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神农(约公元前2700年),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帝王,被誉为“药王”。他通过采集和试验草药,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神农本草经》是记录和总结草药疗效的医学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至汉代(约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
内容简要:《神农本草经》是古代中国最早的药学专著之一,书中详细记录了药物的种类、性质、功能和使用方法。它通过对草药的分类与研究,提出了药物的性味、功效等多方面的理论,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书中的内容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医学与药学,也对后世的中医药学、草药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兽部-六畜毛蹄甲(马、牛、羊、猪、狗、鸡)-原文
味咸平。
主鬼注,蛊毒,寒热,惊痫,瘨痓,狂走,骆驼毛,尤良。
案陶宏景云:六畜,谓马、牛、羊、猪、狗、鸡也,蹄,即踯省文。
上兽,下品四种,旧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兽部-六畜毛蹄甲(马、牛、羊、猪、狗、鸡)-译文
味道是咸的。
主要治疗鬼神附体、蛊毒、寒热病、惊吓癫痫、瘫痪、疯狂奔跑、骆驼毛引起的疾病,特别有效。
根据陶宏景的说法:六畜指的是马、牛、羊、猪、狗、鸡,蹄指的是蹄子,这里省略了‘蹄’字。
上等兽类,下品有四种,和以前一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兽部-六畜毛蹄甲(马、牛、羊、猪、狗、鸡)-注解
味咸平:味咸平指的是食物或药物的味道应该是咸的,且味道适中,不偏不倚,这在古代中医理论中是一种平衡的状态。
主鬼注:主鬼注指的是古代中医中认为某些疾病是由鬼神作祟引起的,需要通过特定的治疗方法来驱除。
蛊毒:蛊毒是指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能够使人中毒的毒物,也泛指各种毒害人的方法或药物。
寒热:寒热指的是中医理论中的两种病邪,寒邪会导致身体发冷,热邪会导致身体发热。
惊痫:惊痫是指因惊吓而引起的癫痫发作,是中医中的一种病症。
瘨痓:瘨痓是中医术语,指的是一种肌肉拘挛、疼痛的病症。
狂走:狂走是指精神失常时的狂躁不安、行走无目的的状态。
骆驼毛:骆驼毛在古代医学中可能被用作某些药物的成分,或者用于治疗某些疾病。
尤良:尤良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药物或者治疗方法,具体含义需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六畜:六畜指的是马、牛、羊、猪、狗、鸡这六种家畜,它们在古代农业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
蹄:蹄指的是动物的脚,这里可能是指动物脚部的某些部位或者某些动物脚部的特性。
踯:踯省文,踯可能是“踟蹰”的省略,意为徘徊、犹豫。
上兽:上兽可能是指某些特定的野兽或者珍贵动物。
下品四种:下品四种可能是指某种分类体系中的下等品类的四种动物或物品。
旧同:旧同意味着与过去相同,指的是某种做法或分类在历史上是一致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下品-兽部-六畜毛蹄甲(马、牛、羊、猪、狗、鸡)-评注
味咸平,这句话在古文中体现了中医理论中关于食物属性的描述。在中医理论中,食物分为五味,即辛、甘、酸、苦、咸,而咸味对应的是肾经,具有软坚散结、润燥通便的作用。这里的‘味咸平’意味着这种食物的性质平和,适合大多数人的体质,不会引起身体不适。
主鬼注,蛊毒,寒热,惊痫,瘨痓,狂走,骆驼毛,尤良。这一句列举了多种疾病和症状,包括鬼注(疑似指某些神秘的疾病),蛊毒(古代传说中的毒物),寒热(寒热交替的疾病),惊痫(癫痫的一种),瘨痓(痉挛、抽搐),狂走(精神错乱,行为异常),骆驼毛(可能是指某种药物或治疗方法),尤良(特别有效)。这些疾病和症状在古代文献中经常出现,反映了古人对疾病认识的广度和深度。
案陶宏景云:六畜,谓马、牛、羊、猪、狗、鸡也,蹄,即踯省文。这里引用了陶宏景的观点,陶宏景是南朝著名的道士和医学家,他的《本草经集注》是古代重要的药物学著作。这句话解释了‘六畜’的概念,即马、牛、羊、猪、狗、鸡这六种家畜。‘蹄’在这里指的是动物的蹄子,‘踯省文’则是省略了‘踯躅’这个词语,‘踯躅’意为行走的样子,这里可能是指动物蹄子的形态。
上兽,下品四种,旧同。这句话是对‘上兽’和‘下品四种’的说明,‘上兽’可能是指某些珍贵的动物,而‘下品四种’则是指普通的四种动物。‘旧同’表明这些分类在古代文献中是一致的,说明古人在分类动物时有一定的标准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