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神农(约公元前2700年),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帝王,被誉为“药王”。他通过采集和试验草药,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神农本草经》是记录和总结草药疗效的医学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至汉代(约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
内容简要:《神农本草经》是古代中国最早的药学专著之一,书中详细记录了药物的种类、性质、功能和使用方法。它通过对草药的分类与研究,提出了药物的性味、功效等多方面的理论,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书中的内容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医学与药学,也对后世的中医药学、草药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中品-草部-款冬花-原文
味辛温。
主咳逆上气,善喘,喉痹,诸惊痫,寒热邪气。
一名橐吾(《御览》作石),一名颗东(《御览》作颗冬),一名虎须,一名菟蒵。
生山谷。
<吴普>曰:款冬十二月,花黄白。(艺文类聚)
<名医>曰:一名氏冬,生常山及上党水傍,十一月,采花阴干。
案《广雅》云:苦萃款东也。
<尔雅>云:菟蒵颗东。
郭璞云:款冬也。紫赤华生水中。
西京杂记云:款冬,华于严冬。
传咸款冬赋序曰:仲冬之月,冰凌积雪,款冬独敷华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中品-草部-款冬花-译文
味道辛辣而温和。
主要治疗咳嗽、气逆、喘息、喉咙痛,以及各种惊恐和癫痫病,还有寒热等邪气。它还被称为橐吾(《御览》中写作石橐吾),颗东(《御览》中写作颗冬),虎须,或菟蒵。它生长在山谷中。
《吴普》说:款冬在十二月开花,花是黄色或白色的。(出自《艺文类聚》)
《名医》说:它还被称为氏冬,生长在常山和上党的水边,十一月份采摘花朵,阴干保存。
根据《广雅》的说法:苦萃款东也。《尔雅》中说:菟蒵颗东。郭璞解释说:这是款冬。紫红色的花生长在水中。
《西京杂记》说:款冬的花在严冬中开放。
传咸在《款冬赋序》中说:在仲冬这个月份,冰凌和积雪覆盖大地,而款冬却独自绽放出鲜艳的花朵。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中品-草部-款冬花-注解
味辛温:指药物的味道和性质,辛表示味道辛辣,温表示性质温和,常用于描述药物具有发散、行气的作用。
咳逆上气:咳逆指咳嗽时气逆上冲,上气指呼吸急促,常用于描述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
善喘:善指擅长,喘指呼吸困难,多用于描述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喘息症状。
喉痹:喉痹指咽喉部肿胀不通,疼痛不适,是咽喉疾病的症状。
诸惊痫:诸指各种,惊痫指突然发作的惊恐和癫痫症状。
寒热邪气:寒热指身体感觉冷热交替,邪气指外来的致病因素。
一名橐吾:一名表示同一种植物的不同名称,橐吾是款冬的别名。
石:《御览》中提到的石,可能是指款冬的形态或生长环境。
颗东:颗东是款冬的另一种别名。
颗冬:颗冬与颗东是同一植物的不同名称。
虎须:虎须是款冬的别名,可能是因为其形态类似虎须。
菟蒵:菟蒵是款冬的别名,古代文献中常用来指代款冬。
生山谷:生指生长,山谷指山沟和山谷,说明款冬的生长环境。
吴普:吴普,古代医学家,其著作《吴普本草》对后世药物学有重要影响。
款冬:款冬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花可入药,具有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等功效。
花黄白:花黄白描述款冬花颜色的特征,黄色和白色。
艺文类聚:艺文类聚是古代一部综合性类书,收录了大量的文学、艺术、历史等内容。
一名氏冬:氏冬是款冬的别名。
常山:常山是古代的一个地名,可能是指款冬的产地。
上党:上党是古代的一个地名,可能是指款冬的产地。
水傍:水傍指水边,说明款冬生长在水边。
十一月:十一月是农历的月份,相当于公历的12月。
采花阴干:采花指采摘花朵,阴干指在阴凉处晾干,是传统药材的干燥方法。
案《广雅》云:案指根据,《广雅》是古代一部综合性词典,收录了大量的词语解释。
苦萃款东也:苦萃可能是指款冬的味道,款东是款冬的别名。
《尔雅》云:《尔雅》是古代一部综合性词典,收录了大量的词语解释。
郭璞:郭璞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学者,对《尔雅》等古代文献有重要注释。
紫赤华生水中:紫赤华指花的颜色,生水中指生长在水中的植物。
西京杂记:西京杂记是古代一部记载西汉都城长安(今西安)风土人情的书籍。
传咸款冬赋序:传咸款冬赋序可能是古代某篇关于款冬的赋文的序言。
仲冬之月:仲冬之月指农历的十一月,即冬季的第二个月。
冰凌积雪:冰凌积雪指冬季的寒冷天气,冰凌和积雪是冬季的常见现象。
独敷华艳:独敷华艳指款冬在冬季独自开放,花朵鲜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中品-草部-款冬花-评注
味辛温,这是对款冬花药性的描述。在中医理论中,辛味能散、能行,温性则能温中散寒,因此款冬花具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的功效。
主咳逆上气,善喘,喉痹,诸惊痫,寒热邪气,这一段列举了款冬花的多种主治疾病。款冬花对于治疗咳嗽、哮喘、喉痹等呼吸系统疾病有显著疗效,同时对于惊痫、寒热邪气等神经系统及温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一名橐吾(《御览》作石),一名颗东(《御览》作颗冬),一名虎须,一名菟蒵,这里提到了款冬花的多个别名。这些别名反映了古人对于款冬花不同特征的认知,如橐吾、石可能是因为其生长在山谷之中,而虎须、菟蒵则可能是因为其形态或功效类似。
生山谷,这句话说明了款冬花的生长环境,通常生长在山谷等地形较为隐蔽的地方,这也与其药性温中散寒有关。
《吴普》曰:款冬十二月,花黄白。(艺文类聚),这是《吴普本草》中对款冬花生长时期和花色的描述。吴普认为款冬花在十二月开花,花色为黄白,这一描述为后人了解款冬花的生长习性提供了依据。
《名医》曰:一名氏冬,生常山及上党水傍,十一月,采花阴干,这是《名医别录》中对款冬花的描述。常山和上党是古代地名,表明款冬花在古代的分布区域。同时,采集花的时间在十一月,阴干保存,这也体现了古人对药材保存方法的重视。
案《广雅》云:苦萃款东也。《尔雅》云:菟蒵颗东。郭璞云:款冬也。紫赤华生水中,这是对款冬花名称来源的考证。广雅和尔雅都是古代的词典,郭璞是晋代著名学者,他的注解为后人理解款冬花的名称提供了帮助。紫赤华生水中,则是对款冬花颜色的描述,以及其生长环境的暗示。
西京杂记云:款冬,华于严冬。传咸款冬赋序曰:仲冬之月,冰凌积雪,款冬独敷华艳,这两段文字出自《西京杂记》和《咸阳传》,都是对款冬花在冬季开花现象的描述。款冬花在严冬中独自绽放,体现了其独特的生命力和药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