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宋史-本纪-卷三

作者: 宋代史学家如欧阳修、司马光等,他们参与了《宋史》的编纂工作,全面记录了宋朝从建立到灭亡的历史过程。

年代:成书于元代(约14世纪)。

内容简要:《宋史》是元代史学家对宋朝历史的总结,详细记载了宋朝从宋太祖赵匡胤的建立到宋朝灭亡的全过程。全书分为本纪、志、列传等多个部分,内容涉及政治、军事、文化、经济、外交等多个方面,展现了宋朝繁荣的文化和复杂的政治斗争,是研究宋朝历史的权威文献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宋史-本纪-卷三-原文

○太祖三

五年春正月壬辰朔,雨雪,不御殿。

禁铁铸浮屠及佛像。

庚子,前卢氏县尉鄢陵许永年七十有五,自言父琼年九十九,两兄皆八十余,乞一官以便养。

因召琼厚赐之,授永鄢陵令。

壬寅,省州县小吏及直力人。

乙巳,罢襄州岁贡鱼。

二月丙子,诏沿河十七州各置河堤判官一员。

庚辰,以凤州七房银冶为开宝监。

庚寅,以兵部侍郎刘熙古参知政事。

闰月壬辰,礼部试进士安守亮等诸科共三十八人,召对讲武殿,始放榜。

庚戌,升密州为安化军节度。

三月庚午,赐颍州龙骑指挥使仇兴及兵士钱。

辛未,占城国王波美税遣使来献方物。

壬申,幸教船池习战。

乙酉,殿中侍御史张穆坐赃弃市。

夏四月庚寅朔,三佛齐国主释利乌耶遣使来献方物。

丙午,遣使检视水灾田。

丙寅,遣使诸州捕虎。

五月庚申,赐恩赦侯刘鋹钱一百五十万。

乙丑,命近臣祈晴。

并广南州十三、县三十九。

丙寅,罢岭南采珠媚川都卒为静江军。

辛未,河决濮阳,命颍州团练使曹翰往塞之。

甲戌,以霖雨,出后宫五十余人,赐予以遣之。

丁亥,河南、北淫雨,澶、滑、济、郓、曹、濮六州大水。

六月己丑,河决阳武,汴决谷熟。

丁酉,诏:淫雨河决,沿河民田有为水害者,有司具闻除租。

戊申,修阳武堤。

秋七月己未,右拾遗张恂坐赃弃市。

癸未,邕、容等州獠人作乱。

八月庚寅,高丽国王王昭遣使献方物。

己亥,广州行营都监朱宪大破獠贼于容州。

癸卯,升宿州为保静军节度,罢密州仍为防御。

九月丁巳朔,日有食之。

癸酉,李崇矩以镇国军节度使罢。

冬十月庚子,幸河阳节度使张仁超第视疾。

甲辰,试道流,不才者勒归俗。

十一月己未,李继明、药继清大破獠贼于英州。

癸亥,禁僧道习天文地理。

己巳,禁举人寄应。

庚辰,命参知政事薛居正、吕余庆兼淮、湖、岭、蜀转运使。

十二月乙酉朔,祈雪。

己亥,畋近郊。

开封尹光义暴疾,遂如其第视之。

甲寅,内班董延谔坐监务盗刍粟,杖杀之。

诏合入令、录者引见后方注。

乙卯,大雨雪。

是岁,大饥。

六年春正月丙辰朔,不御殿。

置蜀水陆转运计度使。

癸酉,修魏县河。

二月丙戌朔,棣州兵马监押、殿直傅延翰谋反,伏诛。

丙申,曹州饥,漕太仓米二万石振之。

己亥,吴越国进银装花段、金香师子。

三月乙卯朔,周郑王殂于房州,上素服发哀,辍朝十日,谥曰恭帝,命还葬庆陵之侧,陵曰顺陵。

己未,复密州为安化军节度。

庚申,覆试进士于讲武殿,赐宋准及下第徐士廉等诸科百二十七人及第。

乙亥,赐宋准等宴钱二十万。

大食国遣使来献。

翰林学士、知贡举李昉坐试人失当,责授太常少卿。

试朝臣死王事者子陆坦等,赐进士出身。

丙子,幸相国寺观新修塔。

夏四月丁亥,召开封尹光义、天平军节度使石守信等赏花、习射于苑中。

辛丑,遣卢多逊为江南国信使。

甲辰,占城国王悉利陀盘印茶遣使来献方物。

丙午,黎州保塞蛮来归。

戊申,诏修《五代史》。

五月庚申,刘熙古以户部尚书致仕。

诏:中书吏擅权多奸赃,兼用流内州县官。

己巳,交州丁琏遣使贡方物。

幸玉津园,观刈麦。

辛巳,杀右拾遗马适。

六月辛卯,阅在京百司吏,黜为农者四百人。

癸巳,占城国遣使献方物。

隰州巡检使李谦溥拔北汉七砦。

癸卯,雷有邻告宰相赵普党堂吏胡赞等不法,赞及李可度并批籍没。

庚戌,诏参知政事与宰相赵普分知印押班奏事。

秋七月壬子朔,诏诸州府置司寇参军,以进士、明经者为之。

丙辰,减广南无名率钱。

八月乙酉,罢成都府伪蜀嫁装税。

辛卯,赐布衣王泽方同学究出身。

丁酉,泗州推官侯济坐试判假手,杖、除名。

甲辰,赵普罢为河阳三城节度使、同平章事。

辛酉,幸都亭驿。

九月丁卯,余庆以尚书左丞罢。

己巳,封光义为晋王、兼侍中,德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薛居正为门下侍郎、同平章政事,户部侍郎、枢密副使沈义伦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石守信兼侍中,卢多逊中书舍人、参知政事。

壬申,诏晋王光义班宰相上。

冬十月甲申,葬周恭帝,不视朝。

丁亥,幸玉津园观稼。

戊子,流星出文昌、北斗。

甲辰,特赦诸官吏奸赃。

十一月癸丑,诏常参官进士及第者各举文学一人。

十二月壬午,命近臣祈雪。

丙午,前中书舍人、参知政事多逊起复视事。

行《开宝通礼》。

限度僧法,诸州僧帐及百人,岁许度一人。

七年春正月庚戌,不御殿。

庚申,占城国王波美税遣使献方物。

齐州野蚕成茧。

癸亥,左拾遗秦亶、太子中允吕鹄并坐赃,宥死,杖、除名。

二月庚辰朔,日有食之。

丙戌,日有二黑子。

癸卯,命近臣祈雨。

诏:《诗》、《书》、《易》三经学究,依三经、三传资叙入官。

乙巳,太子中舍胡德冲坐隐官钱,弃市。

三月乙丑,三佛齐国王遣使献方物。

夏四月丙午,遣使检岭南民田。

五月戊申 朔,殿中侍御史李莹坐受南唐馈遗,责授右赞善大夫。

甲寅,以布衣齐得一为章丘 主簿。

乙丑,诏市二价者以枉法论。

丙寅,幸讲武池,观习水战。

丙子,又幸讲武 池,遂幸玉津园。

六月丙申,河中府饥,发粟三万石振之。

己亥,淮溢入泗州城。

壬寅,安阳河溢,皆坏民居。

秋七月壬子,幸讲武池,观习水战,遂幸玉津园。

丙 辰,南丹州溪洞酋帅莫洪燕内附。

诏减成都府盐钱。

庚午,太子中允李仁友坐不法, 弃市。

八月戊寅,吴越国王遣使来朝贡。

丁亥,谕吴越伐江南。

戊子,陈州贡芝草, 一本四十九茎。

己丑,幸讲武池,赐习水战军士钱。

戊戌,殿中丞赵象坐擅税,除 名。

甲辰,幸讲武池,观习水战,遂幸玉津园。

九月癸亥,命宣徽南院使、义成军 节度使曹彬为西南路行营马步军战翟都部署,山南东道节度使潘美为都监,颍州 团练使曹翰为先锋都指挥使,将兵十万出荆南,以伐江南。

将行,召曹彬、潘美, 戒之曰:‘城陷之日,慎无杀戮。设若困斗,则李煜一门,不可加害。’

丁卯,以 知制诰李穆为江南国信使。

冬十月甲申,幸迎春苑,登汴堤观战舰东下。

丙戌,又幸迎春苑,登汴堤观诸军习战,遂幸东水门,发战翟东下。

江南进绢数万,御衣、 金带、器用数百事。

壬辰,曹彬等将舟师、步骑发江陵,水陆并进。

丁酉,命吴越 王钱俶为升州东南行营招抚制置使。

己亥,曹彬收下峡口,获指挥使王仁震、王宴、 钱兴。

闰月己酉,克池州。

丁巳,败江南军于铜陵。

庚申,命宰相、参知政事更知 日历。

壬戌,彬等拔芜湖、当涂两县,驻军采石。

癸亥,诏减湖南新制茶。

甲子,薛居正等上新编《五代史》,赐器币有差。

丁卯,彬败江南军于采石,擒兵马部署 杨收、都监蔡震等千人,为浮梁以济。

十一月癸未,黥李从善部下及江南水军一千 三百九十人为归化军。

甲申,诏省剑南、山南等道属县主簿。

丁亥,秦、晋旱,免 蒲、陕、晋、绛、同、解六州逋赋,关西诸州免其半。

己丑,知汉阳军李恕败江南 水军于鄂。

甲午,曹彬败江南军于新林砦。

辛丑,命知雄州孙全兴答涿州修好书。

壬寅,大食国遣使献方物。

十二月己酉,彬败江南军于白鹭洲。

辛亥,命近臣祈雪。

甲子,吴越王帅兵围常州,获其人马,寻拔利城砦。

丙寅,彬败江南军于新林港。

己巳,左拾遗刘祺坐受赂,黥面、杖配沙门岛。

庚午,北汉寇晋州,守臣武守琦败 之于洪洞。

壬申,吴越王败江南军于常州北界。

八年春正月甲戌朔,以出师,不御殿。

丙子,知池州樊若水败江南军于州界, 田钦祚败江南军于溧水,斩其都统使李雄。

乙酉,御长春殿,谓宰相曰:‘朕观为 臣者比多不能有终,岂忠孝薄而无以享厚福耶?’宰相居正等顿首谢。

庚寅,曹彬 拔升州城南水砦。

二月癸丑,彬败江南军于白鹭洲。

乙卯,拔升州关城。

丁巳,太子中允徐昭文坐抑人售物,除籍。

甲子,知扬州侯陟败江南军于宣化镇。

戊辰,覆 试进士于讲武殿,赐王嗣宗等三十一人、诸科纪自成等三十四人及第。

三月乙酉, 赐王嗣宗等宴钱二十万。

己丑,命祈雨。

庚寅,彬败江南军于江北。

己亥,契丹遣 使克沙骨慎思以书来讲和。

知潞州药继能拔北汉鹰涧堡。

辛丑,召契丹使于讲武殿 观习射。

壬寅,遣内侍王继恩领兵赴升州。

大食国遣使来朝献。

夏四月乙巳,幸东 水硙。

癸丑,幸都亭驿,阅新战船。

丁巳,吴越王拔常州。

壬戌,彬等败江南军于 秦淮北。

戊辰,幸玉津园,观种稻,遂幸讲武池,观习水战。

庚午,诏岭南盗赃满 十贯以上者死。

幸西水硙。

五月壬申朔,以吴越国王钱俶守太师、尚书令,益食邑。

知桂阳监张侃发前官隐没羡银,追罪兵部郎中董枢、右赞善大夫孔璘,杀之,太子 洗马赵瑜杖配海岛;侃受赏,迁屯田员外郎。

辛巳,祈晴。

甲申,江南宁远军及沿 江砦并降。

乙酉,诏武冈、长沙等十县民为贼卤掠者,蠲其逋租,仍给复一年。

甲午,安南都护丁琏遣使来贡。

辛丑,河决濮州。

六月壬寅,曹彬等遣使言,败江南 军于其城下。

丁未,宋州观察判官崔绚、录事参军马德休并坐赃弃市。

辛亥,河决 澶州顿丘。

甲子,彗出柳,长四丈,辰见东方。

秋七月辛未朔,日有食之。

庚辰, 遣阁门使郝崇信、太常丞吕端使契丹。

癸未,西天东印土王子穰结说啰来朝献。

甲申,诏吴越王班师。

己亥,山后两林鬼主、怀化将军勿尼等来朝献。

八月乙卯,幸 东水硙观鱼,遂幸北园。

辛酉,诏权停今年贡举。

壬戌,契丹遣左卫大将军耶律霸 德等致御衣、玉带、名马。

西南蕃顺化王子若废等来献名马。

癸亥,丁德裕败润州 兵于城下。

九月壬申,狩近郊,逐兔,马蹶坠地,因引佩刀刺马杀之。既而悔之, 曰:‘吾为天下主,轻事畋猎,又何罪马哉!’自是遂不复猎。

戊寅,润州降。

冬 十月己亥朔,江南主遣徐铉、周惟简来乞缓师。

辛亥,诏郡国令佐察民有孝悌力田、 奇材异行或文武可用者遣,诣阙。

丁巳,修西京宫阙。

江南主贡银五万两、绢五万 匹,乞缓师。

戊午,改润州镇海军节度为镇江军节度。

幸晋王北园。

己未,曹彬遣 都虞候刘遇破江南军于皖口,擒其将朱令赟、王晖。

十一月辛未,江南主遣徐铉等 再奉表乞缓师,不报。

甲申,曹彬夜败江南军于城下。

丙戌,以校书郎宋准、殿直 邢文庆充贺契丹正旦使。

乙未,曹彬克升州,俘其国主煜,江南平,凡得州十九、 军三、县一百八十、户六十五万五千六十。

临视新龙兴寺。

十二月庚子,幸惠民河, 观筑堰。

辛丑,赦江南,复一岁;兵戈所经,二岁。

戊申,三佛齐遣使来献方物。

己酉,幸龙兴寺。

辛亥,免开封府诸县今年秋租十之三。

己未,以恩赦侯刘鋹为彭 城郡公。

甲子,契丹遣使耶律乌正来贺正旦。

丁卯,吴越国王乞以长春节朝觐,从 之。

九年春正月辛未,御明德门,见李煜于楼下,不用献俘仪。

壬申,大赦,减死罪一等。

乙亥,封李煜为违命侯,子弟臣僚班爵有差。

己卯,江南昭武军节度使留后卢绛焚掠州县。

庚辰,诏郊西京。

癸巳,晋王率文武上尊号,不允。

二月癸卯,三上表,不允。

庚戌,以曹彬为枢密使。

辛亥,命德昭迎劳吴越国王钱俶于宋州。

契丹遣使耶律延以御衣、玉带、名马、散马、白鹘来贺长春节。

乙卯,吴越王奏内客省使丁德裕贪狠,贬房州刺史。

丁巳,观礼贤宅。

戊午,以卢多逊为吏部侍郎,仍参知政事。

己未,吴越国王钱俶偕子惟濬等朝于崇德殿,进银绢以万计。

赐俶衣带鞍马,遂以礼贤宅居之,宴于长安殿。

壬戌,钱俶进贺平升州银绢、乳香、吴绫、绵、钱茶、犀象、香药,皆亿万计。

甲子,召晋王、吴越国王并其子等射于苑中,俶进御衣、寿星通犀带及金器。

丁卯,幸礼贤宅,赐俶金器及银绢倍万。

三月己巳,俶进助南郊银绢、乳香以万计。

庚午,赐俶剑履上殿,诏书不名。

癸酉,以皇子德芳为检校太保、贵州防御使,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沈义伦为大内都部署,右卫将军王仁赡权判留司、三司兼知开封府事。

丙子,幸西京。

己卯,次巩县,拜安陵,号恸陨绝者久之。

庚辰,赐河南府民今年田租之半,奉陵户复一年。

辛巳,至洛阳。

庚寅,大雨,分命近臣诣诸祠庙祈晴。

辛卯,幸广化寺,开无畏三藏塔。

夏四月己亥,雨霁。

庚子,有事圆丘,回御五凤楼,大赦,十恶、故杀者不原,贬降责免者量移叙用,诸流配及逋欠悉放,诸官未赠恩者悉覃赏。

壬寅,大宴,赐亲王、近臣、列校袭衣、金带、鞍马、器币有差。

丙午,驾还。

辛亥,上至自洛。

丁巳,曹翰拔江州,屠之,擒牙校宋德明、胡则等。

诏益晋王食邑,光美、德昭并加开府仪同三司,德芳益食邑,薛居正、沈义伦加光禄大夫,枢密使曹彬、宣徽北院使潘美加特进,吴越国王钱俶益食邑,内外文武臣僚咸进阶封。

己未,著令旬假为休沐。

丙寅,大食国王珂黎拂遣使蒲希密来献方物。

五月己巳,幸东水硙,遂幸飞龙院,观渔金水河。

甲戌,遣司勋员外郎和岘往江南路采访。

杀卢绛。

庚辰,幸讲武池,遂幸玉津园观稼。

宋州大风,坏城楼、官民舍几五千间。

甲申,以阁门副使田守奇等充贺契丹生辰使。

晋州以北汉岚、石、宪三州巡检使王洪武等来献。

六月庚子,步至晋王邸,命作机轮,輓金水河注邸中为池。

癸卯,吴越王进银、绢、绵以倍万计。

乙卯,荧惑入南斗。

秋七月戊辰,幸晋王第观新池。

丙子,幸京兆尹光美第视疾。

戊寅,再幸光美第。

泉州节度使陈洪进乞朝觐。

丙戌,命近臣祈晴。

丁亥,命修先代帝王及五岳、四渎祠庙。

庚寅,幸光美第。

八月乙未朔,吴越国王进射火箭军士。

己亥,幸新龙兴寺。

辛丑,太子中允郭思齐坐赃弃市。

乙巳,幸等觉院,遂幸东染院,赐工人钱。

又幸控鹤营观习射,赐帛有差。

又幸开宝寺观藏经。

丁未,遣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党进、宣徽北院使潘美伐北汉。

丙辰,遣使率兵分五道入太原。

九月甲子,幸绫锦院。

庚午,权高丽国事王伷遣使来朝献。

党进败北汉军于太原城北。

辛巳,命忻、代行营都监郭进迁山后诸州民。

庚寅,幸城南池亭,遂幸礼贤宅,又幸晋王第。

冬十月甲午朔旦,赐文武百官衣有差。

丁酉,兵马监押马继恩率兵入河东界,焚荡四十余砦。

己亥,幸西教场。

庚子,镇州巡检郭进焚寿阳县,俘九千人。

辛丑,晋、隰巡检穆彦璋入河东,俘二千余人。

党进败北汉军于太原城北。

己酉,吴越王献驯象。

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

殡于殿西阶,谥曰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庙号太祖。

太平兴国二年四月乙卯,葬永昌陵。

大中祥符元年,加上尊谥曰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

帝性孝友节俭,质任自然,不事矫饰。

受禅之初,颇好微行,或谏其轻出。

曰: ‘帝王之兴,自有天命,周世宗见诸将方面大耳者皆杀之,我终日侍侧,不能害也。’

既而微行愈数,有谏,辄语之曰:‘有天命者任自为之,不汝禁也。’

一日,罢朝, 坐便殿,不乐者久之。

左右请其故。

曰:‘尔谓为天子容易耶?早作乘快误决一事, 故不乐耳。’

汴京新宫成,御正殿坐,令洞开诸门,谓左右曰:‘此如我心,少有 邪曲,人皆见之。’

吴越钱俶来朝,自宰相以下咸请留俶而取其地,帝不听,遣俶 归国。

及辞,取群臣留俶章疏数十轴,封识遗俶,戒以途中密观,俶届途启视,皆 留己不遣之章也。

俶自是感惧,江南平,遂乞纳土。

南汉刘鋹在其国,好置酖以毒臣下。

既归朝,从幸讲武池,帝酌卮酒赐鋹。

鋹疑有毒,捧杯泣曰:‘臣罪在不 赦,陛下既待臣以不死,愿为大梁布衣,观太平之盛,未敢饮此酒。’

帝笑而谓之 曰:‘朕推赤心于人腹中,宁肯尔耶?’

即取鋹酒自饮,别酌以赐鋹。

王彦升擅杀 韩通,虽预佐命,终身不与节钺。

王全斌入蜀,贪恣杀降,虽有大功,即加贬绌。

宫中苇帘,缘用青布;常服之衣,浣濯至再。

魏国长公主襦饰翠羽,戒勿复用,又 教之曰:‘汝生长富贵,当念惜福。’

见孟昶宝装溺器,摏而碎之,曰:‘汝以七 宝饰此,当以何器贮食?所为如是,不亡何待!’

晚好读书,尝读二典,叹曰:‘尧、舜之罪四凶,止从投窜,何近代法网之密乎!’

谓宰相曰:‘五代诸侯跋扈, 有枉法杀人者,朝廷置而不问。人命至重,姑息藩镇,当若是耶?自今诸州决大辟, 录案闻奏,付刑部覆视之。’

遂著为令。

乾德改元,先谕宰相曰:‘年号须择前代 所未有者。’

三年,蜀平,蜀宫人入内,帝见其镜背有志‘乾德四年铸’者,召窦 仪等诘之。

仪对曰:‘此必蜀物,蜀主尝有此号。’

乃大喜曰:‘作相须读书人。’

由是大重儒者。

受命杜太后,传位太宗。

太宗尝病亟,帝往视之,亲为灼艾,太宗觉痛,帝亦取艾自灸。

每对近臣言:‘太宗龙行虎步,生时有异,他日必为太平天 子,福德吾所不及云。’

赞曰:昔者尧、舜以禅代,汤、武以征伐,皆南面而有天下。

四圣人者往,世 道升降,否泰推移。

当斯民涂炭之秋,皇天眷求民主,亦惟责其济斯世而已。

使其 必得四圣人之才,而后以其行事畀之,则生民平治之期,殆无日也。

五季乱极,宋 太祖起介胄之中,践九五之位,原其得国,视晋、汉、周亦岂甚相绝哉?

及其发号 施令,名藩大将,俯首听命,四方列国,次第削平,此非人力所易致也。

建隆以来, 释藩镇兵权,绳赃吏重法,以塞浊乱之源。

州郡司牧,下至令录、幕职,躬自引对。

务农兴学,慎罚薄敛,与世休息,迄于丕平。

治定功成,制礼作乐。

在位十有七年 之间,而三百余载之基,传之子孙,世有典则。

遂使三代而降,考论声明文物之治, 道德仁义之风,宋于汉、唐,盖无让焉。

乌呼,创业垂统之君,规模若是,亦可谓 远也已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宋史-本纪-卷三-译文

太祖三年春天正月壬辰日,下起雨雪,皇帝没有上朝。禁止用铁铸造浮屠(佛像)。庚子日,前卢氏县尉鄢陵人许永,七十五岁,自称他的父亲许琼九十九岁,两个哥哥都八十多岁,请求朝廷给他一个官职以便赡养家人。于是皇帝召见了许琼,给予他丰厚的赏赐,并任命许永为鄢陵县令。壬寅日,朝廷减少州县小吏和直隶人的数量。乙巳日,取消襄州每年进贡的鱼。

二月丙子日,皇帝下诏沿河的十七个州各设一名河堤判官。庚辰日,将凤州的七个银矿设为开宝监。庚寅日,任命兵部侍郎刘熙古为参知政事。闰月壬辰日,礼部试进士安守亮等三十八人,在讲武殿面试后开始公布录取名单。庚戌日,升密州为安化军节度。

三月庚午日,皇帝赐给颍州龙骑指挥使仇兴及士兵钱。辛未日,占城国王波美税派遣使者来进献物品。壬申日,皇帝前往教船池练习战斗。乙酉日,殿中侍御史张穆因贪污被处死。

夏四月庚寅日,三佛齐国国王释利乌耶派遣使者来进献物品。丙午日,派遣使者检查水灾田地。丙寅日,派遣使者到各州捕捉老虎。

五月庚申日,皇帝赐给恩赦侯刘鋹钱一百五十万。乙丑日,命令近臣祈求晴天。并设立广南州十三、县三十九。丙寅日,取消岭南采珠媚川都卒,改为静江军。

辛未日,河在濮阳决口,皇帝命令颍州团练使曹翰前往堵塞。甲戌日,因连绵大雨,皇帝释放后宫五十余人,赐给他们钱财并发送回家。丁亥日,河南、河北连降大雨,澶州、滑州、济州、郓州、曹州、濮州六州发生大水。

六月己丑日,河在阳武决口,汴河在谷熟决口。丁酉日,皇帝下诏:因连绵大雨河决,沿河的民田受到水害的,有关官员要上报,免除租税。戊申日,修复阳武堤。

秋七月己未日,右拾遗张恂因贪污被处死。癸未日,邕州、容州等地的僚人发生叛乱。

八月庚寅日,高丽国王王昭派遣使者进献物品。己亥日,广州行营都监朱宪在容州大败僚贼。癸卯日,升宿州为保静军节度,取消密州防御。

九月丁巳日,月初发生日食。癸酉日,李崇矩因镇国军节度使职务被免。冬十月庚子日,皇帝前往河阳节度使张仁超的家中探望病情。甲辰日,试道流,对不称职者勒令还俗。

十一月己未日,李继明、药继清在英州大败僚贼。癸亥日,禁止僧人道士学习天文地理。己巳日,禁止举人代考。庚辰日,任命参知政事薛居正、吕余庆兼任淮、湖、岭、蜀转运使。

十二月乙酉日,月初祈求下雪。己亥日,在近郊打猎。开封尹光义突然生病,皇帝于是前往他的家中探望。甲寅日,内班董延谔因监务盗窃粮食被杖杀。诏令所有进入令、录的人要在引见后再注官。乙卯日,大雨雪。这一年,发生了大饥荒。

六年春天正月丙辰日,皇帝没有上朝。设立蜀水陆转运计度使。癸酉日,修复魏县河。

二月丙戌日,月初,棣州兵马监押、殿直傅延翰谋反,被处死。丙申日,曹州发生饥荒,朝廷从太仓运来二万石米赈济。己亥日,吴越国进献银装花缎、金香狮子。

三月乙卯日,月初,周郑王在房州去世,皇帝身着素服表示哀悼,停止上朝十天,追谥为恭帝,命令将其葬在庆陵旁边,陵墓名为顺陵。己未日,恢复密州为安化军节度。

庚申日,在讲武殿复试进士,赐给宋准及下第的徐士廉等一百二十七人及第。乙亥日,赐给宋准等人宴会钱二十万。大食国派遣使者来进献物品。翰林学士、知贡举李昉因试人不当,被责授为太常少卿。试朝臣死王事者子陆坦等,赐进士出身。

丙子日,皇帝前往相国寺观看新修的塔。夏四月丁亥日,皇帝在花园中赏花、习射,开封尹光义、天平军节度使石守信等陪同。辛丑日,派遣卢多逊为江南国信使。

甲辰日,占城国王悉利陀盘印茶派遣使者来进献物品。丙午日,黎州保塞蛮归顺。戊申日,诏令修订《五代史》。五月庚申日,刘熙古以户部尚书退休。诏令:中书省官员擅权多贪赃,同时使用流内州县官员。

己巳日,交州丁琏派遣使者进贡物品。皇帝前往玉津园观看收割麦子。辛巳日,杀死右拾遗马适。

六月辛卯日,检查在京的百官,将四百名不称职的官员罢官为民。癸巳日,占城国派遣使者进献物品。隰州巡检使李谦溥攻克北汉七个寨。

癸卯日,雷有邻告发宰相赵普的党羽胡赞等人的不法行为,胡赞及李可度一并被抄家。庚戌日,诏令参知政事与宰相赵普分别掌管印押班奏事。

秋七月壬子日,月初,诏令各州府设立司寇参军,由进士、明经者担任。丙辰日,减少广南的无名率钱。

八月乙酉日,取消成都府伪蜀嫁装税。辛卯日,赐给布衣王泽方同学究出身。丁酉日,泗州推官侯济因试判假手,被杖责并除名。

甲辰日,赵普被罢免为河阳三城节度使、同平章事。辛酉日,皇帝前往都亭驿。

九月丁卯日,吕余庆以尚书左丞退休。己巳日,封光义为晋王、兼侍中,德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薛居正为门下侍郎、同平章政事,户部侍郎、枢密副使沈义伦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石守信兼侍中,卢多逊中书舍人、参知政事。

壬申日,诏令晋王光义的地位在宰相之上。冬十月甲申日,葬周恭帝,皇帝没有上朝。丁亥日,皇帝前往玉津园观看收割。

戊子日,流星出现在文昌、北斗。甲辰日,特赦所有官吏中的贪污者。

十一月癸丑日,诏令常参官进士及第者各自推荐一名文学人才。

十二月壬午日,命令近臣祈求下雪。丙午日,前中书舍人、参知政事多逊恢复职务。

实行《开宝通礼》。限制僧人法数,各州僧人名额及百人,每年只允许度一个人。

七年春天正月庚戌日,皇帝没有上朝。庚申日,占城国王波美税派遣使者进献物品。齐州野蚕结茧。

癸亥日,左拾遗秦亶、太子中允吕鹄因贪污被处死,免死罪,杖责并除名。

二月庚辰日,月初发生日食。丙戌日,出现两个黑子。癸卯日,命令近臣祈求降雨。

诏令:《诗经》、《尚书》、《易经》三经学者,根据三经、三传资历叙入官职。乙巳日,太子中舍胡德冲因隐瞒官钱被处死。

三月乙丑日,三佛齐国王派遣使者来献上各种物品。夏四月丙午日,派遣使者去检查岭南地区的民田。五月戊申月初,殿中侍御史李莹因接受南唐的馈赠,被责罚并授予右赞善大夫的职位。甲寅日,颁布诏令,对买卖双方价格不公者以违法论处。丙寅日,皇帝前往讲武池,观看水战训练。丙子日,皇帝再次前往讲武池,然后前往玉津园。六月丙申日,河中府发生饥荒,发放三万石粮食救济。己亥日,淮河泛滥进入泗州城。壬寅日,安阳河泛滥,损坏了许多民居。秋七月壬子日,皇帝前往讲武池,观看水战训练,然后前往玉津园。丙辰日,南丹州溪洞的酋长莫洪燕归附朝廷。皇帝下诏减少成都府的盐税。庚午日,太子中允李仁友因违法行为被处死。八月戊寅日,吴越国王派遣使者来朝贡。丁亥日,皇帝命令吴越国攻打江南。戊子日,陈州进贡芝草,一株有四十九茎。己丑日,皇帝前往讲武池,赏赐参加水战训练的士兵钱。戊戌日,殿中丞赵象因擅自征税被除名。甲辰日,皇帝前往讲武池,观看水战训练,然后前往玉津园。九月癸亥日,任命宣徽南院使、义成军节度使曹彬为西南路行营马步军战事都部署,山南东道节度使潘美为都监,颍州团练使曹翰为先锋都指挥使,率领十万军队从荆南出发,攻打江南。出发前,皇帝召见曹彬、潘美,告诫他们:“城池攻下之后,千万不要杀戮。如果遇到困斗,李煜一家,不可加害。”丁卯日,任命知制诰李穆为江南国信使。冬十月甲申日,皇帝前往迎春苑,登上汴堤观看战舰东下。丙戌日,再次前往迎春苑,登上汴堤观看各军训练,然后前往东水门,派遣战船东下。江南进贡了几万匹绢,以及御衣、金带、器用等数百件物品。壬辰日,曹彬等率领舟师、步兵和骑兵从江陵出发,水陆并进。丁酉日,任命吴越王钱俶为升州东南行营招抚制置使。己亥日,曹彬攻下峡口,俘获指挥使王仁震、王宴、钱兴等人。闰月己酉日,攻克池州。丁巳日,在铜陵击败江南军。庚申日,命令宰相、参知政事轮流掌管日历。壬戌日,曹彬等攻克芜湖、当涂两县,驻军采石。癸亥日,颁布诏令减少湖南新制的茶叶税。甲子日,薛居正等人呈上新编的《五代史》,皇帝赐予他们不同的器物和货币。丁卯日,曹彬在采石击败江南军,擒获兵马部署杨收、都监蔡震等一千人,搭建浮桥过河。十一月癸未日,将李从善部下及江南水军一千三百九十人改编为归化军。甲申日,颁布诏令裁减剑南、山南等道属县的主簿。丁亥日,秦、晋地区干旱,免除蒲、陕、晋、绛、同、解六州的欠税,关西诸州免除一半。己丑日,汉阳军知军李恕在鄂地击败江南水军。甲午日,曹彬在新林砦击败江南军。辛丑日,命令雄州知州孙全兴与涿州修好书。壬寅日,大食国派遣使者献上各种物品。十二月己酉日,曹彬在白鹭洲击败江南军。辛亥日,命令近臣祈求降雪。甲子日,吴越王率领军队围攻常州,俘获其人马,不久攻克利城砦。丙寅日,曹彬在新林港击败江南军。己巳日,左拾遗刘祺因接受贿赂,被黥面、杖刑并流放到沙门岛。庚午日,北汉侵犯晋州,守臣武守琦在洪洞击败他们。壬申日,吴越王在常州北界击败江南军。

八年春天正月的第一天,即甲戌朔日,皇帝因为出征而不在宫殿中居住。丙子这一天,池州的樊若水在州界打败了江南的军队,田钦祚在溧水打败了江南的军队,并斩杀了他们的都统使李雄。乙酉这一天,皇帝在长春殿接见宰相,并对宰相说:‘我看现在的臣子很少有能坚持到底的,难道是因为忠孝不足而无法享受厚福吗?’宰相居正等人叩头谢罪。庚寅这一天,曹彬攻占了升州城南的水砦。二月癸丑这一天,曹彬在白鹭洲打败了江南的军队。乙卯这一天,攻占了升州关城。丁巳这一天,太子中允徐昭文因为压制别人卖东西而被除名。甲子这一天,扬州的侯陟在宣化镇打败了江南的军队。戊辰这一天,在讲武殿复试进士,赐予王嗣宗等三十一人和诸科纪自成等三十四人及第。三月乙酉这一天,赐予王嗣宗等二十万宴请钱。己丑这一天,下令祈求降雨。庚寅这一天,曹彬在江北打败了江南的军队。己亥这一天,契丹派遣使者克沙骨慎思带着书信来求和。潞州的药继能攻占了北汉的鹰涧堡。辛丑这一天,召见契丹使者到讲武殿观看射箭。壬寅这一天,派遣内侍王继恩领兵前往升州。大食国派遣使者来朝贡。夏四月乙巳这一天,皇帝前往东水硙。癸丑这一天,前往都亭驿,检阅新战船。丁巳这一天,吴越王攻占了常州。壬戌这一天,曹彬等人在秦淮北打败了江南的军队。戊辰这一天,前往玉津园,观看种植水稻,然后前往讲武池,观看水战练习。庚午这一天,下诏岭南地区盗贼赃物超过十贯的处死。前往西水硙。五月壬申朔日,吴越国王钱俶被封为太师、尚书令,增加了食邑。桂阳监的张侃揭露前官员隐瞒的额外收入,追责兵部郎中董枢、右赞善大夫孔璘,并将他们处死,太子洗马赵瑜被杖刑流放到海岛;张侃因功受赏,升任屯田员外郎。辛巳这一天,祈求晴天。甲申这一天,江南的宁远军和沿江的砦都投降了。乙酉这一天,下诏武冈、长沙等十县因被贼人抢掠的百姓,免除他们的欠租,并给予一年的恢复期。甲午这一天,安南都护丁琏派遣使者来进贡。辛丑这一天,黄河在濮州决口。六月壬寅这一天,曹彬等派遣使者报告,在他们的城下打败了江南的军队。丁未这一天,宋州的观察判官崔绚、录事参军马德休因贪污被处死。辛亥这一天,黄河在澶州的顿丘决口。甲子这一天,彗星出现在柳树旁,长度有四丈,凌晨出现在东方。秋七月辛未朔日,发生了日食。庚辰这一天,派遣阁门使郝崇信、太常丞吕端出使契丹。癸未这一天,西天东印土的王子穰结说啰来朝贡。甲申这一天,下诏吴越王班师。己亥这一天,山后两林鬼主、怀化将军勿尼等来朝贡。八月乙卯这一天,前往东水硙观鱼,然后前往北园。辛酉这一天,下诏暂时停止今年的科举考试。壬戌这一天,契丹派遣左卫大将军耶律霸德等人赠送御衣、玉带、名马。西南蕃的顺化王子若废等来进贡名马。癸亥这一天,丁德裕在润州城下打败了敌军。九月壬申这一天,在近郊狩猎,追逐兔子时,马摔倒,他拔出佩刀刺杀了马。不久后后悔,说:‘我作为天下的君主,轻易地从事狩猎,又有什么罪过马呢!’从此以后就不再狩猎了。戊寅这一天,润州投降。冬十月己亥朔日,江南的君主派遣徐铉、周惟简来请求缓兵。辛亥这一天,下诏各郡国的官员和助手考察有孝悌力田、奇材异行或者文武可用的人才,派他们到朝廷。丁巳这一天,修缮西京的宫殿。江南的君主进贡了五万两银子和五万匹绢,请求缓兵。戊午这一天,将润州的镇海军节度使改为镇江军节度使。前往晋王北园。己未这一天,曹彬派遣都虞候刘遇在皖口打败了江南的军队,擒获了他们的将领朱令赟和王晖。十一月辛未这一天,江南的君主再次派遣徐铉等人上表请求缓兵,没有得到回复。甲申这一天,曹彬在夜间在城下打败了江南的军队。丙戌这一天,任命校书郎宋准、殿直邢文庆为贺契丹正旦使。乙未这一天,曹彬攻克了升州,俘虏了他们的国主李煜,江南地区平定,共得到州十九、军三、县一百八十、户六十五万五千六十。亲自视察了新龙兴寺。十二月庚子这一天,前往惠民河,观看修筑堤坝。辛丑这一天,赦免江南地区,恢复一年;战乱经过的地方,恢复两年。戊申这一天,三佛齐派遣使者来进贡物品。己酉这一天,前往龙兴寺。辛亥这一天,免除开封府各县今年秋收的三分之一租税。己未这一天,因为恩赦,封侯刘鋹为彭城郡公。甲子这一天,契丹派遣使者耶律乌正来祝贺正旦。丁卯这一天,吴越国王请求在长春节朝觐,得到了允许。

九年春天正月辛未日,皇帝在明德门出现,在楼下见到了李煜,没有使用献俘的礼仪。壬申日,实行大赦,减去一等死罪。乙亥日,封李煜为违命侯,他的子弟和官员们的爵位都有所区别。己卯日,江南昭武军节度使留后卢绛焚烧掠夺州县。庚辰日,下诏祭祀西京。癸巳日,晋王率领文武百官上尊号,但未被允许。二月癸卯日,三次上表请求,仍不被允许。庚戌日,任命曹彬为枢密使。辛亥日,命令德昭在宋州迎接并慰劳吴越国王钱俶。契丹派遣使者耶律延带着御衣、玉带、名马、散马、白鹘来祝贺长春节。乙卯日,吴越王上奏说内客省使丁德裕贪婪狠毒,被贬为房州刺史。丁巳日,参观礼贤宅。戊午日,任命卢多逊为吏部侍郎,同时参知政事。己未日,吴越国王钱俶和他的儿子钱惟濬等人到崇德殿朝见,进献了以万计的银绢。皇帝赐给钱俶衣服、带鞍的马,于是让他住在礼贤宅,并在长安殿设宴。壬戌日,钱俶进献了用于平定升州的银绢、乳香、吴绫、绵、钱茶、犀角、象牙、香药等,都是亿万计。甲子日,召集晋王、吴越国王及其子等在苑中射箭,钱俶进献了御衣、寿星通犀带及金器。丁卯日,皇帝亲临礼贤宅,赐给钱俶金器和银绢,数量翻倍。三月己巳日,钱俶进献了助南郊的银绢、乳香,数量以万计。庚午日,赐给钱俶剑履上殿的特权,诏书不提名。癸酉日,任命皇子德芳为检校太保、贵州防御使,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沈义伦为大内都部署,右卫将军王仁赡暂代留司、三司兼知开封府事。丙子日,皇帝亲临西京。己卯日,停留在巩县,拜祭安陵,长时间地痛哭。庚辰日,赐给河南府民今年一半的田租,奉陵户恢复一年的赋税。辛巳日,到达洛阳。庚寅日,大雨,分派近臣到各个祠庙祈求晴天。辛卯日,皇帝亲临广化寺,开启无畏三藏塔。夏四月己亥日,雨停。庚子日,在圆丘举行祭祀,回到御五凤楼,大赦天下,但十恶不赦、故意杀人者除外,被贬降或免职的人根据情况重新任用,所有流放和欠债的人全部释放,所有未受恩赐的官员都给予赏赐。壬寅日,举行盛大宴会,赐给亲王、近臣、列校不同的袭衣、金带、鞍马、货币。丙午日,皇帝返回。辛亥日,皇帝从洛阳返回。丁巳日,曹翰攻下江州,屠杀城中居民,擒获牙校宋德明、胡则等人。下诏增加晋王的食邑,光美、德昭并加开府仪同三司,德芳增加食邑,薛居正、沈义伦加封光禄大夫,枢密使曹彬、宣徽北院使潘美加封特进,吴越国王钱俶增加食邑,内外文武官员都晋升官职。己未日,制定法令,旬假为休沐。丙寅日,大食国王珂黎拂派遣使者蒲希密来进献方物。五月己巳日,皇帝亲临东水硙,随后前往飞龙院,观赏金水河的捕鱼。甲戌日,派遣司勋员外郎和岘前往江南路采访。杀害卢绛。庚辰日,皇帝亲临讲武池,随后前往玉津园观看农作。宋州发生大风,摧毁城楼和官民房屋近五千间。甲申日,任命阁门副使田守奇等为贺契丹生辰使。晋州以北汉岚、石、宪三州巡检使王洪武等人来进献。六月庚子日,步行到晋王邸,命令制作机轮,将金水河的水引入邸中作为池塘。癸卯日,吴越王进献了成倍的银、绢、绵。乙卯日,火星进入南斗。秋七月戊辰日,皇帝亲临晋王第观看新池。丙子日,皇帝亲临京兆尹光美第探望疾病。戊寅日,再次亲临光美第。泉州节度使陈洪进请求朝见。丙戌日,命令近臣祈求晴天。丁亥日,命令修建先代帝王及五岳、四渎的祠庙。庚寅日,皇帝亲临光美第。八月乙未朔日,吴越国王进献了射火箭的士兵。己亥日,皇帝亲临新龙兴寺。辛丑日,太子中允郭思齐因贪污被处死。乙巳日,皇帝亲临等觉院,随后前往东染院,赐给工人钱。又亲临控鹤营观看射箭,赐给不同的布匹。又亲临开宝寺观看藏经。丁未日,派遣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党进、宣徽北院使潘美讨伐北汉。丙辰日,派遣使者率领军队分五路进入太原。九月甲子日,皇帝亲临绫锦院。庚午日,权高丽国事王伷派遣使者来朝见进献。党进在太原城北击败北汉军。辛巳日,命令忻、代行营都监郭进迁移山后诸州民众。庚寅日,皇帝亲临城南池亭,随后前往礼贤宅,又亲临晋王第。冬十月甲午朔日,赐给文武百官不同数量的衣服。丁酉日,兵马监押马继恩率领军队进入河东界,焚毁荡平四十多个砦。己亥日,皇帝亲临西教场。庚子日,镇州巡检郭进焚毁寿阳县,俘虏九千人。辛丑日,晋、隰巡检穆彦璋进入河东,俘虏二千余人。党进在太原城北击败北汉军。己酉日,吴越王进献了驯象。癸丑日夜晚,皇帝在万岁殿崩逝,享年五十岁。尸体被停放在殿西的台阶上,谥号为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庙号太祖。太平兴国二年四月乙卯日,被葬于永昌陵。大中祥符元年,加上尊谥号为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

皇帝本性孝顺、友爱、节俭,性格率真,不做作。他在接受禅让之初,很喜欢微服私行,有人劝他不要轻易外出。他说:‘帝王兴起,自有天命,周世宗看到那些面貌粗犷、耳朵大的人就杀了,我整天陪在他身边,不会害我的。’后来微服私行的次数越来越多,有人劝阻,他就说:‘有天命的人自己会做,我不会禁止你。’有一天,退朝后,他坐在便殿里,很久都不开心。左右的人问他原因,他说:‘你们认为做天子容易吗?我早上匆忙决定了一件事,所以不高兴。’汴京的新宫建成,皇帝坐在正殿上,让所有的门都敞开,对左右的人说:‘这就像我的心,稍微有点邪曲,别人都能看到。’吴越的钱俶来朝见,从宰相以下的人都请留下钱俶而夺取他的土地,皇帝不听,让钱俶回国。在钱俶告别时,皇帝拿了几十卷群臣留下钱俶的奏章,封好留给钱俶,并告诫他在路上秘密查看,钱俶在路上打开看,都是留下他不让他走的奏章。钱俶从此感到恐惧,江南平定后,就请求纳土归附。南汉的刘鋹在他国内,喜欢下毒酒毒害臣下。他回到朝廷后,随皇帝到讲武池,皇帝倒了一杯酒给刘鋹。刘鋹怀疑酒里有毒,捧着杯子哭着说:‘我的罪过无法赦免,陛下既然让我不死,我愿意做梁的大臣,看看太平盛世的景象,不敢喝这杯酒。’皇帝笑着对他说:‘我把赤诚之心放在你肚子里,怎么会害你呢?’于是自己喝了那杯酒,又另外倒了一杯给刘鋹。王彦升擅自杀了韩通,虽然曾参与辅佐有功,但终身没有得到节钺。王全斌入蜀,贪婪残暴地杀害投降的人,虽然有大的功绩,但也受到了贬低。宫中的苇帘,都用青布做;常穿的衣物,洗过两次。魏国长公主穿着装饰有翠羽的衣裳,皇帝告诫她不要再使用,还教她说:‘你生长在富贵之中,应当懂得珍惜福气。’看到孟昶宝装的溺器,就砸碎了它,说:‘你用七宝装饰这个,那用什么容器装食物?你这样做,不灭亡还等什么呢!’晚年喜欢读书,曾经读《尚书》和《易经》,感叹说:‘尧、舜惩罚四凶,只是流放他们,为什么近代的法律网如此严密呢!’对宰相说:‘五代诸侯横行霸道,有违法杀人的人,朝廷置之不理。人命至重,姑息藩镇,应当这样吗?从今以后,各州决定死刑的案件,要记录案卷上报,交给刑部复查。’于是制定了这个法令。乾德改元,先告诉宰相说:‘年号必须选择前代没有用过的。’三年,蜀地平定,蜀地的宫女被带入宫中,皇帝看到她们镜子背面写着‘乾德四年铸’的字样,就召见窦仪等人询问。窦仪回答说:‘这一定是蜀地的物品,蜀主曾经有这个年号。’皇帝非常高兴地说:‘做宰相的人必须读书人。’从此非常重视儒者。接受杜太后的命令,传位给太宗。太宗曾经病重,皇帝去探望他,亲自为他灼艾,太宗感到疼痛,皇帝也拿艾自己灼。他常常对亲近的大臣说:‘太宗有龙行虎步的气度,生时有异象,将来必定成为太平天子,他的福德是我比不上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宋史-本纪-卷三-注解

太祖三:指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即宋太祖,这里的‘三’可能是指某年或某次事件。

五年春正月壬辰朔:五年春季的第一个月的第一天,壬辰是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日期。

雨雪:下雨和下雪,这里可能指天气状况。

御殿:指皇帝在宫殿中接受朝见。

禁铁铸浮屠及佛像:禁止用铁铸造佛塔和佛像。

鄢陵:地名,指鄢陵县。

许永年:人名,许永年。

七十有五:七十五岁。

父琼:许永年的父亲,名琼。

两兄:许永年的两个哥哥。

八十余:八十多岁。

乞一官以便养:请求一个官职以便赡养。

召琼厚赐之:召见许琼并给予厚赏。

授永鄢陵令:任命许永年为鄢陵县令。

省州县小吏及直力人:减少州县的小官吏和直接服役的人。

罢襄州岁贡鱼:停止襄州每年贡纳的鱼。

诏沿河十七州各置河堤判官一员:下诏沿河的十七个州各设立一名河堤判官。

以凤州七房银冶为开宝监:将凤州的七房银矿冶炼厂改为开宝监。

以兵部侍郎刘熙古参知政事:任命兵部侍郎刘熙古为参知政事。

闰月:农历中的闰月,即增加的一个月。

礼部试进士:礼部主持的进士考试。

安守亮:人名,安守亮。

放榜:公布考试结果。

升密州为安化军节度:将密州升为安化军节度。

颍州龙骑指挥使:官职,颍州龙骑指挥使。

占城国王:占城国的国王。

波美税:占城国王的名字。

方物:外国进贡的物品。

教船池:用于训练水军的池塘。

殿中侍御史:古代官职,负责监察皇帝左右及宫廷内部事务。

张穆:人名,张穆。

坐赃弃市:因贪污被处死。

三佛齐国主:三佛齐国的国王。

释利乌耶:三佛齐国主的名字。

检视水灾田:检查水灾影响的田地。

捕虎:捕捉老虎。

恩赦侯:被封为恩赦侯的人。

刘鋹:指刘鋹,可能是被赦免的官员。

广南州:地名,广南州。

县:行政单位,县。

岭南采珠媚川都卒:岭南地区的采珠媚川都卒。

静江军:静江军的简称。

河决:指河流决堤。

濮阳:地名,濮阳县。

颍州团练使:古代官职,负责颍州的军事训练。

曹翰:人名,曹翰。

霖雨:连绵不断的雨。

后宫:皇帝的后宫。

河南、北:河南和河北地区。

澶、滑、济、郓、曹、濮六州:澶州、滑州、济州、郓州、曹州、濮州六个州。

大水:大洪水。

阳武:地名,阳武县。

汴决谷熟:汴河决口,谷熟地区受到影响。

除租:免除租税。

阳武堤:阳武堤的修复工程。

右拾遗:官职,右拾遗。

邕、容等州:邕州、容州等地区。

獠人:古代对某些少数民族的称呼。

高丽国王:高丽国的国王。

王昭:高丽国王的名字。

广州行营都监:官职,广州行营都监。

朱宪:人名,朱宪。

容州:地名,容州。

宿州:地名,宿州。

保静军节度:保静军节度的简称。

密州:地名,密州。

日有食之:发生日食。

李崇矩:人名,李崇矩。

镇国军节度使:官职,镇国军节度使。

河阳节度使:官职,河阳节度使。

张仁超:人名,张仁超。

道流:道教修行者。

英州:地名,英州。

李继明:人名,李继明。

药继清:人名,药继清。

僧道:僧侣和道士。

天文地理:天文和地理知识。

举人:科举制度中的考生。

寄应:通过关系或手段应考。

薛居正:人名,薛居正。

吕余庆:人名,吕余庆。

淮、湖、岭、蜀转运使:淮、湖、岭、蜀地区的转运使。

大食国:指阿拉伯帝国。

翰林学士:官职,翰林学士。

知贡举:官职,负责贡举考试的人。

李昉:人名,李昉。

试人失当:考试中出现问题。

太常少卿:官职,太常少卿。

相国寺:寺庙名,相国寺。

石守信:人名,石守信。

苑中:园林中。

卢多逊:人名,卢多逊。

悉利陀盘印茶:占城国王的名字。

黎州:地名,黎州。

保塞蛮:黎州的保塞蛮族。

五代史:关于五代历史的史书。

刘熙古:人名,刘熙古。

户部尚书:官职,户部尚书。

流内州县官:从流放地返回的州县官员。

丁琏:指丁琏,可能是安南都护。

玉津园:古代皇家园林。

马适:人名,马适。

黜为农者:被贬为农夫的人。

隰州:地名,隰州。

李谦溥:人名,李谦溥。

北汉七砦:北汉的七个砦(堡垒)。

雷有邻:人名,雷有邻。

赵普:人名,赵普。

胡赞:人名,胡赞。

不法:违法乱纪。

印押班奏事:负责印押和上奏事务的官员。

司寇参军:官职,司寇参军。

进士:科举制度中的进士。

明经:科举制度中的明经科。

无名率钱:无名的税收。

成都府:古代府名,位于今天的四川省成都市。

伪蜀嫁装税:伪蜀时期的嫁妆税。

王泽方:人名,王泽方。

同学究出身:通过学习获得出身。

侯济:人名,侯济。

试判假手:在考试中作弊。

杖、除名:杖责并除名。

河阳三城节度使:官职,河阳三城节度使。

同平章事:官职,同平章事。

中书舍人:官职,中书舍人。

参知政事:古代官职,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晋王:指当时的晋王赵光义,后成为宋太宗。

德昭:人名,德昭。

中书门下平章事:官职,中书门下平章事。

沈义伦:人名,沈义伦。

中书侍郎:官职,中书侍郎。

侍中:官职,侍中。

视朝:皇帝上朝处理政务。

流星出文昌、北斗:流星出现在文昌星和北斗星附近。

诸官吏奸赃:所有官吏中的贪污行为。

常参官:经常参加朝会的官员。

文学:科举制度中的文学科。

开宝通礼:《开宝通礼》的简称,一种礼仪制度。

限度僧法:限制僧侣的法度。

僧帐:僧侣的账簿。

度:出家为僧或尼。

七年春正月庚戌:七年春季的第一个月的第一天,庚戌是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日期。

齐州:地名,齐州。

野蚕成茧:野蚕结茧。

左拾遗:官职,左拾遗。

太子中允:古代官职,负责太子教育事务。

秦亶:人名,秦亶。

吕鹄:人名,吕鹄。

坐赃:因贪污。

宥死:免于死罪。

日有二黑子:太阳上有两个黑子。

祈雨:指祈求降雨。

三经:《诗经》、《尚书》、《易经》。

三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资叙入官:根据资历叙用入官。

太子中舍:官职,太子中舍。

胡德冲:人名,胡德冲。

隐官钱:隐瞒的官府收入。

弃市:古代的一种刑罚,指在市场上公开处决。

三佛齐:指东南亚的一个国家。

岭南:指南方地区。

南唐: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政权,位于今天的江苏、安徽一带。

馈遗:赠送礼物。

布衣:古代平民的衣着,比喻平民或地位低微的人。

章丘:古代县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济南市。

主簿:古代官职,负责文书、簿记等事务。

二价:古代指官府定价的两倍,这里指违反法律擅自加价。

讲武池:古代用于军事训练的池塘。

水战:指在水上进行的战斗。

河中府:古代府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市。

淮溢:淮河泛滥。

泗州城:古代州城,位于今天的江苏省宿迁市。

安阳河:古代河流,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溪洞酋帅:古代对少数民族地区首领的称呼。

南丹州:古代州名,位于今天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

盐钱:古代对盐的征税。

吴越: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政权,位于今天的浙江、江苏一带。

朝贡:古代指外国或地方政权向中央政权进贡。

陈州:古代州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周口市。

芝草:古代指一种珍贵的草,常作为祥瑞的象征。

习水战:练习水战技能。

殿中丞:古代官职,负责宫廷内部事务。

擅税:擅自征税。

宣徽南院使:古代官职,负责宣徽院的事务。

义成军:古代军名。

节度使:古代官职,负责军事、行政、财政等事务。

西南路行营马步军战:古代军队编制,负责西南方向的军事行动。

都部署:古代官职,负责军队的编制和部署。

山南东道节度使:古代官职,负责山南东道的军事、行政、财政等事务。

都监:古代官职,负责监督军队。

先锋都指挥使:古代官职,负责军队的先锋部队。

荆南:古代地区名,位于今天的湖北省南部。

江南:古代地区名,大致指今天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地。

汴堤:古代汴河的堤坝,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

战舰:古代用于水战的舰船。

江陵:古代县名,位于今天的湖北省荆州市。

升州东南行营招抚制置使:古代官职,负责东南地区的军事、安抚等事务。

峡口:河流的狭窄处,常作为军事要地。

指挥使:古代官职,负责指挥军队。

指挥使王仁震、王宴、钱兴:古代将领的名字。

池州:古代州名,位于今天的安徽省池州市。

铜陵:古代县名,位于今天的安徽省铜陵市。

剑南:古代道名,位于今天的四川省。

山南:古代道名,位于今天的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等地。

蒲、陕、晋、绛、同、解六州:古代州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等地。

汉阳军:古代军名,位于今天的湖北省武汉市。

鄂:古代地区名,位于今天的湖北省。

新林砦:古代军事要塞,位于今天的安徽省。

雄州:古代州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涿州:古代州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沙门岛:古代监狱,位于今天的山东省。

晋州:古代州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

洪洞:古代县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临汾市。

常州:指江苏省常州市,当时为军事要地。

利城砦:古代军事要塞,位于今天的江苏省。

新林港:古代港口,位于今天的安徽省。

刘祺:古代人物的名字。

北汉: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政权,位于今天的山西省中部。

武守琦:古代人物的名字。

出师:指出兵,发动军事行动。

知池州樊若水:指担任池州知州的樊若水。

江南军:指江南地区的军队。

州界:指州与州之间的边界。

田钦祚:指田钦祚,可能是某个将领的名字。

溧水:指江苏省溧水市,当时为军事要地。

都统使:古代军事编制中的高级将领。

李雄:指李雄,可能是被斩杀的将领。

长春殿:指皇帝的宫殿之一。

宰相:古代中央政府的最高行政长官。

朕观为臣者比多不能有终:皇帝观察到许多臣子都不能善终。

忠孝薄而无以享厚福耶:皇帝质疑是否因为忠诚和孝顺不足而不能享受丰厚的福祉。

曹彬:指曹彬,宋朝将领。

升州:指江苏省南京市,当时为军事要地。

白鹭洲:指位于南京市的一个岛屿。

关城:指军事要塞。

太子中允徐昭文:指太子中允徐昭文,太子府中的官员。

抑人售物:指压制他人出售物品。

除籍:指从官籍中除名。

宣化镇:指军事要地。

讲武殿:指用于军事训练的宫殿。

及第:指科举考试中通过。

江北:指长江以北的地区。

沙骨慎思:指沙骨慎思,可能是契丹派来的使者。

讲和:指双方和解。

潞州:指山西省长治市,当时为军事要地。

药继能:指药继能,可能是某个将领的名字。

鹰涧堡:指军事要塞。

内侍:指宫廷中的宦官。

东水硙:古代水磨。

都亭驿:指驿站。

新战船:指新建造的战船。

吴越王:指吴越国的国王。

秦淮北:指秦淮河以北的地区。

盗赃:指盗窃所得的财物。

桂阳监:指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当时为军事要地。

张侃:指张侃,可能是某个官员的名字。

隐没羡银:指隐瞒或侵吞的银两。

兵部郎中:指兵部的中级官员。

右赞善大夫:指宫廷中的高级官员。

孔璘:指孔璘,可能是被杀的官员。

太子洗马:指太子府中的官员。

赵瑜:指赵瑜,可能是被杖配的官员。

屯田员外郎:指屯田部门的外郎。

祈晴:指祈求晴天。

宁远军:指军事要塞。

沿江砦:指沿江的堡垒。

武冈:指湖南省武冈市,当时为军事要地。

长沙:指湖南省长沙市,当时为军事要地。

濮州:指山东省鄄城县,当时为军事要地。

澶州:指河南省滑县,当时为军事要地。

顿丘:指澶州的一个地区。

彗出柳:指彗星出现在柳树附近。

辰:指时间,这里指早上。

东方:指东方方向。

阁门使:指宫廷中的官员。

太常丞:指太常寺的官员。

西天东印土:指印度的西部地区。

王子穰结说啰:指印度王子穰结说啰。

班师:指出兵归来。

山后两林鬼主:指山后的两个部落的鬼主。

怀化将军:指怀化地区的将军。

勿尼:指勿尼,可能是某个将领的名字。

贡举:指科举考试。

西南蕃:指西南地区的民族。

顺化王子若废:指顺化王子的名字若废。

润州:指江苏省镇江市,当时为军事要地。

丁德裕:指丁德裕,可能是某个将领的名字。

近郊:指京城附近的郊外。

畋猎:指打猎。

马蹶:指马跌倒。

佩刀:指佩戴的刀。

郡国令佐:指郡国中的官员。

孝悌力田:指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努力耕作的品德。

奇材异行:指才能出众、行为奇特的人。

文武可用者:指文武双全、可用的人才。

西京宫阙:指西京(洛阳)的宫殿。

江南主:指江南地区的统治者。

徐铉:指徐铉,可能是江南使者。

周惟简:指周惟简,可能是江南使者。

蠲其逋租:指免除其拖欠的租税。

复一年:指再给一年时间。

安南都护:指安南地区的都护。

龙兴寺:指一个寺庙。

惠民河:指一条河流。

彭城郡公:指封为彭城郡公的官员。

恩赦:指皇帝的赦免令。

契丹:古代东北亚的一个民族,与宋朝对峙。

正旦:指农历正月初一,即新年。

长春节:指契丹的新年。

贺:指祝贺。

御明德门:指皇帝到明德门,明德门是皇宫的正门,皇帝在此举行重要仪式或接见臣子。

见李煜于楼下:李煜是南唐的最后一位君主,此处指皇帝在楼下接见李煜。

献俘仪:古代战争中,战胜国将俘虏献给胜利国的君主,以示臣服,此处的献俘仪即指此仪式。

大赦:指皇帝颁布赦令,赦免罪犯。

减死罪一等:减少死刑的刑罚等级。

违命侯:古代爵位,低于侯爵,是对有罪或有过失的贵族的惩罚。

班爵有差:按照等级差别授予爵位。

昭武军节度使:古代军事职务,负责一个地区的军事指挥。

留后:指在地方官员离开时,由其下属代理职务。

郊西京:在西京(古代首都)举行郊祀仪式。

上尊号:向上级或君主献上尊贵的称号。

内客省使:古代官职,负责宫廷内部事务。

贬房州刺史:将某人贬为房州(今湖北省房县)的刺史。

礼贤宅:指皇帝赐予有功之臣的住宅。

吏部侍郎:古代官职,负责官吏的选拔和考核。

崇德殿:崇德殿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

耶律延:契丹使者。

御衣:皇帝的服装。

玉带:玉制的腰带,象征贵族身份。

名马:名贵的马匹。

散马:普通的马匹。

白鹘:一种大型猛禽。

内客省使丁德裕:丁德裕是内客省使,因贪狠被贬。

房州刺史:房州(今湖北省房县)的刺史。

观礼贤宅:参观礼贤宅。

吏部侍郎卢多逊:卢多逊被任命为吏部侍郎。

吴越国王钱俶:吴越国王钱俶前来朝贡。

银绢:银和绢,古代货币和布料。

犀象:犀牛和象牙,古代贵重物品。

香药:香料和药材。

射于苑中:在皇家园林中射箭。

御衣、寿星通犀带及金器:皇帝赐予的贵重物品。

幸礼贤宅:皇帝前往礼贤宅。

助南郊银绢:帮助南郊祭祀的银绢。

剑履上殿:允许带剑穿履上殿,表示特殊待遇。

检校太保、贵州防御使:检校太保是荣誉职位,贵州防御使是军事职务。

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沈义伦:沈义伦是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是宰相职位。

大内都部署:宫廷内部的部署官。

右卫将军王仁赡:王仁赡是右卫将军,负责宫廷警卫。

安陵:古代帝王的陵墓。

河南府民:河南府(今河南省开封市)的百姓。

田租:农民向国家缴纳的田地租金。

圆丘:古代祭祀天地的地方。

五凤楼:古代宫殿名。

十恶:古代法律规定的十种重罪。

故杀者不原:故意杀人者不予赦免。

贬降责免者量移叙用:被贬官或免职的人根据情况重新任用。

诸流配及逋欠悉放:所有流放和欠债的人全部释放。

诸官未赠恩者悉覃赏:所有未得到赏赐的官员都给予赏赐。

亲王、近臣、列校:亲王、皇帝的近臣和军官。

袭衣:继承衣冠,即继承爵位。

金带:金制的腰带,象征贵族身份。

器币:货币和礼物。

飞龙院:古代宫廷中的养马场。

渔金水河:在金水河上捕鱼。

司勋员外郎和岘:和岘是司勋员外郎,负责官员的勋绩。

江州:古代州名,今江西省九江市。

牙校:军队中的小头目。

宋德明、胡则:被擒的牙校。

益晋王食邑:增加晋王的封地。

光美、德昭:晋王的儿子。

开府仪同三司:古代官职,相当于宰相。

薛居正、沈义伦:薛居正和沈义伦的官职。

枢密使曹彬、宣徽北院使潘美:曹彬和潘美的官职。

特进:古代官职,是一种荣誉职位。

内外文武臣僚:朝廷中的文武官员。

旬假:每十天一次的休假。

休沐:休息和沐浴,古代官员的休假形式。

大食国王珂黎拂:大食(今阿拉伯地区)国王。

蒲希密:大食国王的使者。

宋州:古代州名,今河南省商丘市。

阁门副使田守奇:田守奇是阁门副使,负责宫廷的安全。

汉岚、石、宪三州:位于今天的山西省北部。

王洪武:王洪武是巡检使,负责边防。

晋王邸:晋王的府邸。

机轮:古代的一种机械装置。

金水河:古代的一条河流。

泉州节度使陈洪进:泉州(今福建省泉州市)的节度使。

等觉院:佛教寺院。

东染院:古代宫廷中的染织机构。

控鹤营:古代宫廷中的警卫部队。

开宝寺:佛教寺院。

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党进:党进是侍卫马军都指挥使,负责宫廷警卫。

宣徽北院使潘美:潘美是宣徽北院使,负责宫廷事务。

绫锦院:古代宫廷中的织造机构。

高丽国事王伷:高丽(今朝鲜半岛)国王的使者。

忻、代行营都监郭进:郭进是忻、代行营都监,负责军事。

城南池亭:位于城南的池塘亭台。

镇州巡检郭进:郭进是镇州(今河北省正定县)的巡检,负责地方治安。

晋、隰巡检穆彦璋:穆彦璋是晋、隰(今山西省境内)的巡检。

北汉军:北汉的军队。

驯象:被驯服的象。

万岁殿:皇帝的宫殿。

谥曰:追赠谥号。

庙号:皇帝去世后,在宗庙中的称号。

太祖:宋太祖的庙号。

帝性孝友节俭:指帝王的性格特点,即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生活节俭。

质任自然:指天性纯朴,顺应自然。

不事矫饰:指不故意做作,不矫揉造作。

受禅之初:指接受禅让成为皇帝的初期。

微行:指帝王或高官不穿官服,悄悄出行。

周世宗:指五代十国时期的周世宗柴荣。

方面大耳:指面部宽阔,耳朵大,古人认为这是有福气的象征。

害:指加害。

既而:不久之后。

微行愈数:指微行越来越频繁。

谏:指劝谏。

轻出:指轻易外出。

天命:指天意,天授的使命。

罢朝:指退朝。

便殿:指皇帝休息的宫殿。

不乐者久之:指长时间不高兴。

汴京:指北宋的都城,今河南开封。

御正殿:指皇帝在正殿上朝。

洞开诸门:指打开所有的门。

邪曲:指不正当的行为。

吴越钱俶:指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国王钱俶。

留俶:指留下钱俶。

章疏:指奏章。

遗俶:指送给钱俶。

戒:指告诫。

酖:指毒酒。

卮酒:古代的一种酒器。

王彦升:指北宋初年的将领王彦升。

韩通:指北宋初年的将领韩通。

节钺:古代将帅的象征,代表军权。

王全斌:指北宋初年的将领王全斌。

蜀:指四川地区。

贪恣杀降:指贪婪残忍地杀害投降的人。

贬绌:指降职。

苇帘:用芦苇编成的帘子。

缘用青布:指用青布作为缘边。

常服之衣:指日常穿着的衣服。

浣濯:洗涤,清洗。

至再:指多次。

魏国长公主:指北宋的公主。

襦饰翠羽:指衣服上装饰有翠鸟的羽毛。

惜福:指珍惜福分。

宝装溺器:指用宝物装饰的便器。

溺器:指便器。

七宝:指金、银、铜、铁、锡、铅、汞七种宝物。

二典:指《尚书》中的《尧典》和《舜典》。

四凶:指古代传说中的四个凶恶之人。

投窜:指流放。

法网之密:指法律网罗严密。

五代诸侯:指五代时期的诸侯国。

跋扈:指专横跋扈,不服从中央政府。

置而不问:指放置不管,不予理会。

大辟:指死刑。

录案:指记录案件。

覆视:指审查。

乾德:北宋太祖赵匡胤的年号。

改元:指更换年号。

窦仪:北宋初年的官员。

释藩镇兵权:指解除藩镇的军权。

绳赃吏:指严厉惩治贪污的官吏。

重法:指严厉的法律。

州郡司牧:指州郡的长官。

令录:指县令。

幕职:指地方官府的幕僚。

躬自引对:指亲自接受皇帝的面试。

务农兴学:指发展农业,提倡教育。

慎罚薄敛:指谨慎惩罚,减轻赋税。

与世休息:指与世无争,休养生息。

丕平:指太平盛世。

制礼作乐:指制定礼乐制度。

九五之位:指帝位。

践:登基。

原:推究。

介胄:指军装。

名藩大将:指有名望的藩镇和大将。

次第削平:指依次削平。

绳赃吏重法:指严厉惩治贪污的官吏。

塞浊乱之源:指堵塞混乱的根源。

令录幕职:指县令和幕僚。

十七年:指赵匡胤在位的时间。

三百余载:指宋朝的统治时间。

基:基础。

世有典则:指世代有法度。

三代而降:指夏、商、周三代之后。

声明文物:指文化教育。

道徳仁义:指道德、仁义。

创业垂统:指开创基业,传给后代。

规模若是:指有这样的规模。

远也已矣:指非常远大。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宋史-本纪-卷三-评注

帝性孝友节俭,质任自然,不事矫饰。

此句描绘了宋太祖赵匡胤的个性特点,他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生活节俭,不追求奢华,性格率真自然,不矫揉造作。这反映了他的品德高尚,符合儒家文化中倡导的“仁、义、礼、智、信”五常。

受禅之初,颇好微行,或谏其轻出。

赵匡胤在即位初期,喜欢微服私访,有时被劝谏不要轻易外出。这表明他关心民间疾苦,愿意了解百姓的真实生活,但同时也体现了他的冒险精神。

帝王之兴,自有天命,周世宗见诸将方面大耳者皆杀之,我终日侍侧,不能害也。

赵匡胤以天命论来解释自己为何能幸免于难,同时表达了自己对周世宗猜忌大臣的批评,这体现了他对政治的深刻理解和对权力的谨慎态度。

既而微行愈数,有谏,辄语之曰:‘有天命者任自为之,不汝禁也。’

随着微行次数的增加,有人再次劝谏,赵匡胤则以天命为由拒绝,这反映了他对自己命运的自信和对他人意见的忽视。

一日,罢朝,坐便殿,不乐者久之。

赵匡胤在一天罢朝后,坐在便殿中久久不乐,这表明他可能对某件事情感到忧虑或不满,这种情感的真实流露体现了他作为一国之君的复杂心理。

汴京新宫成,御正殿坐,令洞开诸门,谓左右曰:‘此如我心,少有邪曲,人皆见之。’

赵匡胤在新宫建成后,坐在正殿上,命令打开所有门窗,表示自己的心胸坦荡,没有一丝邪曲,这体现了他对透明政治的追求和对自身品德的自信。

吴越钱俶来朝,自宰相以下咸请留俶而取其地,帝不听,遣俶归国。

赵匡胤拒绝了群臣关于留吴越王钱俶的建议,坚持让他回国,这显示了他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决心。

及辞,取群臣留俶章疏数十轴,封识遗俶,戒以途中密观,俶届途启视,皆留己不遣之章也。

赵匡胤在钱俶辞行时,给了他群臣请求留下他的奏章,让他路上查看,以此证明自己的决定是公正的,这体现了他的政治智慧和治国手段。

俶自是感惧,江南平,遂乞纳土。

钱俶因此感到恐惧,最终在江南平定后请求归附,这反映了赵匡胤的威望和治国方略的有效性。

南汉刘鋹在其国,好置酖以毒臣下。

南汉的刘鋹喜欢下毒毒害臣下,这揭示了当时社会政治的黑暗和残酷。

既归朝,从幸讲武池,帝酌卮酒赐鋹。

刘鋹归朝后,赵匡胤赐给他酒,这体现了赵匡胤的仁慈和对归顺者的宽容。

王彦升擅杀韩通,虽预佐命,终身不与节钺。

赵匡胤对擅自杀人的王彦升不予重用,这显示了他对法纪的尊重和对政治秩序的维护。

王全斌入蜀,贪恣杀降,虽有大功,即加贬绌。

赵匡胤对贪赃枉法的王全斌进行贬谪,这表明他对国家法纪的严肃态度。

宫中苇帘,缘用青布;常服之衣,浣濯至再。

赵匡胤在生活上节俭朴素,这反映了他勤俭节约的品德和对儒家文化的尊重。

魏国长公主襦饰翠羽,戒勿复用,又教之曰:‘汝生长富贵,当念惜福。’

赵匡胤教育公主珍惜福分,不追求奢华,这体现了他对子女的教育和对社会风气的引导。

见孟昶宝装溺器,摏而碎之,曰:‘汝以七宝饰此,当以何器贮食?所为如是,不亡何待!’

赵匡胤对孟昶的奢侈行为进行批评,这反映了他对国家政治和社会风气的关注。

晚好读书,尝读二典,叹曰:‘尧、舜之罪四凶,止从投窜,何近代法网之密乎!’

赵匡胤晚年喜欢读书,对尧、舜的治国理念表示赞赏,同时批评了近代法网的严密,这体现了他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

谓宰相曰:‘五代诸侯跋扈,有枉法杀人者,朝廷置而不问。人命至重,姑息藩镇,当若是耶?自今诸州决大辟,录案闻奏,付刑部覆视之。’

赵匡胤对五代时期法纪的松弛表示不满,提出要加强法纪,这反映了他对国家治理的重视。

遂著为令。

赵匡胤将加强法纪的措施写成法令,这表明他对国家治理的执行力。

乾德改元,先谕宰相曰:‘年号须择前代所未有者。’

赵匡胤在改元时要求宰相选择前代未曾使用的年号,这体现了他对国家历史的尊重和对创新的追求。

三年,蜀平,蜀宫人入内,帝见其镜背有志‘乾德四年铸’者,召窦仪等诘之。

赵匡胤在蜀地平定后,发现蜀宫人的镜子上有“乾德四年铸”的字样,对此表示疑惑,并询问窦仪等人,这体现了他对细节的关注和对国家治理的严谨。

仪对曰:‘此必蜀物,蜀主尝有此号。’

窦仪的回答表明他了解情况,这体现了朝廷官员的才智和对国家历史的了解。

乃大喜曰:‘作相须读书人。’

赵匡胤对窦仪的回答表示满意,认为做宰相需要读书人,这反映了他对知识和文化的重视。

由是大重儒者。

赵匡胤因此更加重视儒者,这表明他对儒家文化的推崇和对文化教育的重视。

受命杜太后,传位太宗。

赵匡胤遵循杜太后的遗命,将皇位传给太宗,这体现了他对家国天下的责任感和对国家稳定的考虑。

太宗尝病亟,帝往视之,亲为灼艾,太宗觉痛,帝亦取艾自灸。

赵匡胤在太宗病重时亲自照顾,这体现了他对兄弟的关爱和对家庭亲情的重视。

每对近臣言:‘太宗龙行虎步,生时有异,他日必为太平天子,福德吾所不及云。’

赵匡胤对太宗的评价表明他对兄弟的期望和对国家未来的信心。

赞曰:昔者尧、舜以禅代,汤、武以征伐,皆南面而有天下。

这段赞词回顾了中国古代的禅让制和征伐战争,强调了君权的合法性和君主的职责。

四圣人者往,世道升降,否泰推移。

赞词中提到的四圣人是尧、舜、禹、汤,他们代表了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治国理念,赞词通过描述他们的历史地位,展现了世道变迁和社会发展的规律。

当斯民涂炭之秋,皇天眷求民主,亦惟责其济斯世而已。

赞词表达了对古代君主的期望,认为君主应该关注民生,拯救百姓于苦难之中。

使其必得四圣人之才,而后以其行事畀之,则生民平治之期,殆无日也。

赞词中提到,如果君主具备四圣人的才能,那么实现百姓安居乐业的日子就为期不远了。

五季乱极,宋太祖起介胄之中,践九五之位,原其得国,视晋、汉、周亦岂甚相绝哉?

赞词中提到五代十国时期的混乱,以及宋太祖赵匡胤的崛起,认为他的得国与晋、汉、周等朝代并无太大区别。

及其发号施令,名藩大将,俯首听命,四方列国,次第削平,此非人力所易致也。

赞词赞扬赵匡胤的治国能力,认为他能够使名藩大将和四方列国臣服,这是非同寻常的成就。

建隆以来,释藩镇兵权,绳赃吏重法,以塞浊乱之源。

赞词中提到赵匡胤在位期间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削弱藩镇权力、严惩贪官污吏等,认为这些措施有助于维护国家稳定。

州郡司牧,下至令录、幕职,躬自引对。

赞词中提到赵匡胤对地方官员的选拔和管理,强调官员应该亲自引见,这体现了他的用人之道。

务农兴学,慎罚薄敛,与世休息,迄于丕平。

赞词中提到赵匡胤在位期间的政策,包括重视农业、发展教育、轻徭薄赋等,认为这些政策有助于国家的发展和百姓的福祉。

治定功成,制礼作乐。

赞词中提到赵匡胤在位期间的政治成就,包括制定礼乐制度,这体现了他的文化素养和对国家文化的重视。

在位十有七年之间,而三百余载之基,传之子孙,世有典则。

赞词中提到赵匡胤在位期间为国家打下的基础,以及他将皇位传给子孙,并留下了一系列典章制度,这体现了他的远见卓识和对国家未来的考虑。

遂使三代而降,考论声明文物之治,道德仁义之风,宋于汉、唐,盖无让焉。

赞词中提到赵匡胤的统治使得宋朝在文化、道德、仁义等方面达到了汉、唐时期的水平,这体现了他的治国成就和对国家文化的贡献。

乌呼,创业垂统之君,规模若是,亦可谓远也已矣!

赞词以感叹的语气总结了对赵匡胤的评价,认为他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和伟大成就的君主。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宋史-本纪-卷三》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533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