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榆荚〈平〉

作者: 陈修园(约公元4世纪),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他的《食疗本草》结合了药物和食材的疗效,为古代中医药学和营养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年代:成书于东汉时期(约公元2世纪)。

内容简要:《食疗本草》是一本关于食物和药物疗效的书籍,详细记录了多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治疗作用。书中结合了食材的属性与药物的药效,提出了如何通过食疗来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理论。它为中医药学、营养学及生活保健提供了理论依据,是中国古代医学中的重要经典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榆荚〈平〉-原文

(一)上疗小儿痫疾,(小便不利)。〔卷·证〕

(二)又方,患石淋、茎又暴赤肿者∶榆皮三两,熟捣,和三年米醋滓封茎上。日六七遍易。〔卷·嘉·证〕

(三)又方,治女人石痈、妒乳肿。〔卷·嘉〕

(四)案经∶宜服丹石人。取叶煮食,时服一顿亦好。高昌人多捣白皮为末,和菹菜食之甚美。消食,利关节。〔卷·嘉·证〕

(五)又,其子可作酱,食之甚香。然稍辛辣,能助肺气。杀诸虫,下(气,令人能食。又)心腹间恶气,内消之。陈滓者久服尤良。〔卷·嘉·证〕

(六)又,涂诸疮癣妙。〔卷·证〕

(七)又,卒冷气心痛,食之瘥。〔卷·嘉·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榆荚〈平〉-译文

(一)用于治疗小孩的癫痫病(小便不利)。〔卷·证〕

(二)还有一个方子,用于治疗患有结石淋病、阴茎又突然红肿的人:取榆树皮三两,煮熟后捣碎,与三年陈醋混合后敷在阴茎上。每天更换六七次。〔卷·嘉·证〕

(三)还有一个方子,用于治疗妇女的石痈、乳腺炎肿。〔卷·嘉〕

(四)根据古书记载:适合服用丹石的人。取叶子煮来食用,时常吃一顿也好。高昌人喜欢把白皮捣成粉末,与酸菜一起食用,味道非常美味。有助于消化,能利关节。〔卷·嘉·证〕

(五)此外,它的果实可以做成酱,吃起来非常香。但是稍微有点辛辣,能帮助肺气。能杀死各种寄生虫,有助于消化,能消除心腹间的恶气。长期服用陈年的残渣效果更佳。〔卷·嘉·证〕

(六)此外,涂抹在各种疮癣上也非常有效。〔卷·证〕

(七)还有,突然感到冷气心痛,食用后可以缓解。〔卷·嘉·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榆荚〈平〉-注解

上疗小儿痫疾:上疗,指治疗;小儿痫疾,指儿童癫痫病,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肌肉抽搐和意识障碍。

小便不利:小便不利,指排尿困难或尿量减少,是多种疾病可能出现的症状。

石淋:石淋,指肾结石或输尿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

茎又暴赤肿:茎,指男性生殖器;暴赤肿,指突然出现红肿。

榆皮:榆皮,指榆树的树皮,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

米醋滓:米醋滓,指用米醋浸泡后的残渣,可以用来外敷。

石痈:石痈,指皮肤上因结石引起的炎症。

妒乳肿:妒乳肿,指哺乳期妇女因乳腺炎引起的乳房肿胀。

丹石人:丹石人,指服用丹石(一种含有汞的矿物)以求长生不老的人。

白皮:白皮,指某些植物的白色树皮,此处可能指某种植物的树皮。

菹菜:菹菜,指腌制或发酵的蔬菜,如酸菜。

消食:消食,指帮助消化。

利关节:利关节,指有助于关节活动。

酱:酱,指用豆类、麦类等发酵制成的调味品。

辛辣:辛辣,指味道刺激,能够引起口腔和胃部不适的感觉。

肺气:肺气,指肺的功能,如呼吸、气体交换等。

诸虫:诸虫,指各种寄生虫。

心腹间恶气:心腹间恶气,指心脏和腹部之间存在的邪气或疾病。

疮癣:疮癣,指皮肤上的炎症或感染,如湿疹、癣等。

卒冷气心痛:卒冷气心痛,指突然发生的因寒冷引起的胸痛。

瘥:瘥,指病情好转或痊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榆荚〈平〉-评注

(一)上疗小儿痫疾,(小便不利)。〔卷·证〕

此句出自古代医学文献,描述了一种针对小儿痫疾及小便不利的治疗方法。痫疾,即癫痫,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而小便不利则是指排尿困难。此方可能采用某种草药或方法来缓解这些症状,反映了古代医家对小儿疾病的关注和治疗方法的探索。‘上疗’一词,暗示了治疗方法可能具有一定的疗效,同时也体现了医者对病情的细致观察和对治疗方法的严谨态度。

(二)又方,患石淋、茎又暴赤肿者∶榆皮三两,熟捣,和三年米醋滓封茎上。日六七遍易。〔卷·嘉·证〕

此句介绍了另一种治疗方法,针对石淋和茎部红肿的症状。石淋是指尿路结石,茎部红肿可能是由结石引起的炎症。榆皮和米醋的使用,体现了古代医家利用自然资源的智慧。‘熟捣’和‘封茎上’等描述,显示了治疗的具体操作方法,以及每日多次更换的持续性,说明了对病情的持续关注和治疗的连续性。

(三)又方,治女人石痈、妒乳肿。〔卷·嘉〕

此句提到的治疗方法针对女性患者,尤其是患有石痈和妒乳肿的妇女。石痈可能是指乳房或附近组织的硬结,妒乳肿则可能是指乳腺炎。治疗方法的具体内容虽未提及,但‘又方’一词表明这是另一种治疗策略,反映了古代医家对女性疾病的关注和治疗方法的多样性。

(四)案经∶宜服丹石人。取叶煮食,时服一顿亦好。高昌人多捣白皮为末,和菹菜食之甚美。消食,利关节。〔卷·嘉·证〕

此句介绍了丹石人叶的食用方法及其功效。丹石人可能是一种草药,其叶煮食可以消食并利关节。高昌人的食用方式则更为具体,将白皮捣末与菹菜同食,不仅美味,还有助于消化和关节健康。这反映了不同地区对同一草药的不同使用方法,以及饮食文化对医学的影响。

(五)又,其子可作酱,食之甚香。然稍辛辣,能助肺气。杀诸虫,下(气,令人能食。又)心腹间恶气,内消之。陈滓者久服尤良。〔卷·嘉·证〕

此句进一步描述了丹石人子的用途。不仅可以作为调味品,还有助于肺气、驱虫、消食和消除心腹间的恶气。‘陈滓者久服尤良’表明,即使经过长时间保存的残渣,长期服用也有益处,这体现了古代医家对药物保存和长期使用效果的认识。

(六)又,涂诸疮癣妙。〔卷·证〕

此句说明了丹石人子还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疮癣,即皮肤疾病。‘涂诸疮癣妙’表明其外用效果显著,反映了古代医家对药物外用治疗皮肤病的重视。

(七)又,卒冷气心痛,食之瘥。〔卷·嘉·证〕

最后一句描述了丹石人子对于突然出现的冷气心痛症状的治疗效果。‘食之瘥’意味着食用丹石人子可以缓解这种疼痛,显示了古代医家对急症治疗的关注和药物的多功能性。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榆荚〈平〉》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417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