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神农(约公元前2700年),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帝王,被誉为“药王”。他通过采集和试验草药,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神农本草经》是记录和总结草药疗效的医学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至汉代(约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
内容简要:《神农本草经》是古代中国最早的药学专著之一,书中详细记录了药物的种类、性质、功能和使用方法。它通过对草药的分类与研究,提出了药物的性味、功效等多方面的理论,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书中的内容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医学与药学,也对后世的中医药学、草药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中品-草部-石韦-原文
味苦平。
主劳热邪气,五癃闭不通,利小便水道。
一名石。
生山谷石上。
‘《名医》曰:一名石皮,生华阴山谷,不闻水及人声者,良,二月采叶,阴干。’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中品-草部-石韦-译文
味道苦,性质平和。
主要用于治疗劳热邪气,以及五种类型的癃闭不通的症状,可以利小便,通畅水道。
这种药材又称石皮。
生长在山谷的石壁上。
《名医》一书中记载:这种药材又称石皮,生长在华阴的山谷中,那里听不到水声和人的声音,这样的药材质量好,应在二月采集其叶子,然后阴干保存。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中品-草部-石韦-注解
味苦平:味苦平,指的是药物的口感和药性。苦味在中医理论中常与清热、解毒、燥湿等功效相关联,平则表示药物性质平和,不寒不热,适合多数人使用。
劳热邪气:劳热,指因劳累过度而引起的发热。邪气,指病邪,这里指的是引起发热的病邪。
五癃闭不通:五癃,指五种不同的排尿障碍,包括小便不利、淋漓不尽、尿闭、尿痛等。闭不通,指排尿不通畅。
利小便水道:利小便,指促进小便的排出。水道,指泌尿系统,这里指的是通过药物的作用,使泌尿系统畅通。
一名石:一名,古汉语中表示“又称为”的意思。石,指某种药材,通常是指具有坚硬性质的矿物。
生山谷石上:生,指生长。山谷石上,指这种药材生长在山谷中的石头上。
石皮:石皮,指某种药材的皮层部分。
华阴山谷:华阴,指华阴山,位于陕西省,是中国著名的山脉之一。山谷,指山谷地区。
不闻水及人声者,良:不闻水及人声者,指生长在远离水源和人烟的地方,这样的药材被认为是品质优良。
二月采叶,阴干:二月采叶,指在农历二月采集这种药材的叶子。阴干,指在阴凉通风处晾干药材,以保持其药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中品-草部-石韦-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古代医学著作,描述了一种草药的药性和采集方法。以下是对这段古文的逐行赏析:
味苦平:此句描述了该草药的味道,苦味在中医理论中通常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而‘平’则表明其性质平和,不具有偏寒或偏热的特性。
主劳热邪气:这里的‘主’意味着该草药主要用于治疗,‘劳热邪气’指的是因劳累或邪气侵袭引起的发热症状,中医认为这种草药可以驱除邪气,缓解发热。
五癃闭不通:‘五癃’是指五种不同的尿路疾病,‘闭不通’则表示尿路不通畅,该草药具有利小便水道的作用,可以缓解尿路不通的症状。
利小便水道:‘利小便’即促进排尿,‘水道’指的是尿液通道,这句话强调了该草药对尿路健康的积极作用。
一名石:这里的‘一名’意味着该草药有一个别名,即‘石’,这可能是因为其生长在石头上或其形状类似石头。
生山谷石上:这句话说明了该草药的生长环境,通常生长在山谷的石头上,这样的生长环境在中医理论中可能被认为有助于其药效的积累。
《名医》曰:这里的《名医》指的是古代的医学著作,表明接下来的内容是对该草药的进一步描述。
一名石皮,生华阴山谷,不闻水及人声者,良:这句话进一步描述了该草药的别名‘石皮’,并说明了其生长在华阴山谷,这个山谷的环境被描述为安静,没有水声和人声,这样的环境被认为有助于草药的品质。
二月采叶,阴干:这句话说明了采集该草药的时间和方法,即在农历二月采集其叶子,并将其在阴凉处晾干,这样的处理方式有助于保持草药的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