈奴中郎将、西夷校尉、凉州刺史、河西王。’
无讳去世后,弟弟安周继位。二十一年,下诏说:‘已故征西大将军、河西王无讳的弟弟安周,才智沉潜,世世忠诚,继承遗业,得到民众的拥护。虽然士兵和将领损失,孤立无援,但他能够招集残余,抵御外敌,从今往后,应当给予荣誉和授予官职,以继承先烈的遗风。可以任命他为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凉河沙三州诸军事、领西域戊己校尉、凉州刺史、河西王。’世祖大明三年,安周献上各种物品。
史臣评论说:氐族凭借世代的基业,胡人因为崛起的势力,扎根百顷之地,跨越河西,虽然戎夷侵扰华夏,擅自占据边荒之地,但财力雄厚,相当重视礼制文化。杨氏兵强马壮,地势险要,边境连接华汉,伺机在边疆关隘,首鼠两端,于是向西进入白马,向东走出黄金,趁着晋焘的胜利,制造涪城的争端,图谋吞并黑水,意图倾覆井络,纪、郢的形势正危,樊、邓之心屡次惊恐。天子听政不悦,怀念辛、李两位将领,而齐宣皇率领数百偏师,成为定命先驱,冲锋陷阵,势如风电,云散席卷,直抵南城,追击溃败,胜利千里,敌人纷纷裹尸而逃,越过险地自行躲避,其余的都葬身山野,遗骸遍布川泽。随后裴、刘两位将领,凭借他们的威名,使得浊水旗帜飘扬,兰皋失去险要,氐族迁徙奔逃,遗民不灭者如同一线,梁土得到安宁,直到今天。由此看来,功勋可以说是非常伟大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宋书-列传-卷九十八-注解
氐胡:氐胡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民族,主要分布在今天的甘肃、陕西、四川等地。氐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与汉族、羌族等民族有着密切的交往。在历史上,氐族曾多次建立政权,如前秦、后秦等。氐族文化对中华文明有着重要的影响。
略阳:略阳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甘肃省天水市略阳县。在历史上,略阳是氐族的一个重要聚居地,也是氐族政权的中心之一。
清水:清水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在历史上,清水也是氐族的一个重要聚居地。
陇右:陇右是古代的一个地理概念,指今天的甘肃省南部地区,是古代氐族的主要活动区域。
仇池:地名,位于今甘肃省南部。
百顷:百顷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仇池附近,是氐族的一个部落名称。
杨氏:指杨氏家族,可能指杨氏部族。
建安: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时间为公元196年至220年。
百顷氐王:百顷氐王是对氐族首领的一种封号,表示其统治区域为百顷。
晋武:晋武是指晋武帝司马炎,他是晋朝的开国皇帝。
晋惠帝:晋惠帝是指晋朝的第二位皇帝司马衷,他在位期间政治腐败,导致八王之乱。
齐万年之乱:齐万年之乱是晋朝末年的一场大规模农民起义。
骠骑将军:骠骑将军是古代的一种军事官职,位高权重。
左贤王:左贤王是古代少数民族首领的一种封号,表示其在部落中的地位较高。
右贤王:右贤王与左贤王类似,也是古代少数民族首领的一种封号。
下辩: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甘肃省。
河池:河池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甘肃省成县。
元帝:元帝是指东晋的第四位皇帝司马睿。
愍帝:愍帝是指东晋的第六位皇帝司马邺。
海西公:海西公是指东晋的第七位皇帝司马奕。
孝武帝:孝武帝是指东晋的第八位皇帝司马曜。
安帝:安帝是指东晋的第九位皇帝司马德宗。
安南将军:安南将军是古代的一种军事官职,负责镇守南方边疆。
武都王:封号,武都是地名。
平羌校尉:官职名,羌是古代民族,校尉是军事官员。
陇西王:陇西王是古代氐族首领的一种封号,表示其统治区域为陇西。
征西将军:古代的军事官职,指负责征讨西部边疆的将领。
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仪同三司是古代官职名称,位高权重,负责军事和行政事务。
平北将军:平北将军是古代的一种军事官职,负责平定北方边疆。
凉州刺史:凉州刺史是古代官职名称,负责管理凉州的行政事务。
西戎校尉:西戎校尉是古代的一种军事官职,负责管理西戎地区的军事事务。
北秦州刺史:北秦州刺史是古代的一种地方行政官职,负责北秦州地区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车骑大将军:车骑大将军是古代官职名称,位高权重,负责军事。
侍中:侍中是古代的一种高级官职,负责皇帝的日常事务。
骠骑大将军:骠骑大将军是古代的一种军事官职,位高权重。
废玄子:指杨难当的次子杨保宗,因被废黜,故称废玄子。
羌奴:指杨难当,他是羌族出身,因此被称为羌奴。
使持节:使持节是古代官职名称,指使者持有皇帝的节杖,代表皇帝的权威。
都督雍凉诸军事:都督是军事指挥官,雍凉指的是雍州和凉州,这两州是杨难当管辖的地区。
秦州刺史:官职名,秦州是地名,刺史是地方行政长官。
冠军将军:古代的军事官职,指军队中的高级将领。
持节:持节是古代使者或官员持有的代表皇帝权威的节杖。
都督:都督是古代官职名称,负责管理多个州或郡的军事和行政事务。
校尉:官职名,校尉是军事官员。
镇南将军:军事官职,负责镇守南方边疆。
镇东将军:军事官职,负责镇守东方边疆。
上邽: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甘肃省天水市。
袭:偷袭,突然进攻。
流民:因战乱、灾害等原因被迫离开家园的人民。
晋室近戚:晋朝皇室亲戚。
益州刺史:益州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刺史是地方行政长官。
刘道济:古代的人物,曾任益州刺史。
梁州刺史:梁州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刺史是地方行政长官。
甄法护:古代的人物,曾任梁州刺史。
太祖:古代对皇帝的尊称。
萧思话:古代的人物,曾任梁州刺史。
氐苻粟持:古代的人物,曾任梁州刺史。
司马:古代的一种官职,后成为姓氏。
符策:古代皇帝授予官员的凭证。
边裔:边疆地区。
索虏:索虏是对北魏的称呼,因其索发而得名。
拓跋焘:北魏皇帝,名拓跋焘。
陇西: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甘肃省。
雍州: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陕西省。
大秦王:杨难当自立为王时的称号。
建义:杨难当自立为王时的年号。
辅国司马:古代的官职,指辅佐国君的司马。
吐奚弼:古代的人物,曾任安西大将军。
拓跋齐:古代北魏的君主。
三月:古代以农历月份命名,三月指的是农历的三月份。
镇东司马:官职名,镇东是地名,司马是军事长官。
征西从事中郎:官职名,从事是官员的副职,中郎是中级官员。
举义:发动起义,反抗统治。
立保宗弟文德为主:拥立自己的宗族兄弟文德为君主。
遁走:逃跑。
因据白崖,分平诸戍:占据白崖,平定各个戍所。
都督秦河凉三州诸军事:官职名,都督是军事指挥官,秦河凉三州是地名。
征西大将军:征西大将军是古代官职名称,负责征讨西部边疆的军事。
秦河凉三州牧:官职名,牧是地方行政长官。
仇池公:官职名,仇池是地名,公是高级官员的封号。
露板驰告朝廷:用露板(古代传递紧急信息的木简)迅速报告朝廷。
蕃境:指边疆地区。
显录勋效:明显记录功勋。
施赏务速:迅速实施奖赏。
志气果到:意志坚定,果断行事。
文武兼全:文才和武艺都很出色。
乘机潜奋:抓住机会暗中奋发。
殊功仍集:特殊的功绩不断积累。
告捷归诚:报告胜利并归顺。
献俘万里:献上俘虏,表示臣服。
朝无暂土:朝廷没有失去任何领土。
树难自肃:树立威严不易。
休烈昭著:功绩显著。
世祖:古代对皇帝的尊称。
镇襄阳:镇守襄阳。
执文德归之于京师:将文德抓捕并押送回京城。
削爵土:剥夺爵位和封地。
辅国将军:官职名,辅国表示辅助国家。
率军自汉中西入:率领军队从汉中向西进发。
摇动汧、陇:使汧、陇地区动荡。
阴平、平武:地名,位于今甘肃省南部。
唐鲁桥:地名,位于今甘肃省南部。
黎仰岭:地名。
啖提氐:古代民族。
荆州:地名,位于今湖北省西部。
南郡王义宣:古代人物,南郡王是他的封号。
征虏将军:官职名,征虏表示征讨敌人。
元嘉:南朝宋皇帝刘义隆的年号。
雍州刺史:官职名,雍州是地名,刺史是地方行政长官。
王玄谟:古代人物,雍州刺史。
中军行参军:官职名,中军行参军是中级军官。
吕智宗:古代人物,中军行参军。
华、戎:指汉族和戎族。
交构:互相构陷。
蕃:古代对少数民族的称呼。
汉川:地名,位于今四川省东部。
太宗:古代对皇帝的尊称。
泰始:南朝宋皇帝刘义隆的年号。
宁朔将军:官职名,宁朔表示安定北方。
略阳太守:官职名,略阳是地名,太守是地方行政长官。
后废帝:古代对皇帝的尊称。
元徽:南朝宋皇帝刘彧的年号。
大且渠蒙逊:古代人物,大且渠是他的封号。
张掖:古代中国的一个郡,位于今天的甘肃省西部。
临松:地名,位于今甘肃省西部。
卢水胡人:古代民族,卢水是地名。
匈奴:古代民族。
左且渠、右且渠:匈奴的官职名。
中田护军:官职名,护军是军事官员。
领部曲:统领自己的部下。
营人配箱直:军队中的编制。
桴罕虏乞佛乾归:古代民族和人物。
建康:地名,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
龙骧大将军:官职名,龙骧表示军队勇猛。
围张掖:包围张掖。
克之:攻下。
镇西将军:官职名,镇西表示镇守西部。
临池太守:官职名,临池是地名,太守是地方行政长官。
业使:业使是古代官职名称,指派使者或使者团队执行任务。
蒙逊:蒙逊是十六国时期北凉的开国君主,名蒙逊,字元辅。
光弟子纯:光弟子纯指的是段业,段业是段灼的儿子,段灼是西凉的开国君主。
西郡:西郡是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甘肃省境内。
王德:王德是十六国时期北凉的将领。
河州刺史:河州刺史是古代官职名称,负责管理河州的行政事务。
晋昌太守:晋昌太守是古代官职名称,负责管理晋昌郡的行政事务。
唐瑶:唐瑶是十六国时期北凉的将领。
男成:男成是十六国时期北凉的将领。
永安元年:永安元年是十六国时期北凉的开国年号。
敦煌太守:敦煌太守是古代官职名称,负责管理敦煌郡的行政事务。
冠军大将军:冠军大将军是古代官职名称,位高权重,负责军事。
沙州刺史:沙州刺史是古代官职名称,负责管理沙州的行政事务。
庚子元年:庚子元年是十六国时期北凉的年号。
酒泉:古代中国的一个郡,位于今天的甘肃省西部。
鄯善王:鄯善王是古代西域鄯善国的君主。
西域三十六国:西域三十六国是指古代西域地区存在的三十六个主要国家。
护羌校尉:护羌校尉是古代官职名称,负责管理羌族地区的军事和行政事务。
酒泉公:酒泉公是古代封号,表示对某人的尊称。
东略:东略是指向东扩张领土。
西虏:西虏是指居住在西部的敌对民族。
赫连定:赫连定是十六国时期夏国的君主。
世子:世子是古代诸侯王或皇子的称号。
谥号:谥号是对已故君主或贵族的尊称,通常根据其生平事迹来定。
谥法:谥法是古代关于谥号制定的规定。
显谥:显谥是对已故君主或贵族的显赫谥号。
散骑常侍:散骑常侍是古代官职名称,负责皇帝的日常事务。
领护匈奴中郎将:领护匈奴中郎将是古代官职名称,负责管理匈奴地区的军事和行政事务。
西夷校尉:西夷校尉是古代官职名称,负责管理西部边疆的军事和行政事务。
凉州牧:凉州牧是古代官职名称,负责管理凉州的行政事务。
河西王:河西王是对凉州地区统治者的尊称。
桴罕:桴罕是古代西域地区的一个国家。
乞佛炽盘:乞佛炽盘是桴罕国的君主。
貂渠谷:貂渠谷是桴罕国的一个地名。
白草岭:白草岭是凉州地区的一个地名。
临松郡:临松郡是凉州地区的一个郡。
成都:成都是指蒙逊的从弟,名字。
日蹄:日蹄是指蒙逊的从子,名字。
颇罗:颇罗是指蒙逊的从子,名字。
司徒:司徒是古代官职名称,负责管理国家的礼仪和教化。
搜神记:搜神记是古代的一部志怪小说集。
史笔:史笔是指史书的记载。
蕃业:蕃业是指少数民族的统治事业。
河西人:指居住在河西地区的人,河西地区指的是今天的甘肃省西部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一带。
赵匪攵:人名,具体身份不详。
历算:历法与算术,指古代的历法计算。
茂虔:人名,指北凉王沮渠茂虔。
方物:指各种珍奇物品,古代用于进贡或展示国力的物品。
《周生子》:古代书籍,具体内容不详。
《时务论》:古代书籍,具体内容不详。
《三国总略》:古代书籍,具体内容不详。
《俗问》:古代书籍,具体内容不详。
《十三州志》:古代书籍,具体内容不详。
《文检》:古代书籍,具体内容不详。
《四科传》:古代书籍,具体内容不详。
《敦煌实录》:古代书籍,具体内容不详。
《凉书》:古代书籍,具体内容不详。
《汉皇德传》:古代书籍,具体内容不详。
《亡典》:古代书籍,具体内容不详。
《魏驳》:古代书籍,具体内容不详。
《谢艾集》:古代书籍,具体内容不详。
《古今字》:古代书籍,具体内容不详。
《乘丘先生》:古代书籍,具体内容不详。
《周髀》:古代书籍,具体内容不详。
《皇帝王历三合纪》:古代书籍,具体内容不详。
《赵匪攵传》:古代书籍,具体内容不详。
《甲寅元历》:古代书籍,具体内容不详。
《孔子赞》:古代书籍,具体内容不详。
晋:指晋朝,古代中国的一个朝代。
赵:指赵国,古代中国的一个国家。
《起居注》:古代书籍,记录皇帝日常活动及朝政大事。
凉州:古代中国的一个州,位于今天的甘肃省西部。
鄯善:古代国家,位于今天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高昌:古代国家,位于今天的新疆吐鲁番地区。
芮芮:古代国家,指柔然,位于今天的蒙古国及中国北部。
氐:古代民族,主要分布在今天的陕西、甘肃、四川等地。
胡:古代对北方及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戎夷:古代对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华汉:指汉族,古代对中原汉族的称呼。
晋焘:指晋朝的拓跋焘,即北魏的皇帝。
涪: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四川省。
黑水:古代地名,指今天的黑龙江。
井络:古代地名,指今天的河南省。
纪:古代地名,指今天的山东省。
郢:古代地名,指今天的湖北省。
樊:古代地名,指今天的湖北省。
邓:古代地名,指今天的湖北省。
齐之宣皇:指齐宣王,即齐国的宣王。
偏旅:偏师,指较小的军队。
浊水:指黄河,古代常以黄河代表国家。
兰皋:古代地名,指今天的陕西省。
氐族:指氐族,古代民族之一。
梁土:指梁国,古代国家之一。
乂:治理,指国家的治理。
辛、李之将:指古代著名的将领,如辛弃疾、李靖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宋书-列传-卷九十八-评注
河西人赵匪攵善历算,此句点明了人物赵匪攵的特长,历算在古代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它涉及到天文、地理、农业等多个领域,赵匪攵的善历算意味着他在这些领域有着深厚的知识和能力。
十四年,茂虔奉表献方物,并献《周生子》十三卷, 《时务论》十二卷,《三国总略》二十卷,《俗问》十一卷,《十三州志》十卷, 《文检》六卷,《四科传》四卷,《敦煌实录》十卷,《凉书》十卷,《汉皇德传》 二十五卷,《亡典》七卷,《魏驳》九卷,《谢艾集》八卷,《古今字》二卷, 《乘丘先生》三卷,《周髀》一卷,《皇帝王历三合纪》一卷,《赵匪攵传》并 《甲寅元历》一卷,《孔子赞》一卷,合一百五十四卷。此段描述了茂虔向晋朝献上的大量书籍,这些书籍涵盖了历史、地理、哲学、天文等多个领域,展现了当时河西地区的文化繁荣和学术成就。
茂虔又求晋、赵《起居注》 诸杂书数十件,太祖赐之。此句说明了茂虔不仅献书,还请求晋朝的《起居注》等书籍,这反映出茂虔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历史研究的重视。
十六年闰八月,拓跋焘攻凉州,茂虔兄子万年为虏内应,茂虔见执。此句描述了拓跋焘攻凉州,茂虔因内应被俘,反映了当时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困苦的社会现实。
茂虔弟安 弥县侯无讳先为征西将军、沙州刺史、都督建康以西诸军事、酒泉太守,第六弟武 兴县侯仪德为征东将军、秦州刺史、都督丹岭以西诸军事、张掖太守。此段介绍了茂虔的兄弟们在官场上的地位和职责,展现了当时官场的权力斗争。
世祖大明三年,安周奉献方物。此句说明了安周在世祖大明三年时向朝廷献上方物,这体现了地方势力对中央政权的忠诚和对和平的渴望。
史臣曰:氐藉世业之资,胡因倔起之众,结根百顷,跨有河西,虽戎夷猾夏, 自擅荒服,而财力雄富,颇尚礼文。此段评价了河西地区的历史和文化,指出虽然地处边疆,但河西地区在财力、文化等方面都有较高的成就,反映了当时多民族文化的交融。
杨氏兵精地险,境接华汉,伺隙边关,首鼠疆 场,遂西入白马,东出黄金,乘晋焘之捷,构围涪之衅,规吞黑水,志倾井络,纪、 郢之势方危,樊、邓之心屡骇。此段描述了杨氏家族在边疆地区的军事行动,展现了其军事才能和扩张野心。
天子听朝不怡,有怀辛、李之将,而齐之宣皇,率偏旅数百,定命先驱,推锋直指,势逾风电,云彻席卷,致届南城,逐北追奔,全 胜万里,敌人皆裹骨舆尸,越至险而自窜,其余皆膏身山野,委骸川泽。此段描述了宣皇的军事行动,展现了其英勇和战功。
既而裴、 刘二将,藉其威声,故使浊水靡旗,兰皋失险,氐族转徙奔亡,遗烬不灭者若线, 梁土获乂,以迄于今。由此而言,功烈可谓盛矣!此段评价了裴、刘二将的功绩,指出他们的军事行动对于稳定边疆、巩固国家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