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神农(约公元前2700年),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帝王,被誉为“药王”。他通过采集和试验草药,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神农本草经》是记录和总结草药疗效的医学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至汉代(约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
内容简要:《神农本草经》是古代中国最早的药学专著之一,书中详细记录了药物的种类、性质、功能和使用方法。它通过对草药的分类与研究,提出了药物的性味、功效等多方面的理论,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书中的内容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医学与药学,也对后世的中医药学、草药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菜部-瓜子-原文
味甘平。
主令人说泽,好颜色,益气不饥。久服轻身耐老。
一名水芝。(《御览》作土芝)生平泽。
<吴普>曰:瓜子一名瓣,七月七日采,可作面脂。(《御览》)
<名医>曰:一名白瓜子,生蒿高,冬瓜仁也,八月采。
案《说文》云:瓣,瓜中实。
<广雅>云:冬瓜(上艹下左立右瓜)也,其子谓之瓤。
陶宏景云:白当为甘,旧有白字。
据《名医》云:一名白瓜子,则本名当无。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菜部-瓜子-译文
味道甜而平和。
主要功能是让人说话流利,保持好脸色,补益身体,不感到饥饿。长期服用可以使人身体轻盈,延缓衰老。又被称为水芝。(《御览》中写作土芝)生长在湿润的地方。
《吴普》说:瓜子的别名是瓣,在七月七日采摘,可以用来制作面脂。(《御览》引)
《名医》说:别名白瓜子,生长在蒿草丛中,是冬瓜的种子,八月份采摘。
根据《说文》的说法:瓣,是瓜中的果实。《广雅》说:冬瓜(上艹下左立右瓜),它的种子叫做瓤。陶宏景说:白字应该是甘字,以前有白字。根据《名医》的说法:别名白瓜子,那么它的本名可能没有白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菜部-瓜子-注解
味甘平:指药物的口感味道,甘表示味道甜美,平表示性质平和,无毒副作用。
主令人说泽,好颜色,益气不饥:这里的‘主’指主要功能,‘说泽’可能是指润泽肌肤,‘好颜色’指使人的肤色变得好,‘益气不饥’指能够补充人体的元气,使人不感到饥饿。
久服轻身耐老:指长期服用这种药物可以使人身体轻盈,延年益寿。
一名水芝:‘一名’意为别称,‘水芝’是这种药物的别称。
生平泽:指这种药物生长在湿润的地方。
瓜子:指某种瓜的种子,‘瓜子’在此处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瓜子的别称。
瓣:指瓜果中的子或瓣,即瓜果中的籽。
七月七日采:指在农历七月七日这一天采摘这种植物。
可作面脂:指这种植物的汁液或提取物可以用来制作面脂,即一种护肤品。
白瓜子:指白色的瓜子的别称。
生蒿高:指这种植物生长在蒿草丛生的较高地方。
冬瓜仁:指冬瓜的种子,冬瓜是一种常见的蔬菜。
八月采:指在农历八月采摘这种植物。
案《说文》云:‘案’是引用的意思,‘《说文》’是《说文解字》的简称,是一部古代汉字字典。
《广雅》云:‘《广雅》’是《广雅》这部辞书的简称,是一部综合性辞书。
冬瓜(上艹下左立右瓜)也,其子谓之瓤:解释了‘冬瓜’的形状和其子(种子)的称呼。
陶宏景云:‘陶宏景’是唐代医学家陶宏景,这里引用了他的观点。
白当为甘,旧有白字:陶宏景认为‘白’字应该代表‘甘’,因为‘白瓜子’中的‘白’字是多余的。
据《名医》云:根据《名医》这本书的内容。
一名白瓜子,则本名当无:如果按照《名医》的说法,这种药物的本来名称中不应该有‘白’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菜部-瓜子-评注
味甘平。这一句描述了该植物的口感和药性,‘甘’字表明其味道甜美,‘平’字则表示其药性温和,不会有过激的反应。在中医理论中,甘味常常与补益、和中相关联,平则意味着其性质平和,适合长期服用。
主令人说泽,好颜色,益气不饥。久服轻身耐老。这一段文字强调了该植物的多种功效。‘说泽’可能指的是其有润泽肌肤的作用,‘好颜色’则表明它可以改善肤色。‘益气不饥’说明其有补气的作用,可以使人不感到饥饿。‘久服轻身耐老’则进一步说明了长期服用该植物可以使人身体轻盈,延缓衰老。这些功效与中医的养生理论相契合,强调了食物与药物在养生保健中的重要作用。
一名水芝。(《御览》作土芝)生平泽。这里的‘水芝’和‘土芝’是对同一植物的别称,‘水芝’可能是因为其生长在水边而得名,而‘土芝’则可能是因为其生长在土壤中而得名。‘生平泽’则进一步说明了其生长的环境,即水边或湿润的土壤,这也是其药性温和的原因之一。
‘《吴普》曰:瓜子一名瓣,七月七日采,可作面脂。(《御览》)’ 这句话引用了《吴普本草》中的记载,说明了该植物的别名‘瓜子’或‘瓣’,以及其采摘的时间(七月七日)和用途(可制作面脂)。这反映了古人对植物特性的了解和利用,同时也体现了古代对美容养颜的重视。
‘《名医》曰:一名白瓜子,生蒿高,冬瓜仁也,八月采。’ 这句话进一步介绍了该植物的别名‘白瓜子’,生长环境(生于蒿草丛中,高而直立)和采摘时间(八月)。‘冬瓜仁’这一别称则揭示了其与冬瓜的关系,暗示了其可能具有冬瓜的一些特性。
‘案《说文》云:瓣,瓜中实。《广雅》云:冬瓜(上艹下左立右瓜)也,其子谓之瓤。’ 这两句话引用了《说文解字》和《广雅》中的解释,对‘瓣’和‘冬瓜’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表明了‘瓣’是瓜果中的实心部分,而‘冬瓜’是一种植物,其子实称为‘瓤’。
‘陶宏景云:白当为甘,旧有白字。据《名医》云:一名白瓜子,则本名当无。’ 这句话引用了陶宏景的见解,他认为‘白’字在这里应该读作‘甘’,即甜的意思,而不是颜色上的‘白’。根据《名医》的记载,‘白瓜子’是该植物的一个别名,因此其本名可能并不包含‘白’字。这反映了古人对文字的解读和对植物名称的考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