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水浒传-第八十六回

作者: 施耐庵(约1296年-1371年),元代小说家,是《水浒传》的作者之一。他的作品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百姓疾苦,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元代(约14世纪)。

内容简要:《水浒传》是元代小说家施耐庵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了宋江等一百零八位英雄人物在梁山泊聚集,反抗腐败的朝廷和不公正社会的故事。书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英雄事迹。小说通过丰富的情节和细腻的人物刻画,展示了社会不公、官民矛盾和对抗暴政的精神。它不仅是对农民起义的赞扬,也通过各种人物的抒发,展示了忠诚、义气与悲剧性的命运。该书成为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深刻影响了后代的文学和文化。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水浒传-第八十六回-原文

宋公明大战独鹿山卢俊义兵陷青石峪

诗曰:

莫逞区区智力余,天公原自有乘除。

谢玄真得擒王技,赵括徒能读父书。

青石兵如沙上雁,幽州势若釜中鱼。

败军损将深堪愧,辽主行当坐陷车。

话说贺统军,姓贺名重宝,是大辽国中兀颜统军部下副统军之职。

身长一丈,力敌万人,善行妖法,使一口三尖两刃刀,见今守住幽州,就行提督诸路军马。

当时贺重宝奏郎主道:‘奴婢这幽州地面,有个去处,唤做青石峪,只一条路入去,四面尽是高山,并无活路。臣拨十数骑人马,引这伙蛮子直入里面。却调军马外面围住。教这厮前无出路,后无退步,必然饿死。’

兀颜统军道:‘怎生便得这厮们来?’

贺统军道:‘他打了俺三个大郡,气满志骄,必然想着幽州。俺这里分兵去诱引他,他必然乘势来赶。引入陷坑山内,走那里去!’

兀颜统军道:‘你的计策怕不济事,必还用俺大兵扑杀。且看你去如何。’

当下贺统军辞了国主,带了盔甲刀马,引了一行步从兵卒,回到幽州城内。

将军点起,分作三队。

一队守住幽州,二队望霸州、蓟州进发。

传令已下,便驱遣两队军马出城,差两个兄弟前去领兵。

大兄弟贺拆,去打霸州。

小兄弟贺云,去打蓟州。

都不要赢他,只佯输诈败,引入幽州境界,自有计策。

却说宋江等守住霸州,有人来报:‘辽兵侵犯蓟州,恐有疏失,望调军兵救护。’

宋江道:‘既然来打,那有干罢之理。就此机会,去取幽州。’

宋江留下些少军马,守定霸州,其余大队军兵,拔寨都起,引军前去蓟州。

会合卢俊义军马,约日进兵。

且说番将贺拆,引兵霸州来。

宋江正调军马出来,却好半路里接着。

不曾斗的三合,贺拆引军败走。

宋江不去追赶。

却说贺云去打蓟州,正迎着呼延灼,不战自退。

宋江会合卢俊义,一同上帐,商议攻取幽州之策。

吴用、朱武便道:‘幽州分兵两路而来,此必是诱引之计,且未可行。’

卢俊义道:‘军师错矣!那厮连输了数次,如何是诱敌之计?当取不取,过后难取。不就这里去取幽州,更待何时!’

宋江道:‘这厮势穷力尽,有何良策可施。正好乘此机会。’

遂不从吴用、朱武之言,引兵往幽州便进。

将两处军马,分作大小三路起行。

只见前军报来说:‘辽兵在前拦住。’

宋江遂到军前看时,山坡后转出一彪皂旗来。

宋江便教前军摆开人马。

只见那番军番将,盖地而来。

皂雕旗分作四路,向山坡前摆开。

宋江、卢俊义与众将看时,如黑云踊出千百万人马相似,簇拥着一员大将番官,横着三尖两刃刀,立马阵前。

那番官怎生打扮?但见:

头戴明霜镔铁盔,身披耀日连环甲,足穿抹绿云根靴,腰系龟背狻猊带,衬着锦绣绯红袍,执着铁杆狼牙棒,手持三尖两刃八环刀,坐下四蹄双翼千里马。

前面引军旗上,写的分明:‘大辽副统军贺重宝。’跃马横刀,出于阵前。

宋江看了道:‘辽国统军,必是上将。谁敢出马?’

说犹未了,大刀关胜舞起青龙偃月刀,纵坐下赤兔马,飞出阵来。

也不打话,便与贺统军相并。

正似两条龙竞宝,一对虎争餐。

一来一往凤翻身,一上一下鸾展翅。

刀斗刀,迸数丈寒光,马荡马,动半天杀气。

关胜与贺统军斗到三十余合,贺统军气力不加,拨回刀望本阵便走。

关胜骤马追赶。

贺统军引了败兵,奔转山坡。

宋江便调军马追赶,约有四五十里,听的四下里战鼓齐响。

宋江急叫回军时,山坡左边早撞过一彪番军拦路。

宋江急分兵迎敌时,右手下又早撞出一支大辽军马。

前面贺统军勒兵回来夹攻。

宋江兵马四下救应不迭,被番兵撞做两段。

却说卢俊义引兵在后面厮杀时,不见了前面军马。

急寻门路要杀回来,只见胁窝里又撞出番军来厮并。

辽兵喊杀连天,四下里撞击,左右被番军围住在垓心。

卢俊义调拨众将,左右冲突,前后卷杀,寻路出去。

众将扬威耀武,抖擞精神,正奔四下里厮杀,忽见阴云闭合,黑雾遮天,白昼如夜,不分东西南北。

卢俊义心慌,急引一支军马,死命杀出。

大辽兵马听的前面鸾铃声响,纵马引军赶杀过去。

至一山口,卢俊义听的里面人语马嘶,领兵赶将入去。

只见狂风大作,走石飞沙,对面不见。

卢俊义杀到里面,约莫二更前后,方才风静云开,复见一天星斗。

众人打一看时,四面尽是高山,左右是悬崖峭壁。

只见山川峻岭,无路可登。

随行人马,只见徐宁、索超、韩滔、彭玘、陈达、杨春、周通、李忠、邹渊、邹润、杨林、白胜大小十二个头领,有五千军马。

星光之下,待寻归路。

四下高山围匝,不能得出。

卢俊义道:‘军士厮杀了一日,神思困倦,且就这里权歇一宵,暂停战马,明日却寻归路。’

未知脱离何如,有诗为证:

四山环绕路难通,原是阴陵死道中。

若要犬军相脱释,除非双翼驾天风。

再说宋江正厮杀间,只见黑云四起,走石飞沙,军士对面都不相见。

随军内却有公孙胜,在马上见了,知道此是妖法。

急拔宝剑在手,就马上作用,口中念念有词,喝声道:“疾!”

把宝剑指点之处,只见阴云四散,狂风顿息,大辽军马,不战自退。

遥望漫漫阴气,尽皆四边散了。

宋江驱兵杀透重围,退到一座高山,迎着本部军马,且把粮车头尾相衔,权做寨栅。

计点大小头领,于内不见了卢俊义等一十三人,并五千余军马。

至天明,宋江便遣呼延灼、林冲、秦明、关胜,各带军兵,四下里去寻了一日,不知些消息。

回复宋江。

宋江便取玄女课焚香占卜已罢,说道:“大象不妨,只是陷在幽阴之处。急切难得出来。”

宋江放心不下,遂遣解珍、解宝,扮作猎户,绕出来寻。

又差时迁、石勇、段景住、曹正,四下里去打听消息。

且说解珍、解宝披上虎皮袍,拕了钢叉,只望深山里行。

看看天色向晚,两个行到山中,四边只一望不见人烟,都是乱山叠障。

解珍、解宝又行了几个山头。

是夜,月色朦胧,远远地望见山畔一点灯光。

弟兄两个道:“那里有灯光之处,必是有人家。我两个且寻去讨些饭吃。”

望着灯光处拽开脚步奔将来。

未得一里多路,来到一个去处,傍着树林,破二作三数间草屋下,破壁里闪出灯光来。

解珍、解宝推开扇门,灯光之下,见是个婆婆,年老六旬之上。

弟兄两个放下钢叉,纳头便拜。

那婆婆道:“我只道是俺孩儿来家,不想却是客人到此。客人休拜。你是那里猎户?怎生到此?”

解珍道:“小人原是山东人氏,旧日是猎户人家。

因来此间做些买卖,不想正撞着军马热闹,连连厮杀,以此消折了本钱,无甚生理。

弟兄两个只得来山中寻讨些野味养口。

谁想不识路径,迷踪失迹,来到这里,投宅上暂宿一宵。

望老奶奶收留则个。

那婆婆道:“自古云:谁人顶着房子走哩。

我家两个孩儿,也是猎户,敢如今便回来也。

客人少坐,我安排些晚饭与你两个吃。”

解珍、解宝谢道:“多感老奶奶。”

那婆婆入里面去了。

弟兄两个,却坐在门前。

不多时,只见门外两个人,扛着一个獐子入来,口里呼道:“娘,娘,你在那里?”

只见那婆婆出来道:“孩儿,你们回了。

且放下獐子,与这两位客人厮见。”

解珍、解宝慌忙下拜。

那两个答礼已罢,便问:“客人何处?因甚到此?”

解珍、解宝便把却才的话,再说一遍。

那两个道:“俺祖居在此。

俺是刘二,兄弟刘三。

父是刘一,不幸死了。

止有母亲。

专靠打猎营生,在此二三十年了。

此间路径甚杂,俺们尚有不认的去处。

你两个是山东人氏,如何到此间讨得衣饭吃?

你休瞒我,你二位敢不是打猎户么?”

解珍、解宝道:“既到这里,如何藏的!实诉与兄长。”

有诗为证:

峰峦重叠绕周遭,兵陷垓心不可逃。

二解欲知消息实,便将踪迹混渔樵。

当时解珍、解宝跪在地下,说道:“小人们果是山东猎户,弟兄两个,唤做解珍、解宝。

在梁山泊跟随宋公明哥哥许多时落草。

今来受了招安,随着哥哥来破大辽。

前日正与贺统军大战,被他冲散一支军马,不知陷在那里。

特差小人弟兄两个,来打探消息。”

那两个弟兄笑道:“你二位既是好汉,且请起,俺指与你路头。

你两个且少坐,俺煮一腿獐子肉,暖杯社酒,安排请你二位。”

没一个更次,煮的肉来。

刘二、刘三管待解珍、解宝。

饮酒之间,动问道:“俺们久闻你梁山泊宋公明,替天行道,不损良民,直传间到俺辽国。”

解珍、解宝便答道:“俺哥哥以忠义为主,誓不扰害善良,单杀滥官酷吏,倚强凌弱之人。”

那两个道:“俺们只听的说,原来果然如此。”

尽皆欢喜,便有相爱不舍之情。

解珍、解宝道:“我那支军马,有十数个头领,三五千兵卒,正不知下落何处。

我想也得好一片地来排陷他。”

那两个道:“你不知俺这北边去处。

只此间是幽州管下,有个去处,唤做青石峪。

只有一条路入去,四面尽是悬崖峭壁的高山。

若是填塞了那条入去的路,再也出不来。

多定只是陷在那里了,此间别无这般宽阔去处。

如今你那宋先锋屯军之处,唤做独鹿山。

这山前平坦地面,可以厮杀,若山顶上望时,都见四边来的军马。

你若要救那支军马,舍命打开青石峪,方才可以救出。

那青石峪口,必然多有军马截断这条路口。

此山柏树极多,惟有青石峪口两株大柏树最大的好,形如伞盖,四面尽皆望见。

那大树边,正是峪口。

更提防一件:贺统军会行妖法。

教宋先锋破他这一件要紧。”

解珍、解宝得了这言语,拜谢了刘家弟兄两个,连夜回寨来。

宋江见了,问道:“你两个打听的些分晓么?”

解珍、解宝却把刘家弟兄的言语,备细说了一遍。

宋江失惊,便请军师吴用商议。

正说之间,只见小校报道:‘段景住、石勇引将白胜来了。’

宋江道:‘白胜是与卢先锋一同失陷,他此来必是有异。’

随即唤来帐下问时,段景住先说:‘我和石勇正在高山涧边观望,只见山顶上一个大毡包滚将下来。我两个看时,看看滚到山脚下,却是一团毡衫,里面四围裹定,上用绳索紧拴。直到树边看时,里面却是白胜。’

白胜便道:‘卢头领与小弟等一十三人,正厮杀间,只见天昏地暗,日色无光,不辨东西南北。只听的人语马嘶之间,卢头领便教只顾杀将入去。谁想深入重地。那里尽是四围高山,无计可出,又无粮草接济。一行人马,实是艰难。卢头领差小人从山顶上滚将下来,寻路报信。不想正撞着石勇、段景住二人。望哥哥早发救兵,前去接应。迟则诸将必然死矣。’

有诗为证:

青石峪中人马陷,绝无粮草济饥荒。

暗将白胜重毡裹,滚下山来报宋江。

宋江听罢,连夜点起军马,令解珍、解宝为头引路,望这大柏树,便是峪口。传令教马步军兵,并力杀去,务要杀开峪口。

人马行到天明,远远的望见山前两株大柏树,果然形如伞盖。

当下解珍、解宝引着军马,杀到山前峪口。

贺统军便将军马摆开。

两个兄弟,争先出战。

宋江军将要抢峪口,一齐向前。

豹子头林冲飞马先到,正迎着贺拆。

交马只两合,从肚皮上一枪搠着,把那贺拆搠于马下。

步军头领见马军先到赢了,一发都奔将入去。

黑旋风李逵手轮双斧,一路里砍杀辽兵。

背后便是混世魔王樊瑞,丧门神鲍旭,引着牌手项充、李衮,并众多蛮牌,直杀入辽兵队里。

李逵正迎着贺云,抢到马下,一斧砍断马脚,当时倒了。

贺云落马,李逵双斧如飞,连人带马,只顾乱剁。

辽兵正拥将来,却被樊瑞、鲍旭两下众牌手撞住。

贺统军见折了两个兄弟,便口中念念有词,作起妖法,不知道些甚么,只见狂风大起,就地生云,黑暗暗罩住山头,昏惨惨迷合峪口。

正作用间,宋军中转过公孙胜来,在马上掣出宝剑在手,口中念不过数句,大喝一声道:‘疾!’

只见四面狂风扫退浮云,现出明朗朗一轮红日。

马步三军众将,向前舍死并杀辽兵。

贺统军见作法不行,敌军冲突的紧,自舞刀拍马杀过阵来。

只见两军一齐混战。

宋江杀的辽兵东西乱窜。

马军追赶辽兵,步军便去扒开峪口。

原来被这辽兵重重叠叠,将大块青石填塞住这条出路。

步军扒开峪口,杀进青石峪内。

卢俊义见了宋江军马,皆称惭愧。

宋江传令,教:‘且休赶辽兵,收军回独鹿山,将息被困人马。’

卢俊义见了宋江,放声大哭道:‘若不得仁兄垂救,几丧兄弟性命!’

宋江、卢俊义同吴用、公孙胜并马回寨,将息三军,解甲暂歇。

次日,军师吴学究说道:‘可乘此机会,就好取幽州。若得了幽州,辽国之亡,唾手可待。’

宋江便叫卢俊义等一十三人军马,且回蓟州权歇。

宋江自领大小诸将军卒人等,离了独鹿山,前来攻打幽州。

贺统军正退回在城中,为折了两个兄弟,心中好生纳闷。

又听得探马报道:‘宋江军马来打幽州。’

番军越慌。

众辽兵上城观望,见东北下一簇红旗,西北下一簇青旗,两彪军马奔幽州来。

即报与贺统军。

贺统军听的大惊。

亲自上城来看时,认的是辽国来的旗号,心中大喜。

来的红旗军马,尽写银字。

这支军乃是大辽国驸马太真胥庆,只有五千余人。

这一支青旗军马,旗上都是金字,尽插雉尾,乃是李金吴大将。

原来那个番官,正受黄门侍郎,左执金吾上将军,姓李名集,呼为李金吾。

乃李陵之后,荫袭金吾之爵。

见在雄州屯扎,部下有一万来军马。

侵犯大宋边界,正是此辈。

听的辽主折了城子,因此调兵前来助战。

贺统军见了,使人去报两路军马:‘且休入城,教去山背后埋伏暂歇。待我军马出城,一面等宋江兵来,左右掩杀。’

贺统军传报已了,遂引军兵出幽州迎敌。

宋江诸将已近幽州。

吴用便道:‘若是他闭门不出,便无准备。若是他引兵出城迎敌,必有埋伏。我军可先分兵两路,作三路而进。一路直往幽州进发,迎敌来军。两路如羽翼相似,左右护持。若有埋伏军起,便教这两路军去迎敌。’

正是:水来土掩,兵至将迎。

有诗为证:

堂堂金鼓振天台,知是援兵特地来。

莫向阵前干打哄,血流漂杵更堪哀。

宋江便拨调关胜,带宣赞、郝思文,领兵在左。

再调呼延灼,带单廷圭、魏定国,领兵在右。

各领一万余人,从山后小路,慢慢而行。

宋江等引大军前来,径往幽州进发。

却说贺统军引兵前来,正迎着宋江军马。

两军相对,林冲出马与贺统军交战。

斗不到五合,贺统军回马便走。

宋江军马追赶。

贺统军分兵两路,不入幽州,绕城而走。

吴用在马上便叫:‘休赶!’

说犹未了,左边撞出太真驸马来。

已有关胜恰好迎住。

右边撞出李金吾来,又有呼延灼恰好迎住。

正来三路军马遇住大战,杀的尸横遍野,流血成河。

贺统军情知辽兵不胜,欲回幽州时,撞过二将,接住便杀。

乃是花荣、秦明、死战定。

贺统军欲退回西门城边,又撞见双枪将董平,又杀了一阵。

转过南门,撞见朱仝,接着又杀一阵。

贺统军不敢入城,撞条大路,望北而去。

不提防前面撞着镇三山黄信,舞起大刀,直取贺统军。

贺统军心慌,措手不及,被黄信一刀正砍在马头上。

贺统军弃马而走。

不想胁窝里撞出杨雄、石秀两个步军头领齐上,把贺统军拈翻在肚皮下。

宋万挺枪,又赶将来。

众人只怕争功坏了义气,就把贺统军乱枪戳死。

那队辽兵已自先散,各自逃生。

太真驸马见统军队里倒了帅字旗,军校漫散,情知不济,便引了这彪红旗军,从山背后走了。

李金吾正战之间,不见了这红旗军,料道不济事,也引了这彪青旗军望山后退去。

宋江见这三路军兵,尽皆退了。

大驱宋军人马,奔来夺取幽州。

不动声色,一鼓而收。

来到幽州城内,扎驻三军。

便出榜安抚百姓。

随即差人急往檀州报捷,请赵枢密移兵蓟州把守。

就取这支水军头领并船只,前来幽州听调。

却教副先锋卢俊义,分守霸州。

又得了四个大郡,赵安抚见了来文大喜。

一面申奏朝廷,一面行移蓟、霸二州。

说此大辽国渐渐危矣。

便差水军头领,收拾进发。

堪叹北方大郡,一时收复归宋。

有诗为证:

胡雏卤莽亦机谋,三路军兵布列稠。

堪羡宋江能用武,等闲谈笑取幽州。

且说大辽国主升登宝殿,会集文武番官,左丞相幽西孛瑾,右丞相太师褚坚,统军大将等众,当廷商议。

“即目宋江侵夺边界,占了俺四座大郡,如今又犯幽州,早晚必来侵犯皇城,燕京难保!贺统军弟兄三个已亡,幽州又失。

汝等文武群臣,当国家多事之秋,如何处置?”

有大辽国都统军兀颜光奏道:“郎主勿忧。

前者奴婢累次只要自去领兵,往往被人阻当,以致养成贼势,成此大祸。

伏乞亲降圣旨,任臣选调军马,会合诸处军兵,克日兴师。

务要擒获宋江等头领,恢复原夺城池。”

郎主准奏。

遂赐出明珠虎牌,金印敕旨,黄钺白旄,朱幡皂盖,尽付与兀颜统军。

“不问金枝玉叶,皇亲国戚,不拣是何军马,并听爱卿调遣。

速便起兵,前去征进。”

兀颜统军领了圣旨兵符,便下教场,会集诸多番将,传下将令,调遣诸处军马,前来策应。

却才传令已罢,有统军长子兀颜延寿,直至演武亭上禀父亲道:“父亲一面整点大军,孩儿先带数员猛将,会集太真驸马、李金吾将军二处军马,先到幽州,杀败这蛮子们八分。

待父亲来时,瓮中捉鳖,一鼓扫清宋兵。

不知父亲钧意如何?”

兀颜统军道:“吾儿言见得是。

与汝突骑五千,精兵二万,就做先锋。

即便会同太真驸马、李金吾,刻下便行。

如有捷音,羽檄飞报。”

小将军欣然领了号令,整点三军人马,径奔幽州来。

不是这个兀颜小将军前来搦战,有分教:幽州城下,变为九里山前;湾水河边,翻作三江渡口。

正是:万马奔驰天地怕,千军踊跃鬼神愁。

毕竟兀颜小将军怎生搦战,且听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水浒传-第八十六回-译文

宋公明大战独鹿山,卢俊义兵陷青石峪。

诗曰:不要只凭自己的小聪明,天公自有加减乘除的法则。

谢玄真正掌握了擒获敌将的技巧,赵括只是能读父亲留下的书籍。

青石峪的敌军如同沙滩上的雁群,幽州的形势如同锅中的鱼。

败军损失将领,深感羞愧,辽国的君主将要坐进囚车。

话说贺统军,名叫贺重宝,是大辽国兀颜统军的副统军。

他身高一丈,力大无穷,擅长使用妖法,使一口三尖两刃刀,现在守卫幽州,负责监督各路军马。

当时贺重宝向君主奏报说:‘我的幽州境内有一个地方叫青石峪,只有一条路可以进入,四周都是高山,没有出路。我派了十几个骑兵,带领这伙敌人直接进入里面。然后在外面围住他们。让他们前面没有出路,后面无法退却,必然会饿死。’

兀颜统军说:‘怎么才能让他们来呢?’贺统军说:‘他们已经攻下了我们三个大郡,气焰嚣张,一定想要幽州。我们这里分兵去引诱他们,他们必然会趁机追赶。引他们进入陷坑山内,他们还能往哪里去!’

兀颜统军说:‘你的计策恐怕不行,还得用我们的大军去屠杀。且看你去怎么行动。’

贺统军辞别了君主,带着盔甲和马匹,带领一批步兵和骑兵,回到幽州城内。将军点起兵马,分为三队。一队守卫幽州,两队前往霸州和蓟州。下令之后,便派遣两队军马出城,派两个兄弟前去领兵。大兄弟贺拆去攻打霸州,小兄弟贺云去攻打蓟州。都不要真打,只假装失败,引诱敌人进入幽州境内,自有计策。

宋江等人守卫霸州,有人来报告说:‘辽兵侵犯蓟州,恐怕会有疏忽,希望调派军马救护。’宋江说:‘既然来攻打,哪有放弃的道理。趁这个机会,我们去夺取幽州。’宋江留下一些士兵守卫霸州,其余的大军拔营起寨,带领军队前往蓟州。与卢俊义军队会合,约定日期进军。

番将贺拆带领军队攻打霸州,宋江正在调动军队出来,正好在半路上遇到。没有打三回合,贺拆带领军队败走。宋江不去追赶。

贺云去攻打蓟州,正遇到呼延灼,不战自退。

宋江与卢俊义一同上帐,商议攻打幽州的策略。吴用、朱武说:‘幽州分兵两路而来,这一定是诱敌之计,不可轻举妄动。’卢俊义说:‘军师错了!那个家伙连续输了多次,怎么会是诱敌之计?应该进攻,不进攻,以后就难攻下了。不就现在去攻打幽州,还等何时!’宋江说:‘这个敌人已经势穷力尽,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施展。正好趁机进攻。’于是不听吴用、朱武的建议,带领军队前往幽州。将两处军队分为大小三路出发。

只见前军报告说:‘辽兵在前方拦住。’宋江到军前一看,山坡后转出一支黑色旗帜的军队。宋江命令前军摆开阵势。只见那些番军和番将,如同铺天盖地而来。黑色旗帜分为四路,在山坡前摆开。宋江、卢俊义与众将一看,如同黑云涌出千百万人马一般,簇拥着一员大将番官,手持三尖两刃刀,站在阵前。

那番官怎么打扮?只见他:头戴明霜镔铁盔,身披耀日连环甲,脚穿抹绿云根靴,腰系龟背狻猊带,身穿锦绣绯红袍,手持铁杆狼牙棒,手持三尖两刃八环刀,骑坐在四蹄双翼千里马上。

前面引军的旗帜上写着:‘大辽副统军贺重宝。’他跃马横刀,出现在阵前。宋江看了说:‘辽国的统军,一定是上将。谁敢出马?’话音未落,大刀关胜舞起青龙偃月刀,纵马飞出阵来。也不说话,便与贺统军交战。正像两条龙争宝,一对虎争食。一来一往凤翻身,一上一下鸾展翅。刀对刀,迸发出数丈寒光,马对马,动起半天杀气。关胜与贺统军斗了三十多回合,贺统军气力不支,拨回刀向本阵走去。关胜纵马追赶。

贺统军带领败兵,奔向山坡。宋江指挥军队追赶,大约有四五十里,听到四面战鼓齐鸣。宋江急忙命令回军时,山坡左边突然冲出一支番军拦路。宋江急忙分兵迎战时,右手边又突然冲出一支大辽军队。前面贺统军勒马回来夹击。宋江军队四面八方救应不及,被番军冲成两段。

卢俊义带领军队在后面厮杀时,不见了前面的军队。急忙寻找退路要杀回来,只见肋下又突然冲出番军来交战。辽兵喊杀连天,四面八方撞击,左右被番军围在垓心。卢俊义调度众将,左右冲突,前后卷杀,寻找出路。

众将威风凛凛,抖擞精神,正在四面八方厮杀,忽然阴云密布,黑雾遮天,白天如同黑夜,分不清东西南北。卢俊义心慌,急忙带领一支军队,拼死杀出。大辽军队听到前面鸾铃声响,纵马带领军队追杀过去。到一个山口,卢俊义听到里面人声马嘶,带领军队追进去。

只见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对面看不见。卢俊义杀到里面,大约二更前后,风才停云散,重新看到满天星斗。众人一看,四面都是高山,左右是悬崖峭壁。只见山川峻岭,无路可登。随行的军队,只见徐宁、索超、韩滔、彭玘、陈达、杨春、周通、李忠、邹渊、邹润、杨林、白胜这十二个头领,有五千军马。

在星光下,他们想要寻找出路。四面高山包围,无法出去。卢俊义说:‘士兵们厮杀了一整天,精神疲惫,在这里暂时歇息一夜,明天再寻找出路。’不知道能否脱身,有诗为证:‘四山环绕路难通,原是阴陵死道中。若要犬军相脱释,除非双翼驾天风。’

再说宋江正在激烈战斗中,突然乌云密布,飞沙走石,士兵们对面都看不见对方。随军中有公孙胜,他在马上看到这情况,知道这是妖法。他急忙拔出宝剑,在马上施展法术,口中念念有词,大声喊道:‘疾!’他用宝剑指向的地方,只见乌云散去,狂风停止,大辽的军队不战自退。远远望去,漫天的阴云都散去了。宋江带领军队杀出重围,退到一座高山,迎接自己的部队,把粮车首尾相连,权且作为营寨。清点大小头领,发现不见了卢俊义等十三人,以及五千多军队。到了天亮,宋江派呼延灼、林冲、秦明、关胜,各自带领军队,四处寻找了一天,也没有得到任何消息。他们回来向宋江汇报。宋江于是取来玄女课,焚香占卜,占卜完毕后说:‘形势大体上没有问题,只是陷在幽暗的地方,急切间难以脱身。’宋江放心不下,于是派解珍、解宝假扮成猎人,四处寻找。又派时迁、石勇、段景住、曹正,四处去打探消息。

且说解珍、解宝穿上虎皮衣服,拿着钢叉,向深山里走去。天色渐渐暗下来,他们走过几个山头。当晚,月光朦胧,远远地看到山边有一点灯光。兄弟俩说:‘那里有灯光的地方,肯定有人家。我们两个先去讨些饭吃。’他们朝着灯光的方向快步走去。走了不到一里路,来到一个地方,旁边有树林,有几间破旧的草屋,破壁里透出灯光。解珍、解宝推开门,在灯光下看到一个老婆婆,年纪在六十岁以上。兄弟俩放下钢叉,跪下便拜。老婆婆说:‘我还以为是我的孩子回来了,没想到是客人到了。客人不用拜了。你是哪里来的猎人?怎么会到这里?’解珍说:‘小人是山东人,以前是猎人。因为来这边做些买卖,没想到正碰上军队热闹,连续战斗,所以损失了本钱,没有生计。我们兄弟两个只能来山中找些野味养活自己。没想到不认识路,迷了路,来到了这里,想在这里借宿一晚。希望老奶奶能收留我们。’老婆婆说:‘自古云:谁会带着房子走路呢。我家有两个孩子,也是猎人,现在可能已经回来了。客人请稍坐,我给你们准备些晚饭。’解珍、解宝感谢道:‘多谢老奶奶。’老婆婆进去里面了。兄弟俩坐在门前。不久,只见门外进来两个人,扛着一个獐子,嘴里喊道:‘娘,娘,你在哪里?’只见老婆婆出来道:‘孩子们,你们回来了。先放下獐子,跟这两位客人见见面。’解珍、解宝慌忙下拜。那两个答礼已罢,便问:‘客人从哪里来?为什么到这里?’解珍、解宝就把刚才的话再说了一遍。那两个说:‘我们祖居在这里。我是刘二,兄弟刘三是刘三。父亲刘一不幸去世了,只剩下母亲。我们靠打猎为生,在这里二三十年了。这里的路很复杂,我们还有一些地方不认识。你们是山东人,怎么会到这里来讨生活?’你们别瞒我,你们两位肯定不是打猎的。”解珍、解宝说:‘既然到了这里,怎么还能隐藏呢?我们实话告诉你们。’有诗为证:
峰峦重叠绕周遭,兵陷垓心不可逃。
二解欲知消息实,便将踪迹混渔樵。
当时解珍、解宝跪在地上,说:‘我们确实是山东猎人,兄弟两个,名叫解珍、解宝。在梁山泊跟随宋公明哥哥很多年,落草为寇。现在接受了朝廷的招安,跟着哥哥来攻打大辽。前几天正和贺统军大战,被他冲散一支军队,不知道陷在哪里。特别派我们兄弟两个来打探消息。’那两个兄弟笑着说:‘既然是好汉,就请起来,我们给你指路。你们先坐一会儿,我们煮一腿獐子肉,喝杯酒,请你们二位。’不久,肉煮好了。刘二、刘三招待解珍、解宝。喝酒的时候,他们问道:‘我们久闻梁山泊宋公明,替天行道,不伤害良民,这个消息一直传到我们辽国。’解珍、解宝回答说:‘我们哥哥以忠义为主,发誓不伤害善良,只杀贪官污吏,欺负弱小的人。’那两个说:‘我们只听说,原来确实如此。’大家都非常高兴,彼此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解珍、解宝说:‘我那支军队,有十几个头领,三五千士兵,不知道在哪里。我想找个地方来安置他们。’那两个说:‘你们不知道我们北边的地方。这里属于幽州管辖,有个地方叫青石峪。只有一条路可以进去,四面都是悬崖峭壁的高山。如果那条路被堵住,就再也出不来了。很可能就是陷在那里了,这里没有其他这么开阔的地方。现在你们宋先锋驻军的地方,叫独鹿山。这山前的地面平坦,可以战斗,如果从山顶上看,可以看到四面来的军队。你们如果要救那支军队,就得拼命打开青石峪,才能救出他们。青石峪的入口,一定有很多军队截断这条路。这山上有许多柏树,只有青石峪入口的两株柏树最大,形状像伞,四面都能看到。那两株大树旁边,就是峪口。还要注意一件事:贺统军会使用妖法。要小心宋先锋破他这一招。’解珍、解宝得到了这个消息,向刘家兄弟两个表示感谢,连夜回营寨。宋江见了,问:‘你们两个打探到什么消息了吗?’

解珍和解宝把刘家兄弟的话详细地说了一遍。宋江听后大吃一惊,便请军师吴用商议对策。正在谈论之际,只见小校来报告说:‘段景住、石勇带着白胜来了。’宋江说:‘白胜是和卢先锋一起失陷的,他来肯定有特殊的事情。’于是立即叫人把他叫到帐下询问。段景住先说:‘我和石勇正在高山涧边观望,只见山顶上滚下一个大毡包。我们俩一看,滚到山脚下,原来是一团毡衫,里面裹着四个人,上面用绳索紧紧系住。我们走到树边一看,里面是白胜。’白胜说:‘卢头领和我们一起十三个人,正在激战,突然天昏地暗,日色无光,辨不清东西南北。只听见人喊马嘶,卢头领让我们杀进去。没想到深入重地,四周都是高山,无路可出,又没有粮草接济。我们一行人马非常艰难。卢头领派我滚下山去,寻找出路报信。没想到正碰上石勇、段景住两个人。希望哥哥早日发兵救援,前去接应。晚了的话,各位将领必然都会死。’有诗为证:‘青石峪中人马陷,绝无粮草济饥荒。暗将白胜重毡裹,滚下山来报宋江。’宋江听后,连夜点起军队,命令解珍、解宝为先锋,向大柏树进发,那里是峪口。传令让马步军兵合力进攻,一定要打开峪口。军队行至天明,远远地望见山前有两株大柏树,形状像伞盖。当下解珍、解宝带领军队,杀到山前峪口。贺统军便摆开军队。两个兄弟争先出战。宋江军队要抢夺峪口,一齐向前。豹子头林冲飞马先到,正迎着贺拆。交战两回合,林冲从肚子上一枪刺中贺拆,将他刺下马。步兵头领见骑兵先赢,便一拥而入。黑旋风李逵手拿双斧,一路砍杀辽兵。后面是混世魔王樊瑞、丧门神鲍旭,带领牌手项充、李衮,以及众多蛮牌,直杀入辽兵队中。李逵正迎着贺云,抢到马下,一斧砍断马脚,当时摔倒。贺云落马,李逵双斧如飞,连人带马,乱剁一气。辽兵正拥上来,却被樊瑞、鲍旭两边众牌手挡住。贺统军见两个兄弟阵亡,便念咒作法,不知道念的是什么,只见狂风大起,就地生云,黑暗黑暗地罩住山头,昏惨惨地迷合峪口。正在施展法术的时候,宋军中转过公孙胜来,在马上抽出宝剑,念了几句咒语,大喝一声道:“疾!”只见四面狂风扫退浮云,现出明朗朗一轮红日。马步三军众将,向前舍死并杀辽兵。贺统军见作法无效,敌军冲突得很紧,便舞刀拍马杀过阵来。只见两军一齐混战。宋江杀得辽兵四处逃窜。

马军追赶辽兵,步兵就去扒开峪口。原来辽兵用大块青石重重叠叠地堵住了这条出路。步兵扒开峪口,杀进青石峪内。卢俊义见到宋江的军队,都感到很惭愧。宋江下令:‘暂时不要追赶辽兵,收军回独鹿山,让被困的军队休息。’卢俊义见到宋江,放声大哭说:‘若不是仁兄救援,我差点丢了性命!’宋江、卢俊义和吴用、公孙胜并马回寨,让三军休息,解甲暂歇。次日,军师吴学究说:‘可以趁这个机会,攻打幽州。如果攻下幽州,辽国就灭亡了,胜利就在眼前。’宋江便叫卢俊义等十三人军队,暂时回蓟州休息。宋江自己带领大小将领,离开了独鹿山,前来攻打幽州。

贺统军正在城中退回,因为失去了两个兄弟,心中非常烦恼。又听说探马报告说:‘宋江的军队来攻打幽州。’辽军更加慌张。众辽兵上城观望,见东北方向有一簇红旗,西北方向有一簇青旗,两支军队正奔向幽州。立即报告给贺统军。贺统军听后大惊。亲自上城观看,认出是辽国的旗帜,心中大喜。来的红旗军队,旗帜上写着银字。这支军队是大辽国的驸马太真胥庆,只有五千多人。那支青旗军队,旗帜上都是金字,插着雉尾,是李金吴大将率领的。原来那个番官,正是受黄门侍郎、左执金吾上将军职位的李集,人称李金吾。他是李陵的后代,继承了金吾的爵位。现在在雄州驻扎,手下有一万多人马。侵犯大宋边界的就是这些人。听说辽主失去了城子,因此调兵前来支援战斗。贺统军见到后,派人去通知两路军队:‘暂时不要入城,到山背后埋伏休息。等我军出城,再等宋江的军队到来,左右夹击。’贺统军传达完毕,便带领军队出幽州迎战。

宋江的将领们已经接近幽州。吴用说:‘如果他闭门不出,就没有准备。如果他出城迎战,必然设有埋伏。我们军队可以先分兵两路,形成三路进攻。一路直接向幽州进发,迎战来军。两路像翅膀一样,左右保护。如果遇到埋伏,这两路军队就去迎战。’正是:‘水来土掩,兵至将迎。’有诗为证:‘堂堂金鼓振天台,知是援兵特地来。莫向阵前干打哄,血流漂杵更堪哀。’宋江便调遣关胜,带领宣赞、郝思文,领兵在左。再调呼延灼,带领单廷圭、魏定国,领兵在右。各自带领一万多人,从小路慢慢行进。宋江等带领大军前来,直接向幽州进发。

贺统军带领军队前来,正遇到宋江的军队。两军对峙,林冲出马与贺统军交战。斗不到五合,贺统军回马便走。宋江军队追赶。贺统军分兵两路,不进入幽州,绕城而行。吴用在马上叫道:‘不要追赶!’话音未落,左边冲出太真驸马,关胜正好迎住。右边冲出李金吾,呼延灼正好迎住。三路军队正遇大战,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贺统军得知辽兵不能取胜,想要回幽州时,却遇到了两位将领,被他们抓住就杀了。这两位将领是花荣和秦明,他们坚决战斗。贺统军想要退回西门城边,又遇到了双枪将董平,又打了一阵。转过南门,又遇到了朱仝,接着又打了一阵。贺统军不敢进城,撞上一条大路,向北而去。没料到前面撞上了镇三山黄信,他舞起大刀,直接冲向贺统军。贺统军心慌意乱,来不及应对,被黄信一刀砍在马头上。贺统军弃马逃跑。没想到腰间撞出了杨雄、石秀两个步兵头领,他们一起上,将贺统军摔倒在地。宋万挺枪追赶。众人担心争功坏了义气,就将贺统军乱枪刺死。那队辽兵已经先散,各自逃命。太真驸马看到统军队伍里的帅字旗倒了,士兵们四处逃散,知道形势不妙,就带领这队红旗军,从山后撤退了。李金吾正在战斗中,不见了这红旗军,料到形势不妙,也带领这队青旗军向后山退去。

宋江看到这三路军队都退了,就带领宋军的人马,奔向幽州夺取。他不动声色,一鼓作气就收复了幽州。来到幽州城内,驻扎了三军。他就出榜安抚百姓。随即派人急速前往檀州报捷,请求赵枢密调动军队到蓟州防守。他就把这支水军头领和船只调来幽州听调。然后让副先锋卢俊义分守霸州。他又得到了四个大郡,赵安抚看到来文非常高兴。一方面上奏朝廷,一方面通知蓟州和霸州。说大辽国已经渐渐危险了。就派水军头领准备出发。可叹北方的大郡,一下子都收复归宋了。有诗为证:胡人卤莽也有计谋,三路军兵布列稠密。可羡慕宋江能用兵,轻易谈笑夺取幽州。

大辽国的皇帝登上宝座,召集文武官员,左丞相是幽西孛瑾,右丞相是太师褚坚,统军大将等众,在朝廷上商议。‘如今宋江侵犯边界,占据了我国四座大郡,现在又侵犯幽州,早晚一定会侵犯皇城,燕京难以保全!贺统军和他的三个兄弟都已经阵亡,幽州也失守了。你们这些文武大臣,在国家多事之秋,该如何处理?’大辽国都统军兀颜光上奏说:‘陛下不必担忧。之前我多次请求亲自领兵,但总是被人阻止,以至于养成了贼势,造成了这场大祸。我请求陛下亲自降旨,让我挑选调遣军队,集合各处军队,立即发兵。一定要擒获宋江等头领,恢复原来失去的城池。’皇帝批准了他的请求,于是赐给他明珠虎牌,金印敕旨,黄钺白旄,朱幡皂盖,全部交给兀颜统军。‘不管是谁,不管是皇亲国戚,不管是哪里的军队,都听你的调遣。速速起兵,前去征讨。’

兀颜统军接到圣旨和兵符,就下到教场,召集了许多番将,传达了将令,调遣各处军队,前来支援。刚刚传达完命令,他的长子兀颜延寿就来到演武亭上禀报父亲说:‘父亲一面整顿大军,我先带领几位猛将,集合太真驸马和李金吾将军的军队,先到幽州,打垮这些蛮子们八分。等父亲到来时,就像瓮中捉鳖一样,一鼓作气消灭宋兵。不知道父亲的意思如何?’兀颜统军说:‘你的话很有道理。给你五千骑兵,两万精兵,作为先锋。立即与太真驸马、李金吾会合,立刻出发。如有捷报,就火速飞报。’小将军欣然接受了命令,整顿三军,直接奔向幽州。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水浒传-第八十六回-注解

宋公明:宋公明,即宋江,是《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梁山泊好汉的首领。

独鹿山:一个地名,宋江的军队驻扎在此。

卢俊义:卢俊义,是《水浒传》中的人物,以武艺高强著称。

兵陷青石峪:兵陷青石峪,指的是梁山泊好汉在青石峪陷入辽国军队的包围。

贺统军:贺统军,辽国的将领,负责统领军队。

兀颜统军:兀颜统军,是辽国的统军,贺重宝的上级。

青石峪:一个地名,据文中描述,是一个难以出入的地方。

霸州:霸州,古代行政区划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蓟州:蓟州,是《水浒传》中的一个地名,也是故事发生的地点之一。

吴用:吴用,梁山泊好汉中的智多星,以智谋著称,是梁山泊军师。

朱武:朱武,是梁山泊好汉之一,以武艺和智谋著称。

关胜:关胜,是梁山泊好汉之一,以武艺高强著称,使用青龙偃月刀。

贺拆:贺拆,是贺重宝的兄弟,负责攻打霸州。

贺云:贺云,是贺重宝的兄弟,负责攻打蓟州。

幽州:幽州,古代行政区划名,位于今天的北京市一带,是古代中国北方的重要军事要塞和政治中心。

番将:番将,指的是辽国的将领。

皂雕旗:皂雕旗,是辽国军队的旗帜。

明霜镔铁盔:明霜镔铁盔,是一种坚固的盔甲。

连环甲:连环甲,是一种由铁环连结而成的铠甲。

抹绿云根靴:抹绿云根靴,是一种装饰华丽的靴子。

狻猊带:狻猊带,是一种装饰华丽的腰带。

锦绣绯红袍:锦绣绯红袍,是一种华丽的战袍。

铁杆狼牙棒:铁杆狼牙棒,是一种武器。

三尖两刃八环刀:三尖两刃八环刀,是一种特殊的刀。

千里马:千里马,是一种快速奔跑的马。

大辽:大辽,即辽国,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国家,与北宋对峙。

辽主:辽主,即辽国的君主。

陷车:陷车,指被俘或被囚禁。

贺重宝:贺重宝,是辽国的大将,负责幽州的防御,使用三尖两刃刀。

计策:计策,指军事策略或计划。

步从兵卒:步从兵卒,指步兵。

盔甲刀马:盔甲刀马,指战时所穿的盔甲和骑的马。

军马:军马,指军队。

诱敌之计:诱敌之计,指引诱敌人进入陷阱或埋伏的计策。

军师:军师,指军事顾问或谋士。

番军:指辽国的军队。

皂旗:皂旗,是一种黑色的旗帜。

大辽副统军:大辽副统军,即辽国的副统军。

关胜与贺统军:关胜与贺统军,指关胜和贺统军的战斗。

两条龙竞宝,一对虎争餐:两条龙竞宝,一对虎争餐,是形容关胜和贺统军激烈战斗的比喻。

鸾铃声响:鸾铃声响,指战马奔跑时铃铛的声音。

阴云闭合,黑雾遮天:阴云闭合,黑雾遮天,是形容战场上天气突然变坏的比喻。

死道中:死道中,指陷入绝境。

犬军:犬军,指军队。

双翼驾天风:双翼驾天风,是指拥有超凡能力,可以飞越困难的情况。

宋江:宋江,字公明,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梁山泊好汉的首领,以忠义著称。

黑云四起:形容天空中乌云密布,通常预示着不祥的征兆或即将发生的重大事件。

妖法:古代传说中的神秘法术,这里指贺统军使用的法术。

公孙胜:公孙胜,梁山泊好汉中的入云龙,擅长使用法术。

宝剑:古代兵器,此处指公孙胜的法器,具有神秘的力量。

阴云四散:指乌云散去,天空放晴,比喻困境解除。

大辽军马:指辽国的军队,此处指与梁山泊对抗的敌军。

玄女课:一种古代占卜方法,通过烧香、占卜来预测吉凶。

幽阴之处:指阴暗、不祥的地方,此处比喻被敌人困住的地方。

解珍、解宝:《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泊好汉,以打猎为生。

虎皮袍:用虎皮制成的衣服,此处指解珍、解宝的伪装。

钢叉:一种古代兵器,此处指解珍、解宝的武器。

山畔:山的旁边。

草屋:用草等材料建造的简陋房屋。

纳头便拜:古代的一种跪拜礼节,表示非常尊敬。

山东人氏:指来自山东省的人。

衣饭:衣服和食物,此处指生活。

解珍:解珍,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打猎,后因梁山泊好汉的邀请加入梁山。

解宝:解宝,解珍的兄弟,也是梁山好汉之一,与解珍一同加入梁山。

刘家弟兄:指刘唐、刘高兄弟,他们是梁山泊好汉中的成员。

小校:小校,古代军队中的低级军官,负责传达命令。

段景住:段景住,梁山泊好汉中的入云龙,擅长使用飞檐走壁。

石勇:石勇,梁山泊好汉中的混世魔王,擅长使用双刀。

白胜:白胜,梁山泊好汉中的白日鼠,擅长使用飞刀。

卢先锋:卢先锋,指卢俊义,梁山泊好汉中的头领,因战功被封为先锋。

日色无光:形容天色非常昏暗,如同太阳失去了光芒。

重毡裹:用多层毡子包裹,这里指用毡子将白胜包裹起来。

大柏树:指青石峪口的大柏树,是梁山泊好汉的标志之一。

明朗朗一轮红日:形容太阳明亮,天空晴朗。

混世魔王:樊瑞,梁山泊好汉中的混世魔王,以勇猛著称。

丧门神:鲍旭,梁山泊好汉中的丧门神,以勇猛著称。

牌手:古代军队中的一种特殊兵种,手持盾牌和武器。

项充:项充,梁山泊好汉中的牌手,擅长使用盾牌。

李衮:李衮,梁山泊好汉中的牌手,擅长使用盾牌。

辽兵:指辽国的军队。

黄门侍郎:古代官职,负责皇帝的机密事务。

左执金吾上将军:古代官职,掌管京城治安。

李陵:西汉时期的将领,以忠诚著称。

金吾之爵:金吾是古代的一种官职,金吾之爵指担任金吾官职的爵位。

两路军马:指两支军队,通常指左右两翼的军队。

三路军马:指三支军队,通常指正面、左翼和右翼的军队。

花荣:花荣,即花荣将军,是《水浒传》中的人物,以箭术高超著称。

秦明:秦明,是《水浒传》中的人物,以勇猛著称,擅长使用棍棒。

死战:死战,指不顾生死,拼尽全力战斗。

西门城:西门城,指幽州城西门,此处指幽州城。

双枪将董平:董平,是《水浒传》中的人物,以使用双枪而著称。

朱仝:朱仝,是《水浒传》中的人物,以勇猛著称。

宋万:宋万,是《水浒传》中的人物,以勇猛著称。

赵枢密:赵枢密,指赵宋王朝的枢密使,是军事方面的最高官员。

大辽国:大辽国,指辽朝,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

兀颜光:兀颜光,是《水浒传》中的人物,为大辽国的统军大将。

兀颜延寿:兀颜延寿,是兀颜光的儿子,也是《水浒传》中的人物。

突骑:突骑,指轻装快速骑兵,擅长突袭。

羽檄:羽檄,古代军事紧急文书,以鸟羽为信使,表示紧急传递。

九里山前:九里山前,指九里山,此处比喻激烈的战斗场面。

三江渡口:三江渡口,指三江交汇的地方,此处比喻辽军与宋军的激烈交战。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水浒传-第八十六回-评注

贺统军情知辽兵不胜,欲回幽州时,撞过二将,接住便杀。乃是花荣、秦明、死战定。

此句描绘了贺统军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仍然勇敢地迎击敌人,展现了其英勇无畏的精神。花荣、秦明两位将领的出场,也暗示了梁山好汉的强大实力,为后续情节埋下伏笔。

贺统军欲退回西门城边,又撞见双枪将董平,又杀了一阵。

此句进一步展现了贺统军的顽强意志,即使面对双枪将董平这样的高手,也毫不退缩,继续战斗。这也反映了辽军在此次战役中的困境。

转过南门,撞见朱仝,接着又杀一阵。

朱仝的出场,再次强调了梁山好汉的强大实力。此句也展现了贺统军战斗过程中的连续遭遇强敌,凸显了战局的激烈。

贺统军不敢入城,撞条大路,望北而去。

此句揭示了贺统军内心的恐惧和无奈,不敢入城,只能选择向北撤退。这也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不提防前面撞着镇三山黄信,舞起大刀,直取贺统军。

黄信的突然出现,让贺统军措手不及,这也体现了战场上的变幻莫测。黄信的大刀直取贺统军,更是将战局的紧张气氛推向高潮。

贺统军心慌,措手不及,被黄信一刀正砍在马头上。

此句描绘了贺统军在战斗中的狼狈不堪,也凸显了黄信的勇猛。

贺统军弃马而走。

此句展现了贺统军在战局不利时的果断决策,弃马而走,以图保存实力。

不想胁窝里撞出杨雄、石秀两个步军头领齐上,把贺统军拈翻在肚皮下。

杨雄、石秀的突然出现,让贺统军彻底陷入了绝境。此句也展现了梁山好汉的团结协作精神。

宋万挺枪,又赶将来。

宋万的加入,使得战局更加激烈,也凸显了梁山好汉的强大实力。

众人只怕争功坏了义气,就把贺统军乱枪戳死。

此句揭示了梁山好汉在战斗中的团结互助精神,同时也反映了战争的残酷。

那队辽兵已自先散,各自逃生。

此句描绘了辽军在战局不利时的溃败景象,也反映了梁山好汉的强大实力。

太真驸马见统军队里倒了帅字旗,军校漫散,情知不济,便引了这彪红旗军,从山背后走了。

太真驸马的撤退,反映了辽军内部的混乱和不安。

李金吾正战之间,不见了这红旗军,料道不济事,也引了这彪青旗军望山后退去。

李金吾的撤退,进一步揭示了辽军的溃败。

宋江见这三路军兵,尽皆退了。

此句展现了宋江的敏锐洞察力和军事才能,也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大驱宋军人马,奔来夺取幽州。

此句描绘了宋江率领宋军夺取幽州的决心和勇气。

不动声色,一鼓而收。

此句展现了宋江的军事才能和指挥能力,也反映了宋军的强大实力。

来到幽州城内,扎驻三军。

此句描绘了宋军夺取幽州后的稳定局势。

便出榜安抚百姓。

此句展现了宋江对百姓的关怀和爱护,也反映了宋军的仁义精神。

随即差人急往檀州报捷,请赵枢密移兵蓟州把守。

此句揭示了宋江的远见卓识和战略眼光,也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就取这支水军头领并船只,前来幽州听调。

此句描绘了宋江对水军的重视,也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却教副先锋卢俊义,分守霸州。

此句展现了宋江对卢俊义的信任和重用,也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又得了四个大郡,赵安抚见了来文大喜。

此句描绘了宋江夺取幽州后的辉煌战果,也反映了赵安抚对宋江的认可。

一面申奏朝廷,一面行移蓟、霸二州。

此句揭示了宋江对朝廷的忠诚和对地方稳定的重视。

说此大辽国渐渐危矣。

此句展现了宋江对辽国局势的判断,也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便差水军头领,收拾进发。

此句描绘了宋江对水军的重视,也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堪叹北方大郡,一时收复归宋。

此句表达了作者对宋江夺取幽州的感慨,也反映了宋军的强大实力。

有诗为证:胡雏卤莽亦机谋,三路军兵布列稠。

此句引用了诗句,进一步强调了宋军的强大实力。

堪羡宋江能用武,等闲谈笑取幽州。

此句表达了作者对宋江的敬佩之情,也反映了宋军的英勇无畏。

且说大辽国主升登宝殿,会集文武番官,左丞相幽西孛瑾,右丞相太师褚坚,统军大将等众,当廷商议。

此句描绘了大辽国主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军国大事的场景,反映了辽国朝廷的内部矛盾。

即目宋江侵夺边界,占了俺四座大郡,如今又犯幽州,早晚必来侵犯皇城,燕京难保!贺统军弟兄三个已亡,幽州又失。

此句揭示了辽国面临的危机,也反映了宋江的强大实力。

汝等文武群臣,当国家多事之秋,如何处置?

此句反映了辽国朝廷内部的矛盾和无奈。

有大辽国都统军兀颜光奏道:‘郎主勿忧。前者奴婢累次只要自去领兵,往往被人阻当,以致养成贼势,成此大祸。伏乞亲降圣旨,任臣选调军马,会合诸处军兵,克日兴师。务要擒获宋江等头领,恢复原夺城池。’

此句揭示了兀颜光的忠诚和决心,也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郎主准奏。

此句反映了辽国国主的决策,也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遂赐出明珠虎牌,金印敕旨,黄钺白旄,朱幡皂盖,尽付与兀颜统军。

此句描绘了辽国国主对兀颜光的信任和支持,也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不问金枝玉叶,皇亲国戚,不拣是何军马,并听爱卿调遣。速便起兵,前去征进。’

此句反映了辽国国主的决心和信心,也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兀颜统军领了圣旨兵符,便下教场,会集诸多番将,传下将令,调遣诸处军马,前来策应。

此句描绘了兀颜统军的行动,也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却才传令已罢,有统军长子兀颜延寿,直至演武亭上禀父亲道:‘父亲一面整点大军,孩儿先带数员猛将,会集太真驸马、李金吾将军二处军马,先到幽州,杀败这蛮子们八分。待父亲来时,瓮中捉鳖,一鼓扫清宋兵。不知父亲钧意如何?’

此句揭示了兀颜延寿的英勇和决心,也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兀颜统军道:‘吾儿言见得是。与汝突骑五千,精兵二万,就做先锋。即便会同太真驸马、李金吾,刻下便行。如有捷音,羽檄飞报。’

此句反映了兀颜统军的信任和支持,也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小将军欣然领了号令,整点三军人马,径奔幽州来。

此句描绘了兀颜延寿的行动,也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不是这个兀颜小将军前来搦战,有分教:幽州城下,变为九里山前;湾水河边,翻作三江渡口。

此句引用了诗句,进一步强调了兀颜延寿的英勇和决心,也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正是:万马奔驰天地怕,千军踊跃鬼神愁。

此句引用了诗句,进一步强调了战争的残酷和激烈。

毕竟兀颜小将军怎生搦战,且听下回分解。

此句为悬念句,引导读者期待下回情节的发展。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水浒传-第八十六回》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479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