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木部-莽草

作者: 神农(约公元前2700年),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帝王,被誉为“药王”。他通过采集和试验草药,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神农本草经》是记录和总结草药疗效的医学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至汉代(约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

内容简要:《神农本草经》是古代中国最早的药学专著之一,书中详细记录了药物的种类、性质、功能和使用方法。它通过对草药的分类与研究,提出了药物的性味、功效等多方面的理论,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书中的内容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医学与药学,也对后世的中医药学、草药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木部-莽草-原文

味辛温。

主风头痈肿,乳痈,疝瘕,除结气疥搔(《御览》有疽疮二字),杀虫鱼。生山谷。

<吴普>曰:莽草一名春草,神农辛,雷公桐君苦有毒,生上谷山谷中,或冤句,五月采,治风(《御览》)。

<名医>曰:一名葞,一名春草,生上谷及冤句,五月采叶,阴干。

案《中山经》云:朝歌之山有草焉,名曰莽草,可以毒鱼,又山有木焉,其状如棠而赤,叶可以毒鱼,《尔雅》云:葞,春草。郭璞云:一名芒草。

本草云:《周礼》云,翦氏掌除蠹物,以熏草莽之。《范子计然》云:莽草,出三辅者善。

陶宏景云:字亦作两。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木部-莽草-译文

味道辛辣而温和。

主要用于治疗风邪引起的头痛、痈肿,乳腺炎,疝气,以及消除结气引起的疥疮和瘙痒(《御览》中还有‘疽疮’二字),还能杀死虫子和鱼类。生长在山谷中。

《吴普》说:莽草又名春草,神农认为是辛辣的,雷公和桐君认为是苦的并且有毒,生长在上谷的山谷中,有时也称为冤句,五月采集,可以用来治疗风病(《御览》)。

《名医》说:又名葞,又名春草,生长在上谷和冤句,五月采集叶子,阴干保存。

根据《中山经》记载:朝歌山有一种草,名叫莽草,可以毒杀鱼类,山上还有一种树木,形状像棠树但叶子是红色的,叶子也可以毒杀鱼类,《尔雅》中说:葞,就是春草。郭璞注解:又名芒草。本草记载:《周礼》中说,翦氏负责清除蛀虫,使用熏草莽来处理。《范子计然》说:莽草,产自三辅地区的是上品。

陶宏景说:字也可以写作‘两’。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木部-莽草-注解

味辛温:味辛:味道辛辣,指植物的味道;温:性质温和,指药物的性质。这里描述的是莽草的味道和性质。

主风头痈肿,乳痈,疝瘕,除结气疥搔:主:主要治疗;风头痈肿:头部和头部的痈肿;乳痈:乳腺炎;疝瘕:腹股沟疝;除结气疥搔:治疗气结引起的疥疮和瘙痒。这些都是莽草的主要治疗疾病。

杀虫鱼:杀虫:杀死昆虫;鱼:鱼类。指莽草有杀虫和鱼类的功效。

生山谷:生:生长;山谷:山谷地带。指莽草生长在山谷中。

莽草: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学名为Pteridium aquilinum,具有清热解毒、杀虫等功效。

春草:春季生长的草,这里指莽草。

神农:传说中的神农氏,是中国古代的农业和医药的始祖。

雷公:古代传说中的神医。

桐君:古代传说中的神医。

有毒:具有毒性。

上谷: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冤句: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

五月采:在五月采集,指莽草在五月时具有最佳药用价值。

治风:治疗风邪,指治疗由风邪引起的疾病。

阴干:在阴凉处晾干,指将莽草在阴凉处晾干以保存其药效。

朝歌之山: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毒鱼:使鱼中毒。

棠:棠树,一种落叶乔木。

芒草:一种草本植物,与莽草相似。

翦氏:古代官职,掌管除害。

熏草莽之:用熏草莽来除害。

三辅:古代地名,指京兆、左冯翊、右扶风三个地区,位于今天的陕西省。

陶宏景:南北朝时期的医学家。

字亦作两:莽草的字也可以写作‘两’。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木部-莽草-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本草纲目》,描述了莽草的药性和用途。首先,‘味辛温’点明了莽草的药性,辛温之性在中医理论中通常具有发散、行气、止痛的作用。

‘主风头痈肿,乳痈,疝瘕,除结气疥搔’这一句具体说明了莽草的主治功效。其中‘风头痈肿’和‘乳痈’表明莽草对于治疗与风邪有关的皮肤病和乳痈有显著效果,‘疝瘕’和‘除结气疥搔’则说明它还能治疗气滞和皮肤瘙痒等症状。

《御览》中的‘有疽疮二字’进一步证实了莽草在治疗疮疽方面的应用,‘杀虫鱼’则揭示了莽草的驱虫功能,这在古代对于防止疾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生山谷’简单说明了莽草的生长环境,即山谷之间,这种环境往往适宜生长药性强烈的植物。

《吴普》对莽草的描述,‘莽草一名春草,神农辛,雷公桐君苦有毒,生上谷山谷中,或冤句,五月采,治风’中,‘神农辛’和‘雷公桐君苦有毒’分别引用了古代医家的观点,强调了莽草的辛味和毒性,同时指出了其生长地点和采摘时间。

《名医》中的描述‘一名葞,一名春草,生上谷及冤句,五月采叶,阴干’则提供了莽草的别称、生长地点、采摘部位和干燥方法,这些都是古代医家在采集和使用莽草时需要注意的细节。

《中山经》和《尔雅》的引用则进一步丰富了莽草的传说和文化内涵,‘朝歌之山’和‘山有木’等描述,赋予了莽草神秘色彩,而‘葞’和‘芒草’等名称则反映了古代对莽草的不同认知。

《周礼》和《范子计然》的引用则展示了莽草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翦氏掌除蠹物,以熏草莽之’说明了莽草在驱除蠹虫方面的作用,‘出三辅者善’则表明了莽草的品质与产地有关。

最后,陶宏景对莽草字形的描述‘字亦作两’提供了关于莽草名称书写方式的额外信息,这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古代的植物学和文字学。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木部-莽草》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368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