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神农(约公元前2700年),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帝王,被誉为“药王”。他通过采集和试验草药,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神农本草经》是记录和总结草药疗效的医学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至汉代(约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
内容简要:《神农本草经》是古代中国最早的药学专著之一,书中详细记录了药物的种类、性质、功能和使用方法。它通过对草药的分类与研究,提出了药物的性味、功效等多方面的理论,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书中的内容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医学与药学,也对后世的中医药学、草药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中品-玉石部-阳起石-原文
味咸微温。
主崩中漏下,破子臧中血,症瘕结气,寒热,腹痛无子,阴痿不起(《御览》引,作阴阳不合),补不足(《御览》引,有句挛二字)。
一名白石。生山谷。
“《吴普》曰:阳起石,神农扁鹊酸无毒,桐君雷公岐伯咸无毒,李氏小寒,或生太山(《御览》引云,或阳起山,采无时)。”
“《名医》曰:一名石生,一名羊起石,云母根也,生齐山及琅邪,或云山阳起山,采无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中品-玉石部-阳起石-译文
味道咸,稍微有点温。
主要用于治疗崩漏,即月经不正常,以及破伤后体内出血,症状包括肿块和气结,伴有寒热,腹痛且无法生育,阴部痿软不能勃起(《御览》引,说是阴阳不协调),可以补充身体不足(《御览》引,还有句挛二字)。它还被称为白石。生长在山谷中。
《吴普》说:阳起石,神农、扁鹊认为它是酸且无毒的,桐君、雷公、岐伯认为它是咸且无毒的,李氏认为它性小寒,有的说它生长在泰山(《御览》引云,或者说是阳起山,采集没有固定时间)。
《名医》说:它还被称为石生,或者羊起石,说是云母的根,生长在齐山和琅邪,或者说是山阳起山,采集的时间也不固定。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中品-玉石部-阳起石-注解
味咸微温:指药物的口感和性质,咸味入肾,有软坚散结的作用;微温则表示药物性质温和,不致热不致寒。
主崩中漏下:崩中,指妇女月经不正常,出血量多;漏下,指月经淋漓不尽。此处指此药可以治疗月经不正常和出血过多的症状。
破子臧中血:破子,指破除胞胎;臧中血,指子宫内的血液。此处指此药可以治疗子宫出血。
症瘕结气:症瘕,指腹部肿块;结气,指气滞。此处指此药可以治疗腹部肿块和气滞。
寒热:指身体出现冷热交替的症状。
腹痛无子:腹痛,指腹部疼痛;无子,指不孕。此处指此药可以治疗腹痛和不孕。
阴痿不起:阴痿,指男性性功能障碍,不能勃起;不起,同阴痿。此处指此药可以治疗性功能障碍。
阴阳不合:指男女双方在生理和心理上不协调,此处可能是指性功能障碍。
补不足:指补充身体不足,增强体质。
句挛:指身体某部位肌肉抽搐或痉挛。
一名白石:指此药别名叫做白石。
生山谷:指此药生长在山谷之中。
阳起石:一种中药材,具有温肾壮阳、散寒止痛的功效。
神农扁鹊酸无毒:神农、扁鹊、桐君、雷公、岐伯、李氏等均为古代著名医学家,此处指这些医学家都认为阳起石无毒。
小寒:指药物的性味,小寒表示性质偏寒。
太山:即泰山,中国古代五岳之一,此处指药物可能生长在泰山。
阳起山:可能指特定的山脉,具体位置不详。
云母根:云母,一种矿物,此处指药物与云母有关。
齐山:指齐山,可能指特定的山脉,具体位置不详。
琅邪:指琅邪,可能指特定的地区或山脉,具体位置不详。
山阳起山:可能指山阳地区的阳起山,具体位置不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中品-玉石部-阳起石-评注
味咸微温,这句话首先从中医的角度出发,描述了阳起石的味道和性质。在中医理论中,味咸入肾,能软坚散结,温性则能温中散寒。这里的‘微温’表明阳起石的性质温和,适合用于治疗寒性病症。
主崩中漏下,破子臧中血,症瘕结气,寒热,腹痛无子,阴痿不起。这里的描述列举了阳起石的主治症状,包括妇女崩漏、子宫出血、症瘕(即肿块)、寒热往来、腹痛不孕以及阳痿不举等。这些症状多与肾虚、气血失调有关,而阳起石被认为可以补益肾气,调和气血,故而能够治疗这些病症。
《御览》引,作阴阳不合,《御览》引,有句挛二字。这两句话说明了不同文献对阳起石功效的记载有所差异。《御览》中提到阳起石能治疗阴阳不合,可能是指其调和阴阳的作用;而‘句挛’二字,则可能是指阳起石对于筋骨拘挛、肌肉抽搐等病症的治疗效果。
一名白石。生山谷。这里提到了阳起石的别名‘白石’,以及其生长的环境。‘白石’这一别名体现了阳起石的颜色特征,‘生山谷’则说明了其生长的自然环境,暗示了其与自然界的联系。
‘《吴普》曰:阳起石,神农扁鹊酸无毒,桐君雷公岐伯咸无毒,李氏小寒,或生太山(《御览》引云,或阳起山,采无时)’ 这段话引用了《吴普本草》中对阳起石的记载,指出其无毒,且具有小寒的性质。同时,提到了神农、扁鹊、桐君、雷公、岐伯等古代医学家的评价,强调了阳起石在古代医学中的地位。‘或生太山’和‘或阳起山’说明了阳起石的产地可能不止一处,采集时间也不固定。
‘《名医》曰:一名石生,一名羊起石,云母根也,生齐山及琅邪,或云山阳起山,采无时’ 这段话出自《名医别录》,进一步介绍了阳起石的别名和生长地。‘石生’和‘羊起石’是阳起石的另一种称呼,‘云母根也’则是对其形态的描述。‘生齐山及琅邪’和‘山阳起山’说明了阳起石在多个地方都有生长,采集时间同样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