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施耐庵(约1296年-1371年),元代小说家,是《水浒传》的作者之一。他的作品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百姓疾苦,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元代(约14世纪)。
内容简要:《水浒传》是元代小说家施耐庵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了宋江等一百零八位英雄人物在梁山泊聚集,反抗腐败的朝廷和不公正社会的故事。书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英雄事迹。小说通过丰富的情节和细腻的人物刻画,展示了社会不公、官民矛盾和对抗暴政的精神。它不仅是对农民起义的赞扬,也通过各种人物的抒发,展示了忠诚、义气与悲剧性的命运。该书成为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深刻影响了后代的文学和文化。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水浒传-第一百一十九回-原文
鲁智深浙江坐化宋公明衣锦还乡
诗曰:
铁石禅机已点开,钱塘江上早心灰。
六和寺内月明夜,三竺山中归去来。
衲子心空圆寂去,将军功遂锦衣回。
两人俱是男儿汉,不忝英雄济世才。
话说当下方腊殿前启奏愿领兵出洞征战的,正是东床驸马主爵都尉柯引。
方腊见奏,不胜之喜。
“是今日天幸,得驸马冒矢石之威,出战草寇,愿逞奇才,复兴社稷。”
柯驸马当下同领南兵,带了云壁奉尉,披挂上马出师。
方腊将自己金甲锦袍,赐与驸马。
又选一骑好马,叫他出战。
那驸马怎生结束?
头戴凤翅金盔,身披连环铁甲,上穿团龙锦袍,腰系狮蛮束带,足穿抹绿皂靴,胯悬雕弓铁箭。
使一条穿心透骨点钢枪,骑一匹能征惯战青骢马。
那柯驸马与同皇侄方杰,引领洞中护御军兵一万人马,驾前上将二十余员,出到帮源洞口,列成阵势。
却说宋江军马,困在洞口,已教将佐分调守护。
宋江在阵中,因见手下弟兄,三停内折了二停,方腊又未曾拿得,南兵又不出战,眉头不展,面带忧容。
只听得前军报来说:”洞中有军马出来交战。”
宋江、卢俊义见报,急令诸将上马,引军出战。
摆开阵势,看南军阵里当先是柯驸马出战。
宋江军中谁不认得是柴进。
宋江便令花荣出马迎敌。
花荣得令,便横枪跃马,出到阵前,高声喝问:”你那厮是甚人,敢助反贼与吾天兵敌对?我若拿住你时,碎尸万段,骨肉为泥。好好下马受降,免汝一命。”
柯驸马答道:”吾乃山东柯引,谁不闻我大名!量你这厮们是梁山泊一伙强徒草寇,何足道哉!偏俺不如你们手段!我直把你们杀尽,克复城池,是吾之愿。”
宋江与卢俊义在马上听了,寻思:”柴进说的话,语言中必无背逆之心。他把‘柴’字改作‘柯’字,‘柴’即是‘柯’也;‘进’字改作‘引’字,‘引’即是‘进’也。”
吴用道:”我想柴大官人未曾落草时,尚且专藏犯罪做私商之人,今日安肯忘本?”
卢俊义道:”且看花荣与他迎敌。”
当下花荣挺枪跃马,来战柯引。
两马相交,二般军器并举,两将斗到间深里,绞做一团,扭做一块。
柴进低低道:”兄长可且诈败,来日议事。”
花荣听了,略战三合,拨回马便走。
柯引喝道:”败将,吾不赶你。别有了得的,叫他出来和俺交战。”
花荣跑马回阵,对宋江、卢俊义说知就里。
吴用道:”再叫关胜出战交锋。”
当时关胜舞起青龙偃月刀,飞马出战,大喝道:”山东小将,敢与吾敌!”
那柯驸马挺枪便来迎敌。
两个交锋,全无惧怯。
二将斗不到五合,关胜也诈败佯输,走回本阵。
柯驸马不赶,只在阵前大喝:”宋兵敢有强将出来与吾对敌?”
宋江再叫朱仝出阵,与柴进交锋,往来厮杀,只瞒众军。
两个斗不过五七合,朱仝诈败而走。
柴进赶来,虚搠一枪,朱仝弃马跑归本阵。
南军先抢得这匹好马。
柯驸马招动南军,掩杀过来。
宋江急令诸将,引军退去十里下寨。
柯驸马引军追赶了一程,收兵退回洞中。
已自有人先去报知方腊,说道:”柯驸马如此英雄,战退宋兵,连胜三将。宋江等又折一阵,杀退十里。”
方腊大喜,叫排下御宴,等待驸马卸了戎装披挂,请入后宫赐坐,亲捧金杯,满劝柯驸马道:”不想驸马有此文武双全!寡人只道贤婿只是文才秀士,若早知有此等英雄豪杰,不致折许多州郡。烦望驸马大展奇才,立诛贼将,重兴基业,与寡人共享太平无穷之富贵,同乐悠久,兴复家邦!”
柯引奏道:”主上放心。为臣子当以尽心报效,同兴国祚。明日谨请圣上登山看柯引厮杀,立斩宋江等辈。”
方腊见奏,心中大喜。
当夜宴至更深,各还宫中去了。
次早,方腊设朝,叫洞中敲牛宰马,令三军都饱食已了,各自披挂上马,出到帮源洞口,摇旗发喊,擂鼓搦战。
方腊却领引近侍内臣,登帮源洞山顶,看柯驸马厮杀。
有诗为证:
驸马提兵战六师,佯输诈败信为之。
勾连方腊亲临阵,一鼓功成计更奇。
且说宋江当日传令,分付诸将:”今日厮杀,非比他时,正在要紧之际。汝等军将,各各用心擒获贼首方腊,休得杀害。你众军士只看南军阵上柴进回马引领,就便杀入洞中,并力追捉方腊,不可违误。”
三军诸将得令,各自磨拳擦掌,掣剑拔枪,都要掳掠洞中金帛,尽要活捉方腊,建功请赏。
当时宋江诸将,都到洞前,把军马摆开,列成阵势。
只见南兵阵上,柯驸马立在门旗之下,正待要出战。
只见皇侄方杰,立马横戟道:”都尉且押手停骑,看方某先斩宋兵一将,然后都尉出马,用兵对敌。”
宋兵望见燕青跟在柴进后头,众将皆喜道:”今日计必成矣。”
各人自行准备。
且说皇侄方杰争先纵马搦战。
宋江阵上,关胜出马,舞起青龙刀,来与方杰对敌。
两将交马,一往一来,一翻一复。
战不过十数合,宋江又遣花荣出阵,共战方杰。
方杰见两将来夹攻,全无惧怯,力敌二将。
又战数合,虽然难见输赢,也只办得遮拦躲避。
宋江队里,再差李应、朱仝,骤马出阵,并力追杀。
方杰见四将来夹攻,方才拨回马头,望本阵中便走。
柯驸马却在门旗下截住,把手一招,宋将关胜、花荣、朱仝、李应四将赶过来。
柯驸马便挺起手中铁枪,奔来直取方杰。
方杰见头势不好,急下马逃命时,措手不及,早被柴进一枪戳着。
背后云奉尉燕青赶上一刀,杀了方杰。
南军众将,惊得呆了,各自逃生。
柯驸马大叫:“我非柯引,吾乃柴进,宋先锋部下正将小旋风的便是。
随行云奉尉即是浪子燕青。
今者已知得洞中内外备细,若有人活捉得方腊的,高官任做,细马拣骑。
三军投降者,俱免血刃有生;抗拒者,斩首全家。
回身引领四将,招起大军,杀入洞中。
方腊领着内侍近臣,在帮源山顶上看见杀了方杰,三军溃乱,情知事急,一脚踢翻了金交椅,便望深山中奔走。
宋江领起大队军马,分开五路,杀入洞来,争捉方腊。
不想已被方腊逃去,止拿得侍从人员。
燕青抢入洞中,叫了数个心腹伴当,去那库里掳了两担金珠细软出来,就内宫禁苑放起火来。
柴进杀入东宫时,那金芝公主自缢身死。
柴进见了,就连宫苑烧化。
以下细人,放其各自逃生。
众军将都入正宫,杀尽嫔妃彩女,亲军侍御,皇亲国戚,都掳掠了方腊内宫金帛。
宋江大纵军将入宫,搜寻方腊。
却说阮小七杀入内苑深宫里面,搜出一箱,却是方腊伪造的平天冠、衮龙袍、碧玉带、白玉圭、无忧履。
阮小七看见上面都是珍珠异宝,龙凤锦文,心里想道:“这是方腊穿的,我便着一着也不打紧。”
便把衮龙袍穿了,系上碧玉带,着了无忧履,戴起平天冠,却把白玉圭插放怀里,跳上马,手执鞭,跑出宫前。
三军众将只道是方腊,一齐闹动,抢将拢来看时,却是阮小七,众皆大笑。
这阮小七也只把做好嬉,骑着马东走西走,看那众将多军抢掳。
正在那里闹动,早有童枢密带来的大将王禀、赵谭入洞助战,听得三军闹嚷,只说拿得方腊,径来争功。
却见是阮小七穿了御衣服,戴着平天冠,在那里嬉笑。
王禀、赵谭骂道:“你这厮莫非要学方腊,做这等样子!”
阮小七大怒,指着王禀、赵谭道:“你这两个直得甚鸟!若不是俺哥哥宋公明时,你这两个驴马头,早被方腊已都砍下了。
今日我等众将弟兄成了功劳,你们颠倒来欺负!朝廷不知备细,只道是两员大将来协助成功。”
王禀、赵谭大怒,便要和阮小七火并。
当时阮小七夺了小校枪,便奔上来戳王禀。
呼延灼看见,急飞马来隔开。
已自有军校报知宋江,飞马到来。
见阮小七穿着御衣服,宋江、吴用喝下马来,剥下违禁衣服,丢去一边。
宋江陪话解劝。
王禀、赵谭二人虽被宋江并众将劝和了,只是记恨于心。
当日帮源洞中,杀的尸横遍野,流血成渠。
按《宋鉴》所载,斩杀方腊蛮兵二万余级。
当下宋江传令,教四下举火,监临烧毁宫殿,龙楼凤阁,内苑深宫,珠轩翠屋,尽皆焚化。
但见:
黑烟罩地,红焰遮天。
金钉朱户灰飞,碧瓦雕檐影倒。
三十六宫煨烬火,七十二苑坐飞灰。
金殿平空,不见嵯峨气象;玉阶迸裂,全无锦绣花纹。
金水河不见丹墀御道,午门前已无臣宰官僚。
龙楼移上九重天,凤阁尽归南极院。
当时宋江等众将,监看烧毁了帮源洞中宫殿器皿屋宇楼阁,引军都来洞口屯驻,下了寨栅。
计点生擒人数,只有贼首方腊未曾获得。
传下将令,教军将沿山搜捉。
告示乡民,但有人拿得方腊者,奏闻朝廷,高官任做;知而首者,随即给赏。
却说方腊从帮源洞山顶落路而走,忙忙似丧家之狗,急急如漏网之鱼,便望深山旷野,透岭穿林,脱了赭黄袍,丢去金花幞头,脱下朝靴,穿上草履麻鞋,爬山奔走,要逃性命,连夜退过五座山头,走到一处山凹边。
见一个草庵,嵌在山凹里。方腊肚中饥饿,却待正要去茅庵内寻讨些饭吃。
只见松树背后,转出一个胖大和尚来,一禅杖打翻,便取条绳索绑了。
那和尚不是别人,是花和尚鲁智深。
拿了方腊,带到草庵中,取了些饭吃,正解出山来。
却好迎着搜山的军健,一同帮住,擒捉方腊,来见宋先锋。
宋江见拿得方腊,大喜,便问道:‘吾师,你却如何正等得这贼首着?’
鲁智深道:‘洒家自从在乌龙岭上万松林里厮杀,追赶夏侯成入深山里去,被洒家杀了。贪战贼兵,直赶入乱山深处,迷踪失径,迤逦随路寻去。正到旷野琳琅山内,忽遇一个老僧,引领洒家到此处茅庵中,嘱付道:‘柴米菜蔬都有,只在此间等候。但见个长大汉从松林深处来,你便捉住。’夜来望见山前火起,小僧看了一夜。又不知此间山径路数是何处。今早正见这贼爬过山来,因此俺一禅杖打翻,就捉来绑了。不想正是方腊。’
宋江又问道:‘那一个老僧今在何处?’
鲁智深道:‘那个老僧自引小僧到茅庵里,分付了柴米出来,竟不知投何处去了。’
宋江道:‘那和尚眼见得是圣僧罗汉,如此显灵。今吾师成此大功,回京奏闻朝廷,可以还俗为官,在京师图个荫子封妻,光耀祖宗,报答父母劬劳之恩。’
鲁智深答道:‘洒家心已成灰,不愿为官,只图寻个净了去处,安身立命足矣。’
宋江道:‘吾师既不肯还俗,便到京师去住持一个名山大刹,为一僧首,也光显宗风,亦报答得父母。’
智深听了,摇首叫道:‘都不要,要多也无用。只得个囫囵尸首,便是强了。’
宋江听罢,默上心来,各不喜欢。
点本部下将佐,俱已数足。
教将方腊陷车盛了,解上东京,面见天子。
催起三军,带领诸将,离了帮源洞清溪县,都回睦州。
却说张招讨会集都督刘光世,童枢密,从、耿二参谋,都在睦州聚齐,合兵一处,屯驻军马。
见说宋江获了大功,拿住方腊,解来睦州,众官都来庆贺。
宋江等诸将参拜已了张招讨、童枢密等众官,张招讨道:‘已知将军边塞劳苦,损折弟兄。今已全功,实为万幸。’
宋江再拜泣涕道:‘当初小将等一百八人破大辽,还京都不曾损了一个。谁想首先去了公孙胜,京师已留下数人。克复扬州,渡大江,怎知十停去七。今日宋江虽存,有何面目再见山东父老,故乡亲戚!’
张招讨道:‘先锋休如此说。自古道:贫富贵贱,宿生所载。寿夭命长,人生分定。常言道:有福人送无福人。何以损折将佐为羞为耻!今日功成名显,朝廷知道,必当重用,封官赐爵,光显门闾,衣锦还乡,谁不称羡!闲事不须挂意,只顾收拾回军朝觐。’
宋江拜谢了总兵等官,自来号令诸将。
张招讨已传下军令,教把生擒到贼徒伪官等众,除留方腊另行解赴东京,其余从贼,都就睦州市曹斩首施行。
所有未收去处,衢、婺等县贼役赃官,得知方腊已被擒获,一半逃散,一半都来睦县自行投首,拜参张招讨并众官。
尽皆准首,复为良民。
就行出榜,去各处招抚,以安百姓。
其余随从贼徒,不伤人者,亦准其自首投降,复为乡民,拨还产业田园。
克复州县已了,各调守御官军,护境安民,不在话下。
有诗为证:
柴进勾连用计深,帮源军马乱駸駸。
奇功更有花和尚,一杖生擒僭号人。
所有这新克复睦州、歙州,清溪、帮源二处城郭镇市,民安物阜,乡村溪岛山林,俱各民安复业。
再说张招讨众官都在睦州设太平宴,庆贺众将官僚,赏劳三军将校。
传令教先锋头目,收拾朝京。
军令传下,各各准备行装,陆续登程。
且说先锋使宋江,思念亡过众将,洒然泪下。
不想患病在杭州张横、穆弘等六人,朱富、穆春看视,共是八人在彼。
后亦各患病身死,止留得杨林、穆春到来,随军征进。
想起诸将劳苦,今日太平,当以超度。
便就睦州宫观净处扬起长幡,修设超度九幽拔罪好事,做三百六十分罗天大醮,追荐前亡后化列位偏正将佐已了。
次日,椎牛宰马,致备牲醴,与同军师吴用等众将,俱到乌龙神庙里,焚帛享祭乌龙大王,谢祈龙君护祐之恩。
回至寨中,所有部下正偏将佐阵亡之人,收得尸骸者,俱令各自安葬已了。
宋江与卢俊义收拾军马将校人员,随张招讨回杭州,听候圣旨,班师回京。
众多将佐功劳,俱各造册,上了文簿,进呈御前。
先写表章申奏天子。
三军齐备,陆续起程。
宋江看了部下正偏将佐,止剩得三十六员回军。
那三十六人是:
呼保义宋江、玉麒麟卢俊义、智多星吴用、大刀关胜、豹子头林冲、双鞭呼延灼、小李广花荣、小旋风柴进、扑天雕李应、美髯公朱仝、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神行太保戴宗、黑旋风李逵、病关索杨雄、混江龙李俊、活阎罗阮小七、浪子燕青、神机军师朱武、镇三山黄信、病尉迟孙立、混世魔王樊瑞、轰天雷凌振、铁面孔目裴宣、神算子蒋敬、鬼脸儿杜兴、铁扇子宋清、独角龙邹润、一枝花蔡庆、锦豹子杨林、小遮拦穆春、出洞蛟童威、翻江蜃童猛、鼓上蚤时迁、小尉迟孙新、母大虫顾大嫂
当下宋江因为征剿方腊,自渡江已过,损折了许多将佐,止剩得正偏将三十六员回京。
催促起人马,俱要到杭州取齐,与张招讨约会,听命朝觐。
宋江与同诸将引兵马离了睦州,前望杭州进发。
诗曰:宋江三十六,回来十八双。
内中有四个,谈笑又还乡。
正是收军锣响千山震,得胜旗开十里红。
马上将敲金镫响,三军齐唱凯歌回。
宋先锋军马,于路无话,已回到杭州。
因张招讨军马在城,宋先锋且屯兵在六和塔驻扎。
诸将都在六和寺安歇。
先锋使宋江、卢俊义,早晚入城听令。
且说鲁智深自与武松在寺中一处歇马听候,看见城外江山秀丽,景物非常,心中欢喜。
是夜月白风清,水天同碧。
二人正在僧房里睡,至半夜,忽听得江上潮声雷响。
鲁智深是关西汉子,不曾省得浙江潮信,只道是战鼓响,贼人生发,跳将起来,摸了禅杖,大喝着便抢出来。
众僧吃了一惊,都来问道:‘师父何为如此,赶出何处去?’
鲁智深道:‘洒家听得战鼓响,待要出去厮杀。’
众僧都笑将起来,道:‘师父错听了,不是战鼓响,乃是钱塘江潮信响。’
鲁智深见说,吃了一惊,问道:‘师父,怎地唤做潮信响?’
寺内众僧推开窗,指着那潮头叫鲁智深看,说道:‘这潮信日夜两番来,并不违时刻。今朝是八月十五日,合当三更子时潮来。因不失信,为之潮信。’
鲁智深看了,从此心中忽然大悟,拍掌笑道:‘俺师父智真长老,曾嘱付与洒家四句偈言,道是:‘逢夏而擒’,俺在万松林里厮杀,活捉了个夏侯成;‘遇腊而执’,俺生擒方腊。今日正应了:‘听潮而圆,见信而寂?’俺想既逢潮信,合当圆寂。众和尚,俺家问你,如何唤做圆寂。’
寺内众僧答道:‘你是出家人,还不省得?佛门中圆寂便是死。’
鲁智深笑道:‘既然死乃唤做圆寂,洒家今已必当圆寂。烦与俺烧桶汤来,洒家沐浴。’
寺内众僧,都只道他说耍,又见他这般性格,不敢不依他。只得唤道人烧汤来与鲁智深洗浴,换了一身御赐的僧衣,便叫部下军校:‘去报宋公明先锋哥哥,来看洒家。’又问寺内众僧处,讨纸笔写下一篇颂子。
去法堂上,捉把禅椅,当中坐了。
焚起一炉好香,放了那张纸在禅床上,自叠起两只脚,左脚搭在右脚,自然天性腾空。
比及宋公明见报,急引众头领来看时,鲁智深已自坐在禅椅上不动了。
看其颂曰:‘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枷,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宋江与卢俊义看了偈语,嗟叹不已。
众多头领都来看视鲁智深,焚香拜礼。
城内张招讨并童枢密等众官,亦来拈香拜礼。
宋江教把鲁智深衣钵并朝廷赏赐,出来俵散众僧,做了三昼夜功果,合个朱红龛子盛了,直去请径山住持大惠禅师,来与鲁智深下火。
五山十刹禅师,都来诵经忏悔。
迎出龛子,去六和塔后烧化那鲁智深。
那径山大惠禅师手执火把,直来龛子前,指着鲁智深,道几句法语,是:‘鲁智深,鲁智深,起身自绿林。两只放火眼,一片杀人心。忽地随潮归去,果然无处跟寻。咄!解使满空飞白玉,能令大地作黄金。’
大惠禅师下了火已了,众僧诵经忏悔,焚化龛子,在六和塔山后,收取骨殖,葬入塔院。
所有鲁智深随身多余衣钵金银并各官布施,尽都纳入六和寺里,常住公用。
当下宋江看视武松,虽然不死,已成废人。
武松对宋江说道:‘小弟今已残疾,不愿赴京朝觐,尽将身边金银赏赐,都纳此六和寺中陪堂公用,己作清闲道人,十分好了。哥哥造册,休写小弟进京。’
宋江见说:‘任从你心。’
武松自此只在六和寺中出家,后至八十善终,这是后话。
再说先锋宋江每日去城中听令,待张招讨中军人马前进,已将军兵入城屯扎。
半月之间,朝廷天使到来,奉圣旨:令先锋宋江等班师回京。
张招讨,童枢密,都督刘光世,从、耿二参谋,大将王禀、赵谭,中军人马,陆续先回京师去了。
宋江等随即收拾军马回京。
比及起程,不想林冲染患风病瘫了,杨雄发背疮而死,时迁又感搅肠沙而死。
宋江见了,感伤不已。
丹徒县又申将文书来,报说杨志已死,葬于本县山园。
林冲风瘫,又不能痊,就留在六和寺中,教武松看视,后半载而亡。
再说宋江与同诸将,离了杭州,望京师进发。
只见浪子燕青私自来劝主人卢俊义道:‘小乙自幼随侍主人,蒙恩感德,一言难尽。今既大事已毕,欲同主人纳还原受官诰,私去隐迹埋名,寻个僻净去处,以终天年。未知主人意下若何?’
卢俊义道:‘自从梁山泊归顺宋朝已来,北破辽兵,南征方腊,勤劳不易,边塞苦楚,弟兄殒折,幸存我一家二人性命。正要衣锦还乡,图个封妻荫子,你如何却寻这等没结果?’
燕青笑道:‘主人差矣。小乙此去,正有结果。只恐主人此去,定无结果。’
若燕青,可谓知进退存亡之机矣。
有诗为证:略地攻城志已酬,陈辞欲伴赤松游。
时人苦把功名恋,只怕功名不到头。
卢俊义道:“燕青,我不曾存半点异心,朝廷如何负我?”
燕青道:“主人岂不闻韩信立下十大功劳,只落得未央宫前斩首。彭越醢为肉酱,英布弓弦药酒。主公,你可寻思,祸到临头难走。”
卢俊义道:“我闻韩信,三齐擅自称王,教陈豨造反;彭越杀身亡家,大梁不朝高祖;英布九江受任,要谋汉帝江山。以此汉高帝诈游云梦,令吕后斩之。我虽不曾受这般重爵,亦不曾有此等罪过。”
燕青道:“既然主公不听小乙之言,只怕悔之晚矣。小乙本待去辞宋先锋,他是个义重的人,必不肯放。只此辞别主公。”
卢俊义道:“你辞我,待要那里去?”
燕青道:“也只在主公前后。”
卢俊义笑道:“原来也只恁地。看你到那里?”
燕青纳头拜了八拜,当夜收拾了一担金珠宝贝挑着,径不知投何处去了。
次日早晨,军人收得字纸一张,来报复宋先锋。
宋江看那一张字纸时,上面写道是:
“辱弟燕青百拜恳告先锋主将麾下:自蒙收录,多感厚恩。效死干功,补报难尽。今自思命薄身微,不堪国家任用,情愿退居山野,为一闲人。本待拜辞,恐主将义气深重,不肯轻放,连夜潜去。今留口号四句拜辞,望乞主帅恕罪。
情愿自将官诰纳,不求富贵不求荣。
身边自有君王赦,淡饭黄齑过此生。”
宋江看了燕青的书并四句口号,心中郁悒不乐。
当时尽收拾损折将佐的官诰牌面,送回京师,缴纳还官。
宋兵人马,迤逦前进。
比及行至苏州城外,只见混江龙李俊诈中风疾,倒在床上,手下军人来报宋先锋。
宋江见报,亲自领医人来看治李俊。
李俊道:“哥哥休误了回军的程限,朝廷见责,亦恐张招讨先回日久。哥哥怜悯李俊时,可留下童威、童猛看视兄弟,待病体痊可,随后赶来朝觐。哥哥军马,请自赴京。”
宋江见说,心虽不然,倒不疑虑,只得引军前进。
又被张招讨行文催趱,宋江只得留下李俊、童威、童猛三人,自同诸将上马赴京去了。
且说李俊三人竟来寻见费保四个,不负前约。
七人都在榆柳庄上商议定了,尽将家私打造船只,从太仓港乘驾出海,自投化外国去了。
后来为暹罗国之主。
童威、费保等都做了化外官职,自取其乐,另霸海滨。
这是李俊的后话。
再说宋江等诸将一行军马,在路无话。
复过常州、润州相战去处,宋江无不伤感。
军马渡江,十存二三,过扬州,进淮安,望京师不远了。
宋江传令,叫众将各各准备朝觐。
三军人马,九月二十后回到东京。
张招讨中军人马,先进城去。
宋江等军马,只就城外屯住,扎营于旧时陈桥驿,听候圣旨。
宋江叫裴宣写录见在朝京大小正偏将佐数目,共计二十七员。
正将一十二员:宋江、卢俊义、吴用、关胜、呼延灼、花荣、柴进、李应、朱仝、戴宗、李逵、阮小七。
偏将一十五员:朱武、黄信、孙立、樊瑞、凌振、裴宣、蒋敬、杜兴、宋清、邹润、蔡庆、杨林、穆春、孙新、顾大嫂。
是日,宋江将大小诸将见在者,殁于王事者,录其名数,写成谢恩表章。
仍令正偏将佐,俱各准备幞头公服,伺候朝见天子。
三日之后,上皇设朝,近臣奏闻。
天子教宣宋江等面君朝见。
正是: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珮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宣召边庭征战士,九重深处见天颜。
当下早朝,道君天子升座,命侍御引进宋江等,各具公服,入内朝见。
此日东方渐明,宋江、卢俊义等二十七员将佐承旨,即忙上马入城。
东京百姓看了时,此是第三番朝见。
想这宋江等初受招安时,却奉圣旨,都穿御赐的红绿锦袄子,悬挂金银牌面,入城朝见。
破大辽之后回京师时,天子宣命,都是披袍挂甲,戎装入城朝见。
今番太平回朝,天子特命文扮,却是幞头公服,入城朝觐。
东京百姓看了只剩得这几个回来,众皆嗟叹不已。
宋江等二十七人,来到正阳门下,齐齐下马入朝。
侍御史引至丹墀玉阶之下,宋江、卢俊义为首,上前八拜,退后八拜,进中八拜,三八二十四拜,扬尘舞蹈,山呼万岁,君臣礼足。
徽宗天子看见宋江等只剩得这些人员,心中嗟念。
上皇命都宣上殿。
宋江、卢俊义引领众将,都上金阶,齐跪在珠帘之下。
上皇命赐众将平身。
左右近臣,早把珠帘卷起。
天子乃曰:“朕知卿等众将,收剿江南,多负劳苦。卿之弟兄,损折大半,朕闻不胜伤悼。”
宋江垂泪不起,仍自再拜奏曰:“以臣卤钝薄才,肝脑涂地,亦不能报国家大恩。昔日念臣共聚义兵一百八人,登五台发愿。谁想今日十损其八!谨录人数,未敢擅便具奏。伏望天慈,俯赐圣鉴。”
上皇曰:“卿等部下殁于王事者,朕命各坟加封,不没其功。”
宋江再拜,进上表文一通。
表曰:
“平南都总管正先锋使臣宋江等谨上表:伏念臣江等,愚拙庸才,孤陋俗吏,往犯天涯之罪,幸蒙莫大之恩,高天厚地岂能酬,粉骨碎身何足报。
股肱竭力,离水泊以除邪;兄弟同心,登五台而发愿。
全忠秉义,护国保民。
幽州城鏖战辽兵,清溪洞力擒方腊。
虽则微功上达,奈缘良将下沉。
臣江日夕怀忧,旦暮悲怆。
伏望天恩,俯赐圣鉴,使已殁者皆蒙恩泽,见在生者得庇洪休。
臣江乞归田野,愿作农民。
实陛下仁育之赐,遂微臣退休之心。
诚惶诚恐,稽首顿首。
臣江等不胜战悚之至!谨录存殁人数,随表上进以闻。”
阵亡正偏将佐五十九员:
正将一十四员:
秦明、徐宁、董平、张清、刘唐、史进、索超、张顺、雷横、石秀、解珍、解宝、阮小二、阮小五
偏将四十五员:
宋万、焦挺、陶宗旺、韩滔、彭玘、曹正、宣赞、孔亮、郑天寿、施恩、邓飞、周通、龚旺、鲍旭、段景住、侯健、孟康、王英、项充、李衮、单廷圭、吕方、燕顺、马麟、郭盛、欧鹏、郁保四、陈达、杨春、李忠、薛永、李云、丁得孙、石勇、杜迁、邹渊、李立、汤隆、王定六、蔡福、张青、郝思文、扈三娘、魏定国、孙二娘
于路病故正偏将佐一十员:
正将五员:
林冲、杨志、张横、穆弘、杨雄
偏将五员:
孔明、朱贵、朱富、白胜、时迁
杭州六和寺坐化正将一员:
鲁智深
折臂不愿恩赐,六和寺出家正将一员:
武松
旧在京,回还蓟州出家正将一员:
公孙胜
不愿恩赐,于路辞去正偏将四员:
正将二员:
燕青、李俊
偏将二员:
童威、童猛
旧留在京师,并取回医士,见在京偏将五员:
安道全、皇甫端、金大坚、萧让、乐和
见在朝觐正偏将佐二十七员:
正将一十二员:
宋江、卢俊义、吴用、关胜、花荣、柴进、李应、呼延灼、朱仝、戴宗、李逵、阮小七
偏将一十五员:
朱武、黄信、孙立、樊瑞、凌振、裴宣、蒋敬、杜兴、宋清、邹润、蔡庆、杨林、穆春、孙新、顾大嫂
宣和五年九月 日,先锋使臣宋江,副先锋臣卢俊义等谨上表。
上皇览表,嗟叹不已,乃曰:
卿等一百八人,上应星曜。今止有二十七人见存,又辞去了四个,真乃十去其八矣!
随降圣旨,将这已殁于王事者,正将偏将,各授名爵。正将封为忠武郎,偏将封为义节郎。如有子孙者,就令赴京,照名承袭官爵;如无子孙者,敕赐立庙,所在享祭。
惟有张顺显灵有功,敕封金华将军。
僧人鲁智深擒获方腊有功,善终坐化于大刹,加封义烈昭暨禅师。
武松对敌有功,伤残折臂,见于六和寺出家,封赠清忠祖师,赐钱十万贯,以终天年。
已故女将二人,扈三娘加封花阳郡夫人,孙二娘加封旌德郡君。
见在朝觐,除先锋使另封外,正将十员,各授武节将军,诸州统制;偏将十五员,各授武奕郎,诸路都统领。
管军管民,省院听调。
女将一员顾大嫂,封授东源县君。
先锋使宋江,加授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
副先锋卢俊义,加授武功大夫、庐州安抚使、兼兵马副总管。
军师吴用,授武胜军承宣使。
关胜授大名府正兵马总管。
呼延灼授御营兵马指挥使。
花荣授应天府兵马都统制。
柴进授横海军沧州都统制。
李应授中山府郓州都统制。
朱仝授保定府都统制。
戴宗授兖州府都统制。
李逵授镇江润州都统制。
阮小七授盖天军都统制。
上皇敕命各各正偏将佐,封官授职,谢恩听命,给付赏赐。
偏将一十五员,各赐金银三百两,采段五表里。
正将一十员,各赐金银五百两,采段八表里。
先锋使宋江、卢俊义,各赐金银一千两,锦段十表里,御花袍一套,名马一匹。
宋江等谢恩毕。
又奏睦州乌龙大王,二次显灵,护国保民,救护军将,以全德胜。
上皇准奏,圣敕加封忠靖灵德普祐孚惠龙王。
御笔改睦州为严州,歙州为徽州,因是方腊造反之地,各带反文字体。
清溪县改为淳安县,帮源洞凿开为山岛。
敕委本州官库内支钱起建乌龙大王庙,御赐牌额,至今古迹尚存。
江南但是方腊残破去处,被害人民,普免差徭三年。
当日宋江等,各各谢恩已了。
天子命设太平筵宴,庆贺功臣。
文武百官,九卿四相,同登御宴。
但见:
屏开孔雀,褥绣芙蓉。
黄金殿上开筵,白玉阶前设宴。
朱红台上,摆列着百味珍羞;龙凤桌围,设放着金银器皿。
玻璃碗内,供献上熊掌驼蹄;琥珀杯中,满斟下瑶池玉液。
珊瑚碟四时异果,玛瑙盘凤髓龙肝。
教坊司搬演新文杂剧,承应院摆列舞女歌姬。
光禄寺进呈御酒,帝王开颜;鸿胪寺报名赏宴,臣宰欢忭。
大官署宰马敲牛,供筵赐饭;珍羞署推装果品,美味时新。
往来进酒,无非是紫衣陪臣;上下传杯,尽都是锦衣内侍。
太平设宴,显皇上不负功臣;得胜回朝,是武将赤心报国。
画鼓振敲欢宴美,教坊齐贺太平歌。
上皇设宴,庆贺太平,御筵已毕,众将谢恩。
宋江又奏:
臣部下自梁山泊受招安,军卒亡过大半。
尚有愿还家者,乞陛下圣恩优恤。
天子准奏,降敕:
如愿为军者,赐钱一百贯,绢十匹,于龙猛、虎威二营收操,月支俸粮养赡。
如不愿者,赐钱二百贯,绢十匹,各令回乡,为民当差。
宋江又奏:
臣生居郓城县,获罪以来,自不敢还乡。
乞圣上宽恩,给假回乡,拜扫省视亲族,却还楚州之任。
未敢擅便,乞请圣旨。
上皇闻奏大喜,再赐钱十万贯,作还乡之资。
当日饮宴席终,谢恩已罢,辞驾出朝。
次日,中书省作太平筵宴,管待众将。
第三日,枢密院又设宴庆贺太平。
其张招讨,刘都督,童枢密,从、耿二参谋,王、赵二大将,朝廷自升重爵,不在此本话内。
太乙院题本,奏请圣旨,将方腊于东京市曹上凌迟处死,剐了三日示众。
有诗为证:
宋江重赏升官日,方腊当刑受剐时。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再说宋江奏请了圣旨,给假回乡省亲。
当部下军将,愿为军者,报名送发龙猛、虎威二营收操,关给赏赐,马军守备。
愿为民者,关请银两,各各还乡,为民当差。
部下偏将,亦各请受恩赐,听除管军管民,护境为官,关领诰命,各人赴任,与国安民。
宋江分派已了,与众暂别,自引兄弟宋清,带领随行军健一二百人,挑担御物行李衣装赏赐,离了东京,望山东进发。
宋江、宋清在马上衣锦还乡,回归故里。
离了京师,于路无话。
自来到山东郓城县宋家村,乡中故旧,父老亲戚,都来迎接。
宋江回到庄上,不期宋太公已死,灵柩尚存。
宋江、宋清痛哭伤感,不胜哀戚。
家眷庄客,都来拜见宋江。
庄院田产家私什物,宋太公存日,整置得齐备,亦如旧时。
宋江在庄上修设好事,请僧命道,修建功果,荐拔亡过父母宗亲。
州县官僚,探望不绝。
择日选时,亲扶太公灵柩,高原安葬。
是日,本州官员,亲邻父老,宾朋眷属,尽来送葬已了,不在话下。
宋江思念玄女娘娘,愿心未酬,将钱五万贯,命工匠人等,重建九天玄女娘娘庙宇,两廊山门,妆饰圣像,彩画两庑,俱已完备。
不觉在乡日久,诚恐上皇见责,选日除了孝服,又做了几日道场。
次后设一大会,请当村乡尊父老,饮宴酌杯,以叙间别之情。
次日,亲戚亦皆置筵庆贺,以会故旧之心。
不在话下。
宋江将庄院交割与次弟,宋清虽受官爵,只在乡中务农,奉祀宗亲香火。
将多余钱帛,散惠下民。
把闲话都打叠起。
有诗为证:
衣锦还乡实可夸,承恩又复入京华。
戴宗指点迷途破,身退名全遍海涯。
再说宋江在乡中住了数月,辞别乡老故旧,再回东京来,与众弟兄相见。
众人亦各自搬取老小家眷回京住的,有往任所去的;亦有夫主兄弟殁于王事的,朝廷已自颁降恩赐金帛,令归向里,优恤其家。
宋江自到东京,每日给散三军。
诸将已亡过者,家眷老小,发遣回乡,都已完足。
朝前听命,辞别省院诸官,收拾赴任。
只见神行太保戴宗,来相探宋江,坐间说出一席话来,有分教:宋公明生为郓城县英雄,死作蓼儿洼土地。
只教名标史记几千年,事载丹书百万载。
正是:凛凛清风生庙宇,堂堂遗像在凌烟。
毕竟戴宗对宋江说出甚话来,且听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水浒传-第一百一十九回-译文
鲁智深在浙江圆寂,宋公明衣锦还乡。
诗中说:铁石禅机已经领悟,钱塘江上早已心灰意冷。六和寺内月明之夜,三竺山中归来。
和尚心无挂碍圆寂而去,将军功成身退,身着锦衣而归。两人都是男子汉,不辱英雄救世之才。
话说当时,方腊在殿前请求领兵出洞征战的人,正是东床驸马主爵都尉柯引。方腊看到奏章,非常高兴。‘今天真是幸运,得到驸马冒险出战草寇,愿施展奇才,复兴国家。’柯驸马立即带领南军,带着云壁奉尉,披挂上马出发。
方腊将自己的金甲锦袍赐给了驸马,又选了一匹好马,让他出战。那驸马如何装扮?
头戴凤翅金盔,身披连环铁甲,上穿团龙锦袍,腰系狮蛮束带,脚穿黑绿皂靴,腰间挂着雕弓铁箭。手持一条透心点钢枪,骑一匹能征惯战的青骢马。
柯驸马和皇侄方杰,带领洞中护御军一万人马,加上二十多位上将,出到帮源洞口,摆开阵势。
而宋江的军队被困在洞口,已经命令将佐分调守护。宋江在阵中,因为看到手下兄弟三停中折了二停,方腊还未被擒,南军又不出战,眉头紧锁,面带忧色。只听前军报告说:‘洞中有军队出来交战。’宋江、卢俊义接到报告,急忙命令诸将上马,引军出战。摆开阵势,看南军阵中当先出战的正是柯驸马。
宋江军中谁不认识是柴进。宋江便令花荣出马迎敌。花荣接到命令,便横枪跃马,出到阵前,高声喝问:‘你那厮是什么人,敢助反贼与我国天兵对抗?我若捉住你,就碎尸万段,骨肉成泥。好好下马投降,免你一命。’柯驸马回答说:‘我是山东的柯引,谁没听过我的名字!你们这些梁山泊的强盗草寇,何足挂齿!偏我比不上你们手段!我直把你们杀光,收复城池,是我的愿望。’宋江和卢俊义在马上听了,心想:‘柴进说的话,言语中并无背叛之心。他把“柴”字改为“柯”字,“柴”即是“柯”;“进”字改为“引”字,“引”即是“进”。’吴用说:‘我想柴大官人落草前,还专门收留犯罪做私商的人,今天怎么会忘记本源?’卢俊义说:‘我们且看花荣与他交锋。’
当下花荣挺枪跃马,来战柯引。两马相交,两般军器并举,两将斗到激烈处,绞做一团,扭做一块。柴进低声说:‘兄长可以假装败退,明天再议。’花荣听了,略战三合,拨回马便走。柯引喝道:‘败将,我不追你。别有能者,叫他出来和我交战。’花荣跑马回阵,对宋江、卢俊义说知原委。吴用说:‘再叫关胜出战交锋。’当时关胜舞起青龙偃月刀,飞马出战,大喝道:‘山东小将,敢与我敌!’那柯驸马挺枪便来迎敌。两个交锋,毫无惧色。二将斗不到五合,关胜也假装败退,走回本阵。柯驸马不追,只在阵前大喝:‘宋兵,有哪个强将敢出来与我交战?’宋江再叫朱仝出阵,与柴进交锋,往来厮杀,只瞒众军。两个斗不过五七合,朱仝假装败退而走。柴进赶来,虚刺一枪,朱仝弃马跑回本阵。南军先抢得这匹好马。柯驸马指挥南军,掩杀过来。宋江急忙命令诸将,引军退去十里下寨。柯驸马追了一程,收兵退回洞中。
已经有人先去报告方腊,说:‘柯驸马如此英勇,战退宋兵,连胜三将。宋江等人又败了一阵,退了十里。’方腊非常高兴,叫摆下御宴,等待驸马卸下盔甲,披挂完毕,请入后宫赐座,亲自捧起金杯,满满地敬给柯驸马说:‘没想到驸马文武双全!我只以为贤婿只是文才出众的秀士,若早知道有如此英雄豪杰,不至于失去许多州郡。希望驸马施展奇才,杀掉贼将,重振基业,与我共享太平无穷的富贵,同乐长久,复兴国家!’柯引奏道:‘主上放心。作为臣子,应当尽心报效,共同振兴国家。明天请圣上登山观看柯引的战斗,定斩宋江等人。’方腊听到奏章,心中大喜。当夜宴会到深夜,各自回宫休息。第二天一早,方腊设朝,叫洞中宰杀牛马,让三军吃饱后,各自披挂上马,出到帮源洞口,摇旗呐喊,擂鼓挑战。方腊亲自带领近侍内臣,登上帮源洞山顶,观看柯驸马的战斗。有诗为证:
驸马提兵战六师,佯输诈败信为之。
勾连方腊亲临阵,一鼓功成计更奇。
且说宋江当日传令,吩咐诸将:‘今日战斗,非同小可,正是关键时刻。你们各位军将,要各自用心擒获贼首方腊,不要杀害。你们众军士只看南军阵上柴进回马引领,就趁机杀入洞中,合力追捕方腊,不可耽误。’三军诸将接到命令,各自磨拳擦掌,拔剑出枪,都想要抢夺洞中的金银财宝,都要活捉方腊,建功请赏。当时宋江诸将,都到洞前,把军马摆开,列成阵势。只见南军阵上,柯驸马站在门旗之下,正准备出战。只见皇侄方杰,立马横戟说:‘都尉暂且停下,让我先斩宋兵一将,然后都尉出马,用兵对抗。’宋兵望见燕青跟在柴进后面,众将都高兴地说:‘今天计谋一定能成功。’各人自行准备。
且说皇侄方杰争先恐后地纵马冲向战场。在宋江的军阵中,关胜骑马而出,挥舞着青龙刀,前来与方杰交战。两位将领交锋,你来我往,翻翻复复。不过十几回合,宋江又派花荣出阵,与方杰并肩作战。方杰看到两位将领夹攻,毫不畏惧,力敌二人。又战了几回合,虽然看不清胜负,但他也只能尽力遮挡和躲避。宋江的军队中,李应和朱仝骑马冲出,合力追杀方杰。方杰看到四面包围,才掉转马头,向自己的阵地逃跑。柯驸马在门口的旗下截住他,一挥手,宋将关胜、花荣、朱仝、李应四将赶了过来。柯驸马便挥舞着手中的铁枪,直冲方杰。方杰见形势不妙,急忙下马逃跑,但来不及准备,就被柴进一枪刺中。背后云奉尉燕青追上,一刀斩杀了方杰。南军的众将都被惊呆了,各自逃散。柯驸马大声喊道:“我不是柯引,我是柴进,是宋先锋部下的小旋风。随行的云奉尉就是浪子燕青。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洞中的情况,如果有人能活捉方腊,就可以任做高官,挑选骏马。投降的士兵,都可以免于杀戮;抵抗的,全家斩首。”他转身带领四将,召集大军,杀入洞中。方腊带着内侍和近臣,在帮源山顶上看到方杰被杀,三军溃散,知道事情紧急,一脚踢翻了金交椅,向深山中逃去。宋江带领大队人马,分五路杀入洞中,争相捉拿方腊。没想到方腊已经逃走,只抓到了他的随从人员。燕青冲入洞中,叫了几个心腹伴当,从仓库里抢了两担金珠细软出来,在内宫禁苑放火。柴进杀入东宫时,金芝公主自缢身亡。柴进见了,就连宫苑一起烧毁。以下的小人物,让他们各自逃生。众军将都进入了正宫,杀光了嫔妃、宫女、亲军、侍卫、皇亲国戚,抢走了方腊内宫的金帛。宋江放任军将进入宫殿,搜寻方腊。
阮小七杀入内苑深宫,搜出一箱,里面是方腊伪造的平天冠、龙袍、玉带、玉圭、无忧履。阮小七看到上面都是珍珠异宝,龙凤锦纹,心想:‘这些都是方腊穿的,我穿一穿也不要紧。’于是他穿上龙袍,系上玉带,穿上无忧履,戴上平天冠,把玉圭插在怀里,骑上马,手握鞭子,跑出宫前。三军众将以为抓住了方腊,一齐喧闹,抢过来一看,却是阮小七,大家都大笑起来。阮小七也只当作玩笑,骑着马到处跑,看众将和士兵抢掠。正在大家闹腾的时候,童枢密带来的大将王禀、赵谭入洞助战,听到军中喧哗,以为抓住了方腊,急忙来争功。却看到阮小七穿着皇帝的衣服,戴着平天冠,在那里嬉笑。王禀、赵谭骂道:‘你这小子,难道想学方腊,装成这个样子!’阮小七大怒,指着王禀、赵谭说:‘你们这两个家伙算什么!若不是我们哥哥宋公明,你们这两个脑袋早就被方腊砍掉了。今天我们众将兄弟立了功,你们反而来欺负人!朝廷不知道详细情况,只以为你们两个大将来协助成功。’王禀、赵谭大怒,就要和阮小七打起来。当时阮小七夺过小校的枪,冲上去刺王禀。呼延灼看见,急忙骑马过来隔开。已经有军校报告了宋江,宋江骑马赶来。看到阮小七穿着皇帝的衣服,宋江、吴用喝令他下马,剥下违禁的衣服,扔到一边。宋江好言相劝。王禀、赵谭虽然被宋江和众将劝和了,但心中仍然怀恨在心。
在帮源洞中,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据《宋鉴》记载,斩杀了方腊的蛮兵两万多人。当时宋江下令,让四处点火,监督烧毁宫殿、龙楼、凤阁、内苑、深宫、珠轩、翠屋,全部烧毁。只见:黑烟笼罩大地,红焰遮蔽天空。金钉朱户灰飞烟灭,碧瓦雕檐影倒。三十六宫化为灰烬,七十二苑化为飞灰。金殿空空,不见往日的威严气象;玉阶裂开,没有了锦绣花纹。金水河不见了丹墀御道,午门前已无臣宰官僚。龙楼移上了九重天,凤阁归入了南极院。当时宋江等众将,监督烧毁了帮源洞中的宫殿、器皿、屋宇、楼阁,带领军队来到洞口驻扎,扎下营寨。清点俘虏人数,只有贼首方腊还未抓到。下令让军将沿山搜捕。告知乡民,如果有人能抓住方腊,上报朝廷,可以任做高官;知道情况并举报的人,立即给予奖赏。
方腊从帮源洞山顶滚落下来,像丧家之狗一样慌忙逃窜,像漏网的鱼一样急促逃跑,他穿过深山旷野,翻过山岭,穿过树林,脱下赭黄色袍服,丢弃了金花头巾,脱掉朝靴,穿上草鞋和麻鞋,爬山奔跑,想要逃命。他连夜翻过五座山头,走到了一个山凹里。
他看到一座草屋,嵌在山凹中。方腊感到饥饿,正想走进草屋寻找食物。突然,松树后面转出一个胖大的和尚,他一禅杖打翻了方腊,然后用绳索将他绑起来。那个和尚不是别人,正是花和尚鲁智深。他抓了方腊,带到草屋中,吃了些饭,准备解出山去。正好遇到了搜山的士兵,大家一起帮助,捉住了方腊,带去见宋先锋。宋江看到抓住了方腊,非常高兴,问道:‘大师,你怎么正巧等到了这个贼头?’鲁智深回答:‘自从我在乌龙岭上万松林里战斗,追赶夏侯成进入深山,被他杀了。我贪战,一直追到乱山深处,迷失了方向,沿着路寻找。正到了旷野的琳琅山,忽然遇到一个老僧,他带我到这个茅屋中,叮嘱我说:“这里柴米菜蔬都有,你在这里等候。只要看到一个高大的人从松林深处来,你就抓住他。”昨晚我看到山前起火,我整夜都在看。我不知道这里的山路在哪里。今早正好看到这个贼爬过山来,所以我一禅杖打翻了他,就抓住了他。没想到正是方腊。’宋江又问:‘那个老僧现在在哪里?’鲁智深说:‘那个老僧带我到茅屋后,给了我柴米就离开了,我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宋江说:‘那个和尚肯定是圣僧罗汉,如此显灵。现在你完成了大功,回京向朝廷报告,可以还俗做官,在京城谋求一个职位,光宗耀祖,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鲁智深回答:‘我的心已经冷了,不愿意做官,只想找一个清净的地方,安身立命就足够了。’宋江说:‘大师既然不愿意还俗,就到京城去主持一个名山大寺,做一寺之主,也能光宗耀祖,也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智深摇摇头说:‘都不需要,多了也没有用。只要有个完整的尸体,那就强了。’宋江听后,心中默然,大家都不高兴。
宋江点算手下的将领,都已经数够了。命令将方腊装进囚车,解往东京,面见天子。催促三军,带领众将,离开了帮源洞清溪县,都回到睦州。
张招讨召集都督刘光世,枢密使童贯,从、耿二参谋,都在睦州聚齐,合兵一处,驻扎军马。听说宋江获得了大功,抓住了方腊,解到睦州,众官员都来庆贺。宋江等将领拜见了张招讨、枢密使等官员,张招讨说:‘我知道将军在边疆辛苦,损失了兄弟。现在已经大功告成,真是幸事。’宋江跪拜流泪说:‘当初我们一百零八人破了大辽,回到京城时,一个都没有损失。谁想到首先去了公孙胜,京城留下了几个人。攻克扬州,渡过大江,竟然损失了七成。现在宋江虽然还活着,有什么脸面再见山东的父老乡亲!’张招讨说:‘先锋不要这么说。自古有云:贫富贵贱,宿命所定。寿命长短,命中注定。常言道:有福之人送无福之人。为什么损失将领就感到羞耻!现在功成名就,朝廷知道了,一定会重用,封官赐爵,光宗耀祖,衣锦还乡,谁不羡慕!这些闲事不用挂心,只管收拾回军,觐见天子。’宋江拜谢了总兵等官员,亲自下令。张招讨已经发布了军令,命令将生擒的贼徒伪官等解往东京,其余的贼人,都在睦州市曹处斩首。所有未收复的地方,如衢、婺等县的贼役赃官,得知方腊已经被擒获,一半逃散,一半都来睦县自行投首,拜见张招讨和众官员。都得到了准许,重新成为良民。然后出榜,在各处招抚,安抚百姓。其余随从的贼人,不伤人的也准许他们自首投降,重新成为乡民,归还产业田园。收复州县之后,调遣守御官军,保护边境,安抚百姓,不在此一一细说。
有诗为证:柴进勾连用计深,帮源军马乱駸駸。奇功更有花和尚,一杖生擒僭号人。所有这新克复的睦州、歙州,清溪、帮源二处城郭镇市,百姓安居乐业,乡村溪岛山林,都恢复了往日的景象。
再说张招讨和众官员都在睦州设宴庆祝,宴请众将和官员,赏赐三军将校。命令先锋头目,准备回京。军令传下,各自准备行装,陆续启程。
先锋使宋江,想起已经去世的众将,泪流满面。不想在杭州患病的张横、穆弘等六人,朱富、穆春来看望,共有八人在那里。后来也都病逝,只留下杨林、穆春随军出征。想起众将的劳苦,现在太平了,应该超度他们。就在睦州的宫观净地挂起长幡,举行超度九幽拔罪的好事,做了三百六十分罗天大醮,追荐前亡后化的众位偏将和正将。第二天,杀牛宰马,准备酒食,和军师吴用等众将一起到乌龙神庙,烧纸钱祭拜乌龙大王,感谢龙君的保佑之恩。回到军营,所有部下正偏将佐阵亡的人,收到的尸骸,都让他们各自安葬。宋江和卢俊义收拾军马将校人员,随张招讨回杭州,等候圣旨,班师回京。众多将佐的功劳,都记录在册,呈上御前。先写表章奏报天子。三军准备完毕,陆续起程。宋江看了部下正偏将佐,只剩下三十六人回军。
那三十六人是:呼保义宋江、玉麒麟卢俊义、智多星吴用、大刀关胜、豹子头林冲、双鞭呼延灼、小李广花荣、小旋风柴进、扑天雕李应、美髯公朱仝、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神行太保戴宗、黑旋风李逵、病关索杨雄、混江龙李俊、活阎罗阮小七、浪子燕青、神机军师朱武、镇三山黄信、病尉迟孙立、混世魔王樊瑞、轰天雷凌振、铁面孔目裴宣、神算子蒋敬、鬼脸儿杜兴、铁扇子宋清、独角龙邹润、一枝花蔡庆、锦豹子杨林、小遮拦穆春、出洞蛟童威、翻江蜃童猛、鼓上蚤时迁、小尉迟孙新、母大虫顾大嫂。
现在宋江因为征讨方腊,已经渡过江,损失了很多将领,只剩下三十六员正偏将回京。催促起兵马,都要到杭州集合,与张招讨约会,听命朝觐。宋江和众将领带领兵马离开睦州,前往杭州进发。诗曰:宋江三十六,回来十八双。内中有四个,谈笑又还乡。正是收军锣响千山震,得胜旗开十里红。马上将敲金镫响,三军齐唱凯歌回。宋先锋军马,在路上无话,已经回到杭州。因为张招讨的军队在城内,宋先锋暂时在六和塔驻扎。众将领都在六和寺休息。先锋使宋江、卢俊义,早晚进城听令。
鲁智深和武松在寺中一起歇马等候,看到城外的江山秀丽,景色非常,心中感到高兴。那晚月白风清,水天一色。两人正在僧房里睡觉,到了半夜,忽然听到江上潮声如雷。鲁智深是关西汉子,不知道浙江潮信,以为是在打仗,贼人来袭,跳起来,拿起禅杖,大声喊叫着冲出来。众僧人吓了一跳,都来问:“师父为什么这样,要去哪里?”鲁智深说:“我听到战鼓声,想要出去作战。”众僧人笑起来,说:“师父听错了,不是战鼓声,是钱塘江的潮信。”鲁智深听后,吃了一惊,问:“师父,这是什么叫做潮信?”寺内众僧推开窗户,指着潮头让鲁智深看,说:“这潮信日夜两番来,从不失时。今天正是八月十五,应该三更子时潮来。因为它不失信,所以叫做潮信。”鲁智深看了,心中忽然大悟,拍手笑着说:“我师父智真长老,曾经叮嘱我四句偈言,说‘逢夏而擒’,我在万松林里作战,活捉了夏侯成;‘遇腊而执’,我生擒了方腊。今天正好应了‘听潮而圆,见信而寂?’我想既然遇到潮信,就应该圆寂。众和尚,我家的问你们,什么叫做圆寂?”寺内众僧回答说:“你是出家人,还不懂吗?佛门中圆寂就是死。”鲁智深笑着说:“既然死叫做圆寂,我现在已经必须圆寂。烦请给我烧一桶热水,我要沐浴。”寺内众僧都以为他在开玩笑,又看他那种性格,不敢不依他。只得叫道人烧水来给鲁智深洗澡,换上一身御赐的僧衣,便叫部下军校:‘去告诉宋公明先锋哥哥,来看我。’又问寺内众僧处,要纸笔写下一篇颂子。去法堂上,搬一把禅椅,坐在中间。燃起一炉好香,把那张纸放在禅床上,自己盘起两只脚,左脚搭在右脚,自然天性腾空。等到宋公明得知消息,急忙带着众头领来看时,鲁智深已经坐在禅椅上不动了。看那颂子写道:‘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枷,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宋江和卢俊义看了偈语,感叹不已。众多头领都来看视鲁智深,烧香拜礼。城内的张招讨和童枢密等众官,也来烧香拜礼。宋江让人把鲁智深的衣钵和朝廷的赏赐分给众僧,做了三昼夜的功德,做成一个朱红色的龛子,直接请径山住持大惠禅师来给鲁智深举行火化仪式。五山十刹的禅师都来诵经忏悔。抬出龛子,去六和塔后烧化了鲁智深。那径山大惠禅师手持火把,直接走到龛子前,对着鲁智深说几句法语,是:‘鲁智深,鲁智深,起身自绿林。两只放火眼,一片杀人心。忽地随潮归去,果然无处跟寻。咄!解使满空飞白玉,能令大地作黄金。’大惠禅师火化完毕,众僧诵经忏悔,烧化龛子,在六和塔后收起骨灰,葬入塔院。所有鲁智深随身多余的衣钵金银和各官的布施,都纳入六和寺,作为常住公用。
当下宋江看视武松,虽然不死,已经成了废人。武松对宋江说:‘小弟现在残疾,不愿赴京朝觐,把身边所有的金银赏赐都捐给六和寺,自己做一个清闲的道人,就很好了。哥哥造册,不要写我进京。’宋江见说:‘随你心意。’武松从此只在六和寺中出家,后来到了八十岁善终,这是后话。
再说先锋宋江每天去城中听令,等到张招讨的中军兵马前进,已经把军队驻扎在城内。半个月后,朝廷的天使到来,奉圣旨:令先锋宋江等班师回京。张招讨、童枢密、都督刘光世、从、耿二参谋、大将王禀、赵谭、中军人马,陆续先回京师去了。宋江等随即收拾军队回京。等到起程,不想林冲染上了风病瘫痪,杨雄背部长疮而死,时迁又因为搅肠沙而死。宋江见了,非常感伤。丹徒县又送来文书,报告说杨志已经死了,葬在本县的山园。林冲风瘫,又不能治愈,就留在六和寺中,让武松照看,半年后去世。
再说宋江和众将领,离开杭州,前往京师。只见浪子燕青私下里来劝主人卢俊义说:‘小乙自幼跟随主人,承蒙恩惠,一言难尽。现在大事已经完成,想要和主人一起归还官诰,私下里隐迹埋名,找一个清静的地方,安享晚年。不知道主人意下如何?’卢俊义说:‘自从梁山泊归顺宋朝以来,北破辽兵,南征方腊,劳苦功高,边塞苦楚,兄弟们伤亡,幸存我和家人二人性命。正要衣锦还乡,图个封妻荫子,你为什么却要找这样的结果呢?’燕青笑着说:‘主人错了。小乙此去,正是有结果。只怕主人此去,一定没有结果。’如果燕青能算得上是知道进退存亡之机的人了。有诗为证:‘略地攻城志已酬,陈辞欲伴赤松游。时人苦把功名恋,只怕功名不到头。’
卢俊义说:‘燕青,我从未有过二心,朝廷怎么会辜负我呢?’燕青说:‘主人难道没听说过韩信立下十大功劳,最后却在未央宫前被斩首。彭越被剁成肉酱,英布被毒酒毒死。主公,您好好想想,灾祸临头时是很难逃脱的。’卢俊义说:‘我听说韩信,在三个齐地擅自称王,教陈豨造反;彭越被杀,他的家族灭亡,大梁不向汉高祖朝贡;英布在九江任职,图谋汉帝的江山。因此汉高帝假装游云梦,让吕后将他处决。我虽然没有受到这样的重赏,也没有犯下这样的罪行。’燕青说:‘既然主公不听我的话,只怕后悔也来不及了。我本想辞别宋先锋,他是个重情义的人,肯定不会轻易放我走。我只能这样告别主公了。’卢俊义问:‘你告别我,要去哪里?’燕青说:‘也只是在主公身边。’卢俊义笑着说:‘原来如此。你看你到哪儿去?’燕青跪拜了八次,当天晚上收拾了一担金珠宝贝,挑着不知道去了哪里。
次日早晨,士兵们捡到一张纸条,来报告宋先锋。宋江看那纸条时,上面写着:‘卑鄙的弟弟燕青百拜恳求先锋主将麾下:自从被收录,深感厚恩。竭尽全力,难以报答。现在自己觉得命运薄,身份低微,不堪国家任用,愿意退居山野,做一个闲人。本想拜别,担心主将重情义,不肯轻易放我走,所以连夜悄悄离开。现在留下四句口号告别,希望主帅能够宽恕。我愿意自己交还官职,不求富贵,不求荣耀。身边自有君王的赦免,只求清淡的饭菜和粗茶淡饭度过此生。’宋江看了燕青的信和四句口号,心中闷闷不乐。当时他收拾了损失将佐的官诰牌面,送回京师,归还给官府。
宋兵人马,缓缓前进。等到行至苏州城外,只见混江龙李俊假装中风,躺在床上,手下士兵来报告宋先锋。宋江得知后,亲自领着医生来看治李俊。李俊说:‘哥哥不要误了回军的期限,朝廷会责怪,也怕张招讨先回京师太久。如果哥哥可怜我李俊,可以留下童威、童猛照顾我,等我病好后再来朝见。哥哥的军队,请自行赴京。’宋江虽然心中不以为然,但也没有怀疑,只得留下李俊、童威、童猛三人,自己带领其他将领上马赴京。
再说李俊三人找到费保等人,没有辜负之前的约定。七人在榆柳庄上商议好了,将家产打造船只,从太仓港出海,前往化外国。后来成为暹罗国的君主。童威、费保等都做了化外官职,自得其乐,另霸海滨。这是李俊后来的故事。
再说宋江等将领,一路上没有其他事情。再次经过常州、润州交战的地方,宋江无不感到伤感。军队渡江后,存活下来的不到三分之一,过了扬州,进入淮安,离京师不远了。宋江下令,让众将领各自准备朝见。三军士兵,九月二十日后回到东京。张招讨的中军士兵先进入城内。宋江等将领的军队,只在外城驻扎,扎营在旧时的陈桥驿,等待圣旨。宋江让裴宣记录现在朝京的大小正偏将佐人数,共计二十七员。正将十二员:宋江、卢俊义、吴用、关胜、呼延灼、花荣、柴进、李应、朱仝、戴宗、李逵、阮小七。偏将十五员:朱武、黄信、孙立、樊瑞、凌振、裴宣、蒋敬、杜兴、宋清、邹润、蔡庆、杨林、穆春、孙新、顾大嫂。那天,宋江将大小将领现在和已故的名单记录下来,写成谢恩表章。并让正偏将佐都准备好幞头公服,等候朝见天子。
三天后,上皇设朝,近臣奏报。天子下令宣召宋江等人面君朝见。正是: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花迎剑珮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宣召边庭征战士,九重深处见天颜。当下早朝,道君天子升座,命侍御引进宋江等人,各具公服,入内朝见。这一天东方渐明,宋江、卢俊义等二十七员将领遵旨,急忙上马入城。东京百姓看了,这是第三次朝见。想到宋江等人当初受招安时,奉圣旨,都穿上御赐的红绿锦袄子,挂着金银牌面,入城朝见。破大辽之后回京师时,天子下令,都是披挂甲胄,军装入城朝见。这次太平回朝,天子特别下令文官打扮,就是幞头公服,入城朝觐。东京百姓看了,只剩下这几个回来,众人都感叹不已。
宋江等二十七人来到正阳门下,齐齐下马入朝。侍御史引领他们到丹墀玉阶之下,宋江、卢俊义为首,上前八拜,退后八拜,进中八拜,共二十四拜,扬尘舞蹈,高呼万岁,君臣礼节完备。徽宗天子看到宋江等人只剩下这些人员,心中感叹。上皇下令让他们上殿。宋江、卢俊义带领众将领,都上金阶,齐跪在珠帘之下。上皇下令让他们起身。左右近臣,早把珠帘卷起。天子说:‘朕知道你们众将领,在江南剿灭敌人,付出了很多辛苦。你们的兄弟,损失了大半,朕听后非常伤心。’宋江流泪不起,再次拜奏说:‘以我平庸的才能,即使肝脑涂地,也无法报答国家的恩情。昔日我们一百零八人共同聚集义兵,在五台上发誓。没想到今天只剩下十分之一!我谨记人数,不敢擅自上奏。希望天恩,俯赐圣鉴,让已故者都能得到恩泽,活着的人都能得到庇佑。我宋江请求回归田野,做一个农民。这是陛下仁爱的恩赐,满足了我退休的心愿。诚惶诚恐,叩首顿首。宋江等人不胜战栗之至!谨记存殁人数,随表上进以闻。’
阵亡的正偏将佐共五十九员:
正将十四员:秦明、徐宁、董平、张清、刘唐、史进、索超、张顺、雷横、石秀、解珍、解宝、阮小二、阮小五。
偏将四十五员:宋万、焦挺、陶宗旺、韩滔、彭玘、曹正、宣赞、孔亮、郑天寿、施恩、邓飞、周通、龚旺、鲍旭、段景住、侯健、孟康、王英、项充、李衮、单廷圭、吕方、燕顺、马麟、郭盛、欧鹏、郁保四、陈达、杨春、李忠、薛永、李云、丁得孙、石勇、杜迁、邹渊、李立、汤隆、王定六、蔡福、张青、郝思文、扈三娘、魏定国、孙二娘。
在路上因病去世的正偏将佐十员:
正将五员:林冲、杨志、张横、穆弘、杨雄。
偏将五员:孔明、朱贵、朱富、白胜、时迁。
在杭州六和寺圆寂的正将一员:鲁智深。
折臂不愿接受赏赐,在六和寺出家的正将一员:武松。
以前在京城,回到蓟州出家的正将一员:公孙胜。
不愿接受赏赐,在路上辞去的正偏将四员:
正将二员:燕青、李俊。
偏将二员:童威、童猛。
以前留在京城,并召回医士,现在在京城的偏将五员:安道全、皇甫端、金大坚、萧让、乐和。
现在朝觐的正偏将佐二十七员:
正将十二员:宋江、卢俊义、吴用、关胜、花荣、柴进、李应、呼延灼、朱仝、戴宗、李逵、阮小七。
偏将十五员:朱武、黄信、孙立、樊瑞、凌振、裴宣、蒋敬、杜兴、宋清、邹润、蔡庆、杨林、穆春、孙新、顾大嫂。
宣和五年九月 日,先锋使臣宋江,副先锋臣卢俊义等谨上表。
上皇看了奏表,叹息不已,说:‘你们一百零八人,上应星宿。现在只剩二十七人,又辞去了四个,真是十去其八了!’于是降下圣旨,将已经为国捐躯的正偏将,分别授予名誉爵位。正将封为忠武郎,偏将封为义节郎。有子孙的,就让他们到京城,按照名单承袭官职;没有子孙的,敕令建立庙宇,所在之地都要祭祀。只有张顺显灵有功,敕封为金华将军。僧人鲁智深擒获方腊有功,善终坐化于大寺庙,加封为义烈昭暨禅师。武松对敌有功,伤残折臂,在六和寺出家,封赠为清忠祖师,赐钱十万贯,以终天年。已故的女将二人,扈三娘加封为花阳郡夫人,孙二娘加封为旌德郡君。现在朝觐的,除先锋使另外封赏外,正将十员,各授武节将军,各州统制;偏将十五员,各授武奕郎,各路都统领。管军管民,省院听调。女将一员顾大嫂,封授为东源县君。
先锋使宋江,加授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
副先锋卢俊义,加授武功大夫、庐州安抚使、兼兵马副总管。
军师吴用,授武胜军承宣使。
关胜授大名府正兵马总管。
呼延灼授御营兵马指挥使。
花荣授应天府兵马都统制。
柴进授横海军沧州都统制。
李应授中山府郓州都统制。
朱仝授保定府都统制。
戴宗授兖州府都统制。
李逵授镇江润州都统制。
阮小七授盖天军都统制。
上皇敕命各正偏将佐,封官授职,谢恩听命,给付赏赐。偏将十五员,各赐金银三百两,采段五表里。正将十员,各赐金银五百两,采段八表里。先锋使宋江、卢俊义,各赐金银一千两,锦段十表里,御花袍一套,名马一匹。宋江等谢恩毕。又奏请睦州乌龙大王,二次显灵,护国保民,救护军将,以全德胜。上皇准奏,圣敕加封忠靖灵德普祐孚惠龙王。御笔改睦州为严州,歙州为徽州,因为是方腊造反之地,各带反文字体。清溪县改为淳安县,帮源洞凿开为山岛。敕令本州官库内支钱起建乌龙大王庙,御赐牌额,至今古迹尚存。江南凡是方腊残破之处,被害人民,普免差徭三年。
当日宋江等,各各谢恩已了。天子命设太平筵宴,庆贺功臣。文武百官,九卿四相,一同参加御宴。只见:
屏风上开着孔雀,床上绣着芙蓉。黄金殿上摆开了宴席,白玉阶前摆设了酒宴。朱红台上,摆放着各种美味佳肴;龙凤桌围,摆放着金银器皿。玻璃碗里,供奉着熊掌驼蹄;琥珀杯中,斟满了瑶池玉液。珊瑚碟中,盛放着四季异果,玛瑙盘中,盛放着凤髓龙肝。教坊司表演着新编杂剧,承应院排列着舞女歌姬。光禄寺呈上御酒,帝王开怀大笑;鸿胪寺报告着赏宴,臣宰欢欣。大官署宰杀牛羊,供应筵席;珍羞署摆放着果品,美味可口。往来敬酒,都是紫衣大臣;上下传递酒杯,都是锦衣内侍。太平设宴,显皇上不负功臣;得胜回朝,是武将赤心报国。画鼓敲响,欢宴美好,教坊齐贺太平歌。
上皇设宴,庆贺太平,御宴结束,众将谢恩。宋江又奏:‘臣部下自梁山泊受招安,军卒亡过大半。还有愿意回家的,请求陛下恩赐优待。’天子准奏,降下敕令:愿意为军的,赐钱一百贯,绢十匹,在龙猛、虎威二营收操,每月发放俸禄养赡。不愿意的,赐钱二百贯,绢十匹,各自回家,为民当差。宋江又奏:‘臣生居郓城县,获罪以来,自不敢回乡。请求圣上宽恩,给假回乡,拜扫亲族,然后返回楚州之任。不敢擅自行动,请求圣旨。’上皇听后大喜,再赐钱十万贯,作为回乡的费用。当日宴席结束,谢恩已毕,辞别御驾出朝。次日,中书省设太平宴席,款待众将。第三日,枢密院又设宴庆贺太平。张招讨、刘都督、童枢密、从、耿二参谋、王、赵二大将,朝廷自升重爵,不在本话之内。太乙院上奏,请求圣旨,将方腊在东京市曹上凌迟处死,分三天示众。有诗为证:
宋江重赏升官日,方腊当刑受剐时。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再说宋江向皇帝请求并获得圣旨,准许他请假回乡探亲。对于愿意继续从军的部下,宋江让他们报名参加龙猛、虎威两个军的训练,并且给予赏赐和马军守备的职责。对于愿意回家的,宋江则帮他们申请银两,让他们各自回到家乡,为民服务。部下的偏将们也各自请求接受皇帝的恩赐,听从分配,要么管理军队,要么管理百姓,保护地方,担任官员,领取皇帝的诰命,各自前往任职,为国家和百姓服务。
宋江分配完任务后,与众兄弟暂时告别,自己带领兄弟宋清,以及一二百名随行军士,携带行李和赏赐的衣物,离开了东京,前往山东。宋江和宋清骑马衣锦还乡,回到了故乡。离开京城后,一路上没有其他事情。
当他们来到山东郓城县宋家村时,村里的老朋友、父老乡亲、亲戚们都来迎接。宋江回到庄上,没想到宋太公已经去世,灵柩还在。宋江和宋清痛哭不已,非常悲伤。家眷和庄客们都来拜见宋江。庄院、田产、家私等物品,宋太公在世时已经整理得井井有条,和以前一样。宋江在庄上做了许多好事,请僧人道士,修建功德,超度已故的父母和亲戚。
州县的官员们络绎不绝地来探望。选择了一个吉日,亲自扶送太公的灵柩到高原安葬。那天,本州的官员、邻居、父老、宾客、家属都来送葬,事情就此结束。
宋江思念玄女娘娘,还没有完成心愿,于是拿出五万贯钱,命令工匠重建九天玄女娘娘的庙宇,装饰两廊山门,彩绘圣像,两边的庑房也都装修完毕。在乡中逗留的时间不短了,担心皇帝责怪,于是选了个日子除去孝服,又做了几天的道场。之后,他还举行了一次大会,邀请了村里的长辈和父老,一起饮酒,以表达久别重逢的情感。第二天,亲戚们也设宴庆贺,以聚旧友。
宋江把庄院交给了弟弟宋清,虽然宋清也接受了官职,但仍然在乡中务农,供奉家族的香火。他将多余的钱财分发给百姓。把其他闲话都放下了。有诗为证:
衣锦还乡实在值得骄傲,承蒙恩典再次回到京城。戴宗指引迷途得解脱,身退名声遍及天涯。
再说宋江在乡中住了几个月,告别了乡里的老朋友,再次回到东京,与众兄弟相见。众兄弟也各自带回了老小家眷回京居住,有的去了任职的地方;也有夫主或兄弟为国捐躯,朝廷已经颁布恩赐金帛,让他们回家,优待他们的家人。宋江到东京后,每天都会分发粮食给三军。已经去世的将领们的家眷老小,都已经安排回乡,事情已经处理完毕。宋江在朝廷听命,辞别了省院各位官员,准备去任职。
这时,神行太保戴宗来探望宋江,在谈话中说出了一席话,预示着:宋公明生前是郓城县的英雄,死后将成为蓼儿洼的土地神。他的名字将流传千古,事迹将记载在史书上。正是:凛凛清风生庙宇,堂堂遗像在凌烟。究竟戴宗对宋江说了什么话,且听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水浒传-第一百一十九回-注解
鲁智深:《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以豪放不羁著称。
浙江:浙江,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个省份,历史上是南宋的都城所在地,文化底蕴深厚。
宋公明:宋公明,即宋江,是《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梁山泊起义军的首领,以智谋和仁义著称。
衣锦还乡:衣锦还乡是指富贵后回到故乡,受到乡人的尊敬和欢迎。
铁石禅机:禅机,指禅宗的机锋,是禅宗用来启发弟子悟性的方式,铁石禅机比喻禅宗的教义刚毅而深刻。
钱塘江:钱塘江,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长江的支流。
六和寺:六和寺,位于杭州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
三竺山:三竺山,位于杭州市,是佛教圣地之一。
衲子:衲子,指出家为僧的人。
圆寂:圆寂,指佛教用语,指僧人去世。
将军:将军,指古代的军事将领。
锦衣:锦衣,指华丽的衣服,这里指功成名就。
方腊:方腊,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
东床驸马:东床驸马,指皇帝的女婿,这里指柯引。
主爵都尉:主爵都尉,是古代官职,掌管封爵之事。
云壁奉尉:云壁奉尉,指军队中的将领。
披挂上马:披挂上马,指穿戴好盔甲,骑上马准备战斗。
金甲锦袍:金甲锦袍,指华丽的铠甲和官服。
狮蛮束带:狮蛮束带,指装饰有狮子和蛮族图案的腰带。
抹绿皂靴:抹绿皂靴,指绿色的布靴。
雕弓铁箭:雕弓铁箭,指精美的弓和坚硬的箭。
点钢枪:点钢枪,指锋利的钢枪。
青骢马:青骢马,指青色的骏马。
帮源洞:指帮源洞被凿开成为山岛,是为了纪念乌龙大王的功绩。
梁山泊:梁山泊,位于山东省境内,是《水浒传》中梁山泊好汉的藏身之地。
三停:三停,古代军事用语,指军队的三分之一。
皇侄:皇侄,指皇帝的侄子。
燕青:《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弓箭。
掳掠:掳掠,指抢劫、掠夺。
建功请赏:建功请赏,指立功后请求赏赐。
皇侄方杰:方杰是宋朝末年的一位将领,此处指他是皇帝的侄子,具有皇室血统。
宋江:《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以智谋著称,最终成为梁山泊的首领。
关胜:《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大斧。
青龙刀:青龙刀是关胜的武器,象征着力量和威严。
花荣:《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弓箭。
李应:《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大斧。
朱仝:《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长枪。
柯驸马:柯驸马是宋朝的一位将领,此处指他在战场上担任指挥官。
铁枪:铁枪是柯驸马的武器,象征着他的勇猛。
云奉尉燕青:燕青是《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泊好汉之一,以武艺高强和忠诚著称。
金交椅:金交椅是古代官场中的一种象征权力和地位的椅子。
柴进:《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以豪爽著称。
小旋风:小旋风是柴进的别称,寓意他如同旋风一般勇猛。
洞中内外备细:洞中内外备细指的是方腊在山洞中的防御设施和内部情况。
平天冠:平天冠是古代皇帝的冠冕,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
衮龙袍:衮龙袍是皇帝的袍服,上面绣有龙纹,代表皇帝的尊贵。
碧玉带:碧玉带是古代贵族佩戴的腰带,用碧玉制成,象征身份和地位。
白玉圭:白玉圭是古代贵族使用的玉器,常作为礼仪用品。
无忧履:无忧履是古代贵族的鞋子,寓意穿着者无忧无虑。
金珠细软:金珠细软指的是珍贵的金银珠宝和细软物品。
金钉朱户:金钉朱户指的是用金钉装饰的红色大门,象征富贵和尊贵。
碧瓦雕檐:碧瓦雕檐指的是用碧瓦覆盖的屋顶和雕刻精美的屋檐。
三十六宫:三十六宫指的是皇宫中的三十六个宫殿。
七十二苑:七十二苑指的是皇宫中的七十二个园林。
龙楼凤阁:龙楼凤阁指的是皇宫中的楼阁,上面绘有龙凤图案,象征皇家威严。
珠轩翠屋:珠轩翠屋指的是用珠宝装饰的华丽房屋。
金水河:金水河是古代皇宫中的河流,象征皇家富贵。
丹墀御道:丹墀御道指的是皇宫中的红色台阶和道路,是皇帝行走的地方。
午门:午门是皇宫的正门,是皇帝出入的地方。
龙楼移上九重天,凤阁尽归南极院:这是对皇宫被焚毁后的景象的描绘,象征着皇权的衰落。
宋鉴:宋鉴是古代史书,此处指书中记载的历史事件。
尸横遍野,流血成渠:这是对战场上惨烈景象的描绘。
龙楼凤阁,内苑深宫,珠轩翠屋:这些都是皇宫中的建筑和装饰,象征着皇家的奢华。
金水河,午门:这些都是皇宫中的标志性建筑和设施,代表皇权的象征。
赭黄袍:赭黄袍,古代官员的朝服之一,颜色为赭黄色,是高级官员的象征。
金花幞头:金花幞头,古代官员戴的头饰,金花装饰,是官员身份的标志。
朝靴:朝靴,古代官员的鞋子,为朝会时穿着。
草履麻鞋:草履麻鞋,古代平民或士兵的鞋子,用草编制。
禅杖:禅杖,佛教僧侣使用的杖,也是鲁智深等武僧的常用武器。
草庵:草庵,用草搭建的简陋小屋,这里指鲁智深居住的茅屋。
宋先锋:宋先锋,指宋朝军队的先锋官,即军队中的高级将领。
乌龙岭上万松林:乌龙岭上万松林,位于浙江省丽水市,是鲁智深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琳琅山:琳琅山,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鲁智深遇到老僧的地方。
圣僧罗汉:圣僧罗汉,指具有神通能力的僧人,这里指那位引领鲁智深的僧人。
荫子封妻:荫子封妻,指因先辈的功绩而使子孙或妻子得到官职或封号。
囫囵尸首:囫囵尸首,指完整的尸体,这里鲁智深表示只想安度余生。
三军:三军,指整个军队,这里指宋江所率领的军队。
睦州:睦州,是宋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浙江省境内。
大辽:大辽,指辽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北方民族政权。
超度:超度,佛教用语,指帮助亡灵超脱生死,往生净土。
罗天大醮:罗天大醮,佛教的大型法会,用以祈求神灵保佑,超度亡灵。
乌龙大王:乌龙大王,指乌龙岭上的山神,这里指乌龙神。
班师回京:班师回京,指军队胜利后返回京城。
正偏将佐:指军队中的正将、偏将和其他辅助将领,正将通常地位高于偏将。
造册:造册,指编制名册,记录军队人员名单。
文簿:文簿,指官方文书,这里指记录功绩的文书。
圣旨:圣旨是古代皇帝下达的命令或指示,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宋江奏请圣旨,表示他得到了皇帝的批准,具有法律效力。
朝觐:朝觐,古代指臣子朝见皇帝。
渡江:渡江,指军队过江,通常指从南往北的军事行动。
将佐:将佐,指将领和副将,泛指军队中的高级军官。
正偏将:正偏将,指正职和副职的将领。
张招讨:张招讨,指张世杰,是南宋末年的将领,这里可能是指某个与宋江有约会的将领。
杭州:杭州,是宋代的一个州名,今浙江省省会,也是南宋的都城。
六和塔:六和塔,位于杭州市,是一座著名的古塔。
武松:《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以勇猛著称。
潮信:潮信,指潮水的规律性涨落,这里指钱塘江的潮水。
智真长老:智真长老,是鲁智深在《水浒传》中的师傅,传授给他四句偈言。
功果:功果,指佛教中积累的功德。
径山:径山,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一座著名的佛教寺庙。
五山十刹:五山十刹,指宋代佛教中的五个大寺庙和十个著名寺庙。
龛子:龛子,指放置僧人遗体的容器。
功名:功名,指功绩和名声。
赤松游:赤松游,指隐居生活,赤松是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名。
边塞:边塞,指边疆地区。
殒折:殒折,指死亡。
封妻荫子:封妻荫子,指获得朝廷的封赏,使妻子和子女得到荣耀。
卢俊义:《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以武艺高强著称。
韩信:韩信,西汉初年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因功高震主而被汉高祖刘邦所杀,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悲剧人物。
彭越:彭越,西汉初年将领,因谋反被刘邦所杀。
英布:英布,西汉初年将领,因谋反被刘邦所杀。
未央宫:未央宫,西汉的皇宫,是古代中国的象征之一。
大梁:大梁,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是战国时期魏国的都城。
汉高帝:汉高帝,即刘邦,西汉的开国皇帝。
吕后:吕后,汉高祖刘邦的皇后,汉惠帝的母亲,西汉初期的重要政治人物。
三齐:三齐,古代地区名,指齐国的三个封地。
陈豨:陈豨,西汉初年将领,因反叛刘邦被杀。
九江:九江,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西省北部。
义重:义重,指重视道义,讲信义。
损折:损折,指损失或伤亡。
招讨:招讨,古代官名,负责招募和讨伐叛乱。
化外国:化外国,古代对远方国家的称呼。
暹罗:暹罗,古代对泰国的一种称呼。
幞头公服:幞头公服,古代官员的官服。
正阳门:正阳门,古代都城东京(今开封)的城门,也是朝廷举行大典的地方。
丹墀玉阶:丹墀玉阶,古代宫殿中皇帝升座的地方。
股肱:股肱,比喻辅佐得力的人。
水泊:水泊,指梁山泊,是《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根据地。
五台:五台,指五台山,佛教圣地,梁山好汉曾在五台山发愿。
辽兵:辽兵,指辽国的军队。
牌面:牌面,古代官员佩戴的牌子,上面有官职和姓名。
平南都总管正先锋使臣:平南都总管正先锋使臣,宋江的官职,指负责平定南方的总管和先锋官。
表章:表章,古代臣子向皇帝上呈的文书,通常用于表达忠诚和谢恩。
秦明:《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以勇猛著称。
徐宁:《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钩镰枪。
董平:《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双枪。
张清:《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飞刀。
刘唐:《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以豪爽著称。
史进:《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朴刀。
索超:《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以勇猛著称。
张顺:《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水战。
雷横:《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大刀。
石秀:《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以机智著称。
解珍:《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打猎。
解宝:《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解珍的兄弟。
阮小二:《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水战。
阮小五:《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阮小二的兄弟。
宋万:《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以勇猛著称。
焦挺:《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钩镰枪。
陶宗旺:《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长枪。
韩滔:《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大斧。
彭玘:《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长矛。
曹正:《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双刀。
宣赞:《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长枪。
孔亮:《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大刀。
郑天寿:《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双刀。
施恩:《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大斧。
邓飞:《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长枪。
周通:《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双刀。
龚旺:《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大斧。
鲍旭:《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双刀。
段景住:《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长枪。
侯健:《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大斧。
孟康:《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长枪。
王英:《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双刀。
项充:《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长枪。
李衮:《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大斧。
单廷圭:《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长枪。
吕方:《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大斧。
燕顺:《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长枪。
马麟:《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大斧。
郭盛:《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长枪。
欧鹏:《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大斧。
郁保四:《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长枪。
陈达:《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大斧。
杨春:《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长枪。
李忠:《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大斧。
薛永:《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长枪。
李云:《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大斧。
丁得孙:《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长枪。
石勇:《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大斧。
杜迁:《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长枪。
邹渊:《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大斧。
李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长枪。
汤隆:《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大斧。
王定六:《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长枪。
蔡福:《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大斧。
张青:《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长枪。
郝思文:《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大斧。
扈三娘:《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长枪。
魏定国:《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大斧。
孙二娘:《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长枪。
林冲:《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以武艺高强著称。
杨志:《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长枪。
张横:《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大斧。
穆弘:《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长枪。
杨雄:《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大斧。
孔明:《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长枪。
朱贵:《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大斧。
朱富:《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长枪。
白胜:《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大斧。
时迁:《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钩镰枪。
公孙胜:《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法术。
李俊:《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双刀。
童威:《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长枪。
童猛:《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童威的兄弟。
安道全:《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医术。
皇甫端:《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医术。
金大坚:《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书法。
萧让:《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书法。
乐和:《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音乐。
吴用:《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以智谋著称。
呼延灼:《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双刀。
戴宗:戴宗是宋江的好友,有神行太保之称,善于行走江湖。
李逵:《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以勇猛著称。
阮小七:《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水战。
朱武:《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大斧。
黄信:《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长枪。
孙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大斧。
樊瑞:《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长枪。
凌振:《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大斧。
裴宣:《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长枪。
蒋敬:《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大斧。
杜兴:《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长枪。
宋清:《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大斧。
邹润:《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长枪。
蔡庆:《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大斧。
杨林:《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长枪。
穆春:《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大斧。
孙新:《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长枪。
顾大嫂:《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双刀。
金华将军:指张顺被封为金华将军,是对其显灵有功的嘉奖。
义烈昭暨禅师:指鲁智深被封为义烈昭暨禅师,是对其在擒获方腊有功的嘉奖。
清忠祖师:指武松被封为清忠祖师,是对其在对抗敌人时有功的嘉奖。
花阳郡夫人:指扈三娘被封为花阳郡夫人,是对其战功的嘉奖。
旌德郡君:指孙二娘被封为旌德郡君,是对其战功的嘉奖。
武节将军:指正将被封为武节将军,是对其在军事上有功的嘉奖。
武奕郎:指偏将被封为武奕郎,是对其在军事上有功的嘉奖。
管军管民:指被封授官职的将领,既要管理军队,也要管理民政。
省院听调:指被封授官职的将领,需要听从朝廷的调遣。
东源县君:指顾大嫂被封为东源县君,是对其战功的嘉奖。
武德大夫:指宋江被封为武德大夫,是对其在军事上有功的嘉奖。
楚州安抚使:指宋江被封为楚州安抚使,是对其在地方治理上有功的嘉奖。
兼兵马都总管:指宋江同时担任兵马都总管,是对其在军事上有功的嘉奖。
武功大夫:指卢俊义被封为武功大夫,是对其在军事上有功的嘉奖。
庐州安抚使:指卢俊义被封为庐州安抚使,是对其在地方治理上有功的嘉奖。
兼兵马副总管:指卢俊义同时担任兵马副总管,是对其在军事上有功的嘉奖。
武胜军承宣使:指吴用被封为武胜军承宣使,是对其在军事上有功的嘉奖。
大名府正兵马总管:指关胜被封为大名府正兵马总管,是对其在军事上有功的嘉奖。
御营兵马指挥使:指呼延灼被封为御营兵马指挥使,是对其在军事上有功的嘉奖。
应天府兵马都统制:指花荣被封为应天府兵马都统制,是对其在军事上有功的嘉奖。
横海军沧州都统制:指柴进被封为横海军沧州都统制,是对其在军事上有功的嘉奖。
中山府郓州都统制:指李应被封为中山府郓州都统制,是对其在军事上有功的嘉奖。
保定府都统制:指朱仝被封为保定府都统制,是对其在军事上有功的嘉奖。
兖州府都统制:指戴宗被封为兖州府都统制,是对其在军事上有功的嘉奖。
镇江润州都统制:指李逵被封为镇江润州都统制,是对其在军事上有功的嘉奖。
盖天军都统制:指阮小七被封为盖天军都统制,是对其在军事上有功的嘉奖。
忠靖灵德普祐孚惠龙王:指乌龙大王被封为忠靖灵德普祐孚惠龙王,是对其在保护人民方面有功的嘉奖。
严州:指睦州被改名为严州,是为了纪念乌龙大王的功绩。
徽州:指歙州被改名为徽州,是为了纪念乌龙大王的功绩。
淳安县:指清溪县被改为淳安县,是为了纪念乌龙大王的功绩。
乌龙大王庙:指建立的乌龙大王庙,是为了纪念乌龙大王的功绩。
紫衣陪臣:指穿着紫衣的官员,表示其身份尊贵。
锦段:指一种高级的丝绸,常作为赏赐之用。
御花袍:指皇帝赐予的官袍,表示其身份尊贵。
名马:指名贵的马匹,常作为赏赐之用。
龙猛、虎威二军:指两支军队,用于招募愿意继续服役的士兵。
龙猛、虎威二营收操:龙猛、虎威是古代军队中的两个军营名称,收操即进行军事训练。
差徭:指古代的徭役,即劳役和赋税。
郓城县:指宋江的故乡,他在这里因罪被发配。
中书省:指古代的中央行政机构之一,负责处理国家政务。
枢密院:指古代的中央军事机构,负责军事事务。
东京市曹:指东京(今河南开封)的市场,这里指的是对方腊的审判地点。
凌迟处死:指古代的一种酷刑,即活活割死。
剐了三日示众:指对方腊进行凌迟刑,并且连续三天展示给民众看。
善恶到头终有报:指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古代的一种道德观念。
省亲:省亲是指官员因公务繁忙而未能回家探望父母或家人,现借故请假回家探望。
军将:军将是指军队中的将领,负责指挥军队作战。
赏赐:赏赐是指给予财物或荣誉的奖励,以表彰功绩或奖励有功人员。
马军守备:马军是指以骑兵为主的军队,守备是指守卫边疆或重要地区。
银两:银两是古代货币单位,一银两相当于一市两。
偏将:偏将是指军队中的副将,协助主将指挥作战。
诰命:诰命是指皇帝颁发的官职任命书,具有法律效力。
安葬:安葬是指将死者安放在墓地,举行葬礼。
玄女娘娘:玄女娘娘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神,被尊为女性的保护神。
九天玄女娘娘庙宇:九天玄女娘娘庙宇是为纪念玄女娘娘而建立的庙宇。
妆饰圣像:妆饰圣像是指对神像进行装饰,使其更加庄严。
彩画两庑:彩画两庑是指在庙宇的两侧墙壁上绘制彩画。
孝服:孝服是指为父母守丧期间所穿的丧服。
道场:道场是指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
乡尊父老:乡尊父老是指村里的长辈和有地位的人。
承恩:承恩是指受到皇帝的恩赐或封赏。
郓城县英雄:郓城县英雄是指宋江在郓城县的英勇事迹。
蓼儿洼土地:蓼儿洼土地是指宋江死后被封为蓼儿洼土地的神祇。
史记:史记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书,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
丹书:丹书是指用朱砂书写的文书,具有很高的权威性。
凛凛清风生庙宇:凛凛清风生庙宇是指庙宇中清风吹拂,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堂堂遗像在凌烟:堂堂遗像在凌烟是指遗像庄严雄伟,仿佛在凌烟中显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水浒传-第一百一十九回-评注
首先,这段古文描绘了宋江在获得圣旨允许回乡省亲后的情景。从专业角度来看,这段文字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忠孝的重视,以及对功臣的优待。
‘宋江奏请了圣旨,给假回乡省亲’这句话体现了封建社会中的等级制度和皇权至上的原则。宋江作为梁山好汉的头领,能够获得皇帝的准许回乡省亲,显示了他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愿为军者,愿为民者’的表述,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个人选择的尊重。宋江能够根据部下的意愿,分别给予不同的安排,既体现了他的仁爱之心,也体现了他的智慧。
‘关给赏赐,马军守备’和‘关请银两,各各还乡’等句子,描绘了宋江对部下的关爱和照顾,以及他对军人和百姓的不同待遇,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君臣关系的典范。
‘部下偏将,亦各请受恩赐’说明宋江不仅对正将有所照顾,对偏将也不薄,这体现了宋江的公平和宽容。
‘宋太公已死,灵柩尚存’这句话揭示了宋江的孝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是极为重要的美德,宋江的行为体现了这一点。
‘宋江在庄上修设好事,请僧命道,修建功果,荐拔亡过父母宗亲’这段文字展示了宋江的虔诚和信仰,同时也反映了佛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重建九天玄女娘娘庙宇’表明宋江对宗教的虔诚,同时也体现了古代中国宗教信仰的多样性。
‘选日除了孝服,又做了几日道场’这句话描绘了宋江在完成丧事后的仪式,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生死礼仪的重视。
‘设一大会,请当村乡尊父老,饮宴酌杯,以叙间别之情’这段文字体现了宋江对家乡父老的尊重和关爱,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乡情。
‘宋江将庄院交割与次弟,宋清虽受官爵,只在乡中务农,奉祀宗亲香火’这句话体现了宋江对家族的重视和对家族产业的传承。
‘将多余钱帛,散惠下民’这句话描绘了宋江的慷慨和仁爱,他不仅关心自己的家族,也关心百姓。
‘有诗为证’这句话表明了文学在古代中国的重要地位,诗歌不仅是文学形式,也是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手段。
‘宋公明生为郓城县英雄,死作蓼儿洼土地’这句话预示了宋江的结局,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英雄的崇拜和对于土地神的信仰。
‘戴宗指点迷途破,身退名全遍海涯’这句话预示了戴宗对宋江未来的指引,也反映了古代中国对于智慧和谋略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