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神农(约公元前2700年),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帝王,被誉为“药王”。他通过采集和试验草药,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神农本草经》是记录和总结草药疗效的医学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至汉代(约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
内容简要:《神农本草经》是古代中国最早的药学专著之一,书中详细记录了药物的种类、性质、功能和使用方法。它通过对草药的分类与研究,提出了药物的性味、功效等多方面的理论,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书中的内容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医学与药学,也对后世的中医药学、草药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中品-虫鱼部-鮀鱼甲-原文
味辛微温。
主心腹症瘕,伏坚,积聚,寒热,女子崩中,下血五色,小腹阴中相引痛,创疥,死肌。
生池泽。
《名医》曰:生南海,取无时。
案《说文》云:鳝、鱼名,皮可为鼓鼍,鼍、水虫似蜥,易长大。
陶宏景云:蛇即鼍甲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中品-虫鱼部-鮀鱼甲-译文
味道辛辣,性质温和。
主要用于治疗心腹部位的症瘕(一种肿块),伏坚(坚硬的肿块),积聚(积聚的病块),寒热(寒热病),女性崩漏(月经不正常),下血颜色多样,小腹部和阴部相互牵引疼痛,治疗疮疥,治疗死肌(坏死或失去活力的肌肉)。生长在池塘和湖泊中。
《名医》一书中提到:这种药材生长在南海,采摘没有固定的时间。
根据《说文》的解释:鳝是一种鱼的名字,它的皮可以用来制作鼓。鼍是一种水生昆虫,外形像蜥蜴,容易长大。
陶宏景说:蛇的甲壳就是鼍甲。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中品-虫鱼部-鮀鱼甲-注解
味辛微温:味辛,指味道辛辣;微温,指性质温和。在中医理论中,药物的性味是判断其药效和适用症候的重要依据。
主心腹症瘕:主,主要治疗;心腹症瘕,指心腹部出现的病症,瘕是古代对肿块的一种称呼。
伏坚:伏,潜伏;坚,坚硬。指潜伏的坚硬病症。
积聚:指体内积累的病邪或肿块。
寒热:指寒性和热性病症。
女子崩中:女子崩中,指女性月经不调,经血过多。
下血五色:下血五色,指经血颜色不正常,有血块或夹杂其他颜色。
小腹阴中相引痛:小腹阴中,指小腹和阴部;相引痛,指相互牵引而疼痛。
创疥:创,伤口;疥,疥疮,一种皮肤病。
死肌:死肌,指失去活力的肌肉。
生池泽:生,生长;池泽,指池塘和湖泊。这里可能指的是药物生长的环境。
《名医》:《名医》可能指的是古代的一部医学著作。
南海:南海,指中国南方的海域。
取无时:取无时,指可以随时采摘。
《说文》:《说文》即《说文解字》,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学著作,由东汉许慎编撰。
鳝:鳝,一种生活在淡水中的鱼类,体型长而扁平。
鱼名:指鳝是一种鱼的名称。
皮可为鼓鼍:皮,指鳝的皮;鼓鼍,即鼍皮,鼍是一种水生动物,其皮可以用来制作鼓。
鼍:鼍,一种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外形类似蜥蜴,可以生长得很大。
似蜥:类似蜥蜴。
易长大:容易长大。
陶宏景:陶宏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道士和医学家。
蛇即鼍甲也:蛇,指的是鼍的甲壳,鼍甲在古代是一种药材。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中品-虫鱼部-鮀鱼甲-评注
味辛微温,这句话是对某种草药或食物的性味描述。在中医理论中,药物的性味是决定其功效和治疗作用的重要因素。辛味具有发散、行气、活血的作用,微温则表示其性质温和,不会过于燥热。这种性味特点说明该草药或食物适合用于治疗心腹症瘕、伏坚、积聚等病症,具有驱寒热的作用。
主心腹症瘕,伏坚,积聚,寒热,这些病症多与气血不畅、寒邪内侵有关。心腹症瘕指的是心腹部有肿块,伏坚则是指病症潜伏且不易根除,积聚表示气血瘀滞,寒热则表示病症伴有寒热交替的症状。该草药或食物对这些病症的治疗作用,体现了其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的特性。
女子崩中,下血五色,小腹阴中相引痛,这些描述的是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崩漏等。女子崩中指的是月经不规律,下血五色则是指经血颜色不正常,小腹阴中相引痛则是指小腹部有牵引痛感。该草药或食物对这类妇科病的治疗,显示出其调经止痛的功效。
创疥,死肌,这两句话描述的是皮肤病,如疮疥、皮肤坏死等。创疥指的是皮肤上的疮口和疥疮,死肌则是指皮肤坏死。该草药或食物对皮肤病的治疗,说明其具有清热解毒、生肌敛疮的作用。
生池泽,这里的生指的是生长,池泽则是指池塘或湖泊。这句话可能表明该草药或食物生长在池塘或湖泊附近,这样的环境条件可能会影响其药效。
《名医》曰:生南海,取无时。这句话引用了《名医》一书中的记载,指出该草药或食物生长在南海地区,且可以随时采摘。这反映了古代医家对草药生长环境和采摘时间的重视,也说明了这种草药在当时可能较为常见。
案《说文》云:鳝、鱼名,皮可为鼓鼍,鼍、水虫似蜥,易长大。陶宏景云:蛇即鼍甲也。这里引用了《说文解字》和陶宏景的记载,对“鳝”进行了解释。‘鳝’是一种鱼类,其皮可以用来制作鼓,而‘鼍’则是一种水生动物,形状类似蜥蜴,容易长大。陶宏景认为‘蛇’和‘鼍甲’是同一种东西。这些记载可能为后人对这种草药或食物的认识提供了参考,也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的观察和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