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神农(约公元前2700年),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帝王,被誉为“药王”。他通过采集和试验草药,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神农本草经》是记录和总结草药疗效的医学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至汉代(约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
内容简要:《神农本草经》是古代中国最早的药学专著之一,书中详细记录了药物的种类、性质、功能和使用方法。它通过对草药的分类与研究,提出了药物的性味、功效等多方面的理论,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书中的内容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医学与药学,也对后世的中医药学、草药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木部-栾华-原文
味苦寒。
主目痛泪出,伤眦,消目肿,生川谷。
《名医》曰:生汉中,五月采。
案《说文》云:栾木似栏。
《山海经》云:云雨之山,有木名栾,黄木赤枝青叶,群帝焉取药。
曰虎通云:诸侯墓树柏,大夫栾,士槐。
沈括补笔谈云:栾有一种,树生,其实可作数珠者,谓之木栾,即本草栾花是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木部-栾华-译文
味道苦而寒。
主要治疗眼睛疼痛流泪,损伤眼角,消除眼睛肿胀,生长在山谷中。
《名医》中说:栾树生长在汉中地区,五月时采摘。
根据《说文解字》的记载:栾木类似栏杆的形状。
《山海经》记载:云雨之山有一种名叫栾的树木,树干是黄色的,树枝是红色的,叶子是青色的,众帝在那里采集药物。
《虎通》中说:诸侯的墓前种植柏树,大夫种植栾树,士人种植槐树。
沈括在《补笔谈》中补充说:有一种栾树,是生长在树上的,它的果实可以用来制作念珠,这种栾树就是《本草》中提到的栾花。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木部-栾华-注解
味苦寒:味苦寒是指药物的口感和性质,苦味通常与清热、解毒、降火等功效相关,寒性则表示药物具有清热、凉血、解毒的作用。
主目痛泪出:主目痛泪出是指这种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眼睛疼痛和流泪的症状。
伤眦:伤眦指的是眼角受伤,眦即眼角。
消目肿:消目肿是指消除眼睛肿胀的症状。
生川谷:生川谷可能指的是这种药物生长在山谷之间,或者是指其具有生长在山谷中的特性。
《名医》:《名医》可能指的是古代的一部医学著作,具体书名不详。
生汉中:生汉中指的是这种药物在汉中地区生长,汉中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南部。
五月采:五月采表示这种药物在五月这个时间采摘,五月是农历的一个月份。
《说文》:《说文》是东汉许慎所著的一部文字学著作,对汉字进行了解释和分类。
栾木似栏:栾木似栏描述的是栾木的外观,栾木是一种树木,其木材类似于栏杆。
《山海经》:《山海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地理志和神话传说集,记载了许多山川地理和神话传说。
云雨之山:云雨之山指的是《山海经》中记载的一座山名。
群帝焉取药:群帝焉取药表示众帝在云雨之山采集药物,这里的“帝”可能指的是古代的帝王或神话中的神。
虎通云:虎通云可能是指某位古代学者的言论或著作。
诸侯墓树柏,大夫栾,士槐:这句话出自《礼记》,描述了古代诸侯、大夫、士等不同阶层在墓地种植不同树木的习俗。
沈括补笔谈:沈括补笔谈是指宋代科学家沈括所著的一部笔记体裁的著作,其中包含了许多科学、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木栾:木栾指的是一种树木,其果实可以用来制作念珠。
本草栾花:本草栾花是指《本草纲目》中记载的一种植物,即木栾的花。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木部-栾华-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名医别录》,描述的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首先,‘味苦寒’一句,是对该植物味道和性质的简要概括。‘苦’字表明其味苦,‘寒’字则说明其性质偏寒,这种性质在中医理论中通常与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相关联。
‘主目痛泪出,伤眦,消目肿,生川谷’这一句详细说明了这种植物的药用功能。‘主’字表明此植物是治疗这些症状的主要药物,‘目痛泪出’和‘伤眦’描述了眼部不适的症状,‘消目肿’则指出其具有消肿的功效,‘生川谷’则可能是指其生长在山谷之间,暗示其生长环境与药用功效有关。
《名医》一语,引用了古代医学文献,说明这种植物生长在汉中地区,并在五月采集,体现了古代医学家对药用植物生长时间和地点的重视。
接下来,‘案《说文》云:栾木似栏’一句,引用了《说文解字》中对‘栾’字的解释,指出栾木的形态类似于栏杆,这里的‘案’字表示引用或依据,说明下文内容是对‘栾’字的进一步说明。
‘《山海经》云:云雨之山,有木名栾,黄木赤枝青叶,群帝焉取药’引用了《山海经》中的记载,增加了这种植物的神秘色彩。‘山海经’作为古代地理志和神话集,其记载往往带有神话色彩,这里的‘群帝’取药,暗示了这种植物在古代可能被视作神物。
‘曰虎通云:诸侯墓树柏,大夫栾,士槐’这句话引用了《尔雅·释木》中的说法,说明了古代社会等级制度下,不同身份的人所种植的树木不同,其中大夫种植栾树,进一步说明了栾木的社会地位和用途。
‘沈括补笔谈云:栾有一种,树生,其实可作数珠者,谓之木栾,即本草栾花是也’引用了宋代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对栾木的形态和用途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指出栾木的果实可以制作成念珠,同时指出本草中的栾花即指木栾,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这种植物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