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神农(约公元前2700年),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帝王,被誉为“药王”。他通过采集和试验草药,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神农本草经》是记录和总结草药疗效的医学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至汉代(约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
内容简要:《神农本草经》是古代中国最早的药学专著之一,书中详细记录了药物的种类、性质、功能和使用方法。它通过对草药的分类与研究,提出了药物的性味、功效等多方面的理论,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书中的内容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医学与药学,也对后世的中医药学、草药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木部-石南-原文
味辛苦。
主养肾气,内伤,阴衰,利筋骨皮毛。
实,杀蛊毒,破积聚,逐风痹。
一名鬼目。
生山谷。
“《名医》曰:生华阴,二月四月采实,阴干。”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木部-石南-译文
味道苦涩。
这种药主要能滋养肾脏之气,对于内伤、阴气衰弱的情况有益,有利于筋骨和皮毛。它还能驱除寄生虫,消除积聚,治疗风湿痹痛。它还有一个名字叫鬼目。生长在山谷中。
《名医》一书中记载:这种药生长在华阴地区,在二月和四月采摘果实,然后阴干保存。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木部-石南-注解
味辛苦:味道苦涩。在中医理论中,味道是药物功效的一种体现,苦味和辛味通常与清热、燥湿、行气、活血等功效相关。
主养肾气:主要作用是滋养肾脏之气。在中医中,肾为先天之本,肾气充足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内伤:指内部受伤,通常指身体内部器官的损伤或功能失调。
阴衰:指阴液不足,阴液是人体重要的液体成分,对维持身体正常功能有重要作用。
利筋骨皮毛:有利于筋骨、皮肤和毛发。指药物能增强筋骨的强度,改善皮肤和毛发的状况。
实:指药材的实体部分,即非根、茎、叶等部分。
杀蛊毒:具有杀灭蛊毒的功效。蛊毒是指古代传说中的邪恶之物,这里比喻为各种疾病或有害物质。
破积聚:具有破除体内积聚的作用。积聚指体内病理产物或病理性肿块。
逐风痹:具有驱散风寒湿痹的功效。风痹是指由风寒湿邪引起的肢体关节疼痛、麻木等症状。
一名鬼目:别名鬼目。可能是因为该药物具有特殊的形状或颜色,与鬼目相似,因而得名。
生山谷:生长在山谷中。指该药材的产地环境。
《名医》:《名医》可能指的是古代医学著作或医学家的名字。
生华阴:生长在华阴。华阴是地名,可能指的是药材的产地。
二月四月采实:在农历二月或四月采摘果实。指采摘药材的最佳时间。
阴干:在阴凉处晾干。指将采摘的药材放在阴凉通风处晾干,以保存其药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木部-石南-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古代医学文献,内容涉及草药的药性、功效以及采集方法。以下是对每行的逐句赏析:
味辛苦:这里的‘味’指的是草药的口感,‘辛苦’是指其味道苦涩。在中医理论中,草药的味道与药性密切相关,苦味通常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主养肾气,内伤,阴衰,利筋骨皮毛:此句说明了该草药的主要功效。‘主养肾气’意味着该草药能够滋养肾脏,增强肾脏功能。‘内伤’和‘阴衰’则指可以治疗因内伤或阴液不足引起的疾病。‘利筋骨皮毛’表示该草药对筋骨和皮肤毛发有益,有助于强壮筋骨,增强皮肤和毛发的健康。
实,杀蛊毒,破积聚,逐风痹:这一句列举了该草药的多种功效。‘实’指的是该草药具有实质性的治疗效果。‘杀蛊毒’表明其可以杀灭体内的寄生虫和毒素。‘破积聚’指的是可以消除体内积聚的病邪。‘逐风痹’则说明该草药可以驱散风湿痹痛。
一名鬼目:这是该草药的别名,‘鬼目’可能来源于其外形特征或者传说中的药用效果。
生山谷:此句描述了该草药的生长环境,‘生’意为生长,‘山谷’则说明其生长在山谷之间,这通常意味着该草药可能具有较为特殊的生长条件。
《名医》曰:这里引用了《名医别录》中的记载,这是古代著名的医学著作,具有很高的权威性。
生华阴,二月四月采实,阴干:此句详细说明了该草药的采集时间和方法。‘生华阴’指出该草药在华阴地区生长。‘二月四月采实’说明采集果实的时间在农历二月或四月。‘阴干’是一种干燥方法,即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晾干,以保持草药的有效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