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神农(约公元前2700年),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帝王,被誉为“药王”。他通过采集和试验草药,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神农本草经》是记录和总结草药疗效的医学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至汉代(约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
内容简要:《神农本草经》是古代中国最早的药学专著之一,书中详细记录了药物的种类、性质、功能和使用方法。它通过对草药的分类与研究,提出了药物的性味、功效等多方面的理论,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书中的内容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医学与药学,也对后世的中医药学、草药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菜部-苦菜-原文
味苦寒。
主五脏邪气,厌谷,胃痹。
久服,安心益气,聪察少卧,轻身耐老。
一名荼草,一名选。
生川谷。
“《名医》曰:一名游冬,生益州山陵道旁,凌冬不死,三月三日采,阴干。”
案《说文》云:荼,苦菜也。
“《广雅》云:游冬,苦菜也。”
“《尔雅》云:荼,苦菜,又槚,苦荼。”
“郭璞云: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今呼早莱者为荼,晚取者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菜。”
“陶宏景云:此即是今茗,茗一名荼又令人不眠,亦凌冬不凋而兼其止,生益州,《唐本》注驳之非矣,选与荈,音相近。”
上菜,上品五种旧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菜部-苦菜-译文
味道苦而寒。
主要治疗五脏的邪气,食欲不振,胃部不适。长期服用,可以安定心神,增加体力,使人聪明敏锐,减少睡眠需求,身体轻盈,耐老。
它又被称为荼草,或者选。生长在山谷中。
《名医》说:它又被称为游冬,生长在益州的山陵道路旁边,冬天不会枯死,在三月初三采摘,阴干保存。
根据《说文解字》记载:荼,是苦菜。《广雅》也记载:游冬,是苦菜。《尔雅》中提到:荼,是苦菜,又称为槚,苦荼。郭璞解释说:这种树小得像栀子,冬天生长叶子,可以煮成汤,现在把早采的叫作荼,晚采的叫作茗,又称为荈,蜀地的人称之为苦菜。
陶宏景说:这其实就是现在的茗,茗又称为荼,它还能让人不睡觉,也是冬天不会凋谢的植物,同时具有上述的功效,生长在益州,《唐本》注释中反驳了这个说法,认为是错误的,选和荈的发音相近。
上菜,上品五种,和以前一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菜部-苦菜-注解
味苦寒:味指植物的口感,苦寒则表示这种植物的味道是苦的,性质偏寒。在中医理论中,苦味有清热解毒、降火的作用,寒性有清热、凉血、解毒的功效。
主五脏邪气:主指主要治疗,五脏指心、肝、脾、肺、肾五个内脏器官,邪气指疾病的外在表现。
厌谷:厌谷是指食欲不振,不想吃饭。
胃痹:胃痹是中医术语,指胃部不适,可能包括胃痛、胃胀等症状。
久服:久服指长期服用。
安心益气:安心指使心情平静,益气指增强体力。
聪察少卧:聪察指思维敏捷,少卧指睡眠时间减少。
轻身耐老:轻身指身体轻盈,耐老指延年益寿。
一名荼草:一名表示同一种植物的不同名称,荼草即指这种植物。
一名选:同上,选是这种植物的另一个名称。
生川谷:生指生长,川谷指河流山谷,这里指这种植物生长在河流山谷之间。
游冬:游冬是这种植物的一个别称,表示它能在冬天生长。
益州:益州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四川省一带。
凌冬不死:凌冬不死指这种植物在冬天也能存活。
三月三日采:三月三日是指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采指采摘。
阴干:阴干指在阴凉通风处晾干。
苦菜:苦菜是一种植物,味道苦,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槚:槚是另一种植物的名称,与荼同属一类。
栀子:栀子是一种植物,果实可以入药,有清热解毒、凉血的作用。
茗:茗是茶的别称,这里指这种植物可以用来制作茶。
荈:荈是茶的另一种别称。
蜀人:蜀人指四川地区的人。
《名医》:《名医》是一部古代医学著作。
《说文》:《说文》是东汉许慎所著的一部解释汉字的字典。
《广雅》:《广雅》是一部古代辞书。
《尔雅》:《尔雅》是一部古代辞书,也是最早的一部汉语词典。
郭璞:郭璞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训诂学家。
《唐本》:《唐本》可能指唐代的一部医学著作。
上菜:上菜指这种植物在古代被认为是上等的药材。
上品五种旧同:上品五种指古代医学中认为品质上乘的五种药材,这里指荼草与这五种药材品质相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菜部-苦菜-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神农本草经》,是一篇关于草药的记载。首先,‘味苦寒’是对该草药味道和性质的描述,‘苦’字揭示了其苦味,‘寒’字则表明其性质偏寒,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主五脏邪气,厌谷,胃痹’这一句说明该草药主要用于治疗五脏的邪气,如食欲不振、胃痛等症状。‘厌谷’指的是食欲减退,‘胃痹’则是指胃部不适。
‘久服,安心益气,聪察少卧,轻身耐老’这句话强调了长期服用该草药的益处,包括安心、增强体力、提高智力和减少睡眠需求,以及有助于保持年轻态。
‘一名荼草,一名选’是对该草药的别称,‘荼草’和‘选’都指代同一种草药。
‘生川谷’说明该草药的生长环境,‘川谷’指的是山谷之地,暗示了其生长的地域性。
《名医》中的记载提供了该草药的另一种别称‘游冬’,并描述了其生长环境和采集时间,‘生益州山陵道旁’指出其生长在益州的山区道路旁,‘凌冬不死’表明其耐寒,‘三月三日采,阴干’则说明了采集和干燥的时间。
‘案《说文》云:荼,苦菜也’引用了《说文解字》中对‘荼’的解释,表明‘荼’是一种苦菜。
《广雅》和《尔雅》中的记载进一步解释了‘游冬’和‘荼’的含义,并引用了郭璞的解释,说明‘荼’可以煮成羹,且在四川地区被称为‘苦菜’。
陶宏景的观点认为‘此即是今茗’,并指出‘茗’就是‘荼’,同时提到‘茗’可以使人不眠,且耐寒,生长在益州,但《唐本》对此提出了异议。
最后一句‘上菜,上品五种旧同’表明该草药属于上品草药,与其他上品草药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