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神农(约公元前2700年),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帝王,被誉为“药王”。他通过采集和试验草药,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神农本草经》是记录和总结草药疗效的医学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至汉代(约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
内容简要:《神农本草经》是古代中国最早的药学专著之一,书中详细记录了药物的种类、性质、功能和使用方法。它通过对草药的分类与研究,提出了药物的性味、功效等多方面的理论,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书中的内容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医学与药学,也对后世的中医药学、草药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中品-玉石部-殷孽-原文
味辛温。
主烂伤淤血,泄利寒热,鼠寒瘘症瘕结气。
一名姜石。
生山谷(按此当与孔公孳为一条)。
《名医》曰:钟乳根也生赵国,又梁山及南海,采无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中品-玉石部-殷孽-译文
味道辛辣而温热。
主要治疗伤口瘀血,腹泻,寒热等症状,以及鼠疫、寒热病、瘕症和结气等疾病。也被称为姜石。生长在山谷中(按照这个描述,应该与孔公孳属于同一类)。
《名医》一书中说:钟乳石根部生长在赵国,还有梁山和南海,采集没有固定的时间。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中品-玉石部-殷孽-注解
味辛温:指药物的口感和性质,辛表示味道辛辣,温表示性质温和,通常指这种药物可以驱寒、散寒。
主烂伤淤血:主要治疗伤口化脓、瘀血不通等症状。
泄利寒热:泄利指腹泻,寒热指寒热病,这里指可以治疗腹泻和寒热病。
鼠寒瘘症瘕结气:鼠寒指类似鼠类的寒邪,瘘症指皮肤溃疡,瘕结气指体内结块和气滞。
一名姜石:另一种称呼,即姜石。
生山谷:生长在山谷中。
按此当与孔公孳为一条:根据这个描述,应该与孔公孳(一种植物)是同一种。
《名医》:指古代医学典籍《名医别录》,是一部介绍草药和药物功效的著作。
钟乳根:指钟乳石根部,钟乳石是一种矿物,常用于中医治疗。
赵国:古代国家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一带。
梁山:指梁山泊,位于今天的山东省。
南海:指中国南海地区。
采无时:可以随时采摘。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中品-玉石部-殷孽-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古代医药文献,描述了一种名为姜石的草药及其药效。以下是对每行的逐句赏析:
味辛温:这句话说明了姜石的口感和性质。‘味辛’指的是其味道辛辣,‘温’则表明其性质温和。在中医药理论中,药物的味和性是判断其功效的重要依据。
主烂伤淤血:这里的‘主’字表示姜石的主要用途,‘烂伤’指的是创伤导致的腐烂,‘淤血’则是指血液在局部积聚形成的肿块。这表明姜石具有治疗创伤和瘀血的功效。
泄利寒热:‘泄利’指的是腹泻,‘寒热’则是指寒热病邪。这句话说明姜石还可以用来治疗腹泻和寒热病症。
鼠寒瘘症瘕结气:这一句列举了姜石可以治疗的几种疾病,包括由鼠咬引起的寒性病症、瘘管、症瘕(指腹内肿块)和结气(指气滞)。
一名姜石:这里的‘一名’表示姜石还有一个别名,即‘姜石’。
生山谷(按此当与孔公孳为一条):‘生山谷’说明姜石的生长环境,通常生长在山谷之间。‘按此当与孔公孳为一条’则是对姜石与另一种草药孔公孳的关联性进行说明,可能是指两者在生长习性或药用功效上有相似之处。
《名医》曰:钟乳根也生赵国,又梁山及南海,采无时:《名医》可能是古代某部医学著作的名称。这句话引用了《名医》中的记载,指出钟乳根(即姜石)生长在赵国、梁山和南海等地,且采集没有特定的时间限制。这反映了古代对草药生长环境和采集时机的重视。
综上所述,这段古文不仅介绍了姜石的药效和用途,还提供了其生长环境和采集信息,为后世研究该草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