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神农(约公元前2700年),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帝王,被誉为“药王”。他通过采集和试验草药,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神农本草经》是记录和总结草药疗效的医学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至汉代(约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
内容简要:《神农本草经》是古代中国最早的药学专著之一,书中详细记录了药物的种类、性质、功能和使用方法。它通过对草药的分类与研究,提出了药物的性味、功效等多方面的理论,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书中的内容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医学与药学,也对后世的中医药学、草药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木部-郁李仁-原文
味酸平。
主大腹水肿,面目四肢浮肿、利小便水道。
根,主齿龂肿龋齿,坚齿。
一名爵李。
生坚齿川谷。
“《吴普》曰:郁李,一名雀李,一名车下李,一名棣(《御览》).”
“《名医》曰:一名车下李,一名棣,生高山及邱陵上,五月六月采根.”
案《说文》云:棣,白棣也。
《广雅》云:山李,雀其也。
《尔雅》云:常棣,棣。
郭璞云:今关西有棣树,子如樱桃可食。
《毛诗》云:六月食郁。
《传》云:郁,棣属。
刘稹《毛诗》义问云:其树高五六尺,其实大如李,正赤,食之甜。
又诗云:常棣之华。
《传》云:常棣,棣也。
陆玑云:奥李。
一名雀李,一曰车下李,所在山中皆有其花,或白或赤,六月中熟大,子如李子可食。
沈括补笔谈云:晋宫阁铭曰:华林园中有车下李,三百一十四株,薁李一株。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木部-郁李仁-译文
味道酸,性质平和。
主要用于治疗腹部水肿,面部、四肢浮肿,以及促进小便畅通。根部可以治疗牙齿肿胀和蛀牙,能够坚固牙齿。又称为爵李。生长在坚硬的川谷中。
《吴普》说:郁李,又名雀李,又名车下李,又名棣(《御览》)。
《名医》说:又名车下李,又名棣,生长在高山和丘陵上,五月或六月采集根部。
根据《说文》记载:棣,是指白棣。《广雅》说:山李,即雀李。《尔雅》说:常棣,就是棣。
郭璞说:现在关西有棣树,果实像樱桃一样可以食用。《毛诗》说:六月可以吃郁。《传》说:郁,属于棣类。刘稹在《毛诗》义问中说:这种树高五六尺,果实大小如李,颜色鲜红,吃起来很甜。又有诗说:常棣之华。《传》说:常棣,就是棣。陆玑说:奥李。又名雀李,又称为车下李,在山中的各个地方都有它的花,有的白有的红,六月份成熟,果实像李子一样可以食用。
沈括在《补笔谈》中说:晋宫阁铭记载:华林园中有车下李三百一十四株,还有一株薁李。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木部-郁李仁-注解
味酸平:味酸平指的是药物的口感和药性,酸味能收敛、固涩,平性则表示药物性质平和,不寒不热,适用于多种体质的人群。
大腹水肿:指腹部由于体液潴留导致的肿胀。
面目四肢浮肿:面部和四肢由于体液潴留导致的肿胀。
利小便水道:指药物能够促进小便的排出,有利于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
根:指植物的根部,常用于药用。
齿龂肿龋齿:齿龂指牙齿与牙龈交界的地方,肿龋齿指牙齿肿胀或龋坏。
坚齿:使牙齿坚固。
一名爵李:郁李的别名。
生坚齿川谷:郁李生长在山谷中,有益于坚固牙齿。
吴普:古代医家。
郁李:一种果实,可以入药,具有利尿消肿、清热解毒等功效。
雀李:郁李的别名。
车下李:郁李的别名。
棣:白棣,指白棣树,即郁李。
高山及邱陵上:指郁李生长在高山和丘陵地带。
五月六月采根:指郁李的根在五月或六月采摘最为适宜。
说文:《说文解字》,古代汉字字典。
广雅:《广雅》,古代辞书。
尔雅:《尔雅》,古代辞书,是中国最早的词典。
郭璞:古代学者,对《尔雅》有注解。
关西:古代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
子如樱桃可食:郁李的果实像樱桃一样,可以食用。
毛诗:《诗经》中的部分篇章。
六月食郁:指在六月食用郁李。
传:古代对经书的解释。
刘稹:古代学者。
毛诗义问:对《诗经》中的某些篇章进行解释的著作。
奥李:郁李的别名。
沈括:古代学者。
补笔谈:沈括的著作,对古代文化、科技、历史等进行补充说明。
晋宫阁铭:古代文献,记载了晋代宫阁的情况。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木部-郁李仁-评注
味酸平,这句话描述了郁李的口感和药性。在中医理论中,酸味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平性则表示其药性温和,不寒不热,适合大多数人使用。
主大腹水肿,面目四肢浮肿、利小便水道,这里指出了郁李的主要功效。大腹水肿和面目四肢浮肿是中医中常见的病症,表示体内水液代谢不畅,郁李能利小便水道,有助于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
根,主齿龂肿龋齿,坚齿,这里说明了郁李根部的药用价值。齿龂肿龋齿是口腔疾病,郁李根可以治疗此类疾病,并具有坚固牙齿的作用。
一名爵李,生坚齿川谷,这里的“爵李”是对郁李的别称,生坚齿川谷则描述了郁李的生长环境,通常生长在山谷等地。
《吴普》曰:郁李,一名雀李,一名车下李,一名棣(《御览》),这里引用了《吴普本草》中对郁李的记载,并提到了几个别称。
《名医》曰:一名车下李,一名棣,生高山及邱陵上,五月六月采根,这是《名医别录》中对郁李的描述,说明了郁李的生长环境和采集时间。
案《说文》云:棣,白棣也,《广雅》云:山李,雀其也,《尔雅》云:常棣,棣,这里列举了《说文解字》、《广雅》和《尔雅》中对“棣”的解释,说明“棣”是郁李的另一种称呼。
郭璞云:今关西有棣树,子如樱桃可食,《毛诗》云:六月食郁,《传》云:郁,棣属,这里引用了郭璞和《毛诗》中的记载,进一步说明了郁李的可食用性和与“棣”的关系。
刘稹《毛诗》义问云:其树高五六尺,其实大如李,正赤,食之甜,这里引用了刘稹对《毛诗》中郁李的解读,描述了郁李的外观和口感。
又诗云:常棣之华,《传》云:常棣,棣也,陆玑云:奥李。一名雀李,一曰车下李,所在山中皆有其花,或白或赤,六月中熟大,子如李子可食,这里继续引用了《毛诗》和陆玑的记载,描述了郁李的花朵和果实。
沈括补笔谈云:晋宫阁铭曰:华林园中有车下李,三百一十四株,薁李一株,这里引用了沈括的《补笔谈》中的记载,说明了郁李在古代园林中的种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