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中品-果部-梅实

作者: 神农(约公元前2700年),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帝王,被誉为“药王”。他通过采集和试验草药,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神农本草经》是记录和总结草药疗效的医学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至汉代(约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

内容简要:《神农本草经》是古代中国最早的药学专著之一,书中详细记录了药物的种类、性质、功能和使用方法。它通过对草药的分类与研究,提出了药物的性味、功效等多方面的理论,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书中的内容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医学与药学,也对后世的中医药学、草药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中品-果部-梅实-原文

味酸平。

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志,恶疾。生川谷。

《吴普》曰:梅实(《大观本草》作核)。明目,益气,(《御览》)不饥(《大观本草》,引吴氏本草)。

《名医》曰:生汉中,五月采,火干。

案《说文》云:(左木右上艹下尞),干梅之属,或作(左氵右上艹下尞),某、酸果也,以梅为楠。《尔雅》云:梅楠。郭璞云:似杏实酢,是以某注梅也,《周礼》笾人,馈食,笾、其实干(左木右上艹下尞)。郑云:干(左木右上艹下尞),干梅也,有桃诸梅诸,是其干者。《毛诗》疏云:梅暴为腊,羹臛世中,人含之以香口(《大观本草》)。

上果,中品一种,旧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中品-果部-梅实-译文

味道酸,性质平和。

主要功效是降气,清热,消除胸满,安心神,缓解肢体疼痛,治疗半身不遂,恢复麻木不仁的感觉,去除死肉,消除青黑色斑点,治疗恶疾。生长在山谷中。

《吴普》说:梅实(在《大观本草》中称为核)。可以明目,增强体力,(在《御览》中提到)可以减少饥饿感(《大观本草》中引用了吴氏本草的说法)。

《名医》说:梅在汉中生长,五月采摘,用火烘干。

根据《说文》记载:(左边是木,上面是草,下面是尞),这是干梅的类别,有的也写作(左边是水,上面是草,下面是尞),某、酸果也,以梅为楠。《尔雅》中说:梅楠。郭璞解释说:像杏实一样酸,因此某注解为梅,《周礼》中笾人的职责是馈食,笾、其实干(左边是木,上面是草,下面是尞)。郑玄解释说:干(左边是木,上面是草,下面是尞),指的是干梅,包括桃、梅等,都是指干燥的梅子。《毛诗》的疏文说:梅子晒干后可以用来做腊味,做羹汤时可以用来香口(《大观本草》)。

上等水果,中等品质的一种,与过去相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中品-果部-梅实-注解

味酸平:指梅子的味道是酸的,性质平和。

主下气:具有降低气逆、缓解胸闷的作用。

除热:具有清热的作用。

烦满:指心情烦躁、腹部胀满。

安心:有助于安定心神。

肢体痛:对肢体疼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偏枯不仁:指身体某部分失去感觉或功能。

死肌:对坏死或失去活力的肌肉有改善作用。

去青黑志:可以消除皮肤上的青黑色斑痕。

恶疾:对某些严重的疾病有治疗作用。

生川谷:生长在山涧、山谷之间。

梅实:梅子的果实。

明目:有明目的功效。

益气:具有补益气力的作用。

不饥:可以减少饥饿感。

火干:用火烘干。

案《说文》云:根据《说文解字》的说法。

干梅:干燥的梅子。

梅楠:指梅子。

似杏实酢:像杏子一样酸。

笾人:古代官名,掌管祭祀用器。

馈食:献上食物。

笾:古代祭祀时盛食物的容器。

腊:用盐腌制肉类食品。

羹臛:肉汤。

世中:世人。

人含之以香口:人们含在口中以使口气清新。

上果:指品质上乘的水果。

中品:指中等品质的物品。

旧同:与过去相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中品-果部-梅实-评注

味酸平,此句开篇即点明了梅子的味道和性质。‘酸’字体现了梅子特有的风味,而‘平’则说明其性质平和,不寒不热,适合多种体质的人食用。

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志,恶疾。生川谷。此段描述了梅子的主要功效,包括缓解下气、清热、消除烦闷、安心神、缓解肢体疼痛、治疗偏瘫不仁、去除死肌、消除青黑色斑点和治疗恶疾。‘生川谷’则说明了梅子的生长环境,多生于山谷之间,这也暗示了梅子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吴普》曰:梅实(《大观本草》作核)。明目,益气,(《御览》)不饥(《大观本草》,引吴氏本草)’ 这句话引用了《吴普本草》中对梅子的描述,强调了梅子有明目、益气、不饿的功效,这些功效体现了梅子在传统中医中的价值。

‘《名医》曰:生汉中,五月采,火干’ 这句说明了梅子的采集时间和处理方法,指出梅子多产于汉中地区,采集时间为五月,经过火干处理,这也说明了梅子作为食品的保存方式。

‘案《说文》云:(左木右上艹下尞),干梅之属,或作(左氵右上艹下尞),某、酸果也,以梅为楠。《尔雅》云:梅楠。郭璞云:似杏实酢,是以某注梅也,《周礼》笾人,馈食,笾、其实干(左木右上艹下尞)。郑云:干(左木右上艹下尞),干梅也,有桃诸梅诸,是其干者’ 这段文字引用了《说文解字》和《尔雅》等古文献,对梅子的形态、名称和用途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展现了古人对梅子的认识和重视。

‘《毛诗》疏云:梅暴为腊,羹臛世中,人含之以香口(《大观本草》)’ 这句话引用了《毛诗》的注释,说明了梅子在古代生活中的应用,如制作腊梅、用于羹汤中增加香气,以及作为口含物来提神醒脑。

‘上果,中品一种,旧同’ 这句话总结了梅子在水果中的地位,将其定位为上品水果中的中品,也反映了梅子在古代社会中的普遍认可和地位。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中品-果部-梅实》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390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