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神农(约公元前2700年),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帝王,被誉为“药王”。他通过采集和试验草药,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神农本草经》是记录和总结草药疗效的医学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至汉代(约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
内容简要:《神农本草经》是古代中国最早的药学专著之一,书中详细记录了药物的种类、性质、功能和使用方法。它通过对草药的分类与研究,提出了药物的性味、功效等多方面的理论,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书中的内容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医学与药学,也对后世的中医药学、草药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中品-虫鱼部-伏翼-原文
味咸平。
主目瞑,明目,夜视有精光。
久服,令人喜乐,媚好无忧。
一名蝙蝠。
生川谷,(旧作禽部,今移)。
“《吴普》曰:伏翼,或生人家屋间,立夏后,阴干。治目冥,令人夜视有光。(艺文类聚)。
“《名医》曰:生太山,及人家屋间,立夏后采,阴干。
案《说文》云:蝙、蝙蝠也,蝠、蝙蝠,服翼也。
《广雅》云,伏翼,飞鼠,仙鼠,(口式)(口墨)也。
《尔雅》云:蝙蝠服翼。
方言云:蝙蝠,自关而东,谓之伏翼,或谓之飞鼠,或谓之老鼠,或谓之仙鼠,自关而西,秦陇之间,谓之蝙蝠,北燕谓之(虫只)(虫厘),
李当之云:即天鼠。
上虫、鱼,中品一十七种。
旧十六种,考禽部伏翼宜入此。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中品-虫鱼部-伏翼-译文
味道咸而平和。
主要功能是使眼睛闭上,能够明目,夜晚看东西有锐利的光亮。长期服用,让人心情愉快,心情愉悦,无忧无虑。又称为蝙蝠。生长在山谷中,(以前归类在禽部,现在移到其他类别)。
《吴普》说:伏翼,有时生长在人家屋檐下,立夏后,阴干。可以治疗眼睛昏暗,让人夜晚看东西有光亮。(出自《艺文类聚》)。
《名医》说:伏翼生长在泰山,以及人家屋檐下,立夏后采摘,阴干。
根据《说文》记载:蝙、蝙蝠也,蝠、蝙蝠,服翼也。《广雅》说,伏翼,飞鼠,仙鼠,(口式)(口墨)也。《尔雅》说:蝙蝠服翼。方言中说:蝙蝠,从关中往东,称为伏翼,或者称为飞鼠,或者称为老鼠,或者称为仙鼠,从关中往西,秦陇之间,称为蝙蝠,北燕称为(虫只)(虫厘)。李当之说:这就是天鼠。
上面的昆虫、鱼类,属于中品,共有十七种。以前有十六种,经过考察,禽部中的伏翼应该归入这一类别。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中品-虫鱼部-伏翼-注解
味咸平:指蝙蝠的味道咸而平和,符合中医理论中的五味学说。
主目瞑:主,主要治疗;目瞑,指眼睛昏花,即视力模糊。
明目:指能够使眼睛明亮,改善视力。
夜视有精光:夜视时眼睛有清晰的光亮,形容视力在夜间也能保持良好。
久服:长期服用。
令人喜乐,媚好无忧:服用后让人感到快乐,心情愉悦,无忧无虑。
一名蝙蝠:蝙蝠的别称。
生川谷:蝙蝠生活在山谷中。
立夏后:立夏,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农历五月初五,表示夏季的开始。立夏后,指夏初。
阴干:在阴凉通风处晾干。
治目冥:治疗眼睛昏花。
伏翼:古代对蝙蝠的一种称呼。
《吴普》:《吴普本草》,古代医学著作。
《名医》:《名医别录》,古代医学著作。
《说文》:《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是中国最早的字典。
《广雅》:《广雅》,古代辞书。
《尔雅》:《尔雅》,古代辞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
方言:《方言》,古代辞书,记载了不同地区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称呼。
自关而东:关,指函谷关,古代关中的东边。
秦陇之间:秦,指秦国;陇,指陇西,古代地名。
上虫、鱼,中品一十七种:指蝙蝠属于中品药材,共有十七种。
旧十六种:以前有十六种中品药材。
考禽部伏翼宜入此:经过考证,禽部中的蝙蝠应该归入中品药材的类别中。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中品-虫鱼部-伏翼-评注
味咸平,这句话简洁地描述了蝙蝠的味道,咸平,即味道适中,既不过咸也不过淡,体现了古人对食物味道的细腻把握。
主目瞑,明目,夜视有精光。久服,令人喜乐,媚好无忧。这一段话详细介绍了蝙蝠的药用价值。主目瞑,指蝙蝠有助于治疗眼疾,明目则表明其具有改善视力的功效。夜视有精光,说明蝙蝠对于夜间视力有显著提升作用。久服令人喜乐,媚好无忧,则强调了蝙蝠的药用效果可以带来心理上的愉悦和无忧无虑的状态。
一名蝙蝠。生川谷,(旧作禽部,今移)。这里提到了蝙蝠的别称和生长环境。蝙蝠在古文中的别称多样,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生物的观察和命名。生川谷,表明蝙蝠多生长在山谷之间,这种对生物生长环境的描述,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了解。
《吴普》曰:伏翼,或生人家屋间,立夏后,阴干。治目冥,令人夜视有光。(艺文类聚)。这里引用了《吴普》的记载,说明蝙蝠的药用方法。伏翼是蝙蝠的别称,阴干则是指将蝙蝠晾干保存。治目冥,即治疗眼疾,令人夜视有光,再次强调了蝙蝠对视力的益处。
《名医》曰:生太山,及人家屋间,立夏后采,阴干。此段话出自《名医》,进一步说明了蝙蝠的采集时间和方法,与《吴普》的记载相呼应,体现了古人对药用植物的采集方法的重视。
案《说文》云:蝙、蝙蝠也,蝠、蝙蝠,服翼也。《广雅》云,伏翼,飞鼠,仙鼠,(口式)(口墨)也。《尔雅》云:蝙蝠服翼。方言云:蝙蝠,自关而东,谓之伏翼,或谓之飞鼠,或谓之老鼠,或谓之仙鼠,自关而西,秦陇之间,谓之蝙蝠,北燕谓之(虫只)(虫厘),李当之云:即天鼠。这一大段话引用了《说文》、《广雅》、《尔雅》等古文献,对蝙蝠的名称、形态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反映了古人对生物分类的细致研究。同时,方言的引用也展示了不同地区对同一生物的不同称呼,体现了古人对地域文化的尊重。
上虫、鱼,中品一十七种。旧十六种,考禽部伏翼宜入此。这句话是对蝙蝠在古药典中的分类。上虫、鱼,中品,说明蝙蝠在古药典中的地位。旧十六种,考禽部伏翼宜入此,则是对蝙蝠分类的说明,表明蝙蝠原本属于禽部,但根据考证,应归类于虫鱼部,体现了古人对生物分类的严谨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