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肉松蓉

作者: 神农(约公元前2700年),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帝王,被誉为“药王”。他通过采集和试验草药,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神农本草经》是记录和总结草药疗效的医学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至汉代(约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

内容简要:《神农本草经》是古代中国最早的药学专著之一,书中详细记录了药物的种类、性质、功能和使用方法。它通过对草药的分类与研究,提出了药物的性味、功效等多方面的理论,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书中的内容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医学与药学,也对后世的中医药学、草药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肉松蓉-原文

味甘微温。

主五劳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痛,养五脏,强阴,益精气,多子,妇人症瘕。久服轻身。

生山谷。

<吴普>曰:肉苁蓉,一名肉松蓉,神农黄帝咸,雷公酸小温(《御览》作李氏小温),生河西(《御览》作东),山阴,地,长三四寸丛生,或代郡(览御下有雁门二字),二月至八月,采(《御览》引云,阴干用之)。

<名医>曰:生河西及代郡雁门,五月五日采,阴干。

案《吴普》云:一名肉松蓉,当是古本,蓉即是容字,俗写苁蓉,非正字也。

陶宏景云:是野马精落地所生,生时似肉,旧作肉苁蓉,非。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肉松蓉-译文

味道甜,性微温。

主要治疗五劳七伤,补益中气,消除茎中的寒热疼痛,养护五脏,增强阴气,益精补气,增加生育能力,对妇女的症瘕也有疗效。长期服用能使人身体轻盈。生长在山谷中。

《吴普》说:肉苁蓉,又名肉松蓉,神农和黄帝都认为它有益,雷公认为它酸,性质微温(《御览》记载为李氏认为它微温),生长在河西地区(《御览》记载为东方),山阴,地上,长度大约三四寸,丛生,有时在代郡(在《御览》下有雁门二字),二月至八月采摘(《御览》中提到,阴干后使用)。

《名医》说:在河西地区和代郡雁门,五月五日采摘,阴干。

根据《吴普》的说法:又名肉松蓉,应该是古本记载,蓉字即是容字,俗写作苁蓉,不是正确的字。

陶宏景说:这是野马精液落地后所生长的,生长时像肉,以前写作肉苁蓉,是不对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肉松蓉-注解

味甘微温:味甘,指味道甜,具有补益作用;微温,指性质温和,不寒不热。这种描述通常用来形容药材的药性,表明其适合调和人体,补益而不伤身。

五劳七伤:中医术语,指五种劳损和七种内伤,五劳包括心劳、肝劳、脾劳、肺劳、肾劳,七伤包括气伤、血伤、筋伤、骨伤、肉伤、皮伤、脉伤,泛指多种身体虚弱或疾病。

补中:中医术语,指补益中焦(脾胃),增强脾胃功能,有助于消化吸收。

茎中寒热痛:指植物茎部因寒热引起的疼痛。

养五脏:中医术语,指滋养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等五脏,增强五脏功能。

强阴:中医术语,指增强肾脏功能,尤其是肾阴,与生殖系统健康有关。

益精气:中医术语,指增强人体的精气和元气,精为生殖之精,气为生命之气。

多子:指有助于生育,增加生育能力。

妇人症瘕:中医术语,指妇女体内形成的肿块,症瘕可能是良性或恶性的,这里可能指的是良性肿块。

久服轻身:指长期服用这种药材可以使身体轻盈,可能指减轻体重或增强体质。

生山谷:指这种药材生长在山谷中。

肉苁蓉:一种寄生在沙漠植物上的寄生植物,具有药用价值,用于中医中的补益药。

神农黄帝:神农和黄帝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人物,分别代表农业和医学的起源。

雷公:古代传说中的医学专家,雷公炮制药材的方法被认为是中医制药的经典。

酸小温:指药材的味道和性质,酸可能指其味道,小温指其性质温和。

河西:古代指黄河以西的地区,现在通常指甘肃省的一部分。

山阴:古代地名,可能指今天的浙江省绍兴市附近地区。

地:指生长在土地上。

长三四寸:指肉苁蓉的长度大约在三四寸(古代长度单位,约10-15厘米)。

丛生:指肉苁蓉通常成丛生长。

代郡:古代地名,可能指今天的河北省或山西省的一部分。

雁门:古代地名,可能指今天的山西省代县附近地区。

采:指采摘药材。

阴干:指在阴凉通风处晾干药材,以保持其药效。

肉松蓉:古代对肉苁蓉的一种称呼,但陶宏景认为这种说法不正确。

蓉即是容字:陶宏景认为肉苁蓉的名称中的‘蓉’字应该写作‘容’字,是俗写。

野马精落地所生:陶宏景对肉苁蓉生长来源的一种描述,认为其是由野马精液落在地上所生长出的植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肉松蓉-评注

味甘微温,这是对肉苁蓉味道和性质的描述。甘味在中医理论中通常与补益、调和有关,而微温则表明其性质温和,适合长期服用。这种描述反映了古人对药材特性的细致观察和总结。

主五劳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痛,养五脏,强阴,益精气,多子,妇人症瘕。这一段详细说明了肉苁蓉的主治功效。五劳七伤是指多种劳损和伤害,补中则是指其具有补益中焦的作用,而除茎中寒热痛则表明它可以治疗茎部因寒热引起的疼痛。养五脏、强阴、益精气、多子等功效,体现了肉苁蓉在中医中被视为强壮身体、增强生殖能力的药材。

久服轻身,这是对肉苁蓉长期服用效果的描述。轻身在这里指的是减轻体重,增强体魄,这与中医中强调的“轻身延年”的理念相符。

生山谷,这里的‘生’指的是肉苁蓉的生长环境,‘山谷’则表明它多生长在山谷之间,这种描述有助于后人寻找和采集。

《吴普》曰:肉苁蓉,一名肉松蓉,神农黄帝咸,雷公酸小温(《御览》作李氏小温),生河西(《御览》作东),山阴,地,长三四寸丛生,或代郡(览御下有雁门二字),二月至八月,采(《御览》引云,阴干用之)。这一段引用了《吴普本草》中对肉苁蓉的记载,详细描述了其别名、性质、产地、生长环境和采集时间。从中可以看出古人对肉苁蓉的重视和研究。

《名医》曰:生河西及代郡雁门,五月五日采,阴干。这是《名医别录》中对肉苁蓉的记载,进一步明确了其产地和采集时间,强调了阴干这一保存方法。

案《吴普》云:一名肉松蓉,当是古本,蓉即是容字,俗写苁蓉,非正字也。这里对《吴普本草》中的记载进行了考证,指出‘肉松蓉’并非正字,而是‘肉苁蓉’的俗写,体现了古人对文字考据的严谨态度。

陶宏景云:是野马精落地所生,生时似肉,旧作肉苁蓉,非。陶宏景的这一说法,将肉苁蓉的生长过程与神话传说相结合,认为它是野马精落地所生,这种描述不仅增加了肉苁蓉的神秘色彩,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想象和解释。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肉松蓉》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357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