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神农(约公元前2700年),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帝王,被誉为“药王”。他通过采集和试验草药,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神农本草经》是记录和总结草药疗效的医学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至汉代(约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
内容简要:《神农本草经》是古代中国最早的药学专著之一,书中详细记录了药物的种类、性质、功能和使用方法。它通过对草药的分类与研究,提出了药物的性味、功效等多方面的理论,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书中的内容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医学与药学,也对后世的中医药学、草药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虫鱼部-石蜜-原文
味甘平。
主心腹邪气,诸惊痫痓,安五藏,诸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众病,和百药。
久服,强志轻身,不饥不老。
一名石饴。
生山谷。
<吴普>曰:石蜜,神农雷公甘气平,生河源或河梁。(《御览》又一引云:生武都山谷)
<名医>曰:生武都河源及诸山石中,色白如膏者,良。
案《说文》云:蜂,甘饴也。一曰螟子,或作蜜。
<中山经>云:平逢之山多沙石,实惟蜂蜜之庐。
郭璞云:蜜,赤蜂名。
<西京杂记>云:南越王献高帝石蜜五斛。
玉篇云:螽,甘饴也。
苏恭云:当去石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虫鱼部-石蜜-译文
味道甜而平和。
主要治疗心腹部位的邪气,各种惊恐、痫病,能安定五脏,治疗各种不足,补益元气,增强中气,止痛解毒,消除多种疾病,调和各种药物。长期服用,能增强意志,减轻体重,不感到饥饿,不会衰老。另一种名称是石蜜。生长在山谷中。
《吴普》说:石蜜,神农和雷公认为它的味道甜而平和,生长在河源或者河梁。(《御览》中又引用说:生长在武都山谷)
《名医》说:生长在武都河源以及各座山中的石头中,颜色白如膏脂的,是上品。
根据《说文》记载:蜂,是甜的糖。另一种说法是螟子,或者写作蜜。《中山经》说:平逢山多沙石,实际上那是蜂蜜的巢穴。郭璞说:蜜,是赤蜂的名称。西京杂记说:南越王向汉高祖献了五斛石蜜。玉篇说:螽,也是甜的糖。苏恭说:应该去掉石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虫鱼部-石蜜-注解
味甘平:味甘平指的是味道甜美且性质平和,是中医对药物或食物味道和性质的描述,通常指药物或食物对人体温和,不会造成伤害。
主心腹邪气:心腹邪气指的是心脏和腹部部位的疾病,邪气在这里指疾病或不良因素。
诸惊痫痓:惊痫痓是指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包括惊恐、痉挛等症状。
安五藏:五藏指中医中的五脏,即心、肝、脾、肺、肾,安五藏意味着使五脏安定,即调和五脏的功能。
诸不足:诸不足是指身体虚弱,气血不足等状况。
益气补中:益气补中是指增加人体的元气,强化中焦(脾胃)的功能,有助于增强体质和消化吸收。
止痛解毒:止痛解毒是指缓解疼痛和排除体内的毒素。
除众病:除众病是指治疗多种疾病。
和百药:和百药是指药物之间能够相互协调,增强疗效。
久服:久服指的是长期服用。
强志轻身:强志轻身是指增强意志力和身体轻盈感。
不饥不老:不饥不老是指服用后能够减少饥饿感,延缓衰老。
一名石饴:一名石饴是指这种药物或食物有一个别名叫做石饴。
生山谷:生山谷指这种药物或食物生长在山谷之中。
石蜜:石蜜是指蜂蜜,因其自然结晶如石,故称石蜜。
神农雷公甘气平:神农和雷公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药神,甘气平指蜂蜜的味道甜美且性质平和。
河源或河梁:河源指河流的发源地,河梁指河流上的桥梁,这里指蜂蜜的产地。
色白如膏者,良:色白如膏者,良是指颜色洁白如膏的蜂蜜质量较好。
蜂:蜂是指蜜蜂,甘饴是指甜食。
螟子:螟子是古代对某些昆虫的称呼,这里指蜜蜂。
蜜:蜜是指蜂蜜,是蜜蜂采集花蜜后经过加工制成的甜味物质。
平逢之山:平逢之山是古代的山名,多沙石,据《中山经》记载,那里是蜂蜜的产地。
赤蜂:赤蜂是指红色的蜜蜂,这里指制作蜂蜜的蜜蜂。
南越王献高帝石蜜五斛:南越王献高帝石蜜五斛是古代的历史记载,南越王向汉朝高祖刘邦献上五斛石蜜。
螽:螽是指螽斯,一种昆虫,这里与蜜有关联,可能是指蜜蜂。
去石字:去石字是指去掉“石”字,可能是因为“石”字在这里是多余的,或者是为了简化名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虫鱼部-石蜜-评注
味甘平,此句开篇即点明了石蜜的口感与性质。‘甘’字不仅描述了石蜜的甜味,也暗示了其滋补的特性,符合中医理论中‘甘能补’的原则。‘平’字则表明石蜜的性质平和,不会导致身体过于燥热,适合长期服用。
主心腹邪气,诸惊痫痓,安五藏,诸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众病,和百药。这一段详细描述了石蜜的功效。‘主心腹邪气’指石蜜能调和心腹之内的邪气,‘诸惊痫痓’则说明其对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有缓解作用。‘安五藏’表示石蜜能够安和五脏,对于五脏不足的情况有补益作用。‘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众病’、‘和百药’则进一步强调了石蜜的全面调理作用,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
久服,强志轻身,不饥不老。此句强调了石蜜的长期服用效果,‘强志’即增强记忆力,‘轻身’则指身体轻盈,‘不饥不老’则暗示了石蜜有延年益寿的功效,这与古代养生观念相契合。
‘一名石饴’,是对石蜜的另一种称呼,‘饴’在古汉语中指甜食,这里与‘石蜜’并列,强调了其甜美的特性。
‘生山谷’,说明石蜜的生长环境,山谷之地,环境清幽,有利于石蜜的采集与保存。
‘《吴普》曰:石蜜,神农雷公甘气平,生河源或河梁’,此段引用了《吴普本草》中的记载,将石蜜与神农、雷公等神话人物联系起来,增加了其神秘色彩。同时,指出石蜜的产地在河源或河梁,表明了其地理分布。
‘《名医》曰:生武都河源及诸山石中,色白如膏者,良’,进一步明确了石蜜的产地和品质,武都地区因地理环境适宜,所产石蜜质量上乘。
‘案《说文》云:蜂,甘饴也。一曰螟子,或作蜜’,引用了《说文解字》中对‘蜂’的解释,指出蜂与甘饴(即石蜜)的关系,以及‘螟子’或‘蜜’的不同称呼。
‘《中山经》云:平逢之山多沙石,实惟蜂蜜之庐’,引用了《中山经》中的描述,将蜂蜜的生长环境与山石联系起来,形象地说明了蜂蜜的天然属性。
‘郭璞云:蜜,赤蜂名’,郭璞对‘蜜’的解释,指出蜜是由赤蜂所产,进一步明确了蜂蜜的来源。
‘西京杂记云:南越王献高帝石蜜五斛’,引用了《西京杂记》中的记载,说明了石蜜在古代已是一种珍贵的贡品,具有很高的价值。
‘玉篇云:螽,甘饴也。苏恭云:当去石字’,这里引用了《玉篇》和苏恭的观点,对‘螽’(即蜜蜂)和‘石’字在石蜜名称中的含义进行了讨论,反映了古代对蜜蜂和石蜜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