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神农(约公元前2700年),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帝王,被誉为“药王”。他通过采集和试验草药,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神农本草经》是记录和总结草药疗效的医学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至汉代(约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
内容简要:《神农本草经》是古代中国最早的药学专著之一,书中详细记录了药物的种类、性质、功能和使用方法。它通过对草药的分类与研究,提出了药物的性味、功效等多方面的理论,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书中的内容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医学与药学,也对后世的中医药学、草药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中品-木部-秦皮-原文
味苦微寒。
主风寒湿痹,洗洗,寒气,除热,目中青翳白膜。
久服,头不白,轻身。
生川谷。
<吴普>曰:岑皮,一名秦皮,神农雷公黄帝岐伯酸无毒,李氏小寒,或生冤句水边,二月八日采。(《御览》)
<名医>曰:一名岑皮,一名石檀,生庐江及冤句,二月八月采皮,阴干。
案《说文》云:梣、青皮木,或作(左木右上宀下帚)。
<淮南子>倜真训云:梣木,色青翳。
高诱云:梣木,苦历木也,生于山,剥取其皮,以水浸之,正青,用洗眼,愈人目中肤翳。
据《吴普》云:岑皮,名秦皮,本经作秦皮者,后人以俗称改之,当为岑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中品-木部-秦皮-译文
味道苦涩,稍微有些凉。
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可以用来洗浴,可以驱散寒气,可以清热,可以去除眼中青翳和白膜。长期服用,可以使头发不白,身体轻盈。生长在山川谷地。
《吴普》说:岑皮,又名秦皮,神农、雷公、黄帝、岐伯都认为它酸且无毒,李氏认为它性小寒,有时生长在冤句水边,二月八日采集。(出自《御览》)
《名医》说:又名岑皮,又名石檀,生长在庐江和冤句,二月和八月采集树皮,阴干保存。
根据《说文》记载:梣,青皮木,有时写作(左木右上宀下帚)。《淮南子》倜真训中说:梣木,颜色青绿。高诱解释说:梣木,是苦历木,生长在山上,剥取其皮,用水浸泡后变成青色,用来洗眼,可以治愈人眼中的肤翳。
根据《吴普》的说法:岑皮,名为秦皮,本经中记载的秦皮,后人用俗称来改称,应当是岑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中品-木部-秦皮-注解
味苦微寒:味苦微寒是指这种植物的药性味道苦,性质微寒,符合中医理论中的四气五味学说,常用于清热解毒、燥湿等功效。
主风寒湿痹:主风寒湿痹是指这种植物的主要用途是治疗由风寒湿邪引起的痹症,即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洗洗:洗洗可能是指用这种植物的提取物或皮进行清洗,用以治疗某些症状。
寒气:寒气在这里可能指的是身体内的寒性病邪,中医认为寒气会导致身体不适。
除热:除热是指这种植物具有清热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发热等热性疾病。
目中青翳白膜:目中青翳白膜是指眼睛中的青色或白色异常物质,可能是由于炎症或其他眼部疾病引起的。
久服,头不白,轻身:久服,头不白,轻身是指长期服用这种植物可以使头发保持黑色,并且有轻身减肥的效果。
生川谷:生川谷是指这种植物生长在山谷等地带。
吴普:吴普是古代的一位医学家,他的著作《吴普本草》记录了许多药物的药性和用途。
岑皮:岑皮是一种植物的名称,根据文中的描述,岑皮又称秦皮,是一种药用植物。
神农雷公黄帝岐伯酸无毒:神农、雷公、黄帝、岐伯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这里的描述可能是在强调岑皮的药性无毒。
李氏小寒:李氏小寒可能是指李氏对岑皮性质的描述,小寒可能是指其性质偏寒。
冤句:冤句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
二月八日采:二月八日采是指岑皮的最佳采摘时间是在农历二月八日。
石檀:石檀是岑皮的一种别称。
庐江:庐江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安徽省。
阴干:阴干是指将植物材料放置在阴凉通风处自然干燥。
说文:《说文》是古代的一部文字学著作,由许慎所著,对汉字的形、音、义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梣:梣是一种树木的名称,其木材坚硬,常用于制作家具。
青皮木:青皮木是指梣树的一种,其树皮呈青色。
苦历木:苦历木是对梣树的另一种称呼,因为其味道苦而得名。
山:山是指梣木生长的自然环境,通常在山区。
剥取其皮,以水浸之,正青,用洗眼,愈人目中肤翳:这句话描述了使用梣木皮的方法,即剥取树皮,用水浸泡使其变青,然后用来清洗眼睛,以治疗眼部疾病。
本经:本经是指《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药物学著作,收录了许多药物的药性和用途。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中品-木部-秦皮-评注
味苦微寒,这句话描述了秦皮(岑皮)的药性。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苦味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而微寒则表明其性质偏凉,适合用来清热、解热。在中医药理论中,寒湿痹是一种因寒湿之邪侵袭关节而引起的病症,秦皮的主治功效恰好对应这一病证,能够祛除寒湿,缓解痹痛。
洗洗,寒气,除热,目中青翳白膜。这一句详细说明了秦皮的具体用途。‘洗洗’指的是秦皮可以用来洗浴,以消除寒气,缓解热病。‘目中青翳白膜’则指的是眼疾,秦皮可以用来清洗眼疾,去除眼中的青翳和白膜,改善视力。
久服,头不白,轻身。这里的‘久服’意味着长期服用秦皮。中医认为,长期服用某种药物可以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秦皮能够使头发不白,并且有助于轻身,即减轻体重,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生川谷。这句话说明了秦皮的产地,即生长在川谷之间,这里的川谷可能指的是山谷或者河流附近的地带,这样的自然环境有利于秦皮的药性生长。
《吴普》曰:岑皮,一名秦皮,神农雷公黄帝岐伯酸无毒,李氏小寒,或生冤句水边,二月八日采。(《御览》)这段话引用了《吴普本草》的内容,介绍了秦皮的别名、药性、产地和采集时间。‘神农雷公黄帝岐伯酸无毒’表明秦皮被认为是一种无毒的药物,具有酸味,且由古代著名的医学家所认可。
《名医》曰:一名岑皮,一名石檀,生庐江及冤句,二月八月采皮,阴干。这段话引用了《名医别录》的内容,进一步说明了秦皮的别名、产地和采集方法。‘阴干’是指将采摘的秦皮皮在阴凉处晾干,以保持其药效。
案《说文》云:梣、青皮木,或作(左木右上宀下帚)。这里的《说文》指的是《说文解字》,是一部解释汉字形义的书。‘梣’是一种树木的名称,‘青皮木’则描述了梣木的特征,即树皮为青色。
《淮南子》倜真训云:梣木,色青翳。高诱云:梣木,苦历木也,生于山,剥取其皮,以水浸之,正青,用洗眼,愈人目中肤翳。这两句话引用了《淮南子》中的内容,描述了梣木的形态和用途。梣木的树皮颜色为青,且有苦味,生长在山区,可以用来洗眼,治疗眼疾。
据《吴普》云:岑皮,名秦皮,本经作秦皮者,后人以俗称改之,当为岑皮。这句话是对前文提到的‘岑皮’和‘秦皮’的进一步解释,指出‘秦皮’是‘岑皮’的别称,而‘本经’中记载的‘秦皮’实际上是后人根据俗称而改写的‘岑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