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中品-玉石部-石流黄

作者: 神农(约公元前2700年),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帝王,被誉为“药王”。他通过采集和试验草药,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神农本草经》是记录和总结草药疗效的医学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至汉代(约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

内容简要:《神农本草经》是古代中国最早的药学专著之一,书中详细记录了药物的种类、性质、功能和使用方法。它通过对草药的分类与研究,提出了药物的性味、功效等多方面的理论,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书中的内容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医学与药学,也对后世的中医药学、草药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中品-玉石部-石流黄-原文

(流旧作硫,《御览》引作流,是)

味酸温。

主妇人阴蚀,疽痔恶血,坚筋骨,除头秃,能化金银铜铁奇物(《御览》引云:石流青、白色,主益肝气明目,石流赤,生羌道山谷)。生山谷。

<吴普>曰:硫黄一名石留黄,神农黄帝雷公咸有毒,医和扁鹊苦无毒,或生易阳,或河西,或五色,黄是潘水石液也(潘,即矾,古字),烧令有紫焰者,八月九日采,治妇人血结(《御览》云:治妇人绝阴,能合金银铜铁)。

<名医>曰:生东海牧羊山,及太山河西山,矾石液也。

案《范子计然》云:石流黄出汉中,又云刘冯饵石流黄而更少。刘逵注吴都赋云:流黄,土精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中品-玉石部-石流黄-译文

这种矿物叫做硫磺,又被称为石流,《御览》中引用时写作流。

它的味道是酸的,性质温和。

它主要用于治疗妇女的阴部疾病、疽瘤、痔疮和恶血,可以强健筋骨,治疗头部脱发,还能将金银铜铁等金属变成其他奇特的物品(《御览》中提到:石流有青、白色,可以增强肝气,明目;石流赤色,生长在羌地的山谷中)。它生长在山谷中。

《吴普》说:硫磺又称为石留黄,神农、黄帝、雷公都认为它有毒,而医和、扁鹊则认为它没有毒。它可能生长在易阳、河西或五色之地,黄色的是潘水石液(潘即矾,古字)。当烧炼时有紫色火焰出现时,在八月九日采集,可以治疗妇女的血瘀(《御览》中提到:可以治疗妇女的绝经,并能合金银铜铁)。

《名医》说:硫磺生长在东海牧羊山,以及泰山河西的山中,是矾石的液体。

根据《范子计然》的说法:石流黄出产于汉中,又说刘冯用石流黄制药后,这种药就变得稀少了。刘逵在注释《吴都赋》时说:流黄是土中的精华。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中品-玉石部-石流黄-注解

硫黄:硫黄是一种非金属矿物,化学成分为硫,常温下为黄色固体。在古代,硫黄被认为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如消炎、解毒、疗疮等。它在中国古代医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妇人阴蚀:指妇女私密部位受到侵蚀或溃烂的病症,可能与现代医学中的某些妇科疾病相对应。

疽痔恶血:疽指恶性肿瘤,痔指痔疮,恶血则是指病态的血液。这里描述的是一些与血液和肿瘤相关的疾病。

坚筋骨:指增强筋骨的强度和耐力,是古代对强身健体的一种描述。

除头秃:指治疗脱发,古代医学中常用硫黄等药物来治疗。

能化金银铜铁奇物:指硫黄具有变金术般的神奇能力,可以用来炼制或转化金属等物质,这在古代神话和传说中较为常见。

石流青、白色:石流是一种矿物,颜色有青、白色之分,此处描述的是石流的颜色。

主益肝气明目:指石流可以增强肝脏功能,有助于视力。

石流赤:指石流的一种红色形态。

生羌道山谷:羌道山谷是指位于羌族地区的山谷,此处描述的是石流生长的地点。

吴普:吴普是古代的一位医学家,其著作《吴普本草》收录了许多药物的药性。

石留黄:石留黄是硫黄的另一种称呼。

神农黄帝雷公:神农、黄帝和雷公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人物,其中神农被视为农业和医药的始祖,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雷公则与雷电有关。

医和扁鹊:医和和扁鹊是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医和擅长内科,扁鹊擅长外科。

生易阳、河西、五色:易阳、河西是古代地名,五色指多种颜色,这里描述的是硫黄的不同产地和形态。

潘水石液:潘水石液是指含有矾的液体,矾是一种矿物,古代常用于净水、制作颜料等。

紫焰:紫焰是指燃烧时产生的紫色火焰,这里可能是指硫黄燃烧时的现象。

八月九日:八月九日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特定的日子,有时被认为具有特殊的吉日意义。

血结:血结可能是指血液凝固或血瘀的病症。

范子计然:范子计然是古代的一位学者,其著作《范子计然》中记载了许多关于药物的知识。

汉中:汉中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南部。

刘冯饵:刘冯饵是指刘冯所用的药物,此处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药物配方。

土精:土精是指土中的精灵或灵物,这里可能是指石流具有某种神秘的力量。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中品-玉石部-石流黄-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御览》,涉及硫磺的药用价值和产地。首先,文中提到的‘流旧作硫,《御览》引作流,是’表明了硫磺的古称以及《御览》中对其的引用。‘味酸温’一句,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是对硫磺性质的描述,酸温之性可能指的是硫磺具有收敛、温通的特性。

‘主妇人阴蚀,疽痔恶血,坚筋骨,除头秃,能化金银铜铁奇物’这一句,详细列举了硫磺的多种药用功效。其中‘妇人阴蚀’指的是女性阴部疾病,‘疽痔恶血’涉及皮肤和肛门疾病,‘坚筋骨’则是指增强筋骨,‘除头秃’则是指治疗脱发,‘能化金银铜铁奇物’则是指硫磺具有化学变化的能力,这可能是指其能够与其他金属发生反应。

《御览》中的引用进一步丰富了硫磺的药用知识,‘石流青、白色,主益肝气明目,石流赤,生羌道山谷’说明了硫磺的颜色和产地,以及其对肝脏和眼睛的益处。‘生山谷’则强调了硫磺的自然生长环境。

《吴普》的记载中,硫磺被称为‘石留黄’,并提到了不同医家的看法,如神农、黄帝、医和、扁鹊等,这反映了古代医学家对硫磺毒性的不同认识。‘或生易阳,或河西,或五色,黄是潘水石液也’描述了硫磺的产地和形态,‘潘’即矾,古字,说明硫磺与矾石有关。

《名医》的记载中,硫磺的产地被具体化为‘生东海牧羊山,及太山河西山,矾石液也’,这进一步明确了硫磺的产地,并将其与矾石联系在一起。

《范子计然》和刘逵的注释则从地理和神话的角度对硫磺进行了阐释,‘石流黄出汉中’和‘刘冯饵石流黄而更少’说明了硫磺的产地和稀有性,‘流黄,土精也’则赋予了硫磺以神秘色彩,将其视为一种土中精华。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中品-玉石部-石流黄》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391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