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草部-贯众

作者: 神农(约公元前2700年),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帝王,被誉为“药王”。他通过采集和试验草药,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神农本草经》是记录和总结草药疗效的医学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至汉代(约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

内容简要:《神农本草经》是古代中国最早的药学专著之一,书中详细记录了药物的种类、性质、功能和使用方法。它通过对草药的分类与研究,提出了药物的性味、功效等多方面的理论,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书中的内容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医学与药学,也对后世的中医药学、草药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草部-贯众-原文

味苦微寒。

主腹中邪,热气,诸毒,杀三虫。

一名贯节,一名贯渠,一名百头(《御览》作白),一名虎卷,一名扁符。

生山谷。

“《吴普》曰:贯众一名贯来,一名贯中,一名渠母,一名贯钟,一名伯芹,一名药藻,一名扁符,一名黄钟,神农岐伯苦有毒,桐君扁鹊苦,一经甘有毒,黄帝咸酸,一经苦无毒,叶黄,两两相对,茎,黑毛聚生,冬夏不老,四月花,八月实,黑聚相连,卷旁行生,三月八月采根,五月采药(《御览》).”

“《名医》曰:一名伯萍,一名药藻,此谓草鸱头,生元山及冤句,少室山,二月八月,采根阴干.”

案《说文》云:(上艹下中)草也。

“《广雅》云:贯节、贯众也.”

“《尔雅》云:泺贯众。郭璞云:叶,圆锐,茎,毛黑,布地,冬夏不死,一名贯渠。又上云:扁符止。郭璞云:未详。据经云:一名篇符,即此也。《尔雅》当云:篇符,止,泺贯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草部-贯众-译文

味道苦,微凉。

主要治疗腹中的邪气、热气、各种毒素,能杀死三种寄生虫。又名贯节、贯渠、百头(《御览》中写作白)、虎卷、扁符。生长在山谷中。

《吴普》说:贯众又名贯来、贯中、渠母、贯钟、伯芹、药藻、扁符、黄钟。神农和岐伯认为它苦且有毒,桐君和扁鹊认为它苦,经过一剂药后有毒,黄帝认为它咸酸,经过一剂药后苦且无毒,叶子是黄色的,两两相对,茎上有黑毛聚集生长,冬天夏天都不老,四月开花,八月结果,黑色的果实相连,果实周围横向生长,三月和八月采摘根部,五月采摘药草(《御览》)。

《名医》说:又名伯萍、药藻,这指的是草鸱头,生长在元山和冤句,少室山,二月和八月采摘根部,阴干保存。

根据《说文》的说法:(上艹下中)是草。(广雅》说:贯节、贯众。(《尔雅》说:泺贯众。郭璞说:叶子是圆而尖锐的,茎上有黑毛,铺在地上,冬天夏天都不死,又名贯渠。又说:扁符止。郭璞说:不详。根据经文的说法:一名篇符,就是指这个。那么《尔雅》应该说是:篇符,止,泺贯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草部-贯众-注解

味苦微寒:指贯众的口感和性质,味苦表示其味道苦涩,微寒表示其性质偏凉。

腹中邪:指腹部的邪气,即身体内部的疾病或不适。

热气:指身体内的热毒,可能引起发热、口渴等症状。

诸毒:指各种毒素,泛指对身体有害的物质。

杀三虫:指贯众有驱虫的作用,能够杀死体内的寄生虫。

贯节:贯众的别名之一,指其茎直立,节明显。

贯渠:贯众的别名之一,可能指其生长在山谷的溪流旁。

百头:《御览》中记载的贯众别名,可能指其茎直立且多分枝。

虎卷:贯众的别名之一,可能因其形状类似虎的卷曲。

扁符:贯众的别名之一,可能指其形状扁平如符。

生山谷:指贯众生长在山谷等自然环境中。

贯来:贯众的别名之一,可能指其生长习性或药用效果。

贯中:贯众的别名之一,可能指其药用时对中焦(中医术语,指脾胃)有作用。

渠母:贯众的别名之一,可能指其生长在溪流附近。

贯钟:贯众的别名之一,可能指其形状类似钟。

伯芹:贯众的别名之一,可能指其生长在芹菜附近。

药藻:贯众的别名之一,可能指其作为药物使用。

黄钟:贯众的别名之一,可能指其颜色或形状。

神农岐伯:神农和岐伯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两位医学家,这里可能指贯众的药用历史悠久。

桐君扁鹊:桐君和扁鹊也是中国古代的医学家,这里可能指贯众的药用效果得到这些医学家的认可。

一经:指一次使用,这里可能指贯众的药用剂量。

叶黄:指贯众的叶子呈黄色。

两两相对:指贯众的叶子对生,即一对叶子相对生长。

茎:指贯众的植物茎。

黑毛聚生:指贯众的茎上长有黑色的毛,且这些毛聚集生长。

冬夏不老:指贯众在冬天和夏天都不会老去,即其生长周期长。

花:指贯众开的花朵。

实:指贯众结的果实。

黑聚相连:指贯众的果实或种子黑色且紧密相连。

卷旁行生:指贯众的茎或枝条卷曲并横向生长。

三月八月采根:指贯众的根在三月和八月时采集最为适宜。

五月采药:指贯众的药用部分在五月时采集最为适宜。

伯萍:贯众的别名之一,可能指其生长习性或药用效果。

草鸱头:贯众的别名之一,可能指其形状或生长环境。

元山:可能指贯众生长的某座山名。

冤句:可能指贯众生长的某地,冤句在古代可能是一个地名。

少室山:可能指贯众生长的某座山名,少室山是中国的一座名山。

案《说文》:根据《说文解字》的记载。

《广雅》:《广雅》是一部古代的词典,这里指《广雅》中的记载。

《尔雅》:《尔雅》是一部古代的词典,这里指《尔雅》中的记载。

郭璞:郭璞是东晋时期的学者,这里指他的注释。

泺贯众:可能指《尔雅》中记载的一种贯众。

扁符止:指扁符是一种止(即停止、终止)的意思。

篇符:指篇符是一种符咒或标志。

止:指停止、终止的意思。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草部-贯众-评注

味苦微寒,首先从药性角度出发,描述了贯众的药味和药性。‘味苦’表明其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微寒’则表示其性质偏凉,适合用于清热解毒的治疗。这一描述为贯众的药效奠定了基础。

‘主腹中邪,热气,诸毒,杀三虫’这句话具体说明了贯众的主治功能。‘腹中邪’指的是腹部内的邪气,‘热气’和‘诸毒’则表示贯众可以清热解毒,‘杀三虫’则说明其有驱虫的作用。这些功能在中医理论中体现了贯众的清热解毒、驱虫的功效。

‘一名贯节,一名贯渠,一名百头(《御览》作白),一名虎卷,一名扁符’等名称的列举,反映了贯众在古代的不同称谓。这些名称不仅反映了人们对贯众的药用价值的认识,也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命名习惯。

‘生山谷’说明了贯众的生长环境,通常生长在山谷等地,这一描述为贯众的采集和使用提供了线索。

《吴普》的记载中,贯众有多个别名,如‘贯来’、‘贯中’等,这些别名反映了古人对贯众的多种认识。‘神农岐伯苦有毒’、‘桐君扁鹊苦’等描述,则从古代医家的角度对贯众的药性进行了阐述。

《名医》的记载中,贯众的别名有‘伯萍’、‘药藻’,并提到了其生长在元山、冤句、少室山等地,以及采集的时间和方法,这些信息对于后世研究和使用贯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说文》和《广雅》对贯众的描述,从文字学角度对贯众进行了诠释,‘(上艹下中)草也’表明贯众是一种植物,《尔雅》中的记载则详细描述了贯众的形态特征,如‘叶,圆锐,茎,毛黑,布地,冬夏不死’等,这些描述为后人识别贯众提供了依据。

郭璞的注释则进一步丰富了《尔雅》中对贯众的描述,如‘扁符止’等,这些注释体现了古人对植物学知识的积累和传承。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草部-贯众》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379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