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四圣心源-卷六-杂病解中-蛔虫根原

作者: 弘忍(602年-675年),唐代高僧,禅宗的第五代祖师。弘忍的禅宗教义注重心性修炼,尤其重视直观的心性觉悟。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7世纪)。

内容简要:《四圣心源》是弘忍禅宗思想的阐述,书中深入探讨了心灵的修养与觉悟的过程,强调通过禅修达到四圣的境地:圣、贤、菩萨和佛的状态。通过内心的修炼和觉悟,达到自我完善与觉醒的境地,是禅宗核心思想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四圣心源-卷六-杂病解中-蛔虫根原-原文

蛔虫者,厥阴肝木之病也。

木郁则蠹生,肝郁则虫化。

木以水为母而火为子,乙木升于己土,胎于癸水而生君火,水升而化清阳,是以火不上热;甲木降于戊土,胎于壬水而生相火,火降而化浊阴,是以水不下寒。

肝升而胆降,火清而水暖,木气温畅,故蠹蛔不生,以其土运而木荣也。

土湿脾陷,不能荣达肝木,子母分离,寒热不交。

木以水火中气,堙于湿土,不得上下调济,由是寒热相逼,温气中郁,生意盘塞,腐蠹朽烂而蛔虫生焉。

凡物湿而得温,覆盖不发,则郁蒸而虫化,或热或寒,不能生也。

故虫不生于寒冰热火之中,而独生于湿木者,以木得五行之温气也。

温气中郁,下寒上热,故仲景乌梅丸方,连、柏与姜、附并用,所以清子气之上热,温母气之下寒也。

不去中下之湿寒,而但事杀蛔,土败木枯,则蛔愈杀而生愈繁。

此当温燥水土,以畅肝木,则蛔虫扫迹而去矣。

医书杀虫之方,百试不效者也。

乌苓丸

乌梅百枚,米蒸,捣膏人参二两桂枝二两干姜二两附子二两川椒二两,去目,炒当归二两茯苓三两

炼蜜同乌梅膏,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日二次。

若虫积繁盛者,加大黄二两,巴霜二钱,下尽为佳。

蛔虫生化,原于土湿木郁,法以燥土疏木为主。

线白虫证,是肝木陷于大肠,木郁不达,是以肛门作痒。

虫生大肠之位,从庚金化形,故其色白。

而木陷之根,总由土湿,当于燥土疏木之中,重用杏仁、橘皮,以泻大肠滞气,佐以升麻,升提手阳明经之坠陷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四圣心源-卷六-杂病解中-蛔虫根原-译文

蛔虫病,是因厥阴肝木受到病邪侵袭。木气郁结,就会产生蛀虫,肝气郁结,虫就会化成蛔虫。木以水为母,以火为子,乙木上升至己土,在癸水中孕育而生君火,水上升后化为清阳,因此火不会过热;甲木下降至戊土,在壬水中孕育而生相火,火下降后化为浊阴,因此水不会过寒。肝气上升,胆气下降,火气清朗,水气温暖,木气畅通,所以蛔虫不会产生,因为土气运行而木气茂盛。

如果土气潮湿,脾气下陷,不能滋养肝木,母子分离,寒热不能相交。木气被湿土埋没,不能上下调节,因此寒热相互逼迫,温气在中间郁结,生机受阻,腐败腐烂,蛔虫就会产生。

所有事物在潮湿且受热的情况下,如果覆盖住不会生长,就会郁结而虫会化生,或者热或者寒,都不能生长。所以虫不会在寒冷或炎热的气候中生长,而只会在潮湿的木中生长,因为木得到了五行的温气。温气中郁结,下面寒冷上面热,所以张仲景的乌梅丸方,连翘、柏子仁与干姜、附子一起使用,是为了清理子气上面的热,温暖母气下面的寒。

如果不去除中下部分的湿寒,而只是杀虫,土气败坏木气枯萎,那么蛔虫虽然被杀,但生长得更加旺盛。这应该通过温燥水土,来畅通肝木,那么蛔虫就会消失无踪。医书中治疗虫病的方子,试了很多次都不见效。

乌梅丸:乌梅一百枚,用米蒸,捣成膏状,人参二两,桂枝二两,干姜二两,附子二两,川椒二两,去籽,炒当归二两,茯苓三两。将炼蜜与乌梅膏混合,制成如梧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丸,一天两次。

如果虫积很多,可以加大黄二两,巴豆霜二钱,直到虫全部排出为好。

蛔虫的生成,根源在于土湿木郁,治疗方法主要是燥湿疏木。线白虫证,是肝木陷入大肠,木气郁结不畅通,所以肛门会发痒。虫在大肠的位置生长,由庚金化形,所以颜色是白色。而木气陷入的根源,总归是土湿,应该在使用燥湿疏木的方法中,重用杏仁、橘皮,以泻大肠的滞气,佐以升麻,提升手阳明经的坠陷。

蛔虫的生成,根源在于土湿木郁,治疗方法主要是燥湿疏木。线白虫证,是肝木陷入大肠,木气郁结不畅通,所以肛门会发痒。虫在大肠的位置生长,由庚金化形,所以颜色是白色。而木气陷入的根源,总归是土湿,应该在使用燥湿疏木的方法中,重用杏仁、橘皮,以泻大肠的滞气,佐以升麻,提升手阳明经的坠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四圣心源-卷六-杂病解中-蛔虫根原-注解

蛔虫:蛔虫,中医学中指肠道寄生虫,尤其是指蛔虫(Ascaris lumbricoides),一种常见的肠道寄生虫,会引起腹痛、营养不良等症状。

厥阴肝木:中医学中,厥阴指的是六经之一,肝木则代表肝脏及其生理功能,与情绪、视力、筋脉等密切相关。

木郁:木郁,中医学术语,指肝气郁结,导致气机不畅,常表现为情绪抑郁、胸胁胀满等症状。

蠹生:蠹生,指蛀虫的滋生,比喻疾病的发生。

胎于:胎于,指孕育于,比喻某种事物在另一种事物中形成。

癸水:癸水,五行之一,代表水,与肾、膀胱等器官相关。

君火:君火,中医学术语,指心脏的火气,为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

甲木:甲木,五行之一,代表木,与肝、胆等器官相关。

戊土:戊土,五行之一,代表土,与脾、胃等器官相关。

壬水:壬水,五行之一,代表水,与肾、膀胱等器官相关。

相火:相火,中医学术语,指与心火相对的火,与肝、胆等器官相关。

浊阴:浊阴,中医学术语,指性质阴冷、有形的物质。

清阳:清阳,中医学术语,指性质阳刚、清轻的物质。

土湿脾陷:土湿脾陷,中医学术语,指脾脏受湿邪影响,导致脾气虚弱,运化功能失常。

子母分离:子母分离,中医学术语,指母体与子体之间气血不相连,导致母子双方都出现虚弱症状。

寒热不交:寒热不交,中医学术语,指寒热两种病邪相互干扰,导致疾病难以治愈。

堙于:堙于,指被埋没于,比喻某种物质被其他物质所覆盖。

温气中郁:温气中郁,指温热的气机被郁结,导致气机不畅。

生意盘塞:生意盘塞,指生机被阻塞,难以生长。

腐蠹朽烂:腐蠹朽烂,指腐烂、蛀蚀,比喻疾病严重。

仲景乌梅丸方:仲景乌梅丸方,指古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创制的治疗蛔虫病的方剂。

连、柏与姜、附:连、柏与姜、附,指中药中的黄连、黄柏、干姜、附子等药材,具有清热、温中、驱虫等功效。

杀蛔:杀蛔,指杀死蛔虫。

温燥水土:温燥水土,指通过温燥的方法来改善土壤和气候条件。

肝木陷于大肠:肝木陷于大肠,中医学术语,指肝气郁结导致大肠功能失调。

手阳明经:手阳明经,中医学术语,指手阳明大肠经,与大肠功能相关。

杏仁、橘皮:杏仁、橘皮,指中药中的杏仁和橘皮,具有润肺、理气、疏肝等功效。

升麻:升麻,指中药中的升麻,具有升提阳气、疏肝解郁等功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四圣心源-卷六-杂病解中-蛔虫根原-评注

蛔虫者,厥阴肝木之病也。

此句开篇点明蛔虫病的根本原因在于肝木之病,厥阴肝木在中医理论中代表肝脏,与情绪、消化等生理功能密切相关。‘厥阴’一词表明肝木的病态表现为寒热不交,即阴阳失衡。

木郁则蠹生,肝郁则虫化。

‘木郁’指肝木郁结,‘蠹生’指蛔虫产生。此句进一步阐述了肝郁导致蛔虫生成的病理机制,说明肝郁是蛔虫病发生的关键。

木以水为母而火为子,乙木升于己土,胎于癸水而生君火,水升而化清阳,是以火不上热;甲木降于戊土,胎于壬水而生相火,火降而化浊阴,是以水不下寒。

此句详细阐述了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说明木、水、火之间的关系,以及木升火降对体内阴阳平衡的影响。‘君火’和‘相火’分别代表心火和肾火,它们与木、水的关系体现了中医理论中五脏与五行的关联。

肝升而胆降,火清而水暖,木气温畅,故蠹蛔不生,以其土运而木荣也。

此句说明肝胆相照,火水交融,木气温和,有利于防止蛔虫的产生。‘土运’和‘木荣’分别指脾胃和肝脏的功能正常,它们共同维持了人体的健康。

土湿脾陷,不能荣达肝木,子母分离,寒热不交。

此句指出脾湿导致脾气下陷,无法滋养肝木,进而导致寒热不交,阴阳失衡,为蛔虫的生成提供了条件。

木以水火中气,堙于湿土,不得上下调济,由是寒热相逼,温气中郁,生意盘塞,腐蠹朽烂而蛔虫生焉。

此句进一步解释了脾湿导致肝木被湿土所困,无法得到水火的滋养,导致寒热相逼,温气郁结,最终产生蛔虫。

凡物湿而得温,覆盖不发,则郁蒸而虫化,或热或寒,不能生也。

此句说明湿气和温气结合会导致虫类产生,而湿气和寒气结合则不会产生虫类。

故虫不生于寒冰热火之中,而独生于湿木者,以木得五行之温气也。

此句解释了为什么蛔虫只生于湿木之中,因为木得五行之温气。

温气中郁,下寒上热,故仲景乌梅丸方,连、柏与姜、附并用,所以清子气之上热,温母气之下寒也。

此句介绍了仲景乌梅丸方的组成和作用,通过清子气之上热,温母气之下寒来治疗蛔虫病。

不去中下之湿寒,而但事杀蛔,土败木枯,则蛔愈杀而生愈繁。

此句指出只杀蛔虫而不去除湿寒,会导致病情加重。

此当温燥水土,以畅肝木,则蛔虫扫迹而去矣。

此句提出了治疗蛔虫病的方法,即温燥水土,以畅肝木。

医书杀虫之方,百试不效者也。

此句指出许多杀虫方剂都无效。

乌苓丸

此句为方剂名称,乌苓丸。

乌梅百枚,米蒸,捣膏人参二两桂枝二两干姜二两附子二两川椒二两,去目,炒当归二两茯苓三两。

此句列举了乌苓丸的组成成分。

炼蜜同乌梅膏,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日二次。

此句说明了乌苓丸的服用方法。

若虫积繁盛者,加大黄二两,巴霜二钱,下尽为佳。

此句为针对虫积繁盛者的治疗方法。

蛔虫生化,原于土湿木郁,法以燥土疏木为主。

此句指出蛔虫的产生源于土湿木郁,治疗方法应以燥土疏木为主。

线白虫证,是肝木陷于大肠,木郁不达,是以肛门作痒。

此句说明了线白虫证的病因和症状。

虫生大肠之位,从庚金化形,故其色白。

此句解释了线白虫的颜色成因。

而木陷之根,总由土湿,当于燥土疏木之中,重用杏仁、橘皮,以泻大肠滞气,佐以升麻,升提手阳明经之坠陷也。

此句提出了治疗线白虫证的方剂组成和作用。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四圣心源-卷六-杂病解中-蛔虫根原》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507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