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水浒传-第一百一十八回

作者: 施耐庵(约1296年-1371年),元代小说家,是《水浒传》的作者之一。他的作品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百姓疾苦,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元代(约14世纪)。

内容简要:《水浒传》是元代小说家施耐庵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了宋江等一百零八位英雄人物在梁山泊聚集,反抗腐败的朝廷和不公正社会的故事。书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英雄事迹。小说通过丰富的情节和细腻的人物刻画,展示了社会不公、官民矛盾和对抗暴政的精神。它不仅是对农民起义的赞扬,也通过各种人物的抒发,展示了忠诚、义气与悲剧性的命运。该书成为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深刻影响了后代的文学和文化。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水浒传-第一百一十八回-原文

卢俊义大战昱岭关宋公明智取清溪洞

诗曰:

手握貔貅号令新,睦州谈笑定妖尘。

全师大胜势无敌,背水调兵真有神。

殄灭渠魁如拉朽,解令伪国便称臣。

班班青史分明看,忠义分明志已伸。

话说当下关胜等四将,飞马引军杀到乌龙岭上,正接着石宝军马。

关胜在马上大喝:‘贼将安敢杀吾弟兄!’

石宝见是关胜,无心恋战,便退上岭去。

指挥白钦却来战关胜,两马相交,军器并举。

两个斗不到十合,乌龙岭上,急又鸣锣收军。

关胜不赶,岭上军兵,自乱起来。

原来石宝只顾在岭东厮杀,却不提防岭西已被童枢密大驱人马,杀上岭来。

宋军中大将王禀,便和南兵指挥景德厮杀。

两个斗了十合之上,王禀将景德斩于马下。

自此吕方、郭盛首先奔上山来夺岭。

未及到岭边,山头上早飞下一块大石头,将郭盛和人连马打死在岭边。

这面岭东,关胜望见岭上大乱,情知岭西有宋兵上岭了,急招众将,一齐都杀上去。

两面夹攻,岭上混战。

吕方却好迎着白钦,两个交手厮杀。

斗不到三合,白钦一枪搠来,吕方闪个过,白钦那条枪从吕方肋下戳个空,吕方这枝戟却被白钦拨个倒横。

两将在马上各施展不得,都弃了手中军器,在马上你我厮相揪住。

原来正遇着山岭险峻处,那马如何立得脚牢,二将使得力猛,不想连人和马都滚下岭去,这两将做一处攧死在那岭下。

这边关胜等众将步行,都杀上岭来。

两面尽是宋兵,已杀到岭上。

石宝看见两边全无去路,恐吃捉了受辱,便用劈风刀自刎而死。

宋江众将夺了乌龙岭关隘,关胜急令人报知宋先锋。

睦州上溜头,又有军马杀来,上下夹攻。

江里水寨中四个水军总管见乌龙岭已失,睦州俱陷,都弃了船只,逃过对江。

被隔岸百姓生擒得成贵,谢福,解送献入睦州。

走了翟源、乔正,不知去向。

宋兵大队回到睦州。

宋江得知,出城迎接童枢密、刘都督入城。

屯驻安营已了,出榜招抚军民复业。

南兵投降者,勿知其数。

宋江尽将仓廒粮米给散于民,各归本业,复为良民。

将水军总管成贵、谢福割腹取心,致祭兄弟阮小二、孟康,并在乌龙岭亡过一应将佐,前后死魂,俱皆受享。

再叫李俊等水军将佐,管领了许多船只。

把获到贼首伪官,解送张招讨军前去了。

宋江又见折了吕方、郭盛,惆怅不已。

按兵不动,等候卢先锋兵马,同取清溪。

有诗为证:

古睦封疆悉已平,行宫滚滚火烟生。

几多贼将俱诛戮,准拟清溪大进兵。

且不说宋江在睦州屯驻。

却说副先锋卢俊义,自从杭州分兵之后,统领三万人马,本部下正偏将佐二十八员,引兵取山路望杭州进发。

经过临安镇钱王故都,道近昱岭关前。

守关把隘却是方腊手下一员大将,绰号小养由基庞万春,乃是江南方腊国中第一个会射弓箭的。

带领着两员副将,一个唤做雷炯,一个唤做计稷。

这两个副将都蹬的七八百斤劲弩,各会使一枝蒺藜骨朵。

手下有五千人马。

三个守把住昱岭关隘,听知宋兵分拨副先锋卢俊义引军到来,已都准备下了敌对器械,只待来军相近。

且说卢先锋军马将次近昱岭关前,当日先差史进、石秀、陈达、杨春、李忠、薛永六员将校,带领三千步军,前去出哨。

当下史进等六将都骑战马,其余都是步军,迤逦哨到关下,并不曾撞见一个军马。

史进在马上心疑,和众将商议。

说言未了,早已来到关前看时,见关上竖着一面彩绣白旗,旗下立着那小养由基庞万春。

看了史进等大笑,骂道:‘你这伙草贼,只好在梁山泊里住,掯勒宋朝招安诰命,如何敢来我这国土里装好汉!你也曾闻俺小养由基的名字么!我听得你这厮伙里有个甚么小李广花荣,着他出来,和我比箭。先教你看我神箭。’

说言未了,飕的一箭,正中史进,攧下马去,五将一齐急急向前,救得上马便回。

又见山顶上一声锣响,左右两边松树林里,一齐放箭,五员将顾不得史进,各自逃命而走。

转得过山嘴,对面两边山坡上,一边是雷炯,一边是计稷,那弩箭如雨一般射将来,纵是有十分英雄,也躲不得这般的箭矢。

可怜水浒六员将佐,都作南柯一梦。

史进、石秀等六人,不曾透得一个出来,做一堆儿都被射死在关下。

三千步卒,止剩得百余个小军逃得回来,见卢先锋说知此事。

卢俊义听了大惊,如痴似醉,呆了半晌。

神机军师朱武便谏道:‘今先锋如此烦恼,有误大事,可以别商量一个计策,去夺关斩将,报此仇恨。’

卢俊义道:‘宋公明兄长特分许多将校与我,今番不曾赢得一阵,首先倒折了六将。更兼三千军卒,止有得百余人回来。似此怎生到歙州相见!’

朱武答道:‘古人有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我等皆是中原山东、河北人氏,不曾惯演水战,因此失了地利。须获得本处乡民指引路径,方才知得他此间山路曲折。’

卢先锋道:‘军师言之极当。差谁去缉探路径好?’

朱武答道:‘论我愚意,可差鼓上蚤时迁。他是个飞檐走壁的人,好去山中寻路。’

卢俊义随即教唤时迁领了言语,捎带了干粮,跨口腰刀,离寨去了。

有诗为证:

六位统军俱射死,三千步卒尽销亡。

欲施妙计勍强寇,先使时迁去探详。

且说时迁便望山深去处,只顾走寻路。

去了半日,天色已晚,来到一个去处,远远地望见一点灯光明朗。

时迁道:‘灯光处必有人家。’

趁黑地里摸到灯明之处盘时,却是个小小庵堂,里面透出灯光来。

时迁来到庵前,便钻入去看时,见里面一个老和尚,在那里坐地诵经。

时迁便乃敲他房门。

那老和尚唤一个小行者来开门。

时迁进到里面,便拜老和尚。

那老僧便道:‘客官休拜。见今万马千军厮杀之地,你如何走得到这里?’

时迁应道:‘实不敢瞒师父说,小人是梁山泊宋江部下一个偏将时迁的便是。今来奉圣旨剿收方腊,谁想夜来被昱岭关上守把贼将,乱箭射死了我六员首将,无计度关,特差时迁前来寻路,探听有何小路过关。今从深山旷野寻到此间,万望师父指迷,有所小径,私越过关,当以厚报。’

那老僧道:‘此间百姓,俱被方腊残害,无一个不怨恨他。老僧亦靠此间当村百姓施主斋粮养口,如今村里人民都逃散了,老僧没有去处,只得在此守死。今日幸得天兵到此,万民有福。将军来收此贼,与民除害,老僧只是不敢多口,恐防贼人知得。今既是天兵处差来的头目,便多口也不妨。我这里却无路过得关去,直到西山岭边,却有一条小路可过关上,只怕近日也被贼人筑断了,过去不得。’

时迁道:‘师父,既然有这条小路通得关上,只不知可到得贼寨里么?’

老和尚道:‘这条私路一径直到得庞万春寨背后,下岭去便是过关的路了。只恐贼人已把大石块筑断了,难得过去。’

时迁道:‘不妨。既有路径,不怕他筑断了,我自有措置。既然如此,有了路头,小人回去报知主将,却来酬谢。’

老和尚道:‘将军见外人时,休说贫僧多口。’

时迁道:‘小人是个精细的人,不敢说出老师父来。’

有诗为证:

破庵深院草萧萧,老衲幽栖更寂寥。

指引时迁知向导,剪除方腊若刍荛。

当日辞了老和尚,径回到寨中,参见卢先锋,说知此事。

卢俊义听了大喜,更请军师计议取关之策。

朱武道:‘若是有此路径,十分好了,觑此昱岭关,唾手而得。再差一个人和时迁同去干此大事。’

时迁道:‘军师要干甚大事?’

朱武道:‘最要紧的是放火放炮。须用你等身边将带火炮、火刀、火石,直要去他寨背后放起号炮火来,便是你干大事了。’

时迁道:‘既然只是要放火、放炮,别无他事,不须再用别人同去,只小弟自往。便是再差一个同去,也跟我走不得飞檐走壁的路,倒误了时候。假如我去那里行事,你这里如何到得关边?’

朱武道:‘这却容易。他那贼人的埋伏,也只好使一遍。我如今不管他埋伏不埋伏,但是于路遇着琳琅树木稠密去处,便放火烧将去。任他埋伏不妨。’

时迁道:‘军师高见极明。’

当下收拾了火刀、火石并引火煤筒,脊梁上用包袱背着火炮,来辞卢先锋便行。

卢俊义叫时迁赍银二十两,并米一石,送与老和尚。

就着一个军校挑去。

当日午后,时迁引了这个军校挑米,再寻旧路,来到庵里,见了老和尚,说道:‘主将先锋多方拜复,些小薄礼相送。’

便把银两米粮都与了和尚。

老僧收受,时迁分付小军自回寨去,却再来告复老和尚:‘望烦指引路径,可着行者引小人去。’

那老和尚道:‘将军少待,夜深可去,日间恐关上知觉。’

当备晚饭待时迁。

至夜,却令行者引路:‘送将军到于那边,便教行者即回,休教人知觉了。’

当时小行者领着时迁,离了草庵,便望深山径里寻路。

穿林透岭,揽葛攀藤,行过数里山径野坡。

月色微明,天气昏邓。

到一处山岭险峻,石壁嵯峨,远远地望见开了个小路口。

岭岩上尽把大石堆叠砌断了,高高筑成墙壁,如何过得去。

小行者道:‘将军,关已望见,石叠墙壁那边便是。过得那石壁,亦有大路。’

时迁道:‘小行者,你自回去,我已知路途了。’

小行者自回。

时迁却把飞檐走壁跳篱骗马的本事出来,这些石壁,拈指扒过去了。

望东去时,只见林木之中,半天价都红满了,却是卢先锋和朱武等拔寨都起,一路上放火烧着,望关上来。

先使三五百军人,于路上打并尸首。

沿山巴岭放火开路,使其埋伏军兵,无处藏躲。

昱岭关上小养由基庞万春,闻知宋兵放火烧林开路,庞万春道:‘这是他进兵之法,使吾伏兵不能施展。我等只牢守此关,任汝何能得过!’

望见宋兵渐近关下,带了雷炯、计稷,都来关前守护。

却说时迁一步步摸到关上,扒在一株大树顶头,伏在枝叶稠密处,看那庞万春、雷炯、计稷都将弓箭踏弩,伏在关前伺候。

看见宋兵时,一派价把火烧将来。

中间林冲、呼延灼,立马在关下大骂:‘贼将安敢抗拒天兵!’

南军庞万春等却待要放箭射时,不提防时迁已在关上。

那时迁悄悄地溜下树来,转到关后。

见两堆柴草,时迁便摸在里面,取出火刀、火石,发出火种,把火炮阁在柴堆上。

先把些硫黄、焰硝去烧那边草堆,又来点着这边柴堆。

却才方点着火炮,拿那火种带了,直扒上关屋脊上去点着。

那两边柴草堆里一齐火起,火炮震天价响。

关上众将不杀自乱,发起喊来,众军都只顾走,那里有心来迎敌。

庞万春和两个副将急来关后救火时,时迁就在屋脊上又放起炮来。

那火炮震得关屋也动,吓得这南兵都弃了刀枪弓箭,衣袍铠甲,尽望关后奔走。

时迁在屋上大叫道:‘已有一万宋兵先过关了,汝等急早投降,免汝一死!’

庞万春听了,惊得魂不附体,只管跌脚。

雷炯、计稷惊得麻木了,动掸不得。

林冲、呼延灼首先上山,早赶到关顶。

众将都要争先,一齐赶过关去三十余里,追着南兵。

孙立生擒得雷炯,魏定国活拿了计稷。

单单只走了庞万春。

手下军兵擒捉了大半。

宋兵已到关上屯驻人马。

卢先锋得了昱岭关,厚赏了时迁。

将雷炯、计稷就关上割腹取心,享祭史进、石秀等六人。

收拾尸骸,葬于关上。

其余尸首,尽行烧化。

次日,与同诸将披挂上马。

一面行文申复张招讨,飞报得了昱岭关,一面引军前进。

迤逦追赶过关,直至歙州城边下寨。

原来歙州守御,乃是皇叔大王方垕,是方腊的亲叔叔。

与同两员大将,官封文职,共守歙州。

一个是尚书王寅,一个是侍郎高玉。

统领十数员战将,屯军二万之众,守住歙州城郭。

原来王尚书是本州山里石匠出身,惯使一条钢枪,坐下有一骑好马,名唤转山飞。

那匹战马登山渡水,如行平地。

那高侍郎也是本州士人故家子孙,会使一条鞭枪。

因这两个颇通文墨,方腊加封做文职官爵,管领兵权之事。

当有小养由基庞万春败回到歙州,直至行宫,面奏皇叔,告道:‘被土居人民透漏,诱引宋兵私越小路过关,因此众军漫散,难以抵敌。’

皇叔方垕听了大怒,喝骂庞万春道:‘这昱岭关是歙州第一处要紧的墙壁,今被宋兵已度关隘,早晚便到歙州,怎与他迎敌?’

王尚书奏道:‘主上且息雷霆之怒。自古道:非干征战罪,天赐不全功。今殿下权免庞将军本罪,取了军令必胜文状,着他引军,首先出战迎敌,杀退宋兵。如或不胜,二罪俱并。’

方垕然其言,拨与军五千,跟庞万春出城迎敌,得胜回奏。

有诗为证:

雷厉风飞兵似虎,翻江腾地马如龙。

宋江已得重关隘,僭窃何烦待战攻。

且说卢俊义度过昱岭关之后,催兵直赶到歙州城下。

当日与诸将上下攻打歙州。

城门开处,庞万春引军出来交战。

两军各列成阵势,庞万春出到阵前勒战。

宋军队里欧鹏出马,使根铁枪,便和庞万春交战。

两个斗不过五合,庞万春败走。

欧鹏要显头功,纵马赶去。

庞万春扭过身躯,背射一箭。

宋将欧鹏手段高强,绰箭在手。

原来欧鹏却不提防庞万春能放连珠箭。

欧鹏绰了一箭,只顾放心去赶。

弓弦响处,庞万春又射第二只箭来。

欧鹏早着,坠下马去。

城上王尚书、高侍郎见射中了欧鹏落马,庞万春得胜,引领城中军马,一发赶杀出来。

宋军大败,退回三十里下寨,扎驻军马安营。

整点兵将时,乱军中又折了菜园子张青。

孙二娘见丈夫死了,着令手下军人寻得尸首烧化,痛哭了一场。

卢先锋看了,心中纳闷,思量不是良法,便和朱武计议道:‘今日进兵,又折了二将,似此如之奈何?’

朱武道:‘输赢胜败,兵家常事,死活交锋,人之分定。今日贼兵见我等退回军马,自逞其能,众贼计议,今晚乘势必来劫寨。我等可把军马众将,分调开去,四下埋伏。中军缚几只羊在彼,如此如此整顿。’

叫呼延灼引一支军在左边埋伏,林冲引一支军在右边埋伏,单廷圭、魏定国引一支军在背后埋伏,其余偏将,各于四散小路里埋伏。

夜间贼兵来时,只看中军火起为号,四下里各自捉人。

卢先锋都发放已了,各各自去守备。

且说南国王尚书、高侍郎两个,颇有些谋略,便与庞万春等商议,上启皇叔方垕道:“今日宋兵败回,退去三十余里屯驻。营寨空虚,军马必然疲倦。何不乘势去劫寨栅,必获全胜。”

方垕道:“你众官从长计议,可行便行。”

高侍郎道:“我便和庞将军引兵去劫寨,尚书与殿下紧守城池。”

当夜二将披挂上马,引领军兵前进。马摘銮铃,军士衔枚疾走。

前到宋军寨栅,看见营门不关,南兵不敢擅进。

初时听得更点分明,向后更鼓便打得乱了。

高侍郎勒住马道:“不可进去。”

庞万春道:“相公缘何不进兵?”

高侍郎答道:“听他营里更点不明,必然有计。”

庞万春道:“相公误矣。今日兵败胆寒,必然困倦,睡里打更,有甚分晓,因此不明。相公何必见疑,只顾杀去。”

高侍郎道:“也见得是。”

当下催军劫寨,大刀阔斧杀将进去。

二将入得寨门,直到中军,并不见一个军将。

却是柳树上缚着数只羊,羊蹄上拴着鼓槌打鼓,因此更点不明。

两将劫着空寨,心中自慌,急叫:“中计!”回身便走。

中军内却早火起。

只见山头上炮响,又放起火来,四下里伏兵乱起,齐杀将拢来。

两将冲开寨门奔走,正迎着呼延灼,大喝:“贼将快下马受降,免汝一死!”

高侍郎心慌,只要脱身,无心恋战。

被呼延灼赶进去,手起双鞭齐下,脑袋骨打碎了半个天灵。

庞万春死命撞透重围,得脱性命。

正走之间,不提防汤隆伏在路边,被他一钩镰枪拖倒马脚,活捉了解来。

众将已都在山路里赶杀南兵。

至天明,都赴寨里来。

卢先锋已先到中军坐下,随即赏赐,不在话下。

有诗为证:

贼寇乘虚夜劫营,岂知埋伏有强兵。

中军炮响神威振,混杀南军满歙城。

卢先锋下令点本部将佐时,丁得孙在山路草中被毒蛇咬了脚,毒气入腹而死。

将庞万春割腹剜心,祭献欧鹏并史进等,把首级解赴张招讨军前去了。

次日,卢先锋与同诸将再进兵到歙州城下。

见城门不关,城上并无旌旗,城楼上亦无军士。

单廷圭、魏定国两个要夺头功,引军便杀入城去。

后面中军卢先锋赶到时,只叫得苦,那二将已到城门里了。

原来王尚书见折了劫寨人马,只诈做弃城而走,城门里却掘下陷坑。

二将是一勇之夫,却不提防,首先入去,不想连马和人都陷在坑里。

那陷坑两边却埋伏着长枪手弓箭军士,一齐向前戳杀,两将死于坑中。

可怜圣水并神火,今日呜呼丧土炕!

卢先锋又见折了二将,心中忿怒,急令差遣前部军兵,各人兜土块入城,一面填塞陷坑,一面鏖战厮杀。

杀倒南兵人马,俱填于坑中。

当下卢先锋当前,跃马杀入城中,正迎着皇叔方垕。

交马只一合,卢俊义又忿心头之火,展平生之威,只一朴刀,剁方垕于马下。

城中军马,开城西门冲突而走。

宋兵众将各各并力向前,剿捕南兵。

却说王尚书正走之间,撞着李云截住厮杀。

王尚书便挺枪向前,李云却是步斗。

那王尚书枪起马到,早把李云踏倒。

石勇见冲翻了李云,便冲突向前,步走急来救时,王尚书把条枪神出鬼没,石勇如何抵当得住。

王尚书战了数合,得便处把石勇一枪结果了性命,当下身死。

城里却早赶出孙立、黄信、邹渊、邹润四将,截住王尚书厮杀。

那王寅奋勇力敌四将,并无惧怯。

不想又撞出林冲赶到,这个又是个会厮杀的,那王寅便有三头六臂,也敌不过五将,众人齐上,乱戳杀王寅。

可怜南国尚书将,今日方知志莫伸。

当下五将取了首级,飞马献与卢先锋。

卢俊义已在歙州城内行宫歇下,平复了百姓,出榜安民,将军马屯驻在城里。

一面差人赍文报捷张招讨,驰书转达宋先锋,知会进兵。

却说宋江等兵将在睦州屯驻,等候军齐,同攻贼洞。

收得卢俊义书,报平复了歙州,军将已到城中屯驻,专候进兵,同取贼巢。

又见折了史进、石秀、陈达、杨春、李忠、薛永、欧鹏、张青、丁得孙、单廷圭、魏定国、李云、石勇一十三人,许多将佐,烦恼不已,痛哭哀伤。

军师吴用劝道:“生死人皆分定,主将何必自伤玉体,且请理料国家大事。”

宋江道:“虽然如此,不由人不伤感。

我想当初石碣天文所载一百八人,谁知到此渐渐凋零,损吾手足。”

吴用劝了宋江烦恼。

可以回书与卢先锋,交约日期,起兵攻取清溪县。

且不说宋江回书与卢俊义,约日进兵。

却说方腊在清溪帮源洞中大内设朝,与文武百官计议宋江用兵之事。

只听见西州败残军马回来,报说:“歙州已陷,皇叔、尚书、侍郎俱已阵亡了。今宋兵作两路而来,攻取清溪。”

方腊见报大惊,当下聚集两班大臣商议。

方腊道:“汝等众卿各受官爵,同占州郡城池,共享富贵。岂期今被宋江军马席卷而来,州城俱陷,止有清溪大内。今闻宋兵两路而来,如何迎敌?”

当有左丞相娄敏中出班启奏道:“今次宋兵人马已近神州内苑,宫廷亦难保守。奈缘兵微将寡。陛下若不御驾亲征,诚恐兵将不肯尽心向前。”

方腊道:“卿言极当。”随即传下圣旨:“命三省六部、御史台官、枢密院、都督府护驾,二营金吾、龙虎,大小官僚,都跟随寡人御驾亲征,决此一战。”

娄丞相又奏:“差何将帅可做前部先锋?”

方腊道:“着殿前金吾上将军、内外诸军都招讨皇侄方杰为正先锋,马步亲军都太尉、骠骑上将军杜微为副先锋,部领帮源洞大内护驾御林军一万五千,战将三十余员前进。逢山开路,遇水叠桥,招军征进。”

原来这方杰是方腊的亲侄儿,乃是歙州皇叔方垕长孙。闻知宋兵卢先锋杀了他公公,正要来报仇。他愿为前部先锋。

这方杰平生习学,惯使一条方天画戟,有万夫不当之勇。

那杜微原是歙州山中铁匠,会打军器,亦是方腊心腹之人,会使六口飞刀,只是步斗。

方腊另行圣旨一道,差御林护驾都教师贺从龙,拨与御林军一万,总督兵马,去敌歙州卢俊义军马。

有诗为证:八郡山川已败倾,便驰黄屋特亲征。宋江兵势无人敌,国破身亡是此行。

不说方腊分调人马,两处迎敌。

先说宋江大队军马起程,水陆并进,离了睦州,望清溪县而来。

水军头领李俊等,引领水军船只,撑驾从溪滩里上去。

且说吴用与宋江在马上同行,并马商议道:“此行去取清溪帮源,诚恐贼首方腊知觉,逃窜深山旷野,难以得获。若要生擒方腊,解赴京师,面见天子,必须里应外合,认得本人,可以擒获。亦要知方腊去向下落,不致被其走失。”

宋江道:“若要如此,须用诈降,将计就计,方可得里应外合。前者柴进与燕青去做细作,至今不见些消耗。今次着谁去好?须是会诈投降的。”

吴用道:“若论愚意,只除非叫水军头领李俊等,就将船内粮米去诈献投降,教他那里不疑。方腊那厮是山僻小人,见了许多粮米船只,如何不收留了?”

宋江道:“军师高见极明。”便唤戴宗随即传令,从水路里直至李俊处说知:“如此如此,教你等众将行计。”

李俊等领了计策,戴宗自回中军。

李俊却叫阮小五、阮小七扮做梢公,童威、童猛扮做随行水手,乘驾六十只粮船,船上都插着新换的献粮旗号,却从大溪里使将上去。

将近清溪县,只见上水头早有南国战船迎将来,敌军一齐放箭。

李俊在船上叫道:“休要放箭,我有话说。俺等都是投拜的人,特将粮米献纳大国,接济军士。万望收录。”

对船上头目看见李俊等船上并无军器,因此就不放箭。

使人过船来,问了备细,看了船内粮米,便去报知娄丞相,禀说:“李俊献粮投降。”

娄敏中听了,叫唤投拜人上岸来。

李俊登岸见娄丞相,拜罢,娄敏中问道:“你是宋江手下甚人?有何职役?今番为甚来献粮投拜?”

李俊答道:“小人姓李名俊,原是浔阳江上好汉,就江州劫法场救了宋江性命。他如今受了朝廷招安,得做了先锋,便忘了我等前恩,累次窘辱小人。见今宋江虽然占得大国州郡,手下弟兄渐次折得没了,他犹自不知进退,威逼小人等水军向前。因此受辱不过,特将他粮米船只,径自私来献纳,投拜大国。”

娄丞相见李俊说了这一席话,就便准信,便引李俊来大内朝见方腊,具说献粮投拜一事。

李俊见方腊,再拜起居,奏说前事。

方腊坦然不疑,加封李俊为水军都总管之职,阮小五、阮小七、童威、童猛皆封水寨副总管,且教只在清溪管领水寨守船,“待寡人退了宋江军马,还朝之时,别有赏赐。”

李俊拜谢了出内,自去搬运粮米上岸,进仓交收,不在话下。

有诗为证:神谋妙算擒方腊,先遣行人假献粮。指日宋军平大内,清溪花鸟亦凄凉。

再说宋江与吴用分调军马,差关胜、花荣、秦明、朱仝四员正将为前队,引军直进清溪县界,正迎着南国皇侄方杰。

两下军兵各列阵势。

南军阵上,方杰横戟在马,杜微步行在后。

那杜微浑身挂甲,背藏飞刀五把,手中仗口七星宝剑,跟在后面。

两将出到阵前。

宋江阵上,秦明首先出马,手舞狼牙大棍,直取方杰。

方杰亦不打话,两将便斗。

那方杰年纪后生,精神一撮,那枝戟使得精熟,和秦明连斗了三十余合,不分胜败。

方杰见秦明手段高强,也放出自己平生学识,不容半点空闲。

两个正斗到分际,秦明也把出本事来,不放方杰些空处。

却不提防杜微那厮在马后见方杰战秦明不下,从马后闪将出来,掣起飞刀,望秦明脸上早飞将来。

秦明急躲飞刀时,却被方杰一方天戟耸下马去,死于非命。

可怜霹雳火,也作横亡人。

方杰一戟戳死了秦明,却不敢追过对阵。

宋兵小将急把挠钩搭得尸首过来。

宋江见说折了秦明,尽皆失色。

一面叫备棺椁盛贮,一面再调军将出战。

且说这方杰得胜夸能,却在阵前高叫:“宋兵再有好汉,快出来厮杀!”宋江在中军听得报来,急出到阵前,看见对阵方杰背后,便是方腊御驾,直来到军前摆开。

但见:

金瓜密布,铁斧齐排。方天画戟成行,龙凤绣旗作队。

旗旄旌节,一攒攒绿舞红飞;玉镫雕鞍,一簇簇珠围翠绕。

飞龙伞散青云紫雾,飞虎旗盘瑞霭祥烟。

左侍下一带文官,右侍下满排武将。

虽是诈称天子位,也须直列宰臣班。

苟非啸聚山林,且自图王霸业。

南国阵中,只见九曲黄罗伞下,玉辔逍遥马上,坐着那个草头王子方腊。

怎生打扮?但见:

头戴一顶冲天转角明金幞头,身穿一领日月云肩九龙绣袍,腰系一条金镶宝嵌玲珑玉带,足穿一对双金显缝云根朝靴。

那方腊骑着一匹银鬃白马,出到阵前,亲自监战。

看见宋江亲在马上,便遣方杰出战,要拿宋江。

这边宋兵等众将亦准备迎敌,要擒方腊。

南军方杰正要出阵,只听得飞马报道:“御林都教师贺从龙总督军马去救歙州,被宋兵卢先锋活捉过阵去了。军马俱已漫散,宋兵已杀到山后。”

方腊听了大惊,急传圣旨,便教收军,且保大内。

当下方杰且委杜微押住阵脚,却待方腊御驾先行,方杰、杜微随后而退。

方腊御驾回至清溪州界,只听得大内城中喊起连天,火光遍满,兵马交加。

却是李俊、阮小五、阮小七、童威、童猛在清溪城里放起火来。

方腊见了,大驱御林军马,来救城中,入城混战。

宋江军马见南兵退去,随后追杀。

赶到清溪,见城中火起,知有李俊等在彼行事。

急令众将招起军马,分头杀将入去。

此时卢先锋军马也过山了,两下接应,却好凑着。

四面宋兵,夹攻清溪大内。

宋江等诸将,四面八方杀将入去。

各各自去搜捉南军,打破了清溪城郭。

方腊却得方杰引军保驾防护,送投帮源洞中去了。

宋江等大队军马,都入清溪县来。

众将杀入方腊宫中,收拾违禁器仗,金银宝物,搜检内里库藏。

就殿上放起火来,把方腊内外宫殿尽皆烧毁,府库钱粮,搜索一空。

宋江会合卢俊义军马,屯驻在清溪县内。

聚集众将,都来请功受赏。

整点两处将佐时,长汉郁保四、女将孙二娘,都被杜微飞刀伤死。

邹渊、杜迁,马军中踏杀。

李立、汤隆、蔡福,各带重伤,医治不痊身死。

阮小五先在清溪县已被娄丞相杀了。

众将擒捉得南国伪官九十二员,请功赏赐已了,只不见娄丞相、杜微下落。

一面且出榜文,安抚了百姓。

把那活捉伪官解赴张招讨军前,斩首示众。

后有百姓报说:“娄丞相因杀了阮小五,见大兵打破清溪县,自缢松林而死。”

杜微那厮躲在他原养的娼妓王娇娇家,被他社老献将出来。

宋江赏了社老,却令人先取了娄丞相首级,叫蔡庆将杜微剖腹剜心,滴血享祭秦明、阮小五、郁保四、孙二娘,并打清溪亡过众将。

宋江亲自拈香祭赛已了。

次日,与同卢俊义起军,直抵帮源洞口围住。

且说方腊只得方杰保驾,走到帮源洞口大内,屯驻人马,坚守洞口,不出迎敌。

宋江、卢俊义把军马周回围住了帮源洞,却无计可入。

却说方腊在帮源洞如坐针毡,亦无计可施。

两军困住,已经数日。

方腊正忧闷间,忽见殿下锦衣绣袄一大臣,俯伏在地,金阶殿下启奏:

“我王,臣虽不才,深蒙主上圣恩宽大,无可补报。

“凭夙昔所学之兵法,仗平日所韫之武功,六韬三略曾闻,七纵七擒曾习。

“愿借主上一支军马,立退宋兵,中兴国祚。

“未知圣意若何,伏候我王诏旨。”

方腊见了大喜,便传敕令尽点山洞内府兵马,教此将引军出洞,去与宋江相持。

未知胜败如何,先见威风出众。

不是方腊国中又出这个人来引兵,有分教:

“金阶殿下人头滚,玉砌朝门热血喷。

“直使扫清巢穴擒方腊,竖立功勋显宋江。”

毕竟方腊国中出来引兵的是甚人,且听下回分解。

此一回内,折了二十四员将佐:

吕方、郭盛、史进、石秀、陈达、杨春、李忠、薛永、欧鹏、张青、丁得孙、单廷圭、魏定国、李云、石勇、秦明、郁保四、孙二娘、邹渊、杜迁、李立、汤隆、蔡福、阮小五。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水浒传-第一百一十八回-译文

卢俊义在昱岭关与宋公明智取清溪洞大战,诗云:

手握貔貅号令新,睦州谈笑定妖尘。

全师大胜势无敌,背水调兵真有神。

殄灭渠魁如拉朽,解令伪国便称臣。

班班青史分明看,忠义分明志已伸。

话说当时关胜等四位将领,骑马领兵杀到乌龙岭,正遇到石宝的军队。关胜在马上大声喝道:‘贼将怎么敢杀我的兄弟们!’石宝看到是关胜,无心恋战,便退上了山岭。指挥白钦来挑战关胜,两马交战,兵器并举。不到十个回合,乌龙岭上突然鸣锣收兵。关胜没有追赶,岭上的士兵自乱起来。

原来石宝只顾在岭东作战,却没料到岭西已被童枢密率领大军杀上山来。宋军中的大将王禀与南兵指挥景德交战,斗了十多个回合,王禀将景德斩于马下。从此吕方、郭盛首先冲上山来争夺山岭。还没到山岭边,山顶上就飞下一块大石头,将郭盛和他的马一起打死在山岭边。

这边岭东,关胜看到岭上大乱,知道岭西有宋兵上岭了,急忙召集众将,一起杀上山去。两面夹攻,山岭上混战。吕方正好遇到白钦,两人交手厮杀。斗不到三个回合,白钦一枪刺来,吕方闪过一个,白钦那条枪从吕方肋下戳了个空,吕方的长矛却被白钦拨了个倒横。两将在马上施展不开,都放下了手中的兵器,在马上互相揪住。

原来正遇到山岭险峻的地方,马怎么能够站稳脚跟,两位将领用力过猛,没想到连人和马都滚下岭去,这两位将领一起摔死在岭下。

这边关胜等众将步行,都杀上岭来。两面都是宋兵,已经杀到岭上。石宝看到两边没有退路,担心被捉受辱,便用劈风刀自刎而死。宋江的众将夺了乌龙岭的关隘,关胜急忙派人报告宋先锋。

睦州上游又有军队杀来,上下夹攻。江里的水寨中四个水军总管看到乌龙岭已经失守,睦州也陷落,都放弃了船只,逃到对岸。被对岸的百姓生擒了成贵、谢福,解送到睦州。翟源、乔正逃走,不知去向。宋军大队回到睦州。宋江得知后,出城迎接童枢密、刘都督入城。

安营扎寨完毕后,出榜招抚军民复业。南兵投降的人,不知道有多少。宋江把仓库里的粮食分发给百姓,让他们各自回归本业,重新成为良民。将水军总管成贵、谢福的肚子剖开取心,祭奠兄弟阮小二、孟康,以及乌龙岭上牺牲的一应将领,前后死去的英灵,都得到了祭享。

再让李俊等水军将领管理了许多船只。把捉到的贼首伪官,解送到张招讨军前去了。宋江又看到吕方、郭盛牺牲,非常悲伤。按兵不动,等待卢先锋的兵马,一同夺取清溪。

且不说宋江在睦州驻扎。副先锋卢俊义自从杭州分兵之后,率领三万人马,本部下正偏将佐二十八员,引兵走山路向杭州进发。经过临安镇钱王故都,道近昱岭关前。守关把隘的是方腊手下的大将,绰号小养由基庞万春,是江南方腊国中第一个会射弓箭的人。

他带领着两个副将,一个叫雷炯,一个叫计稷。这两个副将都擅长使用七八百斤的劲弩,各会使一枝蒺藜骨朵。手下有五千人马。三个将领守把住昱岭关隘,听说宋兵分拨副先锋卢俊义领兵到来,都已经准备好了敌对器械,只等宋军靠近。

卢先锋的军队即将到达昱岭关前,当日先派史进、石秀、陈达、杨春、李忠、薛永六员将校,带领三千步兵,前去侦察。当时史进等六将都骑马,其余的都是步兵,一路侦察到关下,并没有遇到一个敌军。

史进在马上心生疑虑,和众将商议。话还没说完,就已经来到关前看时,见关上竖着一面彩绣的白旗,旗下立着那小养由基庞万春。看了史进等人后大笑,骂道:‘你们这伙草贼,只配在梁山泊里住,勒索宋朝的招安令,怎么敢来我的国土里装好汉!你也听说过我的名字小养由基吗!我听说你们这伙里有小李广花荣,让他出来,和我比箭。先让你看看我的神箭。’话音刚落,嗖的一箭,正中史进,摔下马去,五将急忙上前,救上马便回。

又见山顶上响了一声锣,左右两边松树林里,一齐放箭,五员将顾不得史进,各自逃命而走。转过山嘴,对面两边山坡上,一边是雷炯,一边是计稷,弩箭如雨一般射来,即使是十分英雄,也躲不过这样的箭雨。

可怜水浒六员将佐,都做了南柯一梦。史进、石秀等六人,一个都没能逃出来,一起被射死在关下。

三千步兵,只剩下百余名小军逃了回来,见到卢先锋说知此事。卢俊义听了大惊,如痴似醉,呆了半晌。神机军师朱武便劝道:‘现在先锋如此烦恼,会耽误大事,可以另想一个计策,去夺关斩将,报仇雪恨。’卢俊义说:‘宋公明兄长特地分了许多将领给我,这次却没打赢一场,首先就损失了六位将领。再加上三千军卒,只回来百余人。这样怎么去歙州见宋公明兄长!’朱武回答说:‘古人有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我们都是中原山东、河北人,不习惯水战,因此失去了地利。必须获得本地乡民的指引,才能知道这里山路的曲折。’卢先锋说:‘军师说得极是。派谁去侦察路径呢?’朱武说:‘按我的意思,可以派鼓上蚤时迁。他是个善于攀爬的人,可以去山中寻找路径。’卢俊义随即叫来时迁,传达了命令,让他带上干粮,腰间别着刀,离开了营地。

有诗为证:

六位统军俱射死,三千步卒尽消亡。

欲施妙计勍强寇,先使时迁去探详。

且说时迁便望山深去处,只顾走寻路。

去了半日,天色已晚,来到一个去处,远远地望见一点灯光明朗。

时迁道:‘灯光处必有人家。’趁黑地里摸到灯明之处盘时,却是个小小庵堂,里面透出灯光来。

时迁来到庵前,便钻入去看时,见里面一个老和尚,在那里坐地诵经。

时迁便乃敲他房门。那老和尚唤一个小行者来开门。

时迁进到里面,便拜老和尚。

那老僧便道:‘客官休拜。见今万马千军厮杀之地,你如何走得到这里?’

时迁应道:‘实不敢瞒师父说,小人是梁山泊宋江部下一个偏将时迁的便是。今来奉圣旨剿收方腊,谁想夜来被昱岭关上守把贼将,乱箭射死了我六员首将,无计度关,特差时迁前来寻路,探听有何小路过关。今从深山旷野寻到此间,万望师父指迷,有所小径,私越过关,当以厚报。’

那老僧道:‘此间百姓,俱被方腊残害,无一个不怨恨他。老僧亦靠此间当村百姓施主斋粮养口,如今村里人民都逃散了,老僧没有去处,只得在此守死。今日幸得天兵到此,万民有福。将军来收此贼,与民除害,老僧只是不敢多口,恐防贼人知得。今既是天兵处差来的头目,便多口也不妨。我这里却无路过得关去,直到西山岭边,却有一条小路可过关上,只怕近日也被贼人筑断了,过去不得。’

时迁道:‘师父,既然有这条小路通得关上,只不知可到得贼寨里么?’

老和尚道:‘这条私路一径直到得庞万春寨背后,下岭去便是过关的路了。只恐贼人已把大石块筑断了,难得过去。’

时迁道:‘不妨。既有路径,不怕他筑断了,我自有措置。既然如此,有了路头,小人回去报知主将,却来酬谢。’

老和尚道:‘将军见外人时,休说贫僧多口。’

时迁道:‘小人是个精细的人,不敢说出老师父来。’

有诗为证:破庵深院草萧萧,老衲幽栖更寂寥。指引时迁知向导,剪除方腊若刍荛。

当日辞了老和尚,径回到寨中,参见卢先锋,说知此事。

卢俊义听了大喜,更请军师计议取关之策。

朱武道:‘若是有此路径,十分好了,觑此昱岭关,唾手而得。再差一个人和时迁同去干此大事。’

时迁道:‘军师要干甚大事?’

朱武道:‘最要紧的是放火放炮。须用你等身边将带火炮、火刀、火石,直要去他寨背后放起号炮火来,便是你干大事了。’

时迁道:‘既然只是要放火、放炮,别无他事,不须再用别人同去,只小弟自往。便是再差一个同去,也跟我走不得飞檐走壁的路,倒误了时候。假如我去那里行事,你这里如何到得关边?’

朱武道:‘这却容易。他那贼人的埋伏,也只好使一遍。我如今不管他埋伏不埋伏,但是于路遇着琳琅树木稠密去处,便放火烧将去。任他埋伏不妨。’

时迁道:‘军师高见极明。’

当下收拾了火刀、火石并引火煤筒,脊梁上用包袱背着火炮,来辞卢先锋便行。

卢俊义叫时迁赍银二十两,并米一石,送与老和尚。

就着一个军校挑去。

当日午后,时迁引了这个军校挑米,再寻旧路,来到庵里,见了老和尚,说道:‘主将先锋多方拜复,些小薄礼相送。’

便把银两米粮都与了和尚。

老僧收受,时迁分付小军自回寨去,却再来告复老和尚:‘望烦指引路径,可着行者引小人去。’

那老和尚道:‘将军少待,夜深可去,日间恐关上知觉。’

当备晚饭待时迁。

至夜,却令行者引路:‘送将军到于那边,便教行者即回,休教人知觉了。’

当时小行者领着时迁,离了草庵,便望深山径里寻路。

穿林透岭,揽葛攀藤,行过数里山径野坡。

月色微明,天气昏邓。

到一处山岭险峻,石壁嵯峨,远远地望见开了个小路口。

岭岩上尽把大石堆叠砌断了,高高筑成墙壁,如何过得去。

小行者道:‘将军,关已望见,石叠墙壁那边便是。过得那石壁,亦有大路。’

时迁道:‘小行者,你自回去,我已知路途了。’

小行者自回。

时迁却把飞檐走壁跳篱骗马的本事出来,这些石壁,拈指扒过去了。

望东去时,只见林木之中,半天价都红满了,却是卢先锋和朱武等拔寨都起,一路上放火烧着,望关上来。

先使三五百军人,于路上打并尸首。

沿山巴岭放火开路,使其埋伏军兵,无处藏躲。

昱岭关上小养由基庞万春,闻知宋兵放火烧林开路,庞万春道:‘这是他进兵之法,使吾伏兵不能施展。我等只牢守此关,任汝何能得过!’

望见宋兵渐近关下,带了雷炯、计稷,都来关前守护。

时迁慢慢地爬到关上,躲在一棵大树顶上,藏在枝叶茂密的地方,看到庞万春、雷炯、计稷都拿着弓箭和踏弩,躲在关前等待。当他们看到宋兵时,打算放火烧过去。中间的林冲、呼延灼立刻在关下大声骂道:‘贼将怎么敢抗拒天兵!’南军的庞万春等人正要放箭射过去,没料到时迁已经在关上了。那时迁悄悄地从树上溜下来,转到关后。看到两堆柴草,时迁就钻进去,拿出火刀、火石,点燃火种,把火药放在柴堆上。先用硫磺、硝石去烧那边的草堆,然后又点燃这边的柴堆。刚刚点燃火药,拿着火种直接爬上关屋的屋脊上点燃。那两边的柴草堆里同时起火,火药爆炸得震天响。关上的众将不战自乱,开始呼喊,众军都只顾着逃跑,哪里还有心思来迎战。庞万春和两个副将急忙到关后救火时,时迁就在屋脊上又放起炮来。那火药爆炸得关屋都晃动,吓得南兵都扔掉了刀枪弓箭,衣服铠甲,都往关后跑。时迁在屋上大声喊道:‘已经有一万宋兵先过了关,你们快快投降,可以免你们一死!’庞万春一听,吓得魂飞魄散,只是不停地跺脚。雷炯、计稷也吓得麻木了,动弹不得。林冲、呼延灼首先上山,早早地赶到关顶。众将都争着要上,一起冲过关去三十多里,追击南兵。孙立生擒了雷炯,魏定国活捉了计稷。只有庞万春逃走了。手下军兵擒获了大半。宋兵已经到达关上驻扎军队。

卢先锋夺取了昱岭关,对时迁进行了厚赏。将雷炯、计稷在关上割腹取心,祭祀史进、石秀等六人。收拾尸体,安葬在关上。其余的尸体,全部烧化。第二天,和众将一起披挂上马。一方面写信报告张招讨,飞报夺取了昱岭关,一方面率领军队前进。一路追赶过关,直到歙州城边扎营。

原来歙州的守卫是皇叔大王方垕,是方腊的亲叔叔。和两位大将一起,官职是文职,共同守卫歙州。一个是尚书王寅,一个是侍郎高玉。统领十几个战将,驻军两万人,守卫歙州城。原来王尚书是本州山里的石匠出身,擅长使用一条钢枪,骑着一匹好马,名叫转山飞。那匹马登山过水,就像在平地上行走。高侍郎也是本州士人世家子弟,擅长使用鞭枪。因为这两个人都通文墨,方腊封他们为文职官爵,管理兵权。当小养由基庞万春败回到歙州,一直来到行宫,向皇叔报告说:‘被本地人泄露,诱引宋兵私越小路过关,因此众军散乱,难以抵挡。’皇叔方垕听了大怒,斥责庞万春说:‘昱岭关是歙州最重要的防御,现在宋兵已经过了关,早晚就要到歙州,怎么与他对抗?’王尚书建议:‘主上请息怒。自古道:不是征战之罪,天赐不全功。现在殿下可以暂时免除庞将军的罪责,取了军令状,让他领兵,首先出战迎敌,击退宋兵。如果他不胜,两罪并罚。’方垕同意了他的建议,拨给五千士兵,让庞万春出城迎敌,取得胜利后回来报告。有诗为证:雷厉风飞兵似虎,翻江腾地马如龙。宋江已得重关隘,僭窃何烦待战攻。

卢俊义过了昱岭关之后,催促军队一直赶到歙州城下。当天和众将一起攻打歙州。城门打开,庞万春领兵出来交战。两军各自排列阵势,庞万春出到阵前挑战。宋军里的欧鹏出马,使一根铁枪,和庞万春交战。两个打了不到五合,庞万春败走。欧鹏想要立头功,纵马追赶。庞万春转身一箭射来。欧鹏箭法高超,接过箭。原来欧鹏没料到庞万春能连发箭。欧鹏接过一箭,只顾着放心去追。弓弦响处,庞万春又射第二箭。欧鹏中箭,从马上摔下来。城上的王尚书、高侍郎看到欧鹏中箭落马,庞万春得胜,带领城中的军队,一起冲出来追杀。宋军大败,退回三十里扎营。

在混乱的军队中,又损失了菜园子张青。孙二娘看到丈夫死了,命令手下军人找到尸体烧化,痛哭了一场。卢先锋看了,心中纳闷,觉得这不是好办法,就和朱武商量:‘今天进攻,又损失了两位将领,这样怎么办?’朱武说:‘胜败乃兵家常事,生死交锋,人之常情。今天贼兵看到我们退军,自以为能,众贼商量,今晚一定会来劫营。我们可以把军队和将领分散,四下埋伏。中军绑几只羊在那里,这样这样布置。’叫呼延灼领一支军在左边埋伏,林冲领一支军在右边埋伏,单廷圭、魏定国领一支军在后面埋伏,其余的偏将,各自在四散的小路上埋伏。晚上贼兵来时,只看中军火起为号,四下里各自捉人。卢先锋都布置好了,各自去守备。

南国的尚书和高侍郎两人,都有一些谋略,便和庞万春等人商议,向上启奏皇叔方垕说:‘今天宋兵战败回来,退了三十多里扎营。军营里没有人,军队一定很疲倦。我们为什么不趁这个机会去袭击他们的营寨,一定能取得全胜。’方垕说:‘你们这些官员好好商量,能行就行。’高侍郎说:‘我就和庞将军带兵去袭击营寨,尚书和殿下就紧守城池。’当天晚上,两位将领穿上盔甲,骑上马,带领军队前进。马匹摘下銮铃,士兵们嘴里含着枚(古代行军时用来防止喧哗的木块)快速前进。到了宋军的营寨,看到营门没关,南军不敢擅自进入。一开始听到更鼓声清晰,后来更鼓声就乱了。高侍郎勒住马说:‘不能进去。’庞万春说:‘相公为什么不让士兵进攻?’高侍郎回答说:‘听他们营里的更鼓声不整齐,肯定有计谋。’庞万春说:‘相公错了。今天他们战败了,心里害怕,一定很疲倦,睡觉时打更,有什么可分的?因此声音不整齐。相公何必怀疑,只管杀过去。’高侍郎说:‘也对。’于是催促军队袭击营寨,大刀阔斧地杀了进去。两位将领进入营门,一直走到中军,却不见一个军将。原来柳树上绑着几只羊,羊蹄上挂着鼓槌在打鼓,所以更鼓声不整齐。两位将领袭击了空营,心里很慌张,急忙叫道:‘中计了!’转身就跑。中军里却突然起火。只见山头上炮声响起,又放起火来,四面八方伏兵一起涌出,一起杀过来。两位将领冲开寨门逃跑,正遇到呼延灼,他大喊:‘叛军将领快下马投降,免你一死!’高侍郎心慌意乱,只想脱身,没有心思恋战。被呼延灼追进寨里,他举起双鞭,一下打碎了高侍郎半个脑袋。庞万春拼尽全力冲破重围,逃了性命。正在逃跑的时候,没料到汤隆埋伏在路边,被他一钩镰枪勾倒马脚,活捉了过来。其他将领都在山路里追赶杀敌。到天亮时,都赶到营寨里。卢先锋已经先到中军坐下,随即进行赏赐,这里就不多说了。有诗为证:敌军乘虚夜袭营,岂知埋伏有强兵。中军炮响神威振,混杀南军满歙城。

卢先锋下令点查本部将领时,丁得孙在山路草中被毒蛇咬了脚,毒气入腹而死。将庞万春割腹剜心,祭奠欧鹏和史进等人,把首级送到张招讨军前。次日,卢先锋和众将领再次进军到歙州城下。看到城门没关,城上没有旗帜,城楼上也没有士兵。单廷圭和魏定国两个想争头功,带领军队就杀进城去。后面中军卢先锋赶到时,只叫苦,那两位将领已经到城门里了。原来王尚书看到劫寨的人马损失了,就假装弃城逃跑,城门里却挖了陷坑。那两位将领是一勇之夫,没料到这一点,首先跳了进去,不想连马和人都掉进了坑里。陷坑两边埋伏着长枪手和弓箭手,一齐冲上前去戳杀,两位将领死在坑中。可怜圣水和神火,今天呜呼哀哉,魂归土炕!卢先锋又看到损失了两位将领,心中愤怒,急忙命令前部军兵,每人捧土块入城,一边填塞陷坑,一边激烈战斗。杀倒南军士兵,都填进坑里。当时卢先锋当先,跃马杀入城中,正遇到皇叔方垕。交手一合,卢俊义又愤怒于心,发挥平生之威,只一刀,就将方垕砍于马下。城中的军队,打开西门冲突而逃。宋军众将领各自全力向前,剿杀南军。

王尚书正在逃跑的路上,遇到李云截住厮杀。王尚书便挺枪向前,李云却是步战。王尚书枪起马到,早把李云踏倒。石勇看到李云被撞翻,便冲突向前,步战急来救,王尚书把条枪运用得神出鬼没,石勇如何抵挡得住。王尚书打了几个回合,抓住机会把石勇一枪刺死。城里随即赶出孙立、黄信、邹渊、邹润四将,截住王尚书厮杀。那王寅奋勇力敌四将,毫无惧色。不想又撞出林冲赶到,这个也是个善于战斗的人,那王寅就算有三头六臂,也敌不过五将,众人一起上,乱戳杀王寅。可怜南国尚书将,今天才知道志向无法施展。当时五将取了首级,飞马献给卢先锋。卢俊义已经在歙州城内的行宫休息,安抚了百姓,贴出安民告示,将军队驻扎在城里。一面派人送文报捷给张招讨,派人送信给宋先锋,告知进军的事。

宋江等将领在睦州驻扎,等待军队集结,一同攻打贼巢。收到卢俊义的书信,报告已经平定了歙州,将领们已经到城中驻扎,专等进军,一同攻取贼巢。又看到损失了史进、石秀、陈达、杨春、李忠、薛永、欧鹏、张青、丁得孙、单廷圭、魏定国、李云、石勇等十三位将领,非常烦恼,痛哭流涕。军师吴用劝道:‘生死都是命中注定,主将何必自伤身体,还是请处理国家大事。’宋江说:‘虽然如此,还是忍不住伤感。我想起当初石碣天书上记载的一百零八人,谁知到这里渐渐凋零,损伤了我的手足。’吴用劝解了宋江的烦恼。可以回信给卢先锋,约定日期,起兵攻打清溪县。

不说宋江回书给卢俊义,约定日期进军。却说方腊在清溪帮源洞的大内设立朝廷,与文武百官商议宋江用兵的事情。只听西州的败军回来报告说:‘歙州已经被攻陷,皇叔、尚书、侍郎都已经阵亡了。现在宋军分两路进攻,攻打清溪。’方腊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震惊,立刻召集两班大臣商议。方腊说:‘你们这些大臣都受到了官职,共同占据了州郡城池,共享富贵。没想到现在被宋江的军队席卷而来,州城都沦陷了,只剩下清溪大内。现在听说宋军分两路进攻,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左丞相娄敏中出班上奏说:‘现在宋军已经逼近神州内苑,宫廷也难以保住。由于兵力不足,将领稀少。陛下如果不亲自出征,恐怕士兵和将领不会尽心尽力。’方腊说:‘你的话非常正确。’随即传下圣旨:‘命令三省六部、御史台官员、枢密院、都督府保护陛下,二营金吾、龙虎,大小官员,都跟随我亲自出征,决定这一战。’娄丞相又上奏:‘派遣哪位将领可以作为先锋?’方腊说:‘任命殿前金吾上将军、内外诸军都招讨皇侄方杰为正先锋,马步亲军都太尉、骠骑上将军杜微为副先锋,率领帮源洞大内护驾御林军一万五千,战将三十余员前进。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招募军队前进。’

原来这方杰是方腊的亲侄儿,是歙州皇叔方垕的长孙。得知宋兵卢先锋杀了他的爷爷,正要来报仇。他愿意担任先锋。方杰平时习武,擅长使用方天画戟,勇猛无比。杜微原是歙州山中的铁匠,擅长打造军器,也是方腊的心腹,擅长使用六口飞刀,但只能步战。方腊又下了一道圣旨,派遣御林护驾都教师贺从龙,带领御林军一万,总督兵马,去对抗歙州的卢俊义军。

有诗为证:‘八郡山川已败倾,便驰黄屋特亲征。宋江兵势无人敌,国破身亡是此行。’不说方腊分调人马,两处迎敌。先说宋江的大军起程,水陆并进,离开了睦州,向清溪县进发。水军头领李俊等,带领水军船只,从溪滩里撑上去。

吴用与宋江骑马同行,并马商议说:‘这次去攻打清溪帮源,担心贼首方腊得知消息,逃入深山旷野,难以捉拿。如果要生擒方腊,解往京师,面见天子,必须里应外合,认得本人,才能捉拿。还要知道方腊的去向,以免他逃走。’宋江说:‘如果这样,必须使用诈降之计,将计就计,才能实现里应外合。之前柴进和燕青去做间谍,至今没有消息。这次派谁去好?必须是擅长诈降的人。’吴用说:‘如果按照我的意思,只有让水军头领李俊等人,用船上的粮食假装投降,让他们那里不怀疑。方腊那家伙是山里人,看到这么多粮食船只,怎么会不收留呢?’宋江说:‘军师的高见非常英明。’于是叫戴宗立刻传达命令,从水路一直传到李俊那里,告诉他这样的计策。李俊等人领了计策,戴宗自己回到中军。

李俊叫阮小五、阮小七扮成船夫,童威、童猛扮成随行水手,乘坐六十只粮船,船上都插着新的献粮旗帜,从大溪里驶上去。快到清溪县时,只见上游有南国的战船迎面而来,敌军一起放箭。李俊在船上喊道:‘不要放箭,我有话说。我们都是来投降的人,特地带着粮食献给大国,接济士兵。希望你们能收留我们。’对岸的船上的头目看到李俊等人的船上没有武器,因此没有放箭。派人过船来询问详情,看了船上的粮食,就去报告娄丞相,禀报说:‘李俊献粮投降。’娄敏中听了,叫投降的人上岸来。

李俊登岸见到娄丞相,行礼后,娄敏中问道:‘你是宋江手下什么人?有什么职务?这次为什么来献粮投降?’李俊回答说:‘小人姓李名俊,原是浔阳江上的好汉,曾经在江州劫法场救了宋江的性命。他现在接受了朝廷的招安,成为了先锋,却忘记了我们之前的恩情,多次侮辱我。现在宋江虽然占据了大国州郡,手下兄弟逐渐减少,他还不懂得进退,逼迫我们水军向前。因此受辱不过,特地带着他的粮食船只,私自来献纳,投降大国。’娄丞相听到李俊说了这番话,就相信了他的话,带李俊去大内朝见方腊,详细说明了献粮投降的事情。

李俊见到方腊,再次行礼,禀报了前事。方腊毫不怀疑,封李俊为水军都总管,阮小五、阮小七、童威、童猛都封为水寨副总管,让他们只在清溪管理水寨守船,‘等到我退了宋江的军队,回朝的时候,另有赏赐。’李俊谢恩后出来,自己去搬运粮食上岸,进仓交收,不再多言。

再说宋江和吴用分调军队,派遣关胜、花荣、秦明、朱仝四位正将为前队,率领军队直进清溪县界,正遇到南国的皇侄方杰。两军各自列阵。南军阵上,方杰手持画戟,杜微步行在后。杜微全身披挂铠甲,背后藏有五把飞刀,手持七星宝剑,跟在后面。两将出到阵前。宋江阵上,秦明首先出马,手持狼牙大棍,直取方杰。方杰也不说话,两将便开始交战。方杰年纪轻轻,精神饱满,画戟使得非常熟练,和秦明交战了三十余回合,不分胜负。

方杰看到秦明的手段高强,也放出了自己平生的所学,不容对方有半点空闲。两个正在激烈交战,秦明也使出了自己的全部本领,不放过方杰的任何空隙。却不料杜微那家伙在马后看到方杰和秦明交战不下,从马后闪出来,抛出一把飞刀,向秦明的脸上飞去。秦明躲飞刀时,却被方杰一方天戟刺下马去,死于非命。可怜这位霹雳火,也成了横死之人。方杰一戟刺死了秦明,却不敢追过对阵。宋军小将急忙用挠钩把秦明的尸体拉过来。宋江听说折了秦明,都感到非常震惊。一方面叫人准备棺材装殓,另一方面再调军将出战。

且说这方杰得胜夸能,却在阵前高叫:‘宋兵再有好汉,快出来厮杀!’宋江在中军听得报来,急出到阵前,看见对阵方杰背后,便是方腊御驾,直来到军前摆开。只见:

金瓜密布,铁斧齐排。方天画戟成行,龙凤绣旗作队。旗旄旌节,一簇簇绿舞红飞;玉镫雕鞍,一簇簇珠围翠绕。飞龙伞散青云紫雾,飞虎旗盘瑞霭祥烟。左侍下一带文官,右侍下满排武将。虽是诈称天子位,也须直列宰臣班。如果不是啸聚山林,也自图王霸业。

南国阵中,只见九曲黄罗伞下,玉辔逍遥马上,坐着那个草头王子方腊。他怎么打扮?只见:

头戴一顶冲天转角明金幞头,身穿一领日月云肩九龙绣袍,腰系一条金镶宝嵌玲珑玉带,足穿一对双金显缝云根朝靴。

那方腊骑着一匹银鬃白马,出到阵前,亲自监战。看见宋江亲在马上,便遣方杰出战,要拿宋江。这边宋兵等众将亦准备迎敌,要擒方腊。南军方杰正要出阵,只听得飞马报道:‘御林都教师贺从龙总督军马去救歙州,被宋兵卢先锋活捉过阵去了。军马俱已漫散,宋兵已杀到山后。’方腊听了大惊,急传圣旨,便教收军,且保大内。当下方杰且委杜微押住阵脚,却待方腊御驾先行,方杰、杜微随后而退。方腊御驾回至清溪州界,只听得大内城中喊起连天,火光遍满,兵马交加。却是李俊、阮小五、阮小七、童威、童猛在清溪城里放起火来。方腊见了,大驱御林军马,来救城中,入城混战。宋江军马见南兵退去,随后追杀。赶到清溪,见城中火起,知有李俊等在彼行事。急令众将招起军马,分头杀将入去。此时卢先锋军马也过山了,两下接应,却好凑着。四面宋兵,夹攻清溪大内。宋江等诸将,四面八方杀将入去。各各自去搜捉南军,打破了清溪城郭。方腊却得方杰引军保驾防护,送投帮源洞中去了。

宋江等大队军马,都入清溪县来。众将杀入方腊宫中,收拾违禁器仗,金银宝物,搜检内里库藏。就殿上放起火来,把方腊内外宫殿尽皆烧毁,府库钱粮,搜索一空。宋江会合卢俊义军马,屯驻在清溪县内。聚集众将,都来请功受赏。整点两处将佐时,长汉郁保四、女将孙二娘,都被杜微飞刀伤死。邹渊、杜迁,马军中踏杀。李立、汤隆、蔡福,各带重伤,医治不痊身死。阮小五先在清溪县已被娄丞相杀了。众将擒捉得南国伪官九十二员,请功赏赐已了,只不见娄丞相、杜微下落。一面且出榜文,安抚了百姓。把那活捉伪官解赴张招讨军前,斩首示众。后有百姓报说:‘娄丞相因杀了阮小五,见大兵打破清溪县,自缢松林而死。’杜微那厮躲在他原养的娼妓王娇娇家,被他社老献将出来。宋江赏了社老,却令人先取了娄丞相首级,叫蔡庆将杜微剖腹剜心,滴血享祭秦明、阮小五、郁保四、孙二娘,并打清溪亡过众将。宋江亲自拈香祭赛已了。

次日,与同卢俊义起军,直抵帮源洞口围住。

且说方腊只得方杰保驾,走到帮源洞口大内,屯驻人马,坚守洞口,不出迎敌。宋江、卢俊义把军马周回围住了帮源洞,却无计可入。

却说方腊在帮源洞如坐针毡,亦无计可施。两军困住,已经数日。

方腊正忧闷间,忽见殿下锦衣绣袄一大臣,俯伏在地,金阶殿下启奏:‘我王,臣虽不才,深蒙主上圣恩宽大,无可补报。凭夙昔所学之兵法,仗平日所韫之武功,六韬三略曾闻,七纵七擒曾习。愿借主上一支军马,立退宋兵,中兴国祚。未知圣意若何,伏候我王诏旨。’方腊见了大喜,便传敕令尽点山洞内府兵马,教此将引军出洞,去与宋江相持。

未知胜败如何,先见威风出众。

不是方腊国中又出这个人来引兵,有分教:金阶殿下人头滚,玉砌朝门热血喷。直使扫清巢穴擒方腊,竖立功勋显宋江。

毕竟方腊国中出来引兵的是甚人,且听下回分解。

此一回内,折了二十四员将佐:吕方、郭盛、史进、石秀、陈达、杨春、李忠、薛永、欧鹏、张青、丁得孙、单廷圭、魏定国、李云、石勇、秦明、郁保四、孙二娘、邹渊、杜迁、李立、汤隆、蔡福、阮小五。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水浒传-第一百一十八回-注解

貔貅:貔貅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常被用来比喻勇猛的士兵或军队。在古代,手握貔貅号令新,意味着掌握着强大的军队和指挥权。

睦州:睦州,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浙江省。

妖尘:指战争带来的混乱和破坏,这里用来形容睦州因战乱而变得不安定。

全师:全师,即全军,指整个军队。

殄灭:消灭,灭绝。这里指彻底消灭敌人。

渠魁:渠魁,指敌人的首领或主要敌人。

伪国:指被侵略或占领的国家,这里指方腊所建立的政权。

班班青史:指历史记载,这里用来形容宋军的英勇事迹将被载入史册。

忠义:忠诚和正义,指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

关胜:梁山泊好汉之一,以勇猛著称。

石宝:方腊军的一员将领,与宋军交战。

白钦:方腊军的一员将领,与关胜交战。

乌龙岭:地名,是宋军与方腊军交战的地方。

童枢密:指童贯,北宋末年的枢密使,曾参与平定方腊起义。

王禀:宋军将领,与景德交战。

景德:南兵指挥,被王禀斩杀。

吕方:梁山泊好汉之一,与白钦交战。

郭盛:梁山泊好汉之一,被石头砸死。

石秀:石秀,中国古代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是梁山好汉之一。

陈达:梁山泊好汉之一,与史进等六将一同哨探。

杨春:梁山泊好汉之一,与史进等六将一同哨探。

李忠:梁山泊好汉之一,与史进等六将一同哨探。

薛永:梁山泊好汉之一,与史进等六将一同哨探。

庞万春:庞万春,可能是一个将领的名字,在文中参与军事行动。

雷炯:雷炯,中国古代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是梁山好汉之一。

计稷:计稷,中国古代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是梁山好汉之一。

养由基:养由基,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箭手。

史进:史进,可能是宋朝的一个将领。

神机军师:指梁山泊好汉朱武,以智谋著称。

鼓上蚤:指梁山泊好汉时迁,以轻功著称。

时迁:时迁,中国古代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以擅长盗术和机智著称。

梁山泊:梁山泊,古代小说《水浒传》中的虚构地名,是梁山泊好汉聚义的地方。

宋江:宋江是《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是梁山泊起义军的首领,以智谋和仁义闻名。

万马千军:形容军队众多,气势磅礴。

厮杀:激烈战斗。

贼将:指敌军将领。

剿收:讨伐并收服。

方腊:方腊是《水浒传》中的反面人物,是起义军对抗的封建统治者。

昱岭关:昱岭关,中国古代关隘名,位于今浙江省衢州市与安徽省黄山市交界处。

小径:小路,指偏僻或不易察觉的道路。

私越:秘密越过。

号炮:用来发出信号的大炮。

火刀、火石:古代点火工具,火刀是打火石的工具,火石是打火用的石头。

引火煤筒:古代点火用的工具,用于引燃火种。

飞檐走壁:形容轻功高强,能在屋顶和墙壁上行走。

骗马:欺骗马匹,使其按照自己的意图行动。

小养由基:小养由基,古代小说《水浒传》中的虚构人物,昱岭关的守将庞万春的副将。

雷炯、计稷:雷炯、计稷,古代小说《水浒传》中的虚构人物,昱岭关的副将。

关上:指城关之上,即城墙上。

弓箭踏弩:弓箭踏弩,古代一种利用脚踏力来发射的弩,用于远程攻击。

火炮:火炮,古代的一种火器,用于发射燃烧物或爆炸物。

硫黄:硫黄,一种黄色非金属矿物,用于制作火药。

焰硝:焰硝,即硝酸钾,古代火药的主要成分之一。

歙州:古代地名,位于今安徽省歙县。

尚书:尚书,古代官名,为六部之一的长官。

侍郎:侍郎,古代官名,为六部之一的长官的副职。

连珠箭:连珠箭,指连续发射的箭。

菜园子张青:菜园子张青,中国古代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是梁山好汉之一。

朱武:朱武,中国古代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是梁山好汉之一。

呼延灼:呼延灼,可能是宋朝的一个将领,此处参与战斗。

林冲:林冲,中国古代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是梁山好汉之一。

单廷圭:单廷圭,中国古代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是梁山好汉之一。

魏定国:魏定国,中国古代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是梁山好汉之一。

中军:中军,古代军队中的指挥中心,通常由主将亲自指挥。

火起:火起,指火光上升,通常用作战斗或行动开始的信号。

南国王尚书:南国王尚书,指南国(此处可能指南宋)的尚书,尚书是古代官职,掌管文书、奏章等,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秘书长。

高侍郎:高侍郎,指高官阶的侍郎,侍郎是古代官职,通常为六部尚书之下的副职,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

皇叔方垕:皇叔方垕,皇叔是对皇帝叔父的尊称,方垕可能是一个被封为王的皇族成员。

宋兵:宋兵,指宋朝的军队。

营寨:营寨,古代军队的驻扎地,由栅栏或围墙围成。

军马:军马,指军队。

更点:更点,古代夜间报时的方式,通过击鼓或敲钟来报时。

伏兵:伏兵,指预先埋伏好的军队,用于突然袭击。

受降:受降,指接受敌人的投降。

脑袋骨:脑袋骨,指头部。

剜心:剜心,指割开心脏,古代常用于祭祀。

欧鹏:欧鹏,可能是宋朝的一个将领。

张招讨:张招讨,招讨是古代官职,负责征讨,张招讨即指姓张的招讨官。

陷坑:陷坑,一种埋藏在地面上的陷阱,用于捕捉敌人。

圣水并神火:圣水并神火,可能指某种神秘的力量或法术。

卢先锋:卢先锋指的是卢俊义的先锋部队。

张招讨军前:张招讨军前,指张招讨的军队。

贼洞:贼洞,指贼人的巢穴。

石碣天文:石碣天文,可能指刻有天文预兆的石碑。

一百八人:一百八人,指《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共有一百零八位英雄。

玉体:玉体,指身体,常用于对人的尊敬。

理料:理料,处理、料理的意思。

卢俊义:卢俊义也是《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是梁山泊的副首领,以武艺高强著称。

清溪帮源洞:清溪帮源洞是方腊起义军的大本营所在,位于今天的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

文武百官:指国家的文职和武职官员,文职官员负责政务,武职官员负责军事。

西州败残军马:西州是古代的一个地名,败残军马指的是战败后逃回的士兵。

皇叔、尚书、侍郎:皇叔是指皇帝的叔父,尚书和侍郎是古代的官职,尚书是负责文书工作的官员,侍郎是尚书之下的官员。

神州内苑:神州内苑是指国家的皇宫,内苑是皇宫中的内院。

三省六部: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的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是古代中央政府的六个主要部门。

御史台:御史台是古代的监察机构,负责监督官员的行为。

枢密院:枢密院是古代的军事机构,负责军事指挥。

都督府:都督府是古代的地方军事指挥机构。

金吾、龙虎:金吾和龙虎是古代的警卫部队。

娄敏中:娄敏中是《水浒传》中的人物,是方腊的大臣。

方杰:方杰是《水浒传》中的人物,是方腊的部将,以勇猛著称。

杜微:杜微是方腊的将领,以使用飞刀著称。

帮源洞大内护驾御林军:帮源洞大内护驾御林军是方腊的亲卫军。

神州:神州是古代对中国的别称。

八郡山川:八郡山川指的是一个地区的山川河流。

黄屋:黄屋是古代皇帝的专用车辆,象征着皇帝的权威。

水军头领:水军头领是指水军中的高级将领。

吴用:吴用是《水浒传》中的智囊,以智谋著称。

戴宗:戴宗是《水浒传》中的人物,是宋江的手下。

梢公:梢公是指船上的舵手。

随行水手:随行水手是指船上的船员。

献粮:献粮是指向敌方献上粮食,以表示投降。

南国战船:南国战船指的是南方的战船。

投拜:投拜是指向对方表示臣服。

献纳:献纳是指献上礼物或物品。

大国:大国是对他国的尊称。

准信:准信是指同意或接受。

起居:起居是指请安或问候。

具说:具说是指详细说明。

里应外合:里应外合是指内部和外部同时配合,共同行动。

细作:细作是指间谍。

消耗:消耗是指消息或信息。

诈降:诈降是指假装投降以达成某种目的。

计就计:计就计是指用对方的计谋来对付对方。

柴进:柴进是《水浒传》中的人物,是梁山泊的成员。

燕青:燕青是《水浒传》中的人物,是梁山泊的成员。

船内粮米:船内粮米是指船上的粮食。

献粮旗号:献粮旗号是指用来标识献粮的旗帜。

新换:新换是指更换新的。

大内:大内是指皇宫。

拜谢:拜谢是指表示感谢。

挠钩:挠钩是一种用来钩取东西的工具。

尸首:尸首是指死者的尸体。

棺椁:棺椁是指用来装尸体的棺材。

盛贮:盛贮是指存放。

再调:再调是指再次调动。

出战:出战是指出兵作战。

御驾:御驾指的是皇帝的车驾,这里指方腊亲自来到军前。

金瓜:古代武器,形似金瓜,用作仪仗或战斗。

铁斧:古代武器,斧头用铁制成,用于战斗。

方天画戟:古代兵器,形似长矛,头部为方形,戟为古代兵器之一。

龙凤绣旗:绣有龙凤图案的旗帜,象征皇权。

旗旄旌节:旄指旗帜的顶端装饰,旌节是古代使臣所持的节符,这里指军队的旗帜。

玉镫雕鞍:玉镫指装饰华丽的马镫,雕鞍指装饰华丽的马鞍。

飞龙伞:古代皇帝出行时所用的伞,上面绘有飞龙图案。

飞虎旗:旗帜上绘有飞虎图案,象征勇猛。

瑞霭祥烟:吉祥的烟雾,用来形容军队的气势。

草头王子:指地位较低的王子。

明金幞头:古代官员戴的帽子,用明亮的金线装饰。

日月云肩九龙绣袍:袍子上绣有日月和云肩的图案,肩部有九条龙。

金镶宝嵌玲珑玉带:玉带上镶嵌有金和宝石。

双金显缝云根朝靴:朝靴上绣有云根图案,鞋面有金线缝合。

银鬃白马:银色的马,鬃毛如银。

御林都教师:御林军中的高级将领。

清溪州:古代地名,位于今浙江省淳安县。

违禁器仗:指禁止民间拥有的武器。

府库钱粮:指官府的仓库和粮食。

社老:古代乡村中的长者,这里指举报者。

帮源洞:方腊藏身的地方,位于深山之中。

六韬三略:古代兵书,六韬是孙武所著,三略是黄石公所著。

七纵七擒:古代军事策略,指善于用兵之道。

金阶殿下:宫殿中的台阶下面,这里指大臣。

国祚:国家的命运和延续。

分教:注定会发生的事情。

巢穴:敌人的藏身之处,这里指方腊的势力范围。

竖立功勋:建立功绩,获得荣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水浒传-第一百一十八回-评注

这段古文描述了一场古代战争的场景,通过对战争双方阵势和人物形象的描绘,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双方的英勇。

首先,文中‘且说这方杰得胜夸能,却在阵前高叫:“宋兵再有好汉,快出来厮杀!”’这句话,通过方杰的豪迈之态,突显了战争中的英雄气概。

接着,‘宋江在中军听得报来,急出到阵前,看见对阵方杰背后,便是方腊御驾,直来到军前摆开。’这一句描绘了宋江迅速做出反应,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和指挥能力。

‘金瓜密布,铁斧齐排。方天画戟成行,龙凤绣旗作队。’通过这些具体的描绘,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战场上的紧张气氛和双方的实力。

‘南国阵中,只见九曲黄罗伞下,玉辔逍遥马上,坐着那个草头王子方腊。’这句话通过方腊的服饰和坐骑,塑造了一个威严而尊贵的形象。

‘方腊听了大惊,急传圣旨,便教收军,且保大内。’这句话体现了方腊在战争中的慌乱和无奈。

‘宋江等大队军马,都入清溪县来。众将杀入方腊宫中,收拾违禁器仗,金银宝物,搜检内里库藏。’这一段描述了宋军攻入敌军大本营的情景,展现了宋军的胜利和敌人的失败。

‘此一回内,折了二十四员将佐:吕方、郭盛、史进、石秀、陈达、杨春、李忠、薛永、欧鹏、张青、丁得孙、单廷圭、魏定国、李云、石勇、秦明、郁保四、孙二娘、邹渊、杜迁、李立、汤隆、蔡福、阮小五。’这一句通过列举牺牲的将领名单,表达了对战争的哀悼和对英雄的敬意。

整段古文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具体的场景,展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英勇,同时也反映了战争的无奈和牺牲。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水浒传-第一百一十八回》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466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